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旅(張紀德)2016.01.20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16.01.20

文/張紀德

“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過去,惟獨遵行上帝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一》2:17)

人活著,總盼望平安、喜樂地過一生。然而,人世間諸多生活挑戰及天災人禍,我們遲早會遇到苦難,有些甚至超過所能承受的,讓人恨不得晚上睡下去、不用醒來面對痛苦的另一天。

許多人為尋求安定的好生活,移民到西方國家,卻發現僑居之地仍有困苦、憂慮……世界何處可心安?

歐洲

20世紀中業以前,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是王權或軍權獨裁的國家。國家的興衰和人民的福祉,都取決於那一代的君王或強人是英明,還是昏庸。

歐洲國家很早接受基督教。這對社會產生了3方面的正面影響:

  1. 教會對統治者有制衡作用。
  2. 人們從聖經裡領悟到“天賦人權”。
  3. 教會開辦學校,逐漸開啟了科學探討和理性民智,導致工業革命、民眾生活改善、社會進步、國家強盛。

早期歐洲各國之間因利益矛盾,發生過很多衝突,甚至戰爭。

中世紀,有基督教對回教的抵抗。16到17世紀,有改教者與天主教之間的衝突。18到20世紀,因領土之爭,或強人(如拿破倫、希特勒)的野心,引發國際間大戰。加上各種獨立運動、民主革命的內戰,民生塗炭。

21世紀的歐洲,表面上還保留以往幾百年基督教文明帶來的風光,但因社會世俗化、道德相對化等等,本質上是沒落了。近些年,常有經濟恐慌,還有恐怖分子,活動激烈。希臘和西班牙的失業率高達20-30%,面臨破產的危險。半數歐洲國家長期失業率超過10%……

美國

17世紀,一批批清教徒為逃避歐洲的信仰不自由,離鄉背井,遠渡大洋,冒著生命危險,來到了北美新大陸。

在清教徒的領導之下,美國1776年獨立開國,立憲基於“人權天賦、政權民授”的基本民主概念。

在憲法補充條例《人權法案》(The Bill of Rights)的第一條,明文定規:政府不得干預公民的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宗教自由、和平聚會結社的自由,以及向政府請願的自由。保障了人民的信仰自由和各教會的獨立自主。

有好的開頭,所以只經過100年,美國就成為了世界先進國家。到20世紀,美國在多方面(農業、工業、軍事、科技、醫藥等等)都帶頭領先,不但成了全球第一強國,並且有許多教會和聖徒自動自發地普世宣教、救災濟貧,在全世界積極行善,有很正面的貢獻。

美國亦成了許多國家的人最嚮往之地。

1960-1970年代,美國大學生反越戰,帶起嬉皮文化。他們感覺人生茫然無望,懷疑絕對真理,用醉酒、吸大麻、性解放、靡靡之音等發洩反傳統、反社會的情緒。

這些意識形態持續發酵,影響了許多年輕人。到1990年代,更以紋身、怪異和重金屬搖滾樂,表現自我、表現放縱。有3集電影《西方文明的末落》(The Decline of Western Civilization),描寫過龐克這類次文化。

這些意識形態逐漸進到教育界、新聞界,把真理和道德相對化。有以下4個潮流,沖擊了美國社會:

  1. 性革命:缺乏貞潔觀,及時享樂,感覺好就做,不負責任。
  2. 包容多元文化:政治正確,善惡不分;高舉“人權”,罔顧道德。
  3. 風氣被媒體及世俗文藝操縱:個人主義、捧抬偶像、怪異嘩眾。
  4. 貶低宗教信仰:消費者心態、可有可無,否定聖經權威,把基督教邊緣化。

結果是,社會快速惡化,彎曲悖謬。從這兩年美國的一些統計數字(註1),可見大略:

兇殺: 3萬多人致命/年 (7萬5千槍傷)。

自殺:近4萬人死亡/年 (超過車禍致命人數)。

愛滋病患:1,200,000人 (每年新感染5萬人,2/3是男同性戀者)。

無家可歸者:1,500,000人 (流浪街頭、公園或在貧困收容所)。

牢犯: 2,200,000人。

吸毒/濫用藥品:25,000,000人/年。

憂鬱症:20,000,000(9%)成人

各種性病:20,000,000 新感染/年 (近一半是14-24 歲的青年人)

國債:2015底,近$19兆或 $59,000/人 (隱性負債超過$100兆,或$330,000/人)。

這些數字觸目驚心。21世紀的美國,離開當初清教徒按聖經立國的原則很遠了。人不對,再好的制度、再豐厚的家底,也會被敗掉。

敗如羅馬

近年來美國有識之士已看到問題嚴重。社會學家、歷史學家、神學家分析現象,提出各種原因。其中重要肇因為:教會軟弱,不能導正社會,有些教會甚至被世俗牽著走。

公元413年,羅馬帝國衰敗之際,聖奧古斯丁發表《上帝之城》(City of God),從聖經觀點看歷史——敘述天使與人的受造、惡的起始、人的原罪、刑罰與後果。

他認為,羅馬人的災禍,起因於他們的神明 (pagan gods),把他們帶進腐敗和邪惡中。他提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觀,宣告:基督徒不屬於地上之城(羅馬—世俗),而是屬於上帝之城(新耶路撒冷—教會)。

20世紀初,新派自由神學進入歐美主流大宗派(天主教、聖公會、衛理公會、路德會、長老會等),種下與世俗妥協的種子。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大多數的教會偏離真道、失了味,普遍衰落。在“政教合一”之下,神職人員靠國家供養,靈命冷淡無力。

