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去世
南非總統朱瑪(Jacob Zuma)週四(12月5日)在電視上宣佈,前總統曼德拉已去世,享年95歲。
這位反對種族隔離政策的鬥士,生於1918年,於1964年被判終生監禁,在牢獄中度過27年,1990年重獲自由。1994年當選首任民選的南非總統,也是第一位黑人總統,被公認為20世紀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1993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南非在他領導之下,如何化解種族間的仇恨,以及基督信仰帶給他的動力和影響,請見《舉目》雜誌63期,莊祖鯤所寫的《公義與寬恕—南非傳奇曼德拉》。
曼德拉去世
南非總統朱瑪(Jacob Zuma)週四(12月5日)在電視上宣佈,前總統曼德拉已去世,享年95歲。
這位反對種族隔離政策的鬥士,生於1918年,於1964年被判終生監禁,在牢獄中度過27年,1990年重獲自由。1994年當選首任民選的南非總統,也是第一位黑人總統,被公認為20世紀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1993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南非在他領導之下,如何化解種族間的仇恨,以及基督信仰帶給他的動力和影響,請見《舉目》雜誌63期,莊祖鯤所寫的《公義與寬恕—南非傳奇曼德拉》。
《遊子吟》:[海外校園機構]出版 作者:里程 作者用科學和理性,對知識分子在追求真理過程中最常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比較系統、深入的討論。本書文筆流暢,資料豐富,說理透徹,態度持平,頗能啓迪思維。書中內容曾在美國各地演講,均受好評;能幫助知識分子衝破先入為主的世界觀的束縛,作信仰上的反思;是每位知識分子不可不看的好書。 相關文章:文如其人——我看傳道人寫作(蘇文峰)2020.08.05壮志未酬――記念一位在喀麥隆為主殉道的宣教士(鄭期英)2018.12.28建立更好的長執會(賴瑞·奧斯本)2018.03.14為何當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如此關鍵?(馮偉)2018.07.20殊為可惜――從一份巴拿研究中心報告説起(鄭鴯璇)2018.07.27新書介紹《歷史的空白》
文/鄭期英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編者心專欄2016.03.17 在2015年11月的通訊中,我們曾報導,為了能更及時、有效地服事讀者,配合[海外校園機構]“從紙媒到新媒體”的大方向,我們將投注更多精力在《舉目》新媒體的經營上。讓讀者從網路傳媒能讀到更多好文章,讓好文章不再受到紙刊篇幅及期數的限制而積壓、延遲發表;也讓讀者間的互動更頻繁。 經過了4個多月的努力,我們嘗試每週有5-7篇新文章上網,每季則精選文章發行紙刊。每週上網的文章有許多是配合時效性的,如: 《惠頓學院 “上帝風波” 的反思?》,針對美國主流教會界關注的惠頓女教授關於“和穆斯林同信仰一位上帝”的言論的探討。 《私慾與虛偽——來自《神鬼獵人》的指控》,在奧斯卡頒獎前,即發文探討此片中對基督徒信仰與生活的啟發。 《是少年彌賽亞犯了錯?還是《少年彌賽亞》犯了錯?》,我們趕在在電影上映前就發文研究聖經題材電影之神學觀點。 《精神病是鬼附嗎?》《哪怕給我一塊磚頭,我也能賣!——基督徒可以從事直銷嗎?》,是探討教會中面臨的實際問題。 《我的真命天子(女)在哪裡?》《失傳的神學情話:誰與你一同搞砸,誰與你一同愛戀——寫於白色情人節前》,在情人節前思考基督徒的愛情觀。 《從人機較量看人神互動》,及時關注今年3月社會大眾關心的“阿爾法圍棋”(AlphaGo)。 還有報導教會消息的《巴刻牧師因眼睛失明終止事奉》《碩果僅存最老的舊約抄本正式公認為世界瑰寶》等等。 …… 為了因應這種新的形勢,我們需要更多能執筆寫出具時效、有針對性文章的作者,已有幾位新作者投入,我們期望有更多具同樣異象的新血加入。 因著這種轉型,我們發現,不但關注《舉目》的微信、臉書、微博等的人數在穩定成長,單篇文章的轉發數增加,而且也引發了更多讀者的參與討論。 我們祈願:有更多的弟兄姐妹在禱告、投稿、轉發和經費上,與我們同工! 相關文章:舉目90期——目錄文如其人——我看傳道人寫作(蘇文峰)2020.08.05亞洲、非洲教會的毀滅與歐洲教會的倖存——談十字軍(王禕)2018.05.16“萬國”是哪一國?(彭書睿)2018.02.02“地極”在哪裡?(何西)2019.02.13走過乾旱無水之地(杜磊)2019.03.13
鄭期英 本文原刊於《舉目》57期 90年代初,海外(尤其在北美)中國學人的“信主熱”方興未艾。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一些隱 憂。例如:在福音聚會中舉手決志者甚眾,但相對的,其流失率也十分驚人;許多人雖已公開受洗,但其生命、生活並無明顯的改變;不少自認為是基督徒的,對 人、對事、對是非善惡的標準,與從前大同小異──這些情況令我們不得不反省:當如何做,才能領人真正“歸主”而非單單“信主”? 基於此,為了幫助初信的讀者在“真道上進深,在靈命上成長”,在1997年,除《海外校園》雜誌雙月刊外,我們另外增加出版了兩期《進深特刊》。《進深特刊》先後出過8期,詳細探討了罪、信、生命、成長、教會與我、順服面面觀、無悔、生根,等8個主題。 當2001年的鐘聲叩響了世界,也帶來了新時代的新衝擊。許多中國學人已在海外落地生根,或融入了華人教會,或成為了以中國學人和新移民為主體的教會的中堅 力量。在他們積極地尋求使命與方向之際,如何培訓他們走上事奉之路呢?如何在這多元化、後現代、資訊掛帥的時代,樹立基督信仰的價值觀?這些成為〔海外校 園機構〕極其關心的課題。 另一方面,我們相信隨著中國越來越多地加入世界性組織,中國必然走向更開放的前景。如何掌握時機參與中國福音事工?如何鼓勵基督徒獻身回國事奉?如何集結人才資源投入中國宣教及普世差傳?這也是我們必須研討的新課題。 顯然,是創辦《舉目》雜誌的時候了。 因此,從2001年起,將原《進深特刊》,更名為《舉目》雜誌,對象也擴及所有認真事奉的基督徒。 “舉目”一詞,具有豐富的聖經根據,既代表心志又代表行動。“舉目”就是: 舉目望天——以赤子之心,仰望、親近、尋求天父的心意。 舉目看田——以基督的心和眼,觀看福音禾田、透視世態人心、承擔事奉使命。 我們盼望藉這份雜誌,“喚起中國學人和海外華人基督徒的時代感和使命感”,塑造屬靈品格,落實聖經的價值觀於現實生活之中,培訓基督徒走上事奉之路。 同時,《舉目》雜誌亦探討21世紀的華人教會,應如何面對及回應當代思潮、時局、科技、影視、文學、經濟等各方面的挑戰;針對中國學人最常有的人本、唯物、 進化、實用、虛無的世界觀,基督徒要如何轉化更新;並報導海內外中國教會的現狀,回顧過去的得失,評估現在的處境,分析未來的路向。 12年來,《舉目》雜誌已出版了56期。我們更盼望,結合中國學人特有的銳氣,海外華人教會的經驗,西方教會豐富的資源,打破地域、文化、觀念的囿限,在新時代中,呈現出豐沛而富特色的新面貌。 相關文章:轉向·轉型·轉心——福音機構如何把握新媒體宣教(華欣)2018.09.07做個“色盲”的天路客(新民)2020.07.27中國教會史上不可不知的六位瑪利亞(二之2)(亦文)2020.10.14操練默觀中敬拜主(新民)2019.4.29文如其人——我看傳道人寫作(蘇文峰)2020.08.05疫情中的“神學異象” ―― 在多變的世界中履行不變的召命(三之3)(王唯權)2020.09.03
海外校园OC《举目》 | 网站:behold.oc.org | ☎️:(310) 328-8200 | 微信:FollowChrist | FaceBook | 1753 Cabrillo Ave Torrance, CA 90501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