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平衡家庭责任与教会事奉(马骥)

马骥

本文原刊于《举目》57期

       对许多华人中青年基督徒来说,孩子还小,家庭负担重,如何协调家庭生活和教会事奉,如何分配有限的时间、精力,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让我们先看看两种最常见的处理方式。

一、 “孩子太小,等他们上大学,再参加事奉吧!”

       这句话,大家不一定会说出来,但可能心里常常会浮现。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教会中花很多时间事奉的弟兄姐妹,很多确实是孩子已经长大、不在身边的。这种情况应 该也是很正常的。孩子小时,父母要花很多时间在他们身上。还没上小学的孩子很容易生病,孩子大一些,又要操心他们的功课,安排他们的课外活动。

       北美许多华人家庭还会为自己的孩子请私人老师,每周教孩子钢琴或小提琴──虽然不像“虎妈”那么高标准、严要求、铁面催逼,但督促孩子练琴时,恐怕也少不了舌战,甚至软的不行来硬的(很多时候是父母自找气受)。

       等到孩子进入青少年期了,我们又要操心孩子交友,更得为上大学做准备。时间如此紧张,很难不影响我们在教会的事奉。怎么办呢?

       对此,我们可以反问自己:“我们有意、无意地选择了凡事以家庭为优先,这真的对我们家庭是最好的吗?”“我们在孩子身上执著的投入,是否是最优化的?”“上帝对我们的带领是什么?”

       即使我们把所有的精力、时间都花给自己家,我们在家庭生活中,还是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耶稣来了,是要叫我们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当我们凭信心,让主 耶稣做我们生命的主时,我们才能过喜乐、丰盛的生活。这是我们每一个基督徒相信并经历的。当我们经历到上帝在我们身上、我们家中的作为,我们会忍不住在众 人中做见证;当我们尝到信耶稣的甘甜时,我们怎能不把福音传给别人?所以,其实我们都会参与事奉。

        我们常说身教胜于言传。我们若希望自己的儿女在日常生活中信靠耶稣,我们就要放下自己,依靠耶稣,学习顺服,凡事谢恩。我们若长存感恩之心,我们就会常常喜乐,并愿意服事他人。

       所以,我们参与教会事奉,若是因上帝在我们身上的恩典,应该是不会和我们的家庭责任冲突的,因为上帝也带领我们的家庭生活。

二、“上帝的事情最重要,所以我宁可不顾家,也要在教会事奉。”

        时常有人这样做,甚至会以此为荣,觉得自己“为主牺牲”。

       我们家很重视全家一起做事。若是可能,孩子的活动,我们大人都一起参加(所以常听到别人说:“你们又全家出动了”)。当孩子偶尔周五晚有特别活动时,我们家就不去团契聚会,我也心安理得。

       可是今年我当了团契主席,当这样的冲突再出现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要舍家,以团契为优先。

       当我们全家为这个难题祷告后,我突然领悟到,原来是我那舍不得放手的意识在做怪。其实这一次聚会,已经安排好弟兄带领查经。我们家若在当然更好,若不在,聚会也能运转自如。当我认识到这一点时,这个冲突自然就解决了。

       教会通常都需要、也希望更多的弟兄姐妹参与事奉。当上帝感动我们,我们在教会多参与事奉时,我们可能会听到称赞。我们也可能会因为更多的参与,想要把教会、团契的事工做得更好,而不知不觉地陷入“自我”的泥沼,想得人称赞的虚荣之心抬头,把高期望的重担加在自己身上。

       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满脑子都在琢磨自己在聚会中的言论时,就根本没听到儿子在问我他的功课问题。好在我有一个敏锐、直言的妻子,她不客气地提醒我: “不要给别人捧几句,就什么都忘了。”这句话把我从自己的圈子里拉了出来,重新问儿子他问的是什么问题。后来我试图向妻子解释,结果越辩护,越发现“自 我”在做怪。那天晚上我们一起祷告时,我求主怜悯我、帮助我,把自己放下,把担子交给主。

