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靜默的敬拜詩歌彈起(吳蔓玲)

本文原刊於《舉目》76期。

文/吳蔓玲

BH76-16-8008-圖1-談妮攝-DSC_0870.BH76 W600

我從沒想過,就一場突發的感冒,會讓我不但聲帶啞了,耳朵也發疼。

等了好一段時間,嗓子才漸漸能夠哼唱,但上不了高音。更糟糕的是,疼痛後的耳朵,先是鋼琴輕脆的琴音成了悶悶走調的鼓聲,而後成為過大的響聲。全家為了我必須輕聲細語,就連我自己也被迫學習“凡事輕輕來”的藝術:菜板輕輕切、刀叉輕輕放、碗筷輕輕擺、講話輕聲說。

一年過去了,一有感冒的跡象,耳朵就先發難,人常常覺得在打仗。在客廳裡,不再看見我與女兒搶鋼琴彈,也看不到女兒為我伴奏唱詩歌。全家不再放著敬拜的輕音樂,一切敬拜旋律乍然停止。

那一年,在焦慮中,有許多自我的對話。我問自己:難道啞了嗓子、耳朵對聲音敏感,我就不再敬拜我的上帝?我該怎麼做?上帝喜悅怎樣的敬拜?我開始尋覓答案……

重拾敬拜

重拾敬拜,是要從自我關注,轉目於上帝。我雖未背離上帝,卻被疾病的驚恐,壓趴至抬不起頭來——坐在鋼琴前,才彈幾個音,滿腦子想的就是自己耳朵的躁音和唱不全的嗓音。要重拾敬拜,我必須戰勝耳邊轟嚷著“我”、“我自己”的高分貝雜音。我在自省中領悟到,這雜音早就存在,不是這場病造成的;這場病只是擴大了它的聲量。這以我為中心的雜音,一直攔阻我全心敬拜上帝──在公眾敬拜中,也在個人敬拜中。

我開始向上帝吟誦一首降服與奉獻的靜默詩歌。用5堂課就教會我這沒有鋼琴基礎的人自彈自唱的泰莉老師,有一段禱詞,貼切地譜出了前奏曲:

主啊,我的雙耳充滿我自己的詩歌。

請消滅在我敬拜中“我”與“我自己”的嘹亮嗓音。

我迫切需要聆聽的樂聲,是那在我裡面輕唱的安靜、微小歌聲。

我知道什麼是外在的靜默。但此刻,請教導我明白什麼是內在的靜默,是充滿你的樂音的靜默。

我不想漏掉任何一個音符。

主啊,吸引我親近你。(註1)

細數主恩

細數主恩,也許是把心思轉向上帝的最快速的途徑之一。從細數主恩中,我從敏感的“我”意識,轉向“祂”意識,超越自我中心,步入以上帝為中心。

細數主恩,不只是感謝祂回應我的禱告,更是從生活中瑣碎、微小的事物中,看見上帝恩典的手,細細品味祂的作為。

一抹窗外射入的陽光、食物的美滋、屋側枸杞子紅紅的果實、生活起居需求的供應、甚至老公小孩不在家時不用做飯的閒緻,都可感受祂恩手的輕撫。無怪乎詩人大衛說﹕“當稱謝進入祂的門。”(《詩》100:4)

我也開始重拾多年前一個老習慣,就是寫下自己的祈禱,然後當禱告得回應時,用色筆打個醒目的大勾。這樣做不只是為了向上帝獻上感恩,更是見證祂的信實,並在人生低谷時可以用來提醒自己。從禱告的記錄中,還可以看見上帝帶領的軌跡,祂如何引導我的心思對齊祂的心意,照祂的心意祈求,以及祂怎樣成就。

全人敬拜

若在50年前,向人提說教會的敬拜風格,人們會不知所云。在歷史長河中,語言和儀典都會改變;忽略了這樣的改變,難免會以現在的認知來“張冠李戴”過去。查考敬拜的改變,拓展了我敬拜的視野,雖然改變並不代表更好。

BH76-16-8008-圖2-Book_of_common_prayer_1549 W40016世紀第一本英國公禱書(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出版於1549年。編註 )記載有關結婚的聖禮。婚禮中,新郎為新娘戴上戒指時的誓詞是﹕“我以這個戒指與你結婚;我把這黃金和白銀給你;以我的身體崇拜(worhsip)你;因此,我把自己的產業都給了你。”

