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September 2009

  • 編者的話——BH39期

    “比中國人還中國人”的戴紹曾牧師,已於2009年3月20日安息主懷。戴氏家族從第一代戴德生牧師於 1854年踏上中國的土地後,就為了基督的愛而委身於宣教工作;他們全家的事奉,也成為中國近代宣教史的傳奇。

    閲讀全文…

  • 她只不過是閑話家常,冷不防我搬出了信仰生活大題目。我告訴她,教會的兒童室、青少年室的鋼琴,幾乎每一個鍵都要掉下,每個音都走調,她可以考慮將“家裡占地方的廢物”送給教會……她的反應,令我再次吃不下飯。

    閲讀全文…

  • 有人稱博客(Blog)是“五零”式(零体制、零編輯、零技術、零成本、零形式)的個人出版方式。而基督徒通過寫博客,更是一種網絡時代的傳福音方式。這種傳福音的形式是便捷的,傳播速度是驚人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閲讀全文…

  • 至於老頑童,是因為他永遠帶著笑容,一臉興味,好似人生充滿了令人好奇待發掘之事。講起課來,本是沉重又爭議性高的倫理議題,安樂死、墮胎、同性戀……卻無 權威性教導,只有諄諄笑談。中間有時,還會拿著麥克風跑下臺,眼睛閃著光芒,興奮莫名,口氣中滿是想抓著你,小孩樣的分享他的寶貝。

    閲讀全文…

  • 同許多海外的基督徒一樣,丈夫和我感受到上帝的召喚,到大陸的鄉村扶貧助教,盼以此為橋樑,讓扶貧助教的受益人及參與的未信者,能感受到上帝的愛,開始尋求信仰。

    閲讀全文…

  • 要不要戴口罩,因時、因地而異。然而,預防並非意味著要活在恐懼中,草木皆兵。SARS傳染期間,有朋友來信,描述自己得了憂鬱恐慌症,日日起床一想到必須上班,恐懼迎面襲來。還不敢坐公車,寧可走個把鐘頭去上班。就算走在路上,別人一聲咳嗽,也會嚇得膽戰心驚。

    閲讀全文…

  • 今天在教會裡面,很多人反對主動的尋找。他們堅持“耐心等待”,認為自己預備好時,另一半自然會出現。這樣的觀點,對提醒信徒在單身階段自我預備,確有益處。但無論如何,以撒的故事裡面,給我們看到一個主動尋找祝福的例子。

    閲讀全文…

  • 身為戴德生的第四代,戴紹曾牧師(James Hudson Taylor Ⅲ, 1929.8.12-2009.3.20)的去世,留給後人無限的思念;而回顧他的一生,若以“克紹箕裘”四字形容,可謂再恰當不過。本文就戴牧師與三位 先祖之間的關係,探討其精神上的一脈相承與擴大。

    閲讀全文…

  • 和戴牧師相識、相交半個世紀之久的李秀全牧師(現任世界華福總幹事、原台灣校園團契總幹事、美國校園團契海外宣教部負責人),接受了本刊記者的採訪,回憶起他們交往、同工的點滴,在我們面前,描述出一個真實、親切、如此貼近我們的美好形象……

    閲讀全文…

  • 那天晚上,到了戴牧師的家中。戴牧師穿了一件白上衫,對襟的,沒有扣子,兩長排紐襻兒。衣服的料子好像是綢的,很輕柔,與戴牧師的一臉和氣很相配。不知道為什麼,我就覺得戴牧師就好像中國古代的君子,溫良恭儉讓,彬彬有禮。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