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青春無敵遇上老謀深算 ──90後事工的陣痛(王星然)

本文原刊于《举目》61期

王星然

            “譚長老,我們想在教會裡成立一個專門作90後事工的學生團契。”

           一群年輕同工,剛剛參加完美國華福主辦的校園創意聚會充電講座”,果然是電力飽滿、火力充沛,滿腦創意和點子,迫不及待想學以致用,“我們想……”

           還沒等他們講完,譚長老聳了聳肩,打斷他們:“有必要嗎?我們己經有學生查經班了。雖然不叫團契,其實與團契也差不了多少。這20多年來,教會一向很重視學生事工,每週有查經、慕道班、初信造就班、一對一的門徒栽培,還有小組、各樣的進深特會和神學講座。聚會還供應晚餐……難道做得還不夠嗎?”

           身材魁武的譚長老,彷彿一座巍峨大山,又像一道銅牆鐵壁,堵在這群小輩前。同工們你看我,我看你,登時語塞。

這一關不過不行

             其實來找譚長老之前,年輕同工們已經先見過教會黃牧師、薛執事,以及非常疼愛年輕人的Emma老姐妹。他們都很支持同工的想法。只是,年輕的黃牧師剛加入教會,一切以和為貴,因此特別叮囑熱血同工去和譚長老談談,因為譚長老才是學生事工的負責人,過去20年他忠心擺上做此事工,也為主大大所用。

           同工們何嘗不知道應該去和譚長老談?但譚長老很有威望,脾氣又硬,而且學生查經班是他經營多年的事工,要動他的“地盤”,只怕不易……

           雖然不太情願,但同工們也知道,這一關不過是不行的。於是,硬著頭皮去了。

           郭弟兄是這群同工裡膽子最大的,且邏輯思維清晰。面對譚長老的反對,他率先回答:“長老,容我再解釋一下。我們的想法有兩個重點,一是專門針對90後的學生,用創意的教材、更生活化的陳述方式,引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我們會注重引導而非指導,更多地和學生互動,讓他們有參與感。二是想建立一個真正的團契,落實關懷和聯絡的工作……”

            見其他同工點頭如搗蒜,郭弟兄愈說愈溜:“現有的教會學生事工模式,以查經班為主。雖有紮實的聖經教導,但其實比較像主日學,也許適合年長的研究生和訪問學者,但對年輕一代行不通。長老你看,現在校園裡出現了大批來美唸本科的學生,他們大部分都沒來教會。現在的事工模式,似乎已無法滿足他們的需要了……”

           譚長老靜靜地聽著。郭弟兄最後一句,“現在的事工模式,似乎已無法滿足他們的需要了”,戳進了他的痛處,讓他陷入了思考……

想當年絕處逢生

           還記得20多年前,譚長老在學校唸博士,不幸研究卡在瓶頸,和妻子的關係也水深火熱,幾乎要離婚。家裡5歲的女兒,又被診斷出亞斯伯格症(自閉症的一種)……排山倒海的壓力,逼得他幾乎喘不過氣來﹗

           他萬念俱灰,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時,一位同學領他去了附近的查經班。從此,上帝進入他的生命,也挽回他瀕臨破碎的家庭。上帝更賜給他平靜、安穩的心,使他有力量面對研究中的難題。後來他轉換了一個研究方向,順利畢業。

           譚長老和妻子,都是80年代初期來美深造的。畢業後,譚長老在一家頗負盛名的藥廠擔任高級研究員,生物統計專業的太太則在學校任教。患有亞斯伯格症的老大Grace,大學畢業後在銀行任職;老二Jeremy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生物,準備朝醫科發展。譚長老和他的妻子在工作之餘,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教會服事。

那些輝煌的日子

            譚長老心中一直感念往事,深深體會到學生事工的重要性。他深信,學生事工是上帝給他的呼召。多年來,他勤讀聖經,積極參加各種研經講座,甚至去神學院選修希臘文,就是為了在上帝的話語上好好下功夫,可以在查經班裡,為主帶出幾個像樣的門徒。

            北美查經班一向走科學和理性思辯的路線。駁倒進化論、證明“上帝存在”更合乎理性,是向知識分子傳福音時不可或缺的。里程的《遊子吟》,正是這個時代背景下的代表作,反映了50後到部分70後知識分子普遍的思考模式。

