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信仰的大故事——在政选焦虑时刻(董家骅)2016.08.11

文/董家骅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専栏2016.08.11

今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竞选基调,标志着整个美国社会的焦虑。

共和党候选人川普高举要让“美国再次伟大”,并宣称自己代表着“法律和秩序”,吸引了大批群众的支持。而民主党候选人希拉蕊的口号是“一起更强大”,也反映出美国选民对未来的忧虑,认为自己需要更加强大来面对外部和内部的挑战。

从两个候选人的竞选口号中,反映出的是美国公民对国家未来的观感:一个逐渐失序和衰落中的强国。

 

基督教王国的想像

这次美国的总统大选让我想起罗马皇帝凯撒奥古斯都,以及他所致力于传播的“罗马帝国福音”:宣称透过帝国的扩张,将能带给全世界真正的和平和文明。

圣经《马可福音》开头的第一句话:“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福音的开始……”(环球圣经译本)所明明挑战的,正是这种建立在人类权力和文明上的福音;同时,又提出了另一个福音。

这让人不难理解,为何在耶稣复活后的3百多年,相信“基督耶稣福音”的基督徒,会受到罗马帝国的逼迫。

在经历长期的压迫和排挤后,基督徒在君士坦丁大帝当政时期,忽然转身一变,成为社会的主流;渐渐地,基督信仰与世俗政权结合,把基督教帝国(Christendom)的想像种植于此后西方基督徒的心中。

从君士坦丁到启蒙运动,基督教王国主导著西方基督徒对公共参与的想像,凯撒奥古斯都的“罗马帝国福音”与基督耶稣所带来的“神国的福音”结合在一起,主导了一千多年的基督徒信仰生活。

然而,当基督徒把未来的盼望,寄托于一位支持基督信仰的统治者来完成转化世界的使命时,其结果是令人失望的。

启蒙运动之后,欧洲基督徒渐渐把基督信仰与政治分开,主张政教分离;人们不再把盼望寄托于上帝的应许,转而寄托于自身民族国家的壮大和人类的理性。

Lesllie Newbigin(1909-1998。英国宣教士、神学家及宣教学家。编注 )观察到,自启蒙运动之后,欧美社会高举人权,并转向民族国家(Nation state,编注1)寻求人权的保障。(注1)

因此,民族国家成为人们所敬拜的上帝,是盼望之所在——寄望国家领导人和政党壮大我们的国家,以保障我们各样的权利。

 

基督信仰公共性的觉醒

自从基督教传到华人社会后,基督徒在华人社会中一直是属于少数,在某些地区甚至一直受逼迫。

过去,身为少数的华人基督徒,往往是被动地透过彼此相爱来见证福音,或采取不问时事只传福音、不求改变整个社会但求拯救个别灵魂的策略,而较少积极主动地参与公共议题。

随着新兴一代的公民意识觉醒,近年在港台各地的华人基督徒(特别是年轻人),逐渐意识到基督徒参与公共议题讨论的重要,强调基督信仰的公共性。

随着基督徒在港台社会中的比例逐渐提高,愈来愈多基督徒相信,基督教社群壮大到一个地步,能够实质地影响甚至转化主流社会……

由于过去华人基督徒的公共参与经验有限,因此难免大量借重西方教会(特别是美国教会)的经验,而主导西方教会参与公共空间的“基督教王国的想像”,也渐渐渗透至华人教会中。

因此,在借镜欧美基督徒参与公共领域的经验时,除了那些成功激励人心的故事,我们也应当同时聆听那些深切的反省,关于基督徒在参与公共空间时所不小心走上的岔路。

在这方面,Hauerwas 和 Willimon 合著的《Resident Aliens》,可供我们作为参考。

此书分析到,自第四世纪以来,基督徒沉浸在基督教王国的想像中,认为基督徒可以在这世上的权势中,取得一席之地:与世俗政权分享权力,同时不再成为那些有权势者眼中的麻烦人物。(注2)

当基督徒与俗世权力结盟时,在基督教王国的想像中,作主门徒被简化成“相信对的教义”,而不再是“过一种正确的生活”。

在这样的意象中,基督徒的公共参与变成“相信正确的教义,建构符合逻辑和真理的论述”,且渐渐与“正确地过著符合真理的生活”脱节了。

Hauerwas 和 Willimon 接着分析当代美国基督徒的政治参与,认为美国基督徒在高举“正义”之类的普世原则下,把基督信仰限制在私领域;而那些激进参与公共领域的基督徒,似乎认为可以透过某些普世原则来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因此基督信仰在这样一个健全社会的建立中,不但不重要,而且是不必要的。(注3)

 

大故事下的公共信仰和行动

基督徒的公共参与不是建立在某些不证自明的普世价值上,而是建立在上帝所启示关于这世界的大故事上。这个大故事可简略分成4部分:创造、堕落、救赎和新创造,而这一切的中心围绕着基督的道成肉身、十字架和空坟墓。

