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肩擔風雨——訪華人企業家李學勉談“領導(乃潔)

乃潔

本文原刊於《舉目》第1期

落實和堅韌

        李學勉,1977年畢業於台灣大學電机系。1978年來美國,在德克薩斯州拿到碩士學位。1980年5月,來到科技發達的矽谷,在一家著名的半導体公司任職。

        1988年,他與兩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赤手空拳,成立了一家半導体公司。(ISSI)數年的掙扎奮鬥後,公司上市。在龍爭虎鬥的半導体市場,拚出一席地位。而後又順利發展至台灣、香港、歐洲各地,在各地均開有分公司。

        公司從草創開始,李學勉就同時擔任執行長(CEO)、董事長(chairman)和總裁(president)的職位。直到去年五月才聘請新人,將總裁一職交出,但仍擔任執行長和董事長的重任。集重任於一身,李學勉對“領導”的看法究竟如何?

        “領導者絕對要有遠見(vision),能提供整個公司的大方向,還要在公司中取得共識,把理念加以落實,發展出一套實際可行的方法。”李學勉說。

        “領導者不是高高在上,一手撐天的獨裁者。他得是個能和屬下合作,能使屬下樂於進言的人。”

        “領導者的韌性和耐性也十分重要。即使遇到困難,也絕不輕言放棄。”李學勉繼續說。

         也就是這股“不放棄的韌性”,支持著李學勉走過無數次風雨飄搖的困境。

        “我是個個性比較急的人,有時候事情還沒想清楚,就遽下決定。有幾次造成公司相當大的損失,公司幾乎因此‘沉船’。可是我沒有就此倒下。我承認錯誤,再次重新站起來,神也在荊棘中,為我開道路。”

阻力或助力?

         談到信仰,這位“領導者”的臉上開始泛出一種光芒。我好奇想知道,信仰在這位成功的企業家生命中,究竟扮演怎樣的角色?商場爾虞我詐的環境裡,信仰是股助力還是阻力?

        “我必須承認,人都是軟弱的,若沒有神的恩典,沒有一個人能站立得穩。尤其是商場上競爭激烈,很多時候,為了與對手抗衡,為了公司賺錢,很多的誘惑,實在難以抗拒。”李學勉說。

        “在公司籌資上市的過程中,我就經歷過一次相當大的誘惑。有一個投資者非常欣賞我們的產品,卻提出一個條件--‘只要你們有一個訂單,我立刻願意投資’。當時 負責市場行銷的副總裁馬上說:‘拿出訂單還不容易?我有許多企業界的朋友,請他們拿出一個訂單很簡單--反正產品運不運出去是另外一回事。即使運出去了, 也可以退回啊!’”

         這計劃乍聽起來十分合理,李學勉也就欣然同意。

        “誰知,那天回家後,整個人卻是不安,聖靈在心中不斷地責備,這樣的做法,與欺騙有何不同?”

         李學勉整夜輾轉難眠。第二天回到公司,否決了原先的作法。手下的人錯愕中,立刻提出另一次詳盡的分析,並說:

        “這樣的作法,在法律上完全合理,有何不可呢?”

         李學勉再次被說服。然而,神卻沒有就此任他憑己意行事,那天夜裡,李學勉再次無法成眠。

         “聖靈很清楚指責我,怎麼可以因為法律上說得過去,就這樣做呢?”

        “這樣的試探常常有,一不小心,很容易就迷失了自己。”李學勉笑著搖搖頭。

        然而,拒絕了誘惑,也是拒絕了絕佳的籌資机會,該怎樣對手下的人交待?又該怎樣解決公司迫在眉睫的資金問題呢?排山倒海般的壓力,沉沉地壓在李學勉的身上。

        “當時真的很擔心,公司籌不到錢該怎麼辦?公司不是我一個人的,我也不想因為我一個人的原因,公司必須關門。”

         “但我絕對想不到,當我決定順從神,不順從人的時候,神卻奇妙地另外開了路。有新的投資者,表明願意投資,而且沒有要求任何訂單!”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神蹟,把李學勉的信心,從不足中逐步磨鍊得剛強起來。

成敗一身定?