           譚長老的查經班也不例外。嚴謹的科研訓練,使他和慕道朋友談信仰的時候,頗能掌握理性的切入點。他也常常使用《遊子吟》,幫助慕道朋友思想突破,進而歸信耶穌。

           查經班因譚長老夫婦的全心投入,結出了相當的成果,人數一度暴增到200多位,一次能有30多位學生受洗,每週聚會都要動員教會裡7、8個家庭,為學生準備晚餐和查經後的夜宵。甚至,附近的幾個教會,都慕名而來,向譚長老取經。一時間,譚長老成為校園事工“達人”。他本就口才便給,只要有校園事工研討會,自是少不了他擔任講員。

           可是不知怎地,從2005年起,查經班人數大不如前。到了2010年,只剩下20來人(這還包括了5位同工)。“這到底是怎麼了?”譚長老心裡一直在問。“主啊﹗是不是我什麼地方得罪了你,所以事工如此荒涼?”

           查經班裡,有一位令他印象深刻的90後Mike。他常常一邊聽講,一邊手裡玩iPad。要不,就是坐那兒發呆,魂遊象外。他那個樣子,彷彿來查經班已是給足你面子,不應過多要求了……

           二個月前的一次聚會裡,討論到摩西十誡的“不可殺人”。Mike居然冷不防,天外飛來一筆:“為什麼舊約聖經裡,搞同性戀的人非治死不可?”譚長老只好以聚會已超過時間為由,把問題擋了下來。“是沒回答他令他不滿嗎?否則為何此後再沒見到他?”譚長老心裡有些自責。

看不慣這代年輕人

           過去5年,學校裡來了許多像Mike一樣唸本科的中國學生。他們大部分人的托福成績,達不到學校的要求,所以必須先唸一年語言學校,等通過考核後,再正式開始大學課程。

           譚長老心裡總覺得,這些學生的素質實在不比當年。“以前的學生都是菁英,高分通過托福、GRE,得了奬學金才來唸書的。當時的查經班秩序良好,雖是偶爾有人打瞌睡,但絕不會有人當著你的面,交頭接耳,或是大咧咧地玩iPad、聽iPod。唉﹗現在的學生,頭髮染得五顏六色的,連男生都帶耳環,有個小女生還在手臂上刺了一個‘殺’字……難道父母都不管嗎?”

           雖然口頭上不承認,但譚長老心裡很看不慣這一代年輕人,更覺得時下這些學生的文化離他很遙遠。

           郭弟兄的提醒,“現在的事工,似乎已無法滿足他們的需要了”,一直是他不願意面對,也不想思考的。他一向以這個事工自豪,他帶的查經班原本碩果累累,他獻上的時間、金錢、心血,他的犠牲,是那樣的多﹗如果失去這個事工舞台,他無法想像生命還剩下什麼。

           身為教會長老,他清楚,耶穌基督才是他生命的全部,但此時此刻,他的心裡充滿了憤怒和不安全感:“我是不是該讓位、退休了?過去這些年的事工模式,難道該進歷史博物館了?”

肯定搞不出名堂

           面對年輕同工熱切的眼神,譚長老知道,年輕同工是為了上帝國度的需要,才向他提議,並不是針對他發難。然而,奇怪的是,他發現自己竟然無法心平氣和地聆聽他們的想法。“不﹗我絕不能冒險讓他們開始這個事工﹗年輕同工只是一時發燒,等過一陣他們降溫了,還得我來善後﹗再說,這幾個毛頭小子缺乏經驗,聖經根底太差,實在難以想像他們要如何撐起這個事工?到時候瞎子領瞎子,豈不要掉到坑裡﹗”

           譚長老當下不動聲色,反問:“創意和互動都是很好的想法。我也知道這些學生不愛聽說教。可是教會很在乎福音的純正性和完整性。你們有什麼具體的打算,來傳遞上帝的話語呢?”