        这也让我反思自己最初参与事奉的动机,帮助我在事奉以及日常家庭生活中更多地依靠上帝。

三、都是以“我”为中心的处理方式

      “只顾家”和“只顾事奉”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这两种极端处理方式都是以“我”为中心的。

       “只顾家”,首要关心的是自己的小家庭。可是,我们若能想到上帝在我们身上的旨意,我们就不会只想自己家蒙福,却不想成为别人的祝福。所以,从根本上说,“只顾家”是以“我”为中心的。

       另一种方式“只顾事奉”也仍然是“老我”在作怪──或是我们靠自己做事,或是我们想得到称赞,或是我们误以为这样更属灵。其实,我们若常想到上帝在我们身上的旨意,我们就不会只注目于自己的属灵目标,忘了在家庭生活中实践信仰。

       “只顾家”表现得更直接、更“俗”些,更容易显出自我中心。“只顾事奉”则比较间接、隐藏,通常不容易被人看出来,有时候连自己都蒙蔽了,所以更需要警惕。

       从对家庭和教会的影响来看,虽然“只顾家” 不一定对家庭是最好的,但“只顾事奉”会对家庭造成更大的冲击,尤其是当家庭有矛盾,我们却用事奉来逃避时。当我们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好见证时,我们在教会的事奉很可能就成为别人的绊脚石,让教会受损。

       有些人用“顾家”与“事奉”这两种表象,来判断弟兄姐妹的灵命。很多人认为,“只顾家”的灵命还低,需要帮助,而事奉多的,灵命必高……这会导致事奉多的弟兄姐妹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照顾,也容易造成“不顾家”,甚至“只顾事奉”的极端情况,对家庭和教会都产生负面的影响。

四、先把自己家庭的基石筑得稳一点

       以上讨论告诉我们,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活出家庭责任与教会事奉兼顾的生活。这是否可能呢?

       笔者认为是可能的。比如周三晚上去祷告会,在家里的时间确实又少了一个晚上。但是每当我们迫切地来到祷告会,为教会、团契、家庭、个人向上帝祈求时,我们会 一次次“充电”,我们会充满喜乐,满有能力地成为上帝祝福人、祝福我们家庭的管道。相反地,我们若是或例行公事般,或因为面子,甚或为为了逃避家庭矛盾去 祷告会,便会在家庭和事奉之间制造问题。

       所以,如果教会同工热心地鼓励你参与事奉,邀请你参加周三晚上的祷告会,周四的诗班,或担任周六特别讲座的招待,等等。你不妨起跑得慢一点,不要把这些期望变成压力。应该先把自己家庭的基石筑得稳一点,和配偶在事奉的方式、时间、责任等方面,先达成共识。

       当然,事情不会一帆风顺的,所以我们需要来到上帝面前,寻求祂的带领,呼求祂的怜悯和帮助。上帝是全能、全善的,祂会启示我们、提升我们和帮助我们。祂会通过我们的配偶、教会的弟兄姐妹和周围的环境,让我们明白,如何平衡家庭生活和教会事奉。

       如果我们觉得配偶在拖后腿,这就是警戒信号,我们应当诚实、冷静地反省自己:我现在事奉的动机是什么?我是否很看重教会弟兄姐妹对我的尊敬、称赞?我是否想到家里的需要?别人是否只看到我,却未通过我看见上帝?

五、建议:供牧长和教会同工参考

        以上是从个人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那么,从教会的角度来看,我们有什么建议,可供牧长和教会同工参考,以帮助孩子还小的基督徒兼顾家庭和事奉呢?

       第一,考虑到这些家庭对孩子的关心和了解,可以从儿童事工开始,让其逐渐参与事奉。
第二,体谅有小孩子家庭的实际困难,耐心帮助、等待他们成长。

        第三,同工之间多沟通,尽量避免让有小孩子的家庭同时担负多项责任。也鼓励他们说明自己的情况,拒绝过重的负担。

       协调家庭生活和教会事奉,是我们中青年基督徒面临的现实问题。愿上帝让我们的家庭满有上帝的恩典见证,让我们的事奉能领人到耶稣面前,让我们的生活荣神益人。

作者来自云南昆明。现居美国南加州,软件工程师 。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