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前途在何方? ——神学生的挣扎和感恩(嫣然)

本文原刊于《举目》杂志67期

嫣然

BH67-23-7410-图1-谈妮摄-DSC_0345.BH67R15      一眨眼又到了年底。收到了很多感恩、代祷信。弟兄姊妹们说起这一年来上帝的恩典,如数家珍。我看完,感觉有点失落——为什么我居然想不起来,今年有什么特别的恩典呢? 尤其是开始读神学以后,我过得特别辛苦!

学业进展不妙

       看看自己2013年的计划,进展不妙。学业从计划2年完成,变成3年。

       我的大多数同学,不是牧师、就是宣教士的孩子,或者本身就是牧师或宣教士。他们多半在教会中长大,或在教会服事多年,对教会历史和基本神学概念很清楚。

      老师上课,常常把一些人名、地名、事件名一扫而过。尤其是神学家,对他们,像隔壁邻居一样熟悉……但对我来讲,大多数神学名词,以前听都没听过,更别提它们代表的意义了。

      我不仅没有一点神学背景,连人文学科的背景都没有。英文又不是母语,阅读、写作都要花很长时间。每门神学课都有很重的读、写作业,我好像总在赶交作业,对课程内容根本来不及消化。

      最夸张的是,有一次把阅读材料打印下来,读了一遍。等归档的时候,才发现以前已打印过一份,读过,还用色笔标注过。我居然一点印象都没有!

      我原本计划,每学期选3门课,一年4个学期,2年可以完成学业。现我决定,不能再这样匆忙,要在每门课上多花一点时间。每学期只选2门课,晚一年毕业。

灵修大受影响

      因为太忙,灵修也受影响。

      在上神学院之前,特别羡慕属灵长辈身上所散发出的馨香。尤其是那些清楚知道自己呼召的,更是充满活力和干劲,好像今天不极尽全力服事,明天就来不及了。

      在我心中,他们是已经过了约旦河、双脚踏上了迦南美地的先驱。我还在约旦河东,心中向往约旦河的对岸。而上神学院,就是勇敢踏入约旦河的一步。

      刚成为神学生的那段日子,心中常常无比激动。听着课堂上教授讲教会历史,或者自己在读基督论的时候,动不动就会流泪。想想能在神学院里专心学习,搞清楚到底信的是怎样的一位上帝,祂的救恩有多伟大,这是多大的福分啊!

      没想到一年之后,感动好像被学业压力消耗掉了。我常常读书、做功课到半夜,身体疲惫,第二天一大早艰难地赶去上课。几乎没有时间,也无力祷告。我觉得自己的灵命,比上神学院前,反而退步了。原来已经治愈的失眠、过分担忧等问题,又回来了。

      以色列民不是一踏进约旦河,河水就分开了吗?怎么我踏进约旦河,河水不但没停,反而把我往回冲呢?

呼召还是不清

      我进神学院前的另一个期望,是弄清楚上帝对我服事方向的呼召。为了寻求上帝的呼召,我参加了学校各种讲座、专题祷告小组,看了种种书籍,用了所有的方式。

      神学院里的呼召辨识(Vocational Discernment) 小组,每周聚会。或者大家讨论,或者轮流分享,什么是真正的呼召,自己的个性如何,从小喜欢做哪些事,从人生的经历当中,是否可以看到上帝带领的方向等等。不管多忙,我雷打不动,每周参加。

      听了很多,说了很多,想了很多,但仍旧没等到上帝在半夜叫醒我。每当有人问我,你毕业后准备在哪方面服事啊?我只能愣愣地,一脸窘迫,然后找借口:我还有2年才毕业呢,有时间慢慢寻求。

      当然,在旷野中总是有鞋子没烂、衣服没破的恩典,但是我最关心的3件事:学业的完成,灵性的成长,清楚的呼召,好像一点没进展 。

BH67-23-7410-图2-谈妮摄-DSC_0346R15真的只是旷野?

      这些天,我仔细思考:去年这一年,是否仅仅在旷野?上帝的火柱、云柱,又在哪里?我慢慢地发现,我需要调整眼光,才能对自己在神学院的经历,做正确的评估。

      首先,在神学院多呆一年,不一定是坏事。我有个同学,有着跟我相似的商科背景。有一天她告诉我,我们信主太晚,在世界上混太久。让埃及离开我们的心,比让我们的身体离开埃及难得多。要把长歪的根矫正过来,不花时间不行。与其匆匆地在神学院走一遭,不如好好地花时间学透了、长扎实了,再出去。她甚至羡慕某宗派的修士,要进修7年才可以毕业。我觉得这番话,也是上帝对我的心意!