            郭弟兄說:“我們打算用福音預工的方式,在校園裡進行這項工作。我們不想用教會的場地。找學校借教室辦活動,能更有效地接近目標群體。至於活動內容,一定得吸引學生。我們可以找專家來講‘認識原生家庭’、‘戀愛致勝秘笈’、‘讀書這玩意兒’、‘科學與信仰’……”

           譚長老一聽,心裡輕鬆了不少:“哼﹗我就知道,除了心理學,你們搞不出什麼名堂。上次年輕同工強力推薦,請了一個什麼李教授,來講‘You are okay, I am okay’的理論,那根本與福音無關,只不過是在教大家‘自我感覺良好’的那一套。那如何能讓人明白自己是罪人,需要救主呢?這太危險﹗就算查經班只剩下兩個人,我也絕不會坐視他們在這兒亂搞﹗”

 找到了尚方寶劍

            譚長老愈想愈激動,一股浩然正氣自丹田湧上來,竟產生“至死忠心”的護教氣概──原本發愁找不到反擊的著力點,現在清楚了──必須護教﹗這樣的理由,既堅強又高貴﹗他打定了主意絕不讓步﹗當然,這究竟是在護教,還是維護自己的地盤,或兼而有之,譚長老早已分不清了。

           理了一下情緒,譚長老淡定地說:“我一向認為,只要好好傳講上帝的話語,創意和形式不那麼重要。只要有真理,上帝自然會動工,不怕沒人來。我們的目的,不是吸引喜歡活動,卻對真理沒興趣的人。你們的活動內容,我只聽到了預工,完全沒聽到福音啊﹗”

           郭弟兄:“長老,你看,原生家庭和愛情,都和‘人論’有關。科學與信仰,則和‘上帝論’有關。你怎麼說和福音無關呢?我們只是用這些活動來吸引學生,和他們建立關係。如果學生有興趣,我們自然會帶他們去分組查經,介紹他們到教會,在真理上扎根。這次我們在‘校園創意聚會充電講座’裡,學了不少靈活的查經方法,可以加以應用。”

           譚長老心想:“分組查經?分幾組?誰來帶?就憑你們那三腳貓的功夫?”正想開口反駁,同工們使出了殺手鐗:“我們已經和薛執事,還有Emma姐談了。他們都很支持我們的想法。牧師也不反對。”

           原來他們早已開始“運作”,譚長老心裡更是生氣:好啊﹗這是聯名上書嗎?果然是有備而來﹗薛執事和Emma老姐妹在教會裡德高望重,說話一向很具份量。不過,幸好現在有了“護教”這把尚方寶劍……

           想到這裡,譚長老心裡踏實了許多:“這樣吧﹗我把你們的想法帶到長執會討論,然後再回覆你們。”

           郭弟兄:“長老,要快一點,再過幾週,學校要開學了……”

           譚長老心想:“不是嫌我老嗎?難道你們不知道,長老我就是又長又老又慢嗎?”

否決,以真理之名

            譚長老分別給長執會裡素來與他交好的陳執事和黃執事打了電話,表達他心裡對成立90後團契的質疑。陳、黃二人一聽是為了維護真理的純正性,立刻熱血沸騰,當場允諾一定回家好好禱告,還會給別的執事打電話,絕不能讓“撒但的詭計”得逞。

           譚長老還和黃牧師溝通,黃牧師試著為年輕同工緩頰:“放手讓年輕人試試看吧﹗給他們犯錯的機會。我們只要在真理上把關,形式上不要太計較。”沒想到接下來半個小時,譚長老給年輕的黃牧師,結結實實地上了一堂“護教課”。黃牧師看長老如此堅持,也只好順著他。

           最後,在長執會裡,大家為了“護教”,以真理之名,一致通過──否決成立90後事工的學生團契。

           結果,傷心之餘,郭弟兄帶著幾個人離開教會,在校園裡另起爐灶。剩下來的年輕同工,則是心裡充滿苦毒,再也不和譚長老接觸。

           大半年後,譚長老的查經班拉下鐵門,宣告終結。他被診斷出罹患肺癌,已是第二期,必須馬上進行化療。譚長老是整個查經班的唯一領導,沒有他,事工也就結束了。

           倒是郭弟兄和美國教會合作,在校園裡做得有聲有色,幫助不少90後學生信主。一時間,他成為新校園事工達人、學生福音策略研討會的佳賓……

20年後……

           “郭長老,我們想在教會裡成立一個專門給新一代學生的團契,我們想……”

            江山輩有人才出,20年後,又一群青春無敵的熱血同工興起。現在,換成郭長老(郭弟兄此時已晉升為長老)接受挑戰了。教會裡,不知是否又一場風雨……

評點:愛主,還是愛事工?

