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他們作主門徒——淺談校園學生團契工作法

本文原刊於《舉目》76期。

文/高智浩

BH76-40-8053-圖1-小C攝.2013 March LA trip180 W600

在一次校園學生事工研討會中,我請與會者用學生工作的角度,來定義下列的字:

Evangelical,Discipleship,Calling,Dedication,Excellence,Inspiration,Influence。

當即引發了許多討論,甚至爭論。不過,當我請與會者以校園團契的角度來看這幾個字時,大家卻意見一致,都認為:每個團契的相異性,會導致定義的差異,因為團契的定位影響了團契的文化與風格,更導致了不同的工作方法,因此也造就了不同層次的學生。這些學生,讓教會變得更加豐富。

在校園學生工作中,“團契”事工行之有年。在團契中,我們學習,我們成長,我們蒙受恩典,我們決志相信耶穌。我們參與,我們事奉,我們蒙召。校園團契讓我們成為主的門徒,因為學生事工的理念是:

1. Evangelical——為主得人,使人相信耶穌,歸入主的名下。

2. Calling——呼召人成為門徒,使人委身上帝,並承擔國度的大使命。

3. Discipleship——培育、造就人做主門徒,使人成為上帝合用的器皿。

這些都在校園團契中得以實現。不管是福音(預工)性質的團契,造就(培育)性質的團契,還是學術(查經)性質的團契,基本的理念都是一致的,但團契工作法卻會因團契性質的不同,約略有些不同,不過運作上,還是大致相似的,都是以團契的運作為先,輔以小組事工,再透過個人工作,輔導關顧、帶領歸主或生命成長。並且強調學生領導學生,讓學生有歸屬感。

這是生命——生活——工作的善性循環。

校園團契的運作方式,與團契、小組、個人工作及營會,息息相關。下面解釋工作法的不同層面:

一、團契架構

卑詩大學(UBC)的國際學生團契FOCUS,是個如同聯合國一般的團契,有俄國人、拉托維亞人、肯亞人、伊朗人、韓國人、日本人、華人……

帶領的約翰牧師,使用了一套方式來架構團契——他到各教會招兵買馬,徵招義工輔導,加上學校的老師、學生、畢業生等,形成了同工團隊。牧師負責團契的組織、靈命的餵養與個人工作;學生負責行政;老師、畢業生與義工輔導負責小組查經。短短2年多的時間,由10多人聚會,到近日70多人,連暑假都正常聚會。

另一個社區學院,迦南學院,因為學生的修業時間只有一年,亞伯特牧師因此採取福音預工的方式,配搭學校的兩位老師,進行互動式團契聚會。校方與教會全力支持,提供場地、飯食與行政幫助。雖然因為時間有限,難以看到立即的果效,但是撒種之後遍地開花,許多學生畢業後轉入正規大專學院,加入校園團契。有一位學生更在迦南團契中蒙召,回到內蒙古,成為教會傳道人。

由上述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團契的架構是因時因地制宜,而且必須量身定做——符合需求,學生帶領,輔導運作,老師支援,教會支持。教會、輔導、老師、學生,是團契架構的4個基本要素。

團契的組織架構與規模有關。團契的架構取決於人數。人數少的團契,可能工作更細,更像家的感覺,彼此之間的關係緊密。人數較多的團契,為了便於牧養,小組事工成為團契的重點項目。當團契有小組事工時,就必須分成不同的同工團隊,以因應需求。

(一)大型團契

大型團契(30人以上),由輔導、團契主席與副主席(兼任小組總負責)形成核心同工群,負責團契事工的策劃與運作。然後由團契主席及副主席,分別帶領事工組與小組長兩個同工群。

