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被现代基督徒忽略了的基督教史实──访美国圣马丁修道院(蔡选青)

蔡选青

本文原刊于《举目》50期

前记

       修道院在基督教的历史上曾有过重大的贡献,如宣教,开荒布道,圣经的保存与翻译,殉道见证,灵修神学,信仰生活化等等。对古代基督教思想有过重大影响的修道士有:西方教会思想集大成者俄利根和耶柔米,非州修道院创办人奥古斯丁,以克己行道著称的亚西西的法兰西斯,早期众多沙漠教父以及他们宝贵的灵修思想和经 验,对基督教灵修神学有重大贡献的修道士金碧士及其名著《遵主圣范》(或译《效法基督》);连宗教改革的先锋马丁路德也曾是修道士。在近代基督教历史中, 英国的清教主义、循道主义和德国的敬虔主义,无不深受早期修道主义的影响。修女大德蕾莎就是当代修道主义活的见证。

        约在西元 200-300 年之间,鉴于当时基督教会道德水平的低下、教会世俗化及政教合一,加上受到当时希腊文化中禁欲思想的影响,修道主义(Monasticism)应运而生。 一般认为,修道主义的创始人是安多纽(Anthony),而第一所修道院的创办人是帕科缪(Pachomiu)。之后,意大利的本笃 (Benedict),集当时的修道思想和规范之大成,于西元529年在意大利的蒙特迦西诺山(Monte Cassino)创办了当时最大的Benedict 修道总院,并拟定了著名的《圣本笃会规》(Rules of Benedict)。在当时众多纷乱的修道思想中,他的修道思想比较讲究平衡,“合乎中庸之道”,有可行性。故他被称为修道主义之父。由于人的罪性根深蒂 固,以及人本主义、世俗主义的抬头,后期的很多修道院开始堕落、腐败和世俗化。修道主义思想及其操练也逐渐在基督教历史中,特别是在宗教改革后逐渐失传, 但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修道院及其操练值得现代忙碌浮躁的基督徒学习。

       当然,像我这种来自极保守的教会背景的基督徒,对中世纪至今的一些天 主教教教义,及旁经、马利亚崇拜、向神父告解等等仍无法赞同,但我试着放下现代基督徒常有的批评论断架式,带着一颗谦卑受教的心,并夹着一丝神秘的感觉, 笔者走访了坐落于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毗邻首府西雅图的莱西镇(Lacey)的圣马丁修道院(St. Martin Abbey)和诺斯(Roth N)院长。

       圣马丁修道院创建于1895年,它坐落在大奥林匹亚区(the Greater Olympia Area)古色森森的一片苍松翠柏密林之中。自从笔者搬到同区的奥林匹亚市后,一直对这个修道院有一种神秘感:在21世纪最发达最文明的美国,竟然还有这 样一块世外桃源式的净土以及活生生的美国修道士!

        诺斯院长今年67岁,他18岁进入这个修道院,已在这方圆不超过几英里的修道院内生活了整整48年。他1993年成为本修道院的院长至今。采访是在他的院长办公室进行的。

问:为什么圣马丁修道院用Abbey 而不用Monastery这一名称?

        答:一般来说,一个修道院若有12位以上的终身修士(Monk),可用Abbey,院长就叫Abbot(相当于“阿爸”)。本修道院现有终身修士35名,故称St. Martin Abbey。

        美国现有3个较大型的修道院,一个在宾州(Pennsylvania),现有178位修士,一个在明州(Minnesota),现有166位修士,一个在印州(Indiana),现有修士108名。

        华盛顿州现有1个修道院,2个修女院,其中一个修女院也在奥林匹亚市郊。

问:请问修道院的宗旨是什么?

        答: 修士们奉献自己的主要目的,与其他信徒一样:“认识神,爱神,事奉神”(Know Him, Love Him, Serve Him),实施一种操练谦卑和顺服神,以神为生活中心的大家庭生活。修士们操练一种奉献生活,不仅是奉献自己最好的,更是奉献自己的全部(Give not only the best we have, but all that we have)。修道院也尽可能为修士们创造一种独特的生活环境,让神成为我们生活的中心,让信仰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层面。(Experience the Christian life as fully as possible.)

问: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修士们的日常生活?

         答:各修道院的会规不一,本院主要根据《圣本笃会规》。因本院附属有圣马丁大学,故属于半封闭型的修道院。

        修道院就像一个大家庭,院长就是一家之长。修士们早晨6:30一起晨祷,念晨经,经文主要是《诗篇》,然后集体早餐。上午各位修士有各自的工作,有些修士在 圣马丁大学任教,如讲授宗教比较学等,有些修士在市交响乐团工作,也有些去社区的慈善机构服事,也有的负责维修管理修道院的房屋和庭园。我自己兼任圣马丁 大学的校董和附近一个消防大队的董事会成员。

        中午12点,随着古楼的钟声,修士们回到聚会厅,祷告,唱诗,念午经,然后午餐(笔者也被邀 请参加他们的午间祷告和午餐)。以前祷告、唱诗、读经都用拉丁文,现都改用英文;午餐荤素菜都有,餐厅类似一个小型的自助餐厅,用餐时大家基本上不说话, 其间一位修士读一些经过选择的好的文章给大家听,因为修道院院规提倡修士寡言。

        下午时间自由支配,或继续工作,或休息,修道院内有电视房,健身房,小型图书馆,修士们也可去圣马丁大学的图书馆。修士们可用计算机上网,查询,因为不少修士是圣马丁大学的老师。下午5:00聚会,晚餐后有晚 祷,念晚经。晚间时间也是自由支配。修士们一般在晚上9:00至10:00时就寝。

        每星期天有主日崇拜,对外开放,每一位修士都可分享简短的讯息。崇拜以唱诗和祷告为主,基本上没有讲道。

问:能否参观一下修士们的宿舍?

