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镇明 本文原刊于《举目》30期 编者按:熟悉近代教会历史或实际从事教会事工的人,大概都会注意到,二十世纪普世教会中争议最大的问题,大概非灵恩运动莫属。不同的学派对灵恩现象有不同的解读,对圣灵的工作也有不同的看法,以至于一般的信徒也莫衷一是,无所适从。《举目》杂志作为一份特别关注信徒信仰与生活的杂志,毕竟不能置身事外。到底什么是灵恩运动?“灵恩经历”是不是基督徒应该追求的?对灵恩,到底什么是神永恒的旨意?…… 本刊盼望透过本期与下期的一些文章,从圣经和教会历史的角度,初步探讨这些问题。我们的目的不是做出结论,而仅是作为一个引介,让信徒在面对灵恩问题 时,能仔细思考,进而能看到一线曙光,引导我们走在神喜悦的道路上。如果您对这些文章有不同意见,非常欢迎您来信、撰稿,提出您的看法。 在基督教二千年历史中,追求圣洁和灵命更新的运动一次接一次,每一次都以不同形式出现,每一次都使信徒的属灵生命得到造就和成长,并为教会带来复兴和益处。 然而,每一个运动都经过不同领袖的推动和参与,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文化,结果,这些运动各具不同的特色,有些是好的,有些在神学和圣经真理上仍须不断更新 变化。 20世纪出现的三波灵恩更新运动,乃是追求圣洁和灵命更新的一种运动。不过,这三次运动所强调的,不仅是追求圣洁的生活,也包括以 比较感性的方式进行敬拜,更专注“回复”新约圣经使徒时代,教会在人群当中所展现的圣灵能力和神蹟奇事的恩赐(例如说方言、说预言、赶鬼和神蹟医病等恩 赐)。换言之,20世纪的灵恩运动是一种“复原论” (Restorationism),强调今日的信徒必须重新发掘第一世纪的使徒,在第一个五旬节以后所经历的神蹟奇事的恩赐。这些恩赐透过“圣灵的洗” (简称灵洗)而来,灵洗与初信时的“悔改”和“洗礼”不同,它是信徒进入一种灵命更新的境界。 灵恩运动在20世纪经历三个阶段,分别称为第一波、第二波及第三波灵恩运动。现简述这些运动的历史和特征如下: 第一波灵恩运动:古典五旬宗运动 五旬宗的出现 古典五旬宗运动(Classical Pentecostal Movement)在19世纪的圣洁运动、福音医治运动,及福音派中前千禧年派对主再来的热切期盼风气中渐渐孕育。这运动正式起源于20世纪初期北美很多 复兴的聚会,特征是认为说方言(即圣灵透过某人说出他以前所不懂的言语或声音)是领受灵洗的记号。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在堪州一间很小的圣经学院──伯特利 圣经学院(Bethel Bible College, Topeka, Kansas),院长帕含(Charles Fox Parham,1873-1929)教导学生,凡信主和愿意追求完全成圣的人必须领受灵洗,凡领受的人会在语言上蒙装备,以致在这“末后的日子”能够把福 音广传世界(参见《徒》2:4、17)。同学们也一致认同圣经教导,人必需在悔改重生后,追求灵洗,而说方言是証明人已领受灵洗的符号(sign)。 1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