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信仰進入心靈——我看兒童事工(趙明)

本文原刊於《舉目》73期。

文/趙明

BH73-49-7311-圖3-談妮攝-2014-11-02 11.43.37 寬600

“我們不將這些事向他們的子孫隱瞞,要將耶和華的美德和祂的能力,並祂奇妙的作為,述說給後代聽。因為,祂在雅各中立法度,在以色列中設律法;是祂吩咐我們祖宗要傳給子孫的,使將要生的後代子孫可以曉得;他們也要起來告訴他們的子孫,好叫他們仰望上帝,不忘記上帝的作為,惟要守祂的命令。”《詩》 78:4-7

教育下一代是上帝給我們的責任。如何做好、如何才算合上帝心意,是我們要思考、檢討的。

普遍狀況不妙

在華人教會事工中,兒童事工多居於次要的地位。牧師、長老通常把工作重點放在培訓成人。至於兒童,就讓媽媽、新信主的、年輕人去管;大部分教會只要求兒童事工不出問題,顧不上兒童能學到多少真理。每年到了聖誕節、母親節,就安排兒童在主日崇拜上表演一下,讓大人樂一樂……

在所有服事人員裡,主日學老師其實是需要量最大的,卻也是最難找的。看這份服事既困難,又不能立刻得到回報,大家當主日學老師都當得很勉強。很多主日學老師缺乏使命感,好像在服兵役,盼著忍受一兩個月就趕快換人。

常常更換主日學老師,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孩子要不斷地適應不同的老師、不同的教法,心情很不容易穩定,也很難和老師建立親密的關係。這樣一來,主日學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力就變小了。

有些孩子乾脆以不變應萬變,你說你的,我做我的。更有些聰明的孩子,知道教會是講愛的地方,即使對老師不禮貌,也不會有什麼後果,所以隨心所欲。結果是聖經故事滾瓜爛熟,生命卻好像與基督無關,行為還不如不上教會的孩子。而且,越大越糟糕。

難怪,一份對第二代基督徒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對兒童有影響力的人之中,主日學老師排名末座。

其實,在海外教育下一代,本身就有多重的困難:新的語言使父母有口難言;新的文化,作父母的多半不熟悉。所以,即使會講英語,也很難和孩子溝通。海外的教學方法,和我們中國人幾千年來一貫使用的方法,非常不同。主日學老師若缺乏訓練,肯定在教學上跌跌撞撞。

回報其實很高

兒女是上帝所賜的產業,父母只是管家而已。然而上帝對管家的要求,是很高的。管家若缺乏見識,只有忠心,事奉會事倍功半,甚至徒然。

《瑪拉基書》2:15 說得好:“雖然上帝有靈的餘力能造多人,祂不是單造一人嗎?為何只造一人呢?乃是祂願人得虔誠的後裔。所以當謹守你們的心,誰也不可以詭詐待幼年所娶的妻。”

上帝沒有為人類造完美、虔誠的兒女,目的是熬煉父母,叫他們謹慎自守,以敬畏上帝的榜樣引導兒女虔誠。

看上去上帝真是冒險啊,把如此重大的使命交給和兒女同為罪人的父母!然而祂已經供應了我們所需要的資源,就是祂的話語。此外,父母可以和其他聖徒相交、分享、切磋。上帝更是厚賜智慧的上帝,隨時等我們向祂求教、求救。

海外有大量的資訊。我們只要有心觀察、學習,就能學到新的管教方法。所以,語言、文化、教法不同,並不是最嚴重的問題。重要的是我們要重新回到聖經裡,挖出上帝的心意和方法,把我們熟悉的中國文化傳統,在上帝話語的鏡子前,重新審視、衡量。

換句話說,我們需要翻新教育觀念。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青年事工,因為父母都感受到來自青少年的壓力。青少年的問題絕對不是突然發生的,是兒童時期的“小問題”日積月累,逐漸擴大的。父母在問題小時,沒有在意,以為容易控制,沒有觀察到孩子心裡真正的問題。等到他們的聲音大起來,才感到事態嚴重。不幸到這時候才尋求幫助,已經事倍功半。