       再说,进神学院难道是为了快快得个学位吗?我的好友曾对我说:非常羡慕我可以进这么好的神学院读书!那么多爱主的弟兄姊妹,想读神学都没机会——他们或要工作,或家庭责任缠身,或身体、经济状况不允许……她说,我能这么没有牵绊地全职读神学,是多么幸福啊!

       她鼓励我一定要好好读,因为我不是为自己读的,是为许多想读而没机会的人读的!哪怕读到一半,实在读不下去了,哪怕拿不到学位,也没什么。我仍可以使用已经学到的,去祝福弟兄姊妹!

       这么说来,我每看一页书,每写一页文章,就是向前迈进了一步。何况,我学业上的确有进步。从做第一份作业一点都不会,枯坐电脑前半天写不出一句话,到这学期末写解经报告,洋洋洒洒写了十几页都意犹未尽,而且拿出来一读,简直不敢相信是自己写的。

       基督教如此博大精深,在神学院读书,简直如同直接从消防水龙头接水喝,是故我虽常常觉得学业沉重、不胜负荷,但在不知不觉中,上帝的确训练和装备了我。

感觉未必可靠

      至于灵命成长,“感觉”不一定是可靠的。我曾觉得自己成长得一帆风顺,却被弟兄姊妹当头棒喝,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现在虽然灵修时间不够,感觉灵性低沉,但实际上,神学院里对根本问题的教导,以及引发的思考,正有力地更新我的内心。

      最近我在纽约的好友生病,我想飞去看她,因为机票太贵只能作罢。换了以前,我一定会非常不爽(以我以前的收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而且,还可能埋怨上帝亏待我:我不为自己挣钱了,你却不帮我解决么经济上的压力!

      现在我的价值观已有很大程度的改变,感受完全不同了。人的存在依赖于上帝,我们一切的动作、存留,都在于上帝的供应。骄傲让人不肯受限制,不肯接受上帝是上帝、人不过是人这样的现实。承认上帝的主权,接受人的有限,不靠自己的财力、能力、地位随心所欲,让祂借着各样环境定规我的脚步,让我学会等候、顺服,不是很好吗?耶稣为了救我们,把命都摆上了,上帝什么都不欠我的,我凭什么埋怨?这不是太可笑了吗?

      价值观的改变,对我灵命的成长极其关键。如同练武的一定要打通任督二脉,否则所有的一招一式,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上帝在神学院,给了我一段可以打通的时间。

人先修理整齐

       再看上帝的呼召。不一定要像撒母耳,才算呼召吧?寻找的必寻见,因为上帝会在寻找的过程中指引方向。学校开办的讲座,有各方面和各个领域的讲员。看看我感兴趣的,大多集中在扶贫(Poverty and Development)方面。当听到每天的烂新闻,谁又抢劫了谁,哪里又开战了,感到天昏地暗的时候,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去寻找上帝仍在工作的痕迹。我会去一些网站,比如World Vision, Open Doors, 看他们在世界各地做的事情。他们的见证,是活生生的“……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受压制的得自由”(《路》4:18)。就像听到耶稣复活那样,让人振奋。

      我还不能确认这就是我的呼召。接下来的几个学期,我会再选一些相关的课,更多地了解。但是有一点,我是清楚的,就是人没有修理好的时候,有呼召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很容易一心做事而忘了主,而且做着做着就变成马大了。也许等上帝把我这个人修理整齐了,呼召就自然清楚了。

回头仔细看看

      回头仔细再看看这一年,真的很感恩。虽然从表面看起来,我好像在旷野里转了一年,离迦南不近反远。但实际上,是上帝在前面领路,能在每件事上看到祂的指纹。

      2013年夏季,在我家里,开始了中国同学的定期聚会。大家分享了读书的辛苦。原来不只我一人,是看完一章书都不记得曾读过的。不过,大家的结论是,上帝把以色列民带进旷野的目的,不是让他们倒毙在旷野。上帝把我们带到神学院的目的,也不是让我们倒毙在神学院。

      古时,照耀着亚伯拉罕走出吾珥的星星,今天同样照耀着我们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昨天上帝对祂子民的心意,今天同样要成就在祂儿女的身上。虽然有时候想不通,祂到底将如何成就,但不知不觉中,祂正在成就。这就够了。

作者来自上海,目前在美国富勒神学院进修。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