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还有时间,去和好吧——从钟马田与斯托得的分裂谈原则与包容(2016.12.15)

pic-1-%e6%96%af%e6%89%98%e5%be%97%e5%92%8c%e9%8d%be%e9%a6%ac%e7%94%b0

贺宗宁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16.12.16

50年前,1966年10月18日,在福音派联盟(Evangelical Alliance)大会上,由于对教会当如何合一产生分歧,英国福音派的两大支柱,西敏教堂(Westminster Chapel) 的钟马田(Martyn Lloyd-Jones, 1899- 1981),与众圣徒教堂(All-Souls Church)的斯托得(John Stott, 1921- 2011),就此分裂。

 

合一未成,反添鸿沟

钟马田与斯托得两位牧者,都深受福音派信徒喜爱。他们牧养的教会,都有许多信众。他们两位也都经由校园团契(Inter-Varsity Fellowship)而深受大学生的欢迎。

从二战结束后到60年代,英国盛行教会合一运动。

虽然一些宗派也追求形式上的合一。如,英国国教圣公会一方面与从18世纪末就分离的卫理公会谈合并,另一方面还向罗马教廷表示意愿。此外,以苏格兰为主的长老会也在与公理会(Congregationalist),谈成立一个联合改革宗教会。但这些似乎都与福音派的合一运动无关。

英国的福音派,组成福音派联盟(Evangelical Alliance),在1965年开始,计划每年举办一次全国福音派大会(National Assembly of Evangelicals)。

1966年10月,第二次大会在伦敦中心的卫理公会西敏中央会堂(Methodist Central Hall,Westminster)召开。大会由斯托得主持,钟马田为主要的讲员。

pic-2-central-hall-westminster

钟马田在他的致辞中,呼吁福音派在形式上也要合一,来配合信仰上的合一。他为当前福音派的分散感到悲哀。福音派的信徒分散到“各个宗派里,显得软弱而且失去影响力”。

他指出,福音派信徒需要对“教会分裂”负责,因为我们在有形的教会里互不相属,又与不相信福音核心的人在有形的宗派里联合为一。他提出:“我相信教会合一,福音派的合一。福音派信徒不应该对只在教会外联合感到满足。”

他呼吁福音派信徒,“成立一个福音派教会的联合组织”。至于什么是“联合组织”,他没有解释。但是,很明显的,可能就是要福音派的信徒退出他们现属的、被认定为“在信仰上混淆” 的宗派,另行成立“福音宗派”。

钟马田的致词出人意料,但大会主席斯托得的回应更令人吃惊。

在一般的大会里,有个不成文的条例:大会主席除了维持议程顺利以外,还要在讲员讲完之后,礼貌性地向讲员致谢。

然而,斯托得却站起来,公开批评钟马田。他从历史与圣经的观点批判,认定钟马田的提议是错误的:

1. 从历史来看,英国国教乃是改革的新教。教会的39条信条以及“共同祷告手册”, 都是以圣经为基础。所以,英国国教的真正主人是福音派。如果要退出,应该是自由派与天主教退出,而不是福音派的信徒。

2. 从圣经教导来看,新约里许多教会也是在信仰上不清楚、道德上败坏,像哥林多教会、撒狄教会(参《启示录》3:1-6)。

圣经告诉这些教会的信徒,要持守真道,抵挡假师傅,但是并没有要这些信徒离开教会,另起炉灶。

3. 从务实的角度来看,在英国国教里,福音派有许多传福音的机会。如果退出,将讲台让给假师傅,那是自暴自弃。如何对得起信众?

