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戈
本文原刊于《进深特刊》第8期
某教会大堂入口处放了两个柜子,内放圣经诗本。
在这个教会中每月有一次联合祷告会,有不同教会来的人参加,祷告会中也会唱一些诗歌。
这次唱了一首主日学诗歌:
“来作礼拜像只羊,回到家里变作狼,
羊皮披在狼身上,看来好像是只羊,
回家挂在大门上,下个礼拜再穿上,
假冒为善难进天堂。”
歌词十分有趣,唱得大家哈哈大笑。
会后有位参加者问教会牧师:“门口的两个柜子是作什么用的?”
牧师幽默地回答:“是装羊皮用的。”
宝戈
本文原刊于《进深特刊》第8期
某教会大堂入口处放了两个柜子,内放圣经诗本。
在这个教会中每月有一次联合祷告会,有不同教会来的人参加,祷告会中也会唱一些诗歌。
这次唱了一首主日学诗歌:
“来作礼拜像只羊,回到家里变作狼,
羊皮披在狼身上,看来好像是只羊,
回家挂在大门上,下个礼拜再穿上,
假冒为善难进天堂。”
歌词十分有趣,唱得大家哈哈大笑。
会后有位参加者问教会牧师:“门口的两个柜子是作什么用的?”
牧师幽默地回答:“是装羊皮用的。”
郑春回 (一) 罪人得重生,端赖主恩。 荣华富贵切莫争, 生命长进靠追求,灵程进深。 信徒不记冤,十架救恩。 神国与义心里装, 顺服、爱人、轻世界,试探能胜。 (二) 人性本软弱,撒但肆虐。 主话心中能解惑, 肢体交通须常有,圣灵工作。 信徒常喜乐,主爱撑托。 祷告、唱诗,灵活泼, 得救、永生置首位,跪神宝座。 作者来自福州,到美国中西部印州探亲时写下此诗。 本文原刊于《进深特刊》第三期,1998年。 相关文章:沙漠中的胡杨(文屏)2020.06.20泰晤士河边的葡萄树(三木)2020.06.22从校园到批货中心(苏傅丽秀)2019.06.22反思温州教会全职传道低薪传统(蔡理达)2020.07.24关注孩童的灵魂,培育孩童的生命 ——来自青少年营会服事者的见证(李陈明义)2020.08.31烟云往事成青史——由教会大学“汇文书院”说起 (张力扬)2020.12.16
毕德生 不容忽视 当有人悔改信主,我们理所当然会很兴奋。但这种喜悦却不能免除我们对初信者灵命成长过程的忽视及冷淡。因为成长涵盖许多事物--好多细节、好多时间、好多规律、好多耐心--所以我们常常忘掉了成长,而 把注意力放在可以赶紧把握的事情上:信主。传福音却把灵性成长忽略了,但是生小孩并不是一种职业,当父母才是。生小孩当然简单,但若忽视把初信的婴孩带领 为成人的这段漫长复杂的过程,就是忽视了圣经中绝大部分的教导了。 成长的经文 圣经中有关成长和长大的经文,俯拾皆是。譬如在《路加福音》中就有关于耶稣和约翰成长的经文:约翰“渐渐长大,心灵强健。”(1:80),耶稣“智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祂的心,都一齐增长。”(2:52)。成长这个词是记述约翰和耶稣公开事奉前的最后一词。这名最伟大的先知和这位独一的弥赛亚都成长到他们事奉所需的样式了。 使徒保罗在力劝众人完全活在圣灵中时,也常常提到有关成长的话语。当我们在信心上成熟长大时,他说:“我们不再作小孩子……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弗》4:14~15)“因你们的信心格外增长”(《帖后》1:3),这是他对帖撒罗尼迦教会的赞赏。 彼得劝信徒“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彼后》3:18)。和初生的婴儿比较时,他说:“要爱慕那纯净的灵奶,像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叫你们因此渐长,以致得救。”(《彼前》2:2) 在几个有关天国的比喻中,成长是最基本的隐喻。最富戏剧性的成长隐喻是在《约翰福音》的中段(12:24),耶稣说:“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 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成长是《约翰福音》的中心思想--使神在基督里所做的一切都成熟,也使我们生命中所有的部分和耶稣生命中的每一部分联 合成一整体。约翰把他的福音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而在第十二章二十四节中的成长比喻就是使两部分合而为一的关键。 成长之痛 当我们成长时,神要在我们身上动工的是我们的本性。但这并不意味成长是没有痛苦的。成长带来我们心志、情感、身体上的改变,在这阶段我们常会感到痛苦,因我 们不习惯这样伸展自己。但这疼痛应不致于使我们惊讶--因为当我们开始做任何一项新运动时,我们的肌肉都会疼痛。运动员开始训练时,老早就知道肌肉会酸痛 的。委身基督及顺服祂的命令都会伸展我们原来的身量,这样做的确会痛。