           在一個事工上經營久了,感情免不了會很深。尤其當我們做出一點成績的時候,很自然就會有一種“地盤心態”,忠心變成野心,教會的事工變為個人的事業。碰到有人隨意評論我們的工作,甚至越界來“搶地盤”,威脅到我們在事工上的地位,都可能導致我們“火山爆發”,把對方炸得遍體鱗傷。

          做為領袖,我們“有權有勢”。年輕同工要做什麼,需要我們的認可,需要我們的祝福。即使他們的想法有可取之處,我們還是很容易在其中找出問題和弱點:他們的屬靈生命尚幼嫩,真理的掌握度不夠準確,計劃不盡周延,還帶著血氣和驕傲……

          只要我們“曉以大義”,多半可以讓他們知難而退。有時甚至不必親自出手,只要煽動別人,說是為了教會的體統,為了護教,問題就解決了﹗

           黑暗啊﹗這些是生命裡很真實、很血腥的功課﹗神學院沒教,現實生活卻嚴苛地試探我們,考驗我們。我們多麼需要天天向罪死,向主活﹗

           我們應當常常省察自己,到底是愛主,還是愛事工?是愛肢體,還是愛自己?做為教會的領袖,需要謹慎地分辨──我們反對,是因為新事工真有很大的問題,還是它威脅到我們的地盤、動搖我們的地位?

           這幾年,中國年輕人掀起新的留學熱潮。我們需要改變──不是改變福音真理,而是策略和方法。而教會領袖首先要做的,是對付自己平時深藏不露的屬靈驕傲和自我中心。如果這一關沒過,你的同工學會了“創意查經”回到教會,也許會成為你眼中搶地盤的敵人,你的屬靈生命,將陷入可怕的網羅﹗

作者任職於美國密西根州政府IT部門,是教會負責校園事工的長老。

11 Comments

  1. 謝謝你,說出了我的心聲,這篇應該是對教會的一記警鐘!
    面對90後,互動加上預工,福音才能被“體驗”,等他們自己情願,反倒是成為“死忠”的基督門徒
    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我囑咐你們,不要驚動,不要叫醒我所親愛的,等他自己情願–雅歌8/4
    貼近人心的才會被人接受,因為人心像冰牆,強力撞擊就兩敗俱傷,但滴水卻能穿石融化冰冷的面具,用“適合”的武器來達到終極的果效,這不就game的奧義嗎?面對90後應該有破釜沈舟的勇氣去打破傳統,因為若不如此,更讓人捉摸不定的“千禧後”正在哪等著看好戲!

    • 謝謝迴響。將轉達作者。

      《舉目》雜誌在上帝面前,很樂意成為一個平台,從不同角度來分享與探討,達到建造信徒和教會的目的;同時也成為一個資源中心,收集並累積經驗,使更多人少走彎路,更有效地服事教會與這個世界。

  2. 感謝作者深刻的分享!作者身為教會長老,以長輩及教會領袖的身份,作出這樣的反思,實屬不易,其愛教會、為之心痛的牧者心腸,可見一斑。作為年輕傳道人,我特別珍惜像王長老這樣的教會長輩。

    同時我也希望讀者不要誤解王長老的一番苦心。文中「譚長老」的盲點在於他的「地盤主義」,以及自認為「站在真理一方」的「尚方寶劍」。然而,這並不代表「譚長老」的神學認知、事工理念一定是錯的。從我牧會經驗看來,似乎「譚長老」無法得到九零後年輕人的心,主要是因為他的人格特質、溝通方式,並不是因為他所堅持的聚會內容。例如。我從前的教會中,主任牧師很喜歡引用文化大革命為他講道、查經的例子,對於五零後至七零後的大陸知識份子,非常見效,但對於八零後、九零後的年輕人,卻很難消化。同樣地,當我拿周杰倫的歌來舉例時,教會中的大叔、大媽通常無法體會我所要表達的。這是表達方式的問題。然而,我過去牧養九零後的年輕人,發現他們其實會問很多很深的問題,也需要帶領他們的人有很深的神學底蘊。說實在的,教會活動再怎麼有趣,也不可能比外面的世界更好玩,若要靠這種活動留住年輕人,是不可能的--王長老筆下的「郭弟兄」也並非主張要使教會變得「好玩」。九零後的年輕人,其實很渴慕神的道,只要表達方式、溝通方式能夠抓住他們的注意力,他們其實很願意參加查經班、進行護教性的思辨、閱讀神學著作。我想,這應該正是王長老筆下「郭弟兄」的用意。

    我相信王長老的想法跟我是一致的。他的文章,沈痛地反思教會中的「地盤主義」及教會長輩「老謀深算」的現象--這是他主要的立論。我希望讀者能好好抓住這點,認真反思,而不要誤解他的意思,以為文中「譚長老」對扎實認識聖經的堅持,就不適用於九零後事工。乍讀之下,似乎不少讀者會以為這是王長老的用意。其實,文中「郭弟兄」也只是想用更適合九零後的溝通方式,來表達「譚長老」多年來教導的內容。

  3. Let’s see. What is the problem that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address? I appreciate the author spelling out the specific nee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st-90’s students. But this is not the main focus of this article, is it?