所以,现今西歐國家難以抵擋世俗潮流。民眾一半以上不去教會,1/3的人是無神論者。真正參加教會的人只剩10%-20%。基督教只表現在老建築、歷史博物館和禮儀中,與大多數人的生活無關。無數教堂信眾流失,空蕩蕩,面臨關門、廢棄或拍賣。(註2)

美國教會情況比歐洲強一些,因為有敬虔的開國歷史,以及政教分離的原則。福音派和獨立教會很多,認真遵循上帝的話、努力宣教。雖然受到新派自由神學的衝擊,仍有5%-10%的會眾增長。(註3)

遺憾的是,大宗派教會會眾流失嚴重,與歐洲的衰落相似。不少所屬教堂面臨關門。自認是基督徒(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美國人,從20世紀中的95%,降到20世紀末的85%。近10年更落到近70%。其中還有不少人是文化基督徒,實際上只有40% 的人參與教會。(註3)

造成這種情況的另一個重要導因,是公立學校的教育。1963年,美國最高法院判公立學校的公禱違憲。各地法院遂以政教分離為由,一步一步地把禱告、十誡、基督教標幟和基督教書籍,踢出公立學校。

經過半世紀,公立學校已經世俗化了,教的是進化論、唯物世界觀,加上多種“政治正確”思維,把真理和道德相對化。其基本思想是無神和反基督教。如今,多半美國年輕人對聖經無知,教會被邊緣化,對社會的影響力大不如以前。

5百年前,馬丁.路德就警告大家:“我很擔心學校成地獄之門,除非用上帝的話調教少年們的心” 。家長要警惕媒體及公立學校對學子的可怕洗腦。家長不能不聞不問,任由他們把我們的兒女教成一群“穿褲子的猿猴”(借C.S. Lewis的比方)。

這是一場很現實的屬靈爭戰。父母的首要責任就是把兒女帶到教會、信耶穌,學習真理正道、分别是非,可以逃避世俗、抵擋邪惡。

圖3-by TanteLoe-sculpture-967724_1280末世儆醒

聖經中,羅得一家一步步移向罪惡之城所多瑪。後幸蒙上帝的憐憫,在滅頂之災來到前,被天使帶出城(《創》13:12-13及19章)。老佈道家葛理翰,憂傷於美國社會的日趨敗壞,在2014年10月發出警告:“現今美國的敗壞有如所多瑪、蛾摩拉﹔若不悔改、求主憐憫,難逃上帝的審判。”(註4)

其實何止美國!全世界不都在灰暗、動蕩不安的命運中?

世人不服上帝的義,要立自己的義,結果,越來越惡。敗壞到盡頭,豈能逃避上帝的審判?歷史的軌跡及21世紀的趨勢,讓我們看到:末世的審判和主的再來近了!耶穌在《馬太福音》24章裡警告大家:

“你們可以從無花果樹學個比方:當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不知道你們的主是哪一天來到。家主若知道幾更天有賊來,就必儆醒,不容人挖透房屋…… ”(《太》24:32-43)

選擇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是長久以來的普世現象,因為世俗潮流和意識形態裡隱藏著撒但的詭計、它的權勢掌控並持續敗壞這世界。

早在兩千年前,使徒保羅說:

“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在其中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放縱肉體的私慾,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為可怒之子,和別人一樣。然而上帝既有豐富的憐憫,因祂愛我們的大愛……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弗》2:1-5)。

聖靈開了我們的心眼,生命覺醒,選擇信耶穌、作上帝的兒女,才能脫離這彎曲的世代。這不僅關係今世,更連帶永世。

以前上帝呼召以色列人從埃及出來,經歷40年曠野的道路,進到應許的迦南。同樣,上帝呼召我們從世俗出來作聖徒(參《羅》1:7; 《林前》1:2;《彼前》2:9)。上帝囑咐:

“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我要作你們的父;你們要作我的兒女”(《林後》6:17-18)。

信了主,我們的價值觀要改變。我們當離棄世俗,與耶穌認同。即使與這社會格格不入、被排擠、甚至被打壓,也要走這十字架成聖的窄路。

17世紀,英國的約翰.本仁把基督徒走天路的故事,用寓言方式寫成《天路歷程》(Pilgrim’s Progress),淺顯易懂,很快在民間流傳;後來被譯為幾十種文字,成為世界經典名著之一。

Pilgrim可翻譯為清教徒、朝聖客旅或天路客。天路客即是信徒的一個基本身份,是等待基督再臨、身體得贖、得進入上帝榮耀永恆國度的人。

我們在世上是客旅的,是寄居的,我們隨時預備回父家。所以,我們不可被世俗潮流牽引,不可同流合污,當出淤泥而不染。我們更當如光如鹽,殷勤本分,忠於職守,活出美德見証,榮耀主名,當記得

“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上帝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壹》2:17)。

註:

1.參:美國疾病防治中心(www.cdc.gov)﹔ 維基百科(en.wikipedia.org):

美國非法藥品管理及心理衛生總署(www.samhsa.gov)

2.參:Church Attendance(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urch_attendance); Europe’s Empty Churches Go on Sale (www.wsj.com/articles/europes-empty-churches-go-on-sale-1420245359)

3.參:Pew Research Center;www.pewforum.org/2015/05/12/americas-changing-religious-landscape/)。

4.參:http://m.cnsnews.com/mrctv-blog/michael-w-chapman/rev-billy-graham-america-just-wicked-sodom-and-gomorrah-ever-were

作者現居美國伊利諾州。醫藥生化博士,從事醫藥科研近40年。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