在16世紀的英文裡,崇拜並不是單指對上帝;在婚禮誓言中的“崇拜”,不是新郎向新娘說出內心愛慕的抽象表達,而是用戒指來做為分享財富的保證;不僅是在上帝面前立誓的儀典,更是產業分享的實際行動。(註2)

稍後17世紀初,英皇欽定版聖經(KJV)譯者們把希伯來文與希臘文,有關順從、事奉、以及具體順服與事奉表現的字,譯為專指向上帝的“敬拜∕崇拜”(worship)——“敬拜”的行動並不是儀典、信念、或詩歌, “敬拜”一詞也不等同於“讚美”或“信仰∕信心”;而是指一份關係,不只是儀典而已。(註2)

由此可見,對主的敬拜,並不局限於教會集體崇拜、或是個人詩歌敬拜,而是因著我們與主之間愛的關係,向主的委身事奉與順服的行動。如此一來,我學習在生活中有意識地以工作、做家務、教養孩子、支持丈夫、辦雜事、甚至鍛練身體等每思每行,向主表達愛慕與順服。這也是敬拜。

這並非意味著詩歌敬拜不重要,如聖經教導我們要“用詩章、頌詞、靈歌…歌頌上帝” (《西》3﹕16),詩歌只是敬拜表達方式之一。

肢體敬拜

英皇版聖經第一次用“拜”這個字,是亞伯拉罕獻子對僕人說的話,希伯來文的意思是俯伏(參見《創》22﹕5);所以,“敬拜”也包括用肢體表達出順從與事奉。聖經有不少這樣的記載,諸如﹕彎腰鞠躬、跪拜、或俯伏在地(《創》24:26、48或《太》4:9),以及大衛在主面前極力跳舞(《撒下》6:14)。

近15年,在某些教會新興起敬拜舞團、或是主日敬拜依感動向主群體跳舞敬拜。

跳舞敬拜讚美本是一件美事。不過,在公眾場合,要以純潔的心、沒有自我表現慾、全心在主面前跳舞敬拜,並不容易,不過,相信在成熟屬靈長者的督導下,並給予成長空間,是做得到的。

至於我,只在確定家中無人時,會拉上窗帘,放敬拜詩歌,在主面前踴躍跳舞。這是屬於我向祂敬拜的個人時刻。

過去,我只在自己覺得想表達順服時,才向主跪拜或俯伏在地。但是貝爾(Catherine M. Bell)指出,對跪拜者而言,跪拜不僅是要表達順服;更是透過跪拜的行動,使我們成為順服者(註3)。

BH76-16-8008-談-圖3-妮攝-DSC_0546.BH76 W380她的洞見擴展了我的肢體敬拜,不再只是想對主表達順服時,才跪拜或俯伏,而是在心裡煩躁或無法順服時,更要向主跪拜或俯伏,用行動帶出內心對主的敬拜降服。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幾年,似乎有股暗暗的潮流:有些人從歡慶熱鬧敬拜主的教會,因著喜愛在肅靜莊嚴的敬拜氣氛中朝見上帝,而轉去加入傳統教會——他們樂意在聚會中,用跪拜向主表達崇敬之意。

結論

所有的敬拜表達,都要歸結於耶穌對井邊打水的撒瑪利亞婦人所說的:“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 (《約》4﹕23)。

心靈和誠實,固然是絕對必要的敬拜態度,但“敬拜”的希臘原文proskuneo(Strong 4352)字根可能是從親吻,如狗舔其主人之手衍生而來的,暗示著要抱著像狗對主人般熱情親吻,來向主表達敬意。“敬拜”是以親吻手或跪拜俯伏來表達敬意,具體地描繪出敬拜時向主的熱情敬崇。

“主啊,求你煽旺我對你的愛火,並愈燒愈旺,內心對你揚溢著崇敬與熱情。挖深我對你的渴慕,賜我智慧更認識並體驗你──你的良善、信實、慈愛、憐憫、公義……你那一切可愛慕的性情。

“更新我的心思意念,助我,活出耶穌基督的榮美,以我的生命向你敬拜。”

這是我的敬拜呼求!

註:

1. Terri L. Terry, Silent Songs of Worship(Maryland: Fairmont Books), p. 15.

2. Andrew B. McGowan, Ancient Christian Worship: Early Church Practices in Social, Historic and Theological Perspective(Michigan: Baker Academic, 2014), Chapter 1.

3. Catherine M. Bell, Ritual Theory, Ritual Practice(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p. 100, quoted in Andrew B. McGowan’s Ancient Christian Worship, p.3.

作者現居加拿大。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