    Is he trying to address a personal ethical problem? “我們應當常常省察自己,到底是愛主,還是愛事工?是愛肢體,還是愛自己?做為教會的領袖,需要謹慎地分辨──我們反對,是因為新事工真有很大的問題,還是它威脅到我們的地盤、動搖我們的地位?” Yes, of course, this is undisputable.

    But I have another question. Doesn’t the author say that this Elder Mr. Tan did try to ask himself this very question, but he was unable to 省察分辨his motives any more? So what good does such an admonition do? Who would disagree with such an admonition? But can we see that we are all self-deceiving sinful beings? We cannot always discern our own motives on the one hand, and on the other hand, a lot of times, the situation is not all that straight forward. Let us ask. What if that young fellow Guo did go wild? What if all those he brought to Christ also embrace many of the ideologies and practices that contemporary American younger generation do and we Christians do not approve of? Who is there to tell him?

    In fact, if we take a look at most of the sermons and “spiritual writings” (属灵文章), admonitions of similar nature are universally found as the conclusion. But why are we, Chinese Christians, still having the same problems over and over again no matter what church, what BSG, what Fellowship we go? Do we not see a pattern? The “older” ones are vested with the REAL POWER of politics, the younger ones have the REAL CHARM. One uses the power to control the other, one uses the freedom and energy to defy the other’s established authority by initiating something new. The former justifies his actions by claiming he is being Truth-abiding; the latter justifies his actions by claiming he is being target-relevant. In the end, as we can see from the account of this story, both sides are self-righteous (even though the author is critical of the old generation only (could it be because the author is one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But WHAT IS THE ROOT PROBLEM THIS STORY DEMONSTRATES?

    To me, it shows nothing more than a weak (or no) sense or doctrine of the Church. The Chinese church (or BSG, or fellowship, or whatever you call it) has always been ruled by the INDIVIDUALS. It does not matter if one is a pastor or an elder, or a layperson, as long as he could gain popularity (often earned by his own admirable moral conducts, or self-sacrifices, to be sure), he is in charge. And when more than one of such a popular leader emerges in the same group, what do you do? You split. So one church (or one ministry) splits into, two to four–this is called Chinese way of church growth!

    The spiritual law is always this: he who builds his empire by defiance of authority will have his authority defied by emerging empires. THIS IS NOT A PERSONAL ETHICAL PROBLEM ALONE, BUT A PROBLEM OF THE DOCTRINE OF THE CHURCH!

  4. 我想说的是,华人教会向来缺乏教会观,教会也好,团契也好,都是平信徒以自愿的方式组织起来的。因此大家都是“弟兄姐妹”,無分彼此,很平等的。但是由于我们又是生长的中国文化之下的人,因此又受到长卑之分的传统牵制。那么究竟是按照人人平等的原则来治理教会呢,还是按照后辈听长辈的中国传统文化来治理教会呢?那就要看各个团体的个别情形而定了。一般而言,如果这个教会团体中大家都是差不多同龄的,那就人人平等唄。如果教会有年龄和社會身份之差的,那就先按中国传统文化的规矩。但是这规矩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晚辈那一天忍受不了那些“又长又老又慢”之辈之人的掌控的话,那就大可欣然举起“顺服神不顺服人是应该的” 的旗号,另起炉灶了。

    那么教会在发生这些不愉快的事之后怎么办呢?那大家就从事中国人最擅长做的事—–放马后炮,以后果来评论谁是谁非。

    那么怎么避免下次不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呢?要么我们自己來升格当上帝,未卜先之,避免一切不良后果;但要是我们自己当不上上帝又怎么才好呢?那就唯有攻击、指责、劝勉、告诫那些个人了—–求他们修身养性、操练灵性、提高人格、勿爱己过于爱神、勿把教会视为争权夺利的地盘。。。。