  • 道成肉身

道成肉身是上帝恩典的流露。上帝亲自进入人类历史,成为我们当中的一份子,参与在人类的社会中。祂住在我们当中,直接面对人类的堕落和其结果,透过进入破碎的世界和贴近破碎的世人,带来医治和更新。

上帝参与世界的方式,不仅是透过诫命和管训,更是透过参与和委身。

若基督徒脱离道成肉身的故事,则其公共参与就易变成仅是评论公共事件,而非贴近所关注之事件的当事者。

道成肉身,提醒我们基督徒参与公共事务,是出于跟随那位进入破碎世界的神子耶稣,去靠近和爱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对某种理念和意识形态的委身。

保罗对哥林多基督徒的劝勉,是洞察到我们从事好行为背后的潜在陷阱:“我若将所有的赒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林前》13:3)

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祂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 23:34)

即便被钉在十字架上,我们所跟随的主,仍未敌视那些嘲笑和处死祂的人,而是充满对他们的爱和怜悯。耶稣的榜样提醒跟随祂的门徒,莫在参与公共事务如伸张正义的同时,失去了对他人的怜悯和爱,包括对那些拦阻我们的人。

  • 十字架

十字架是上帝自我牺牲的爱之彰显。

在面对审判时,耶稣不只简单勇敢地见证真理,同时默然地承受不义;耶稣是出于爱和盼望,背起沉重的十字架,走向各各他。

当基督徒只要公义,却拒绝背起十字架时,我们的公共参与很可能会在不自觉中,为了得着改变社会的权力,而向握有权力的人、机构或政党妥协,以致最终被权力所绑架。

十字架提醒我们,公共参与不是以暴制暴,也非透过门徒的数量和所拥有的权势来强势执行,而是透过牺牲的爱,来转化被恐惧所主导的社会和相关讨论。

在许多公共议题上,我们大多的倾向是,取得不需要付出代价的好处、不需要自我牺牲的正义;然而,在大多数的议题上,若没有牺牲和舍己,正义难以被实践——没有意识到代价,或选择性避谈代价,不表示可以回避不付代价。

图5-by suju-guardian-angel-1415811_1280

  • 空坟墓

空坟墓是上帝更新和恢复能力的明证。

耶稣复活后,门徒的心思仍未转过来,跑到空的坟墓里,去寻找复活的主——空坟墓见证了人类经验的限制,以及上帝能力的无限。

当基督徒不再信靠上帝的能力,而转向自己的能力时,其公共参与犹如在建造巴别塔:美其名是在建立某种理想的社会和符合上帝心意的国家,实际上却是在庆祝、敬拜人类的成就和能力。

空坟墓提醒我们,不要把盼望放在错误的地方,不要在坟墓中寻找生命。

当我们把盼望寄托在人的能力上时,要不就是无限放大人类的潜力、对人类改善社会的能力过度乐观;要不就是一再对人类改善社会的能力感到失望,因而选择消极面对我们当中的不公义。

空坟墓也使我们想起复活的主之吩咐,要等候圣灵降临在我们身上,得着能力在世界见证基督和上帝的国。

基督徒的呼召不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世界,而是透过信靠和忠于上帝,参与上帝在世界上持续的工作,朝向上帝的未来前进。

 

上帝正参与在祂所创造的世界中

神学家 Richard Niebuhr 在《Christ & Culture》一书中,列举了5种基督徒与文化互动的神学观,并指出(至少强烈暗示)“基督转化文化”,是最忠于基督信仰的立场。

的确,基督徒应当在这世界中,参与其中、成为上帝转化世界的管道,正如我们所跟随的主;然而在投身公共领域,热切委身于转化世界时,我们更应谨慎,要记得自己的信念(无论是文化、工作、理念或意识形态),并非就完全等同于基督信仰或旨意。

在参与基督转化文化和世界的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委身于圣灵的引导,因为基督信仰的公共性,是根植于三一上帝参与在受造世界中,为著医治和更新受造万物而工作,而不是基督徒对参与公共领域的热情和理想。

注:

1. Lesllie Newbigin, The Other Side of 1984: Questions for the Churches (Geneva: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1983), 13-15.

2. Stanley Hauerwas and William Willimon, Resident Aliens: Life in the Christian Colony (Nashville, TN: Abingdon Press, 1989), 27.

3. Hauerwas and Willimon, Resident Aliens, 37.

编注

1. 民族国家(Nation state)作为一个国家的形式与意识型态,不只是一个政治与地理的单一实体,而是在文化与族群上,也是一个完整共同体。民族国家的政体结合型式,可能是由一个民族或数个民族所构成的。

讨论:

1. 你认为基督徒为何在教会内不太愿意讨论公共议题?

2. 在众多公共议题中,你所在的小组所共同关心的公共议题是什么?

3. 在你所关心的公共议题中,当你认真看待基督的道成肉身、十字架和复活时,这将如何塑造你的看法和实践?

作者是富勒神学院哲学博士。现在洛杉矶台福基督教会牧会,并为北美正道神学院与创欣神学院兼任教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