但这种痛和因为受折磨或处罚的痛不同。成长的痛是我们不会后悔的痛。这种痛苦会带来 健全,而不是疾病或神经失控。 不易察觉 有许多的成长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属灵的成长和生物的成长很类似。我们看 不到成长发生的过程,只能看到它已经发生了--而最接近的人往往也是最察觉不到的人。的确,有些事情可帮助、提升我们和别人的成长,但最真实的成长发生在 一个神秘的层次,远超过我们能观察或控制的范畴。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很重要,但没有一件是决定性的。基督徒的成长是圣灵的工作,是祂提供我们成长的方向和 形式。基督徒团体只能站在一旁敬畏地观看一切的变化,虽然,他们常常像父母一样抱怨成长带来的混乱及不便。 共同敬拜 想注意灵命成长而又不想因自我反省变成神经兮兮的,只有靠参加共同敬拜才能达成。健全的属灵成长需要他人同在--弟兄姊妹、牧者、教师。自傲及与世隔绝的私人生命无法成长。两三个人奉主的名聚集在一起可让彼此头脑清醒。 神给我们不同的方法来成长:祷告和读经、沉静和独处、受苦和服事。但最大、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共同敬拜。灵命的成长无法在隔绝的状况中发生。这不是基督徒和神 之间的私事,在敬拜中,我们来到爱我们的神面前,也来到神所爱的他人面前。和其它任何时间相比,在敬拜中,我们更向神的行动及弟兄姊妹的需要开启,这两者 皆需要我们长大、满有基督的身量。敬虔的敬拜对于成长中的基督徒,正如食物和住所之于孩童一样。所以,敬拜是灵命成长的阳光和空气。 本文原刊于举目前身《进深特刊》第四期,1998年。 相关文章:从耶稣的成长中我学到了什么?(范学德)2018.03.05“成了!”(吕保罗)2019.2.7跟保罗学学怎么“宅”(陆春雨)2020.02.27耶稣加冕的日子(谭志超)2019.2.21聘牧公告的启示(杜磊)2019.05.25一粒麦子落在地里——忆莉莉(林鹿)2018.11.15
本刊记者 蔡 越 本文原刊于《进深特刊》第7期 陈国光,来自北京,美国电子工程师,并在神学院进修过三年。1993年,他抱着传福音的目的回中国工作。回顾这几年,他有很多心里话,要和有共同志向者交流。 为什么需要海外学人回去? (记者)问:为什么您认为,中国现在需要大量海外学人基督徒回国传福音?难道中国国内缺少传道人吗? (陈国光)答:中国确实缺少能在知识份子阶层传福音的人。 以我这几年来在中国教会的经历,看到国内大部份的传道人,自身受教育程度都不高,所以传起福音来,基本上是在基层,无法大面积地进入知识份子阶层。 而全国唯一一所能公开培养神学研究生(硕士学位)的“金陵神学院”每届的毕业生还不到十位。这就是说,中国有上千万的知识份子,每年却只能培养出不到十位的神学研究生去喂养他们。这种情况下,持有纯正信仰、具有相当装备的海外学人回国传福音或做牧养工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急需的。 问:除了高学历以外,您觉得海外学人的留洋经历,对他们回国传福音,有什么大的帮助吗? 答:有很大的帮助。以我自身的经验来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海外期间,系统地学习了神学知识,奠定了我一生事奉的基础,可应付多种挑战。 其次,我学到了西方和华人教会事奉的经验,包括教会管理和行政方面的。中国教会因人数增长太快,在这方面相当弱,无法面对需要。 再者,我学到了如何利用文字传福音。在海外,文字事奉的成绩非常突出,有大量优秀的福音刊物在传福音的事工上影响甚大,例如《海外校园》及中国学人培训材料就是其中之一。我可根据需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以上这几方面,都是我在国内没有条件学到的。 回国前的六大准备 问:您刚才提到,海外学人回国前,要先拥有“相当的装备”,是指哪些方面? 答:我是指回去前,需有适当的训练和筹备: 首先,需有清晰的异象和使命感。这点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特别清晰的呼召,知道神叫你回去服事众多灵魂,你回去之后坚持不了多久,就会被各种打击击倒。 其次,最好系统地学习神学知识,比如解经学、系统神学、讲道法、教会历史、宗教比较……如果没有条件,至少要学习圣经知识和中国教会历史。 […]
海外校园OC《举目》 | 网站:behold.oc.org | ☎️:(310) 328-8200 | 微信:FollowChrist | FaceBook | 1753 Cabrillo Ave Torrance, CA 90501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