問題越小越容易改,若從小就注意、改正、培養,到青少年時期,相對容易很多。所以從長遠來看,投資在兒童事工上的回報,比青少年大多了。

調整事工地位

從聖經上看,上帝的救贖計劃從來不只停留在一代。上帝揀選亞伯拉罕,連帶揀選他的全家,甚至整個民族。上帝的每個作為、每件BH73-49-7311-圖1-談妮攝-DSC_0297 寬380奇事,都帶有多重的意義,一方面拯救當時的人,一方面藉此彰顯上帝的屬性及心意,更幫助父母以實際的教材,把信仰傳給後代。

我們都知道耶穌愛孩子的故事(四本福音書裡面,三本都提到)。在耶穌的大型佈道會上,有婦女和孩子想接近耶穌,得到祂的祝福。幾個門徒自作主張,以擾亂會場秩序為名,想把他們打發走。結果耶穌發怒,停下佈道,責備門徒,並大聲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太》19:14;《可》10:14;《路》18:16)

祂來了一個臨時兒童主日學插播,為孩子祝福,和他們親密講話。然後,祂再繼續成人佈道會。

耶穌的激烈態度,反映出祂對我們忽略兒童屬靈需要的不滿。耶穌可以有其他的反應——責備就夠了,不必停止聚會。或者,叫孩子們遠遠地和大人一起坐下,會後為他們祝福。祂沒有這樣做,因為這些都不足以表達祂對兒童的重視,以及祂對阻擋、不鼓勵兒童親近祂的惱怒。筆者因此有幾點感受:

  • 作父母的天賦責任

信仰傳承是我們作父母的天賦責任。我們得救,是上帝對我們兒女計劃的一部分。

有些基督徒認為:宗教是可以自由選擇的,不必要求兒女上教會、讀聖經。“我都是30歲才信,何必急著要他們信呢?”“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他們功課多,活動多,有空再去吧!”

《申命記》中,摩西明明知道以色列人將來會離開上帝,仍然諄諄囑咐,不斷地告誡他們,要他們守誡命,並把誡命傳給後代。摩西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他有很沉重的使命感,知道以色列人會離開被上帝祝福、保護的圈子,免不了受上帝的管教,不但今生沒有滿足的喜樂,還會失去永遠的生命。我們這些嚐了天恩滋味的人,豈可讓兒女失去最大的祝福呢?

  • 我們有這樣的覺悟嗎?

上帝把兒女交給我們,多麼期望我們能按照祂的心意來教養。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都有上帝對他的獨特計劃。作為父母,我們有這樣的覺悟嗎?我們有沒有帶孩子走在上帝的旨意裡,得到上帝完全的祝福?

回想一下,在送孩子去學這、學那以前,我們有沒有尋求上帝的旨意?有沒有為孩子每天的選擇禱告?

生在基督徒家庭的孩子,可說是先天有福,不但有父母的寵愛,更有天父的保護,和屬靈的智慧。他們從小就認識上帝,心中有一把無形的尺,知道對錯。

但是很多父母,對孩子的帶領是混淆不清、前後不一的。孩子在教會學到的是上帝的慈愛、信實,在家裡卻經歷父母的獨裁、高壓,和打罵、威脅。在教會裡,他們學習愛主,在家,父母卻教他們愛世界(愛錢愛名),把學業成績、才藝表現,看得比品格、靈性還重要。

許多孩子在這衝突下,不明白父母的軟弱,原諒父母也是罪人,也受文化的捆綁,他們因而選擇離開信仰,且從此對教會抱有成見,覺得基督徒虛偽、自義。

孩子從父母身上感受不到上帝的愛、赦免,因而否定了信仰。讓兒女跌倒的,居然是該引領他們歸主的父母(或其他成年人)!這就是耶穌發怒的原因。

  • 因為兒童主日學

在教會事工裡,兒童常常不是大家關注的對象,因為他們不會抱怨,不會抗議示威,極容易在我們的議題裡漏掉。

有一個很興旺的中國教會,牧師告訴筆者,大多數新會友來到他的教會,是因為教會有很好的兒童主日學,而與牧師的講道無關。

我參觀過他們的教會,看見他們把大量的資源放在兒童上。教室大,佈置精彩,參與的人很多,又固定開親子教育的課。最近他們又開辦了社區課外服務,服事忙碌的父母。

父母參與事工

兒童事工的首要場所是家庭,教會扮演的是配合的角色。所以兒童事工必須擴大範圍,成為與父母同工,或輔助家庭的事工。父母若不參與相關計畫、教導、活動,一到教會,和孩子各走各的,各不相關,好像每天送到學校去一樣,久而久之,父母與兒女的心靈或屬靈認知的距離會越來越大。