         身為公司的掌舵者,他原一直有著“國家安危繫於元首”的觀念。他一直覺得:

        “我不好好做,公司怎麼會有前途?身為公司的領導者,我就必須對公司的成敗,負上絕大部份的責任……”

         這樣的思維,一直捆鎖著他。公司成敗的壓力,彷彿一個巨掌,時刻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那時候,每天人都活得很緊張,生怕一疏忽,就有什麼閃失。”

         直到有一天,他與一位屬靈的長者,也是他的朋友,談到公司的壓力時,這位朋友突然問他一句話:

         “李學勉,你以為公司的成敗,真是你能掌握的嗎?”

         他整個人一驚,“難道不是嗎?”他自然地反問。每天兢兢業業的努力,不就是拚命想為公司拚出光明的出路嗎?但公司的成敗是否真能被自己掌握呢?他第一次開始仔細分析,並尋求神的啟示。

         “我發現整個外在經濟大環境的興衰,我不能掌握;整個市場的需求,我不能掌握;競爭對手的能力,我也不能掌握。我唯一能掌握的,只有我自己的一小部份。而這一小部分在整個公司的成敗中,又佔了多少的百分比呢?有可能百分之五或百分之十,卻絕不是決定公司的成功與否因素。”

        如醍醐灌頂,李學勉第一次真正認清,自己能力有限,能掌握的也有限。他的心思忽然豁然開朗,整個人不再成天患得患失。

        “信仰使我學習把事情交託給神,也使我看見我所有的一切,若不是神特別的恩典,我什麼都不能擁有。”

承認不足處

         以一個中國人的文化背景,如何在西方企業文化中,開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呢?

        “我一直認為文化上的差異,和語言上的不足,對我是兩大的挑戰。”

         那麼面對挑戰,該如何出招呢?
“我首先承認自己有語言上的障礙。認識並接受這樣的事實,反而減少了壓力。”

         “其實中西企業文化雖有差異,但還是有許多共通點,例如對於腳踏實地,表裡合一的人,大家都樂於親近與信任。”

         李學勉的商場原則,就是做一個謙和實在、不斷學習新知的人。

         “我常常提醒自己,一生要做個不斷學習的人。我不怕對別人承認我不懂,但絕不能失了上進心和學習的鬥志。”

          在公司三次在股票市場上公開集資的過程當中,李學勉常要和華爾街打交道。

          “我對那些銀行家、律師等人,開宗明義地申明,我對許多事完全是門外漢,但我不怕學,我也樂於虛心請教。”

         “身為公司的領導人,承認自己的不知,並不容易。因為這關係到領導形像的問題,也關係到公司同仁對你服或不服的心態。我必須承認,照著人的本性,很少有人願意 承認自己是不足的。但在這方面,信仰給了我相當大的影響。信仰使我變得謙卑,也使我的價值觀有了改變。我所重視的,不再是外在形像的問題,而是如何從虛心 請教中,獲得真才實學。”

         望著眼前掛著笑容的臉,我的心再次被撞擊。一個在矽谷公司中身兼數職的“首腦”,一個同時也是一所華人大教會的“長老”,他活出的“領導哲學”卻不是靠強權,不是靠手段,乃是以一顆虛心求教的心,腳踏實地地在失敗中求進步,在成功中求肯定。正如他所強調的:

         “有好的品格,比有好的能力更重要。能力要與良好的品格配合才起作用。一個領導者生命與個性的成熟度,是邁向成功的絕對不可或缺的因素。”

作者現居美國北加州矽谷,從事電腦方面的工作。

1 Trackback / Pingback

  1. 藍色的憂鬱-大雨头条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