團契主席要代表團契,定時、主動地與輔導聯繫、溝通,召開核心同工會議,並協同擬定團契聚會內容,負責督導團契事工組同工。

團契副主席負責帶領小組事工,負責督導小組長與小組運作,參與小組查經預查,及小組長相關訓練。小組查經與訓練的內容,由輔導擬定。

1.事工組

團契事工組由團契主席帶領,負責事工策劃、聯繫與執行。事工組同工當常與團契主席、輔導溝通事工內容與進度。

靈修同工,配合團契的規劃,設計每日靈修,鼓勵契友靈修,安排與設計團契每週聚會時的靈修分享。

音樂同工,安排敬拜及司琴的服事人員,負責聚會敬拜及團練,鼓勵契友參與音樂事奉。

行政同工負責團契所有行政工作:文書、會議計錄、照相、宣傳、食物準備(定菜)、每週聯絡契友。

活動同工,校內活動申請,戶外活動安排,及交通安排,活動預備及主持。關懷同工,關懷新朋友(電話、簡訊、微信、Facebook、Email、Twitter),預備新朋友資料卡,以及各式卡片(如生日卡),預備慶生會、生日蛋糕等。

財務同工,負責團契的司帳及司庫,及有關財務事務。

2.小組事工

團契小組事工由團契副主席帶領,負責協調小組事工的運作。小組同工應當常與團契副主席、輔導溝通小組內容與進度。

小組同工,負責帶領小組查經與相關活動。帶領前需參加小組查經預查,及相關小組長訓練。

小組長要每週發信給全組,及電話聯絡2位小組員,使全組都受關懷。主動向輔導與團契副主席聯絡,溝通組員近況。建議每3週兩次溝通。善用電話、簡訊、微信、Facebook、Email、Twitter。

(二)中型團契

中型團契(10-30人左右):大部份的校園團契都是這種規模的團契,恰恰好可以開始進行小組事工。團契的運作與行政,以學生同工為主,輔導退居二線,專職餵養與牧養。團契的架構為主席、靈修、關懷、行政、財務、小組長,職分與前類同。靈修、關懷與小組長構成緊密的三角關係,彼此配搭,一同服事。

(三)小型團契

小型團契(10人以下),因為人數少,因此不需要太複雜的組織架構,也不需要太多的同工和行政工作。團契運作類似小組方式。因此,團契主席如同小組長,工作的責任以聯絡和關懷為主。輔導必須與團契主席密切合作,一同運作團契。

二、團契聚會

因應學生上課的週期,團契聚會如同四季般,呈現不同的週期。8~10月迎新,11~12月的聖誕季佈道。隔年一月新學期開始時,跟進與造就同時進行。5~7月開始預備迎新。如此週而復始,隨學期的進行,時而興旺,時而凋零。

這就是校園團契的週期,不必太過緊張。將學生交在主的的手中,只要安心為團契設計聚會、盡心栽培學生即可(詳見拙作《要說普通話—90後“團契”是動詞而非名詞》,《舉目》69期。http://behold.oc.org/?p=24185)。

校園團契聚會可分為下列的模式:

(一)查經聚會

1.大組查經。

2.小組查經。

(二)專題聚會

1.培靈專題聚會。

2.造就專題聚會。

3.聖經專題聚會。

4.生活專題聚會。

5.生涯規劃專題聚會。

(三)福音聚會

1.迎新聚會。

2.福音茶話會。

3.福音預工聚會。

4.福音佈道會。

(四)聯誼活動

1.小組形式——給予相關題目或經文,讓小組員自由發揮,然後在團契聚會中,各小組以各種形態自由呈現出來。

2.團契形式——與小組形式類似,但題目改成如何將所屬團契名字的意義、精神、含義,具體以各種形態自由呈現出來。

(五)音樂聚會

1.音樂賞析。

2.敬拜讚美特會。

(六)小組聚會與活動

1.小家聚會。

2.生活查經。

3.小組出遊(outing)。

4.集體外宿(sleep over)。

BH76-40-8053-圖2-餘謹攝-standford3 W500

三、各種營會

學生工作的一大利器是營會。透過營會,可以檢視團契運作的果效,可以凝結團契的向心力,更可以作為團契福音行動的收割。往往,經歷過營會的團契,接下來整個學期的向心力與福音的行動力,會持續擴展,達成“乘數效應”。

筆者曾因找不到合適的營地辦營會,設計了為期一週的健行越野營,帶領百來位學員,越過高山,培養了不少的“革命情感”。這次越野營,使得只剩下10人不到的團契,在開學後立即增長到40多人。這就是營會的魅力。

