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顿学院 “上帝风波” 的反思(临风)2016.02.29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2016.02.29

文/临风

芝加哥近郊著名的惠顿学院(Wheaton  College),在2015年底出了一件大事。这件事会对福音派学术界带来历史性的冲击。

惠顿学院建于1860年,南北战争前。是一批反对蓄奴的基督徒所创立的,可以说是开当时风气之先。

2015年,它入《福布斯》全美100名校之林。2016年,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所发布的全美文理学院排名中,它排第57。《时代杂志》(2006-8-13)称它是“福音界的哈佛”,认为该学院“一向对学术素质和深度基督教信仰并重,受到瞩目”。

霍金斯教授的声明

美国这次大选,掀起了史无前例的“反政治正确”浪潮。共和党阵营有个奇特的现象,如果候选人被认为“政治正确”,就会受到选民的唾弃。

“伊斯兰国”在全球触发的恐怖暴行,使得这个浪潮更为汹涌。美国,这个一向宣扬自由、平等和人权的国家,爆发了一种异常的心态:强烈反移民、反穆斯林,集体染上“伊斯兰恐惧症”。

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中,川普(Donald Trump)高呼要管制美国的穆斯林,要集体登记;卡森(Ben Carson)认为伊斯兰不符合美国精神,穆斯林不可做总统;克鲁兹(Ted Cruz)要“地毯式轰炸伊斯兰国的地盘”……

这种反伊斯兰心态,在基督徒中间也比比皆是。

例如,葛培理布道团负责人葛福临牧师(Franklin Graham),公开支持川普,反对伊斯兰,反对穆斯林移民。“自由大学”校监小杰瑞·法威尔(Jerry Falwell Jr.)也大力支持川普。等等。

在这种反穆斯林的氛围下,2015年12月10日,惠顿学院的政治学副教授拉瑞霞·霍金斯(Larycia Hawkins)女士,在脸书上留言:

为尊重人的尊严,她关心她的穆斯林邻居,“以基督徒的身份与穆斯林站在同一阵线,因为二者同是‘圣书之民’。就如教宗方济各上周所说,我们信仰相同的上帝。”

她宣布,在圣诞节期间,为了支持穆斯林妇女,她要披上盖头。霍金斯是惠顿学院里唯一的黑人终身职教师。

这个举动,让惠顿学院的行政部门十分难堪。经过几次沟通,包括神学上的检验,霍金斯一再申明,她认同惠顿学院的信仰告白,相信三位一体的上帝(这是所有教职员工都要签署的)。她表示,自己关心穆斯林,源自基督“爱邻舍”的教导。

让我打个比喻,这就如同对一群乞丐说:我们都是乞丐,虽然我可能从来没有讨过饭。

不过,学校当局还是在12月15日,宣布将她暂时停职。2016年1月5日,学校再度宣布,开启解聘她的程序。解聘终身职教授,这在美国是大事!

校方公布的立场是:不是因为盖头,是因为“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信仰相同的上帝”这句话,虽然在信仰告白上没有明文规定,却违反了学校的信仰立场。

问题犹存,涟漪不断

笔者听到“相同的上帝”的时候,第一直觉就是:怎么可能!基督教的上帝与伊斯兰的安拉,当然是两码子事。怎么能混为一谈?

对穆斯林表同情,有很多种做法。披上盖头,没有什么大不了(不是也有很多主内姐妹蒙头吗?),可是,不能声称和穆斯林“信仰相同的上帝”。圣经中借着耶稣所表明的上帝,与《古兰经》所表明的安拉,在属性上完全不同,不容混淆。

后来事情的发展,让我大开眼界——对霍金斯的处置,在惠顿里引起了很大的骚动。不但学生们,惠顿的好几位同事也都站出来替她讲话,反对校方的处理。

教授们开始担心,甚至人人自危,怀疑学校的言论尺度为何?谁来决定红线?会否因社交媒体的言论获罪?校方做决定的程序是什么?

