
从韩国人质事件说起
罗惠强 本文原刊于《举目》28期 阿富汗绑架案 2007年阿富汗时间的7月19日下午,23名韩国教会派出的义务医疗人员,乘坐一辆租用的公共汽车,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前往南部重镇坎大哈,途中被塔利班绑架。消息传出,举世震惊。 其实阿富汗塔利班分子绑架人的事件不时传出,今年以来,分别有记者、司机、医务人员、士兵、排雷工作者、外国游客甚或当地居民等被绑架。本次韩国盆唐泉水教会派出的义工医疗队一行22人,以及一名导游,全部被绑架,是阿富汗有史以来绑架人数最多的一次。 塔利班分子以人质的生命,作为换取被阿富汗政府拘捕的塔利班成员的筹码。但阿富汗政府强硬地表示,不再接受交换人质的条件。故塔利班分子先后杀害两名韩国人质,更扬言要继续杀死手上所有的人质。 直到笔者截稿为止,除了两名生病的女人质获释外,塔利班既没有承诺不再伤害人质,也没有让身体不适的人质得到适当的医疗和药物。人质生命的安危使人担心!(注) 谁该负起责任 人质救援事件经过三个星期还未落定,世界各地的关心者,从爱心的忧虑,渐渐转向理性的省思,许多人问道:这次悲剧可否避免?谁要负责任? 由于这次人质是一所韩国教会派出的医疗队,该教会自然成了众矢之的。许多人批评他们欠缺危机意识,才会派这些义工团体(他们称之为短宣),到这些高危地区去作服务工作。又有人表示,伊斯兰与基督教世界一向不和,韩国教会太急进的差人前去,属于对生命不负责任,云云。 相信韩国教会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团体,面对这不幸事件、人质家属的查询和社会大众的言论,会有深入的省思。不过笔者认为,这次挟持人质事件,塔利班分子从未表示与韩国人质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有关。 事实证明,这次事件彻头彻尾是一宗恐怖活动,与人质属何种国籍、何种宗教、进行何种工作,完全无关──就是穆斯林,在阿富汗也有被塔利班分子挟持、作为人质交换战俘的可能(所以很多比较温和的穆斯林,都不承认那些人是真的穆斯林)。 特别小心之处 由于塔利班分子打着伊斯兰神学士的旗号,引致很多人不禁问,伊斯兰究竟是什么?也有不少基督徒问,到底为什么,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产生这么多的仇恨和成见? 其实伊斯兰世界兴起时,正值崇尚基督教的拜占廷帝国衰落之际。所以在中东以至欧洲的历史中,伊斯兰与基督教之间充满了兵戎相见的场面,不仅酿成了仇恨,也形成了许多牢不可破的观念。因此,当我们进入伊斯兰世界分享信仰时,确实有不少细节需要特别小心。 宣教士 今天很多基督教会都努力遵行耶稣所颁布的大使命,派出工人到创启地区去传福音。被教会差出的人总被称为宣教士。但很多人不知道,在西方世界完全正面的“宣教 士”一词,在伊斯兰世界却是完全负面的字眼,因为他们以为,“宣教”这一词,是表示以美国为首的基督教国家派人进到他们当中,进行颠覆破坏的政治活动。所 以“宣教士”一词,就等同间谍,或是美国的走狗! 笔者认为,如果能用一个可减少误会的名词(如“福音工作者”之类)来代替“宣教士”,也许会有好处。 为什么伊斯兰世界硬要把单纯的宗教活动,与复杂的政治混为一谈呢?政教不是应该分离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