很多事實告訴我們,兒女長大後,其選擇常讓父母感到意外。父母必須和兒童事工負責人,及主日學老師合作,定期開會,敞開分享自己的難處,藉著相互的提醒、上帝話語的光照,甚至共同讀一本好的教育書籍,重新對準焦距,以合上帝心意為目的,再來訂定、審核教材及輔助的活動。如此必然能更有效地用信仰影響兒女。

家長必須直接參與教導,才不會和兒女的需要脫節。有經驗的老師,通常都能提供適合孩子的溝通方式,在溝通的技巧上幫助父母。父母則常給老師鼓勵、建議,提供兒女在家的情況,使教室的教學與實際情況相配合。

一般教會都過分依賴已經設計好的教材。這些教材各有特色。有些以活動引起興趣為主,有些以系統教導聖經真理為主。這些教材像放在圖書館裡的百科全書,非常完整,但是去借的人不多。為什麼?因為和每天生活中瑣瑣碎碎的事情無關。

有句話說的好:來的早,不如來得巧。我們要讓孩子在有限而且寶貴的教會生活裡,真正學到他們需要的東西。這要家長和老師精心的禱告和溝通。

根據我多年教兒童的經驗,要將對孩子的觀察,以及自己靈修的思考結合起來,才能給出最有力的教導。那些現成的教材,只是輔助而已。

Revolution Champion(對各種基督徒教派家中的兩代人,做了長期跟蹤的調查)提到,屬靈教育比較成功的父母,不約而同地使用了聖經“核心真理”,就是那些與生活、品格、文化息息相關的真理來教導兒女。不在乎廣,而在乎深;不在乎知識,而在乎兒女與基督的關係。

這樣的教導,是以品格訓練為目標的,認認真真的。不只一次地講、反複地教,直到真理成形在兒女的心裡。

總之,父母和服事兒童的同工,一定要團結合作,成為親密戰友,才能擊退魔鬼,將我們的下一代,從現今那些與基督為敵的文化裡搶回。

BH73-49-7311-圖2-image1-高中數學考試前老師寫在黑板上的-郭品葳攝 宽400

教會參與家庭

比較一下舊約與新約的信仰傳承,可以看到不同之處。《申命記》裡,摩西有一個理想的教育藍圖:只要是身在以色列家的,就是上帝的兒女,自然享受上帝的約的遮蓋,也毫無選擇地要遵守上帝的誡命。全國、全社會信仰統一,每家、每個人,無論大人、小孩,都守同一的儀式、禮節、生活方式……

可惜,強迫的、律法式的守誡命,不能使人真正認識上帝,反而造成心口不一,“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太》15:8,《可》7:6,參《賽》29:13)。以色列人受不了外在的誘惑,把假神接到心裡。《士師記》記載,不到幾代,以色列人就離棄了上帝……

這有一點像天主教家庭,孩子生下來,就受嬰兒洗,成為基督徒。父母、教會的責任,只是幫助他們過基督徒的生活,外表有好的操守,守各種儀式、禮節。其結果,我們看歷史就知道,在天主教裡,雖然有真正敬虔的人,但也有許多糊裡糊塗、沒有基督生命的教徒。

我們夫妻,從兒女小時候開始,就帶他們參與教會的服事。我們清理教會,他們幫忙收桌椅;我們出外探訪大人,他們就帶著遊戲“探訪”那家的小孩。一切的活動都圍繞著教會,孩子也似乎自然而然地接受基督,參與在上帝國度的事工裡。

一切看上去都很好,但實際上,由於我們夫妻的重心都在教會,不在他們身上,所以忽略了他們心靈深處的需要,以及品格上需要改正之處。他們看到我們為教會犧牲自我,他們也犧牲自我,不忍要求我們多注意他們。他們會掩蓋負面的情緒,常講的一句話,就是:“別擔心,我會自己處理。”

當他們離開學校、步入社會後,他們的掙扎開始顯現。當他們做出令人意外、不合上帝心意的選擇時,作父母的傷痛,遠超他們過小時候的。此時他們已成年、獨立,父母除了禱告,還能做什麼呢?