“对我来说,这是在质疑我的基督徒见证。”霍金斯告诉《时代周刊》: “校方,特别是教务长斯坦·钟斯(Stan Jones)坚持认为,我在脸书上的帖子是个神学声明,而非从信仰出发的、对人的同情。他在福音派中划了一道线,而我正好在线上。”

不过,面对各种反对校方的声浪,她要求那些支持她的人为学校祷告,更特别为教务长钟斯祷告。她说:“为了团结,以及对我的支持,没有必要去丑化他人。”

2016年1月6日,霍金斯教授召开记者招待会,惠顿许多师生赶来支持。

1月21日惠顿学院的“教师联会”,全体无异议通过:

因为校方的处理方式不符合程序正义,审委会应当终止解聘作业。教师们认为,因私下言论而解聘终身职教授,作业上缺乏透明度。如何确定霍金斯违反了信仰告白誓言,校方的陈诉亦缺乏公信力。

2月6日,《今日基督教》报导,教务长钟斯同意停止解聘程序,并为自己处理不当之处(例如,在霍金斯背后传话),向霍金斯教授致歉。

随即,校长菲力浦·莱肯(Philip Ryken)宣布,学校与霍金斯达成和解协议。为了上帝的祝福,霍金斯决定离职。校长邀请教授们参加2月9日晚上的崇拜,会上霍金斯将与大家道别。

校长还说:

“这是祈祷、悲哀、忏悔、宽恕,以及和解的时刻。这个复杂的事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顾虑,对学术自由、程序正义、隐秘泄漏,以及可能违反教师治理原则,并可能牵涉到性别和种族歧视等,我已经要求董事会进行彻底审查。

“审查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改善教员人事问题,尤其是当这些问题涉及到信仰告白。”

在此之前,霍金斯告诉《今日基督教》说:“为了我的学生和同事们,我继续不断寻求与惠顿学院和解。”

这大约是惠顿学院自1960年代增加了进化论课程以来,最大的风暴。最后总算得到了相对圆满的解决,不但维持了基督徒间的和谐,双方在立场上也没有让步。

然而,事件中所反映的问题仍然存在,而且会在福音界涟漪不断。

其实并不一目了然

因着此事,我发现,我原先以为不辩自明的,其实并不那么一目了然。

“生命之道”调查机构(LifeWay Research)发现,美国人中赞同“相同的上帝”的人数,与反对者相比,几乎旗鼓相当。只有在福音派新教徒中,差距比较大——60%反对,35%赞同。

《今日基督教》在2月6日的报导中提到,皮优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发现:福音派中的白人对穆斯林的感受,远比福音派黑人来得负面(2/3对1/3)。

这说明了,对“上帝”这个词,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观念和解读。

惠顿学院的新约教授加里·布林吉(Gary Burge)与尤金·格林(Gene Green),向记者表示:“我看不出来她(霍金斯)的认信与学校的信仰告白,在神学上有任何抵触。”

为什么研究新约的教授们会有这种看法?惠顿是个保守的学府,这些新约教授肯定也认信惠顿学院的信仰告白。但此事上,他们显然有不同的视角。如果连新约教授都有这样的看法,那么恐怕就不能说这观点很荒诞。

贝勒大学的著名神学教授罗杰·欧尔逊(Roger Olson),在博客上说:

严格说来,相信“相同的上帝”这个议题,应当分成两段来看。第一段:“当他们崇拜的时候,基督徒与穆斯林是否想的是同一个存在?”第二段:“是否同一个存在接纳了他们不同的敬拜?”

欧尔逊认为,一个赞同或反对“相同的上帝”的人,其实可能只是同意或反对两段中的一段。人必须先了解,自己到底同意或反对什么。

人类宗教史把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归纳为“亚伯拉罕诸教”(Abrahamic Religions)。这是因为,不但这三教都相信只有一位造物主,而且三教都认同亚伯拉罕这个源头。

所以,“同一个存在”如果指的是造物主,或者同一个源头,那么,在这层意义上,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所信仰的,是相同的“存在”。

其实,也唯有在这个广义的认知上,三者的“上帝观”是相同的。否则,连犹太教所信的上帝与基督教都不同,何况伊斯兰教?我相信,霍金斯或是那两位新约教授在这点上没有异议。否则,他们如何能称自己认信学校的信仰告白?

欧尔逊的第二段:“是否同一个存在接纳了他们不同的敬拜?”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大部分基督徒肯定不认为上帝会接纳穆斯林的敬拜。同样地,大部分穆斯林也不会认为安拉接受基督徒的敬拜。在这个意义上,敬拜上帝与敬拜安拉显然是两回事。

不过,接受“普救论”的人或许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上帝接纳各种宗教徒的敬拜。但是,这不是正统基督教神学的立场。在基督教信仰的框架里,三位一体的上帝,恩典的救赎,以及耶稣的受死与复活,这些都是不能妥协的基本教义。

欧尔逊的第二段议题,并不容易回答。

穆斯林中,你死我活的斗争当然不在话下。就是在基督教中,正统福音派显然也不会认为,上帝接受成功神学派的敬拜。基要派与自由派间,也有同样的争论。不同派别所信仰的上帝是否有足够的交集,以至于可以说,他们敬拜相同的上帝,大家对此很难有共识。