    但是,有没有可能,一个人在基于他最有可能做到的纯洁动机,尽了他最有可能尽到的努力,但倒头来他的判断和決定还是错误呢—–无论是谭长老的判断也好,是郭组长的判断也好?恐怕那时华人教会的反应还是一樣的—–以后果定是非。在这篇文章中,谭长老不对是因为他所坚持的原则和路线失败了。但如果郭组长的前卫行动最后导致走偏了呢?那时,我们还会指責老一辈的吗?恐怕不会了。那时我们恐怕会提出另一套勉励、告誡个人的說法—–“年青人当审查自己,不要骄傲、不要搞个人英雄主义、不要以世界为友,以市场需要来定事工方向。。。。”

    对不?除非我们能认识到教会的发展和事工的方向都是屬於教会性的事工,而教会性的事工乃是需要依照圣经所提供给教会的治理原则来处理的,否则的话,这种的评论一定會是没完没了,解决不了问题的。无论我们再怎么提高个人灵性和个人的品德修养,到最後还是逃不出“圣人治理国帮” 中国儒家的“人治”思想框框。但是我们若想真正达到“法制”(即以上帝的道和治理原則为依归的治理模式)的地步,就必须把注意力从华人教会领袖之个人的品德的高低上转移到华人教会整體的教会观上才行。

  5. 時代好像又往前進了…,我大概兩年前才從大學畢業,大三、大四的那幾年,文中提到的那些主題好像也開始吸引不了現代的年輕人,不過打個桌上遊戲外加分享搞笑影片倒是把一位參加JMS攝理教的弟兄拉回信仰…,這個時代變得很難說…。

    • 呵呵,谢谢。会转达您的回响给作者。您也可以将您的观察或经验写成一篇短文投稿。

  6. 这篇文章写的很实在。虽然结尾有些夸张,但是很逼真。我也身在这个时代,经历了完全一样的故事。我也曾经类似像个‘郭弟兄’,也曾经和‘谭长老’有过争锋相对的争执,的确是为了学生事功。教会的结构也十分的类似。。。最后的结局也很类似。和美国弟兄姐妹合作,看到神大大祝福,很多90后学生信主。看来,神就是这么带领的。虽然,我已经离开了原来的教会。在新的教会服侍的也很好。但是,仍然有往事不堪回首之隐痛。回首往事,仍然觉得心痛,错失了很多传福音的机会。也曾经很苦毒,抱怨神为什么让这位‘谭长老’快一点儿退休 ?记得好几次和‘谭长老’为学生团契的事发生争执,我们的’谭长老’ 愤怒之下用他娴熟的圣经知识来回敬我:‘你这是魔鬼撒旦的控告 !’ 。他引用的是启示录12:10. 他的圣经知识真的很熟练,以至于在愤怒之中都不忘引用‘正确的’经文。也间或听到他在其他年轻的弟兄姐妹面前力诉我的各种的‘坏事’。其中颇有许多夸大其词之处。面对这些,我相信神是知道的。只有仰望神的恩典。

    在痛定思痛之后,再次看到人的有限性和有罪性。当然我自己在整个的过程中也缺少智慧。也提醒我自己,常常保持一个谦卑的心。认识自己的有限性。我们每个人都不过是神手里的器皿。我们也只能在某一个时期中,某一个领域里被神使用。不管我们信主有多久,服侍神有多久,我们仍然是有限的,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 漏了一个字:‘ 神为什么不让这位’谭长老’早一点儿退休 ?!

      我们不应该太强调神学知识。这些年在教会里,看到牧师的教导十分看重神学知识。读神学当然是好事。可是,今天,让我们看看教会里,很多人有很多的圣经知识,可是没有生命的见证。有些牧师坚持,没有读神学的,是不可以教导的,更不可以站讲台讲道。可是,我们也看到,很多领袖非常有知识,但是面对教会里各种的问题的时候束手无策,甚至于自己都没有生命的见证。如果我们的神学博士对生命的建造没有益处的话,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教会领袖是不是应该做一些改变?

      We really need something more than the traditional bible study.

      今天在教会里,我们有很多人,有很多的圣经知识,但是没有生命的见证。我们的信仰和生活是分裂的!这才是真正的信仰的危机。

1 Trackback / Pingback

  1. 檸檬或蘋果,都來自上帝——蘭莘華人基督教會 | 舉目雜誌

Leave a Reply to Esther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