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一:合抱之木,生于毫毛(羅真霓)

羅真霓

本文原刊於《舉目》第3期

      水有源,樹有根,任何一個生命的成長都離不開其根基,有堅固扎實的根基才會有 頑強的生命力,植物是如此,生命是如此,屬靈生命的成長更是如此。儘管在世人的觀念中,一個成功人士的路是機會加努力,但對于我們基督徒來說,卻只有一 個,就是一定要將自己的生命深深扎根在主的裡面,在祂裡面支取生命的源泉和力量。

一、欲速則不達

        一般人在童年的時候,總盼望自己快快長大,因為長大意味著能力與成就。當我們信了主以後,整個生命如脫胎換骨般地改變了,我們常常驚訝和讚嘆這種生命上真實而又微妙的變化,同時我們也有一種迫不及待的渴望,巴不得馬上搖身一變就成為光芒四射、呼風喚雨的屬靈偉人。

        于是我們在屬靈的事情上既熱心又激情,總是在慨嘆為什麼主在這個時候才來拯救我,如果自己早十年重生,那麼將是另一個天地。現在早已過了而立之年,說老不老、說小不小,所以我們處在這樣一個尷尬年齡的人常常有一種“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迫切感。

        在這種時不我待的心態下,我們也急于行動,甚至用既成事實的方法來表現我們的信心。別人可以做的事情我們能去做,別人做不了的事情我們也去做。有了問題怎麼辦?“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山不轉水轉”,這對于我們來說,已經是輕車熟路的策略。

        但當過了一段日子之后,我們卻發現自己對教會的大發熱心不僅沒有得到理想中的回報,反而處處碰壁、被人誤會,甚至四面楚歌。結果很快地我們的熱心就從原來的 一百度下降到零度。在這冷熱交替的時候我們的靈性生命不斷地栽跟斗,結果還沒經幾回合就“出師未捷身先死”了。我們之所以會如此,有奉獻的感動,卻半途而 廢,就是因為操之過急而沒有紮下牢固的生命根基。

        其實,我們的出發點沒有錯,問題是我們的方法用錯了。欲速則不達,這是一句值得我們深思 的古訓。雖然今天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提倡速成、講究效率的社會:速食麵、速溶咖啡、速成班、婚姻速配,但在屬靈生命成長的歷程中永遠沒有捷徑可走,一定要 有循序漸進的過程。聖經上記載的許多屬靈偉人的成長,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撒母耳“在耶和華面前漸漸長大”(《撒上》2:21),施洗約翰“漸漸長大,心靈強健”(《路》1:80)。就算是主耶穌也沒有越過這個漸長的階段,“孩子(耶穌)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滿智慧;又有神的恩在他身上”(《路》 2:40)。所以,如果我們以為用甚麼最佳的方法,付最小的代價,在最短的時間裡就能得到最屬靈的生命,這是完全不可能的。

        老子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毛;九層之台,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是事物發展的一個規律,我們屬靈生命上的成長同樣離不開生根建造的規律,在基督裡漸漸成長, “按時候結果子”(《詩》1:3),“果子漸漸增多”(《腓》4:17)“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西》3:10)“在一切善事上 結果子,漸漸地多知道神。”(《西》1:10)這就是一個生命成長的律,拔苗助長、急於求成,只會適得其反。生命是從裡到外的,扎根也是從下向上的。如果 我們沒有內在生命上的扎根,只用一些外在的速成行為來包裝我們自己,到頭來只能是不堪一擊。如同沙雕藝術,無論怎樣美,始終是短暫、脆弱的,是經不起時間 與風浪的考驗。無論人們用了多少心思,所作的一切只能是曇花一現。一個有根基的生命是無需去自我証明,而一個沒有根基的生命,無論怎樣去証明,都是徒勞無 功的。

二、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也許是因為中國人一直都是在不斷的政治運動中求生存的原因吧,所以我們這些漂流海外的人 特別善於察言觀色,辨別風向。不知我們是否想到,這一種敏感的心態會給我們屬靈生命的扎根帶來負面的影響。因為我們常常以自己的感受來決定我們的取向,我 們的感受好的時候,我們是愛心使者、信心偉人,如果我們感受不好的時候,就會看事事都不順眼,幹甚麼事情都提不起勁來。如果主將我們放在順利又如人意的環 境中,我們可以很屬靈;但如果將我們放在冰箱裡,我們就會寒氣逼人;如果放在火窯裡則怒氣衝天。這全是我們的感受在起作用。在這樣一種易變不穩定的情緒 下,我們的生命也如同浮萍一樣飄忽不定。

        這種生命上的“敏感症”正是我們常常軟弱的癥結所在,所以我們會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容易懷疑、 害怕、不安,缺乏信心。我們的生命如同一個鼠標滑來滑去,跳上跳下,不僅在事奉上常常“走位”,在參加教會的時候也如同去購物一樣,這間教會看看,那間教會逛逛,動不動就換教會。