不可忽略语境、对象

除了这种“本体论”的问题,我们还不应当忽略整个事件的背景。霍金斯是政治系教授,不是神学教授。她担心美国政治上和宗教上的歪风,导致基督徒对弱势族群失去应有的同情。

她说自己不是在做神学上的宣告,而是借着社交媒体,对穆斯林表达基督徒的同情。

让我打个比喻,这就如同对一群乞丐说:我们都是乞丐,虽然我可能从来没有讨过饭。

笔者认为,霍金斯表达的方式并不十分妥当,但是值得谅解。她不像许多人口口声声维护美国传统价值,却不过是掩饰内心的惧怕和仇恨。她像好撒玛利亚人,冒着在保守界“政治不正确”的危险,站出来支持受欺压的族群。这是值得肯定的。

其次,讨论问题不能离开处境,不能忽略讨论的对象。

霍金斯的对象是美国的穆斯林。公共媒体不是课堂,也不是教会,有自己的语境和价值规范。基督徒在这个平台上的首要任务,不是宣告神学立场,甚至不是传福音,而是争取到尊重和信任。

因此,成为有责任心的好公民,表达基督徒对社会正义、爱心的关怀和立场,这是基督徒首先该做到的。否则,基督徒会被看作宗派主义,被人误解、唾弃、丧失话语权。从这个角度来看,霍金斯的做法情有可原。

再次,从校长给全校教师的信:

“这个复杂的事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顾虑,对学术自由、程序正义、泄漏隐秘,以及可能违反教师治理原则,并可能牵涉到性别和种族歧视等,我已经要求董事会进行彻底审查。”

看出教务长对霍金斯事件的处置方式,让许多人自危,以为基督教界不存在学术自由。基督徒间不能对政治、文化存在不同的意见,也不能自由探索。如果口径不一致,就会被噤声、消声。

惠顿学院“教师联会”全体一致通过,要求校方停止解聘作业。这并非为了上帝之争,而是为了程序正义。

那么,学校为什么作业不透明?这往往因为有难言之隐!

任何私立学校都要靠大笔捐款,来补足财务的需要。惠顿学院对危机事务的处理,是否会因为顾虑得罪某些举足轻重的捐款者,而进退失据?将来如果发生类似事件,如何处理?这很可能就是校长写信的目的。

在一个日趋多元化的社会里,领导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视野,会不断地受到挑战。如果他的思考方式仍然停留在一个固定的、和谐的、同质的文化环境里面,他就无法处理当下复杂的伦理问题,甚至缺乏解决道德争端的勇气。更不要说让基督的见证如同明光,照亮一个世代了。

惠顿学院如果要保持它在信仰上与学术上的水准,对这次事件的检讨,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作者为本刊特约编辑。

9 Comments

  1. 真是不容易。

    很多事情,难的,都是在具体怎么执行,都是在细节。爱穆斯林,这个观点,基督徒应该都接受。因为我们相信要爱人,包括与自己信仰不同的人。穆斯林自然也是要爱的对象。

    但是,穆斯林这个词只是泛指一个群体,穆斯林其实是很多很多不同的人。有ISIS那样的,也有已经世俗化并不读古兰经不去清真寺的。

    涉及到移民政策,也需要很多细节。比如,怎么鉴别谁会是恐怖分子?谁是本分的平民?

    关键都在执行的细节里。但是媒体的报道都是高度浓缩了的口号式的讲法,这可能因为口号式的讲法是最容易煽动人的。

    其实就算我们不谈穆斯林这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只谈移民的问题。以澳大利亚这个移民国家为例,对申请人的职业技能,学历背景,英语水平,等等方面都要打分。那么,这是歧视吗?不同的人恐怕有不同的看法。

    一切的讨论最终都得落实到执行的细节。

    • 当然要尊重。不过,本文不是在讨论是否要尊重的问题。本文所反映的现实,我们应当如何面对?我们是否能够冲破自己的框架,与现在的学术界对话?学校的作业是否透明?是否能够正确看待今天社会的议题,能够发挥领导风气的力量?而不成为宗教右派的应声虫?例如,葛福临牧师?

  2. 作者提到, "犹太教所信的上帝与基督教都不同". 这是指旧约和新约的上帝是不同的吗?我以为这是一些犹太朋友能成为基督徒的基础. 那么,我们如何跟犹太人传教呢?

    • 好问题!绝大多数犹太教徒都不愿意承认,他们所信仰的上帝就是基督教的上帝。

1 Trackback / Pingback

  1. 及时回应(郑期英)2016.03.17 | 举目 Behold

Leave a Reply to Greenzone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