校園團契的營會,有許多的方式。不同的需求,產生了不同的思維與設計理念。一般而言,可分為四季令會(時間較長的營會),週末生活營(時間較短的營會),假期結束前的學前退修會等。

北美許多地方冬季偏向嚴寒酷雪,但是聖誕節前後,卻是冬令會的旺季。以造就、培育、查經、培訓為主的冬季培靈營、靈修營、門徒營、團契事工營等,屬於靜態的營會,藉由講員與工作坊培訓與培靈,偏重研習與讀經。

其餘三季,因為氣候合宜,可以辦較活潑的福音營。以活動與小組方式互動,甚至走出營地,進入鄉野,體驗大自然,同時進行福音行動。挑戰營、體驗營、探索營與越野營,是傳福音極合適的方式。也可以選擇在營地中,進行福音佈道(夏令會是最受歡迎的,但是常常營地一位難求。無地可辦營會,成了遺珠之憾)。

週末生活營是近來較為風行的營會,時間短,負擔輕,氛圍濃,效果奇佳。不需要太多的節目,一個講員就能搞定——定位在團契的退修會——凝聚共識。學前退修會——收心面對新生工作。探索營——福音行動好時機。讀經營——提升團契屬靈氣氛。服務隊——幫助偏遠地區弱勢族群……多樣化的設計,讓週末生活營充滿活力。

四、輔導功能

輔導是校園學生事工的關鍵人物。輔導帶領學生在團契中成長,藉著門徒培育,帶出一批批的基督門徒,這是百年樹人。

輔導在團契中有4大功能:

1. 做學生的輔導、導護(Parenting)。

2. 引導學生經歷上帝(Experiencing God)。

3. 提供家的氛圍(Community-a sense of belonging)。

4. 正確地教導與建立信念(Teaching and Beliefs)。

因此,輔導不只是帶領團契,同時也必須扮演多樣化的角色去培育學生。輔導必須承擔起下列角色:

牧者——牧養學生。

導師——教導真理。

教練——培育造就。

經理——組織帶領。

祭司——禱告扶持。

朋友——關懷陪伴。

輔導——同理關顧。

團契需要能獨當一面的輔導。不管是帶團契聚會,還是小組查經,輔導都必須能隨時“接招”,營造氣氛,讓學生願意參加聚會;聖經餵養要紮實,能引導學生在上帝的話語中成長;善於個人工作,能夠進行深度輔導,更能常常記念學生的需要,時時代禱。

最重要的是,不會被挫折擊敗,反而能謙卑而勇敢地面對挑戰與攻擊。

BH76-40-8053-圖3-談妮攝-IMG_7954 W550

五、薪火相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安全區”(comfort zone)。我們在安全區中很自在。我們會習慣於既定的模式,去運作團契。然而,上帝卻要我們跨出自我設限的藩籬,從安全區進入探索區(explorer zone)。上帝要我們突破舒適而習慣的方式去得人。這就像人在面對中年危機時一定要做的事:進入探索區,解構現有人生,然後重新架構人生。上帝也要我們以新的思維模式,解構我們的運作模式,然後依著聖靈的感動,重新架構團契運作模式。

祂要我們從FAT更進一步成為FAST——

一個基督門徒,必須有FAT的心志:

F:Faithful(有信心的)。

A:Available(願意撥出時間的)。

T:Teachable(受教的)。

上帝所用的門徒,更需要先改變心志,能得栽培。因此,要在FAT上,加上Submissive(肯順服的),成為FAST(註):

F:Faithful(有信心的)。

A:Available(願意撥出時間的)。

S:Submissive(順服的)。

T:Teachable(受教的)。

FAST的門徒,是首先在意志上願意降服在上帝面前的基督門徒,更是願意跨出安全區、進入探索區的使徒。團契有許多的事工,但是,若沒有合適的人,一樣也做不好。讓我們每位學生工作者,都能快步(FAST)跟隨基督的腳蹤。

註:

取自姜禮振牧師的信息《領袖特質(一)》,http://www.hopesd.org/index.php/us/resources/summary/79-02-13-2011-)

作者來自台灣,現居加拿大。為迦南生命泉浸信會和UBC校園浸信會學生牧區牧師。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