        先知以西結是一個被聖靈掌管,而完全放下自己感受的人。他可以隨時隨著聖靈的帶領大起大落,一時上天,一時落 地,一時被人捆綁,一時騰空而起。他好像沒有自己的自由,沒有自己的空間,也沒有自己的感受,甚至連他最愛的人死去也不可以哀哭。但事實上以西結也有自己 的感受,比如他不願意吃用人的大便烤過的食物,並且他也會激憤。但他雖然有情緒卻沒有情緒化,他以一個扎實的生命來接受主在他生命中的作為,成為神所重用 的先知。我們的主耶穌更是一位完全虛己的典範,他受萬人擁戴的時候卻悄悄退到曠野;他被朝夕相處的門徒出賣的時候仍然以愛相待;他在上十字架之前雖痛苦萬 分仍以父神的意念為大。這是一個超越了自身肉体感受的生命,是一個具有屬天能力的生命。正是這一個完全虛己的生命成就了神對人的救贖計劃。

        事實上在我們屬靈生命歷程中,常常會遇上不能預料的事情,甚至是挫折,但我們只有將生命深深地扎根在主的裡面,才能處變不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就是我們 住在主裡面的一種生命力。我們所敏感的應該是聖靈的意思,而不是我們一己的私意。如同保羅所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 在我裡面活著。”(《加》2:20)當我們的生命完全被聖靈充滿的時候,我們的生命就如同一個風車輪一樣,隨著聖靈的風向,悠然地、平穩地轉動,在平安中 享受著與主同在的四面來風。

三、本是同根生

        對樹而言,根深蒂固、葉茂枝繁,是生命健康的表現,一棵參天大樹會盤根錯節,在一個教會裡也應是百節相聯互為肢体。我們作為其中的一節,必然要與其他的肢体建立和諧的關係,在生命上彼此關顧、互相扶助。只有這樣,我們的生命才有一個成長和發展的空間。

        但人的自然天性都希望自己能被別人接納、欣賞,卻不懂得對別人欣賞接納,因而我們這些來自中國的知識分子,在面對教會中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兄弟姐妹時,常會 有一種不合群的感覺。要麼自卑自憐、萎靡不振;要麼自命不凡、故作清高;而更多的是喜歡獨樹一幟,証明自己本來就屬於中國精英,現在又成為神的兒女。這種 “天之驕子”的思想不斷推動著我們要有“身手不凡”的事奉表現。並且錯誤地認為神要興起我們來事奉祂,也給了我們很多有利的條件,如才幹、學識等。事工還 沒有開始,又有愛主的弟兄姐妹在金錢上奉獻,于是我們更加容易我行我素,與教會和弟兄姐妹的關係難以融洽。無論我們的出發點是多麼的好,甚至得到許多人的 支持、稱贊,但若不是出於聖靈的催促感動,若不是有助于教會和弟兄姐妹的成長,就不能榮耀神,對我們屬靈生命的提高也沒有甚麼好處。

        因為人總是喜歡欣賞自己,排斥別人,所以常常自覺不自覺中將自己放在一個鶴立雞群的處境中,居功自傲不可一世。因為沒有扎實的生命根基,慢慢地我們就會從孤芳 自賞中變成顧影自憐,自憐的心態一產生,隨之而來的就是洩氣、委屈、沮喪,結果就是從逃避到放棄,甚至一蹶不振。這就是許多中國學人在事奉中的表現。而且 每遇此況,我們總是將原因歸咎于別人或環境,而沒有去反省我們的生命是否扎根在一個彼此看顧、互相信任、切實相愛的肢体關係上。

        可以說很多從中國去國外的人都胸懷大志,具有一往無前的拚博精神,因此信主以後也很容易將我們過往的事業心變成事奉心,將事奉當作一種事業來經營,而不是生命上的 扎根與投入。從表面上我們雖然有奉獻的行動,但如果沒有扎根的生命實質,這奉獻只能是形式上的表現。實際上,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緊地去捉住屬世的東西,因 為這是我們在事業上最後的衝刺,是人生中最後的拚博,以往我們失去的東西,我們得不到的東西,我們都希望在事奉中得到。因此,我們的熱心是一種激情,我們 的感動是一種衝動,我們的奉獻也許是投機取巧。這種出於肉体的熱心,必然缺乏和諧的肢体關係,其生命也只能是一種自私自利、驕傲自大的表現。

        只有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結果,這是不可違背的生命規律。生命的力量是從根基而來,是從無數扎根在泥土中緊緊相連的根基而來。只有一條根的植物,其生命是脆弱無力、容易夭折的,但有根基的生命必可以衝破一切的困境而結出生命的果實。就如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但他復活的大能成為全人類的救恩;保羅被捆鎖,但他所傳 的褔音沒有被捆鎖。向下扎根是一種俯就卑微的謙卑溫和的生命,不用強出頭,有的只是馴服與隱藏,將自己悄然無聲深深地隱藏在泥土裡。

        生命是從裡到外,扎根是從下而上。屬靈生命的根基來自神的話語,來自我們在生命上的改變,更來自我們個人與主密切的關係。我們的生命的根基是金銀寶石還是草木 禾秸,這來不得半點含糊。若我們的事工沒有被建立,但我們的生命一定要建立;若我們的事工被建立,我們的生命更要被建立,這就是屬靈生命的扎根。

作者來自廣州,在加拿大信主,現為宣教士。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