在新約裡,保羅親自示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我們既是這樣愛你們,不但願意將上帝的福音給你們,連自己的性命也願意給你們,因你們是我們所疼愛的……你們也曉得,我們怎樣勸勉你們,安慰你們,囑咐你們各人,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兒女一樣,要叫你們行事對得起那召你們進祂國、得祂榮耀的上帝”(《帖前》2:8-12)。這是信仰落實到家庭,以家的需要為主導,建立了家庭祭壇,父母與兒女一起靈修……的信仰,不再是集體性、強迫式的了,而是主動的。

做這樣的父母,要花的功夫比舊約的更大。若父母本身沒有真實、堅強的信念,很難在不信的大環境裡,把信仰傳承下去。所以,教育、輔導父母,在教育兒女之先。

兒童事工不能沒有家庭事工,兩者應是互補互成的。近來許多非常興旺的教會,都是在家庭兒童事工上,下了大功夫的,常常舉辦全家的活動,針對父母的需要舉辦講座。在這越來越黑白不分的時代裡,父母日益需要這樣的幫助。若我們華人教會領袖不接受這份挑戰,實在是太虧欠上帝了。

摩西雖然知道以色列人會離棄上帝,仍然呼天搶地、苦口婆心、不斷地講。今天,我們仍要如此。我們當喚醒華人基督徒父母,他們的責任不只是送孩子去教會、為他們禱告,更要讓信念進入孩子平常的生活裡,進入他們的心靈。

兒童參與教會

有句西方名諺,it takes a whole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意思是,養育孩子只靠父母是不夠的。教會就是一個社區、一個大家庭,大家有共同的義務關注所有的孩子。

在新約裡,保羅離開推羅,當地弟兄姐妹送別,是全家出動。保羅在特羅亞聚會上講得太久,少年人猶推古,坐在窗臺上聽,打盹了,就從三層樓上掉下去。可見當時孩子是積極參與教會活動的。

孩子需要看到榜樣,才能堅定信仰。這榜樣不是只有語言,更要有實際行動。整個教會生活就是一本很豐富的教材。 在天主教體系的教會裡,有不少兒童可以參與的地方,如兒童詩班,幫忙拿聚會的用品、燭臺之類的東西等。這些雖然只是外在的參與,但可以建立兒童的歸屬感。

兒童需要和其他大人接觸,來肯定自己的信心。他們能從不同年紀的人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勝過關在教室裡所學的。所以要創造機會,讓他們和父母一起敬拜、服事,不是永遠只會接受教導、接受服務。可以訓練他們當招待,擺椅子,唱詩,獻詩,讀經,甚至外出服務社區……

如果我們怕麻煩,不給他們機會,那就是沒有盡力、同心合意地教育下一代,反而間接地助長他們自我中心的天性。

我在很多教會服事時,都看到這樣的現象:星期天全家一起到教會,下了車,大人、孩子各走各的,自動分離,好像過去美國種族歧視的時代,黑人、白人自動分隔一樣。

兒童完全不知父母如何敬拜上帝,更錯誤地認為,教會是一個機構,不是家。

教會是家,是生命的連結。教會所有的人都是家人,是上帝安排放在一起,彼此打造品格的。好像我們所知的結婚誓言,for better or for worse,無論是好是壞,不可拋棄。

我現在一個人數不多的教會服事。雖然兩代人在語言、文化上有很大的差異,但主日敬拜時,我們仍堅持,全家先在一起,然後再分開,到各自的教室。曾有些人反對,理由是敬拜的程式被打斷,而且有翻譯的麻煩。還好最後經過禱告,大家都同意了。上帝十分祝福我們!求上帝讓我們好好經營,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為主贏回下一代!

作者來自台灣。在美國公立學校任職18年。退休後在教會擔任全職兒童事工負責人4年。現在加州西米谷教會服事。

One response to “讓信仰進入心靈——我看兒童事工(趙明)”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