说到这一点,斯托得及其同工,包括巴刻(James Innell Packer, 1926。编注),其实都在英国国教内部大力抵挡异端邪说,对自由派及天主教的错误尤为批判。他们正面对抗假师傅与不信派的主教,从未妥协。

斯托得后来为自己滥用主席的权力向钟马田道歉。可惜,伤害已经造成。大会本来要谈福音派的合一,没想到反在福音派之间划下了鸿沟。

 

近年来宗派之整合

基督徒都认同,基督的教会应该只有一个。在英文里,那就是大写的C开头的Church,或称为大公教会。不过,在2,000年的历史中,因为各种因素,基督的教会四分五裂。

基督的教会应该合一,这是圣经的教导,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历史上信徒多次努力,想整合分裂的教会。下列是最近两三年内,比较受瞩目的几项努力:

1. 2013年,梵蒂冈与路德会世界联盟(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共同发表了文件《从冲突到交往》(From Conflict to Communion)。文件聚焦于过去50年来的对话,而不是5个世纪的抗争。(参《美国福音路德会批准与天主教认同的文件》。编注)

2. 2016年美国福音路德会(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 of America)在纽奥尔良召开全美大会。与会者以931票对9票的压倒性多数,通过《途中的宣言》(Declaration on the Way: Church, Ministry and Eucharist,又译为《在路上的宣告:教会、圣工与圣餐》。编注)。

在大会通过这个宣言后,福音路德会的执行主教伊丽莎白•伊顿(Elizabeth A. Eaton)宣布:“我们虽然还没有达致合一,但是我们已经走在合一的路途上。《途中的宣言》帮助我们更加体认与我们的天主教伙伴合一,更与所有的基督徒合一。”

500年前,马丁•路德在威登堡教堂前,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是他与天主教辩论的95条。而《途中的宣言》,则包含了32条“同意的条文”,即,在某些方面,路德会与天主教已经观点一致。这些条文也获天主教美国主教会的“基督教与其他宗教事务委员会”的肯定。

3. 2016年3月,苏格兰教会(长老会)全体会员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即,与英格兰教会(圣公会)互领圣餐、共同宣教。称为哥伦巴宣言(Columba Declaration)。

4. 2016年2月中旬,罗马天主教的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访问墨西哥。俄罗斯正教的主教长克里(Patriarch Kirill),也在同一时间访问拉丁美洲国家。2月12日,他们于古巴的哈瓦那国际机场会面。

这是自1054年,东西方教会领袖分裂之后,近千年来,罗马公教的教宗与俄罗斯正教的主教长首次会面。(参《罗马天主教教宗与俄罗斯正教主教长在古巴相会》。编注)

pic-3-232456027-b59e2ae9-d96f-4a09-bdcb-23661af5dc44

5. 2016年10月31日(路德改教纪念日),教宗访问瑞典,主持与路德会共同的崇拜仪式,在崇拜中使用了一个天主教与路德会的“共同祷告仪式指南”(Common PrayerFrom Conflict to Communion,编注,正式开始一年之久的改教500周年纪念活动。

pic-4-20161031t1053-6290-cns-pope-sweden-reformation

 

魔鬼在细节当中

在教会历史上,为信仰差异寻求和解的,除了钟马田与斯托得在1966年的会议以外,最有名的是1529年,马丁•路德与慈运理(Ulrich Zwingli, 1484-1531。又译茨温利。编注)的马尔堡对话(Marburg Colloquy)。

在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95条论纲之后不久,慈运理也在瑞士苏黎世,开始改教运动。不过,慈运理是在政治层面推行。他的神学观念,是与瑞士弟兄会的同僚共同发展出来的。

1524年,马丁•路德在威登堡的原同事卡尔斯塔(Andreas Karlstadt),写了3份文件,否定基督在圣餐的饼杯中同在。慈运理看后,认同这种看法。路德则坚决反对。

慈运理认为,圣餐只是象征性地代表最后的晚餐。对此,路德著文强烈地表示:“基督的话——‘这是我的身体’,迄今坚定地与狂热分子对立。”

德国黑森的菲利亲王(Prince Philip of Hesse),希望新教各派能成立联盟,于是邀请马丁•路德和慈运理到马尔堡(Marburg)会面,讨论彼此的分歧。这次的见面即称为“马尔堡对话”。

从1529年10月1日进行到3日,他们对话的结论写成15条马尔堡信念。双方对其中14条达成共识,但是对第15条,基督与圣餐饼杯的问题,无法一致。据说最后,路德告诉慈运理,“你我不属同一圣灵”,然后离开。

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两年之后,慈运理在苏黎世被天主教军队突袭离世。

pic-5-342px-ulrich-zwingli-1

西方有谚语:“魔鬼在细节当中。”(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这个比方用在这里,不知道是否合宜,但是,在教会历史上,确实有不少次,虽然双方有心合作,却总因最后的细节,被魔鬼阻挡,无法达成合一。

路德与慈运理,钟马田与斯托得,就是两个例子。双方都是受敬重的教会领袖,却因为坚持细节(自认为真理),不能与弟兄达成合一、彼此尊重。

 

著还有时间,去和好吧

面对信仰,我们是应坚持原则,还是彼此包容?是一切都坚持原则呢,还是无论如何都彼此包容?有没有一条清楚的界限?

现今我们常常在教会里“坚持原则”,丝毫不妥协。我们轻易就认为自己是对的,我们的看法就是原则。

马丁•路德坚持认为,基督在圣礼的饼杯中同在,因为圣经教导:基督在被卖的那一晚,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掰开,说,这是我的身体。既然基督自己说,这是我的身体,我们岂可像慈运理那样,说这只是象征?

马丁•路德认为这是原则问题,是不可妥协的。基督既然说是祂的身体,我们怎么可以说不是呢?所以,路德坚持自己的意见是有原因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不能接受慈运理的说法,也是合理的。

不过,主耶稣也说过,祂是葡萄树,我们是枝子。难道主耶稣真是葡萄树吗?当然不是。所以,当主耶稣讲祂是葡萄树的时候,只是一种象征。如此,慈运理也是有道理的。我们怎么知道主在最后晚餐时,不是使用了象征的说法呢?

本文的主旨不是释经,而是讨论,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应该坚持到什么程度?我们认为是原则性的问题,固然该坚持,但是,我们至少该有些雅量聆听别人的看法。

pic-6-by-amy-chang-13177499_1314770925218253_2742978314505044222_n

两年前,我到俄罗斯培训。刚好遇上复活节,弟兄带我去“参观”一个东正教教堂的复活节崇拜仪式。

那位东正教的神父讲基督的复活。他说,基督的复活,绝对不是书本上说说而已,而是又真又活的身体复活。我听到这句话,不得不说,他当然是我的弟兄。他相信基督的复活,我怎么不承认他是弟兄呢?

基督的教会应该是合一的,但是我们因为各种“原则问题”,而无法合一(至少形式上无法合一)。

笔者的看法是,我们尽量将信仰上不可妥协的“原则”减少,只保留核心的部份(三位一体,基督代死,因信称义等等)。不要因为非核心的差异,而将弟兄看作路人。(参《这是教会的立场──谈教会如何避免神学之争》/林祥源 》。编注)

我们需要学习包容。即使我们不能在宗派上合一,至少要在灵里,彼此承认是弟兄。

马丁•路德坚持原则,却失去了慈运理这位好弟兄、好战友。斯托得坚持原则,也因此失去了钟马田。

我想,当我们在基督台前站立的那天,主耶稣说不定叫那个我最看不顺眼的弟兄站在我的旁边,看我如何与他相处。就好像马丁•路德可能要站在慈运理的旁边,斯托得要站在钟马田的旁边那样。

与其到那天,还不如趁著有时间,去跟弟兄和好吧!

 

作者现居加州橙县。

2 Comments

  1. 根据英国神学家麦葛福的《全民神学家巴刻》一书中提到,当时钟马田牧师讲完之后台下的年轻牧者都“热血沸腾”,斯托得牧师发现他如果不出面阻止的话,可能就会有很多牧者当场离开自己的宗派。我认为斯托得牧师当时看似不仅甚且有失体统的发言是有长远考量的。当然付出的代价就是失去了钟马田这位珍贵的神学家。

    • 无论如何,都在神的手中!也求神继续兴起更多像钟马田、斯托得一样的牧师牧养群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