        答:(院长犹豫了一下)修士们的宿舍一般是不能参观的,只有院长有这个权利让外人进入修士们的宿舍。本院最近有一位修士刚去世,你可以看一下他的宿舍,离世的修士就不会提意见了。(院长也很会开玩笑)

      (必须通过另一道厚厚的彩色玻璃门才能进入修士们的“深闺”。修士们的宿舍一人一间,门上写着各人的姓名,面积约在12呎x 6呎左右,内有一个洗脸池,单人床,可放计算机的办公桌,书架;走廊上有公用的洗澡间和卫生间,楼下有公用的健身房、电视房和洗衣房。总的感觉有些像大学 生宿舍,但绝对安静,很少听到说话声。院长陪我参观时继续解答我的问题。)

        答:修道院就是一个家,修士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学习操练 “彼此相爱”,不少修士们在同一屋檐下共同生活了40到50年,比一般的兄弟姐妹、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还长,彼此之间非常了解。去年这位老修士离开,大家心 里都很伤痛,比自己的亲人离世还伤心,毕竟朝夕相处几十年了!(在修道院操练“彼此相爱”可能比在教会更难──笔者)

问:能否谈谈修士们的生活来源?

        答: 修道士的生活非常简朴,修道院的生活是本着圣经“凡物公用”和“按需分配”的原则,凭信心仰望上帝的供应。大家所赚的放在一起,由院长统一管理和分配使 用。修士们没有自己的财产,“赤身而来,赤身而去”。在进入修道院前,自己若已有财产,可选择:1. 分给家庭成员;2. 奉献给修道院;3. 奉献给教会或慈善机构。(笔者在这里看到了真正的“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

         本院的经费主要来自:1. 修士的工作收入(如在大学教书);2. 本院以前的投资;3. 各教会的奉献;4. 圣马丁大学的部分利润。

        修士们有医疗保险,修道院负责其终身生活,包括离世后的安葬。修道院有自己的墓地(只葬本院修士)。修士们没有自己的汽车,但有公共汽车和自行车,自行车仅作为健身使用。

问:修士们能否享受休假或家属探访?

       答: 修道院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也作了一些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例如以前修士们不能被邀请到附近朋友家吃饭作客,或一起去餐馆吃饭,现在可以。修士们一年有2个星期 的休假,可回家探亲或自己度假旅游。修士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们(修士不能结婚)可随时来探访,本院有客房接待,但对刚入院的“准修士”,探访有一定限制,这 是因为要训练这些刚离开世界的“准修士”适应独处的修士生活;但信件、电邮、电话都无限制。一般说来,亲属们不常来,他们也不愿过多影响修士们的“分别为 圣”的生活。

问: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修士?

       答:一般是高中毕业未婚的年轻人,但本院 更多优先考虑大学毕业生。去年就有一位在圣马丁大学读书的大学生进入修道院。侯选人必须受洗并且至少有3年的天主教教会生活。教会要写推荐信,通过心理和 体格检查,然后修道院院委面试。若申请者被录取,就被称为“准修士”(Postulant),“准修士”为期9至12个月,然后由修士们集体评议,若合格 就成为“见习修士”(Novitiate),若不合格就离开修道院。见习修士继续被观察4年,称为“试验委身期”(Temporary Commitment)。期间主要功课除了更深一步地读经祷告外,要学习顺服“圣本笃会规”、修道院院史、宗教名著、基要神学,以及操练社区关怀。4年后 经过全院修士们的评议,正式宣誓成为终身修士(Life-long Commitment)。

问:修士们是否可以进一步深造?

        答:院长有权和专门经费送一些修士去其他大学深造,读研究生学位,如音乐,神学等等,学成后再回修道院,就像一个家庭送一位家庭成员外出学习,学成回来为家庭服务一样。本院因附属有圣马丁大学,所以有些修士们需要进深以便今后任教。

问:修道院是否能接受基督徒或已婚成年信徒?

        答:若信徒在信仰纯正的基督教会受洗后,需要有至少3年的天主教教会生活,可以提出申请入院。本院中有几名修士就有这样的经历。已婚信徒因为在上帝面前已立有婚约,所以不能再有第二个约(Commitment)。但若配偶去世,孩子成年,可以作为个案考虑。

问:修道院的院长如何产生?有无任期制?

        答: 就如各个基督教教会有各个不同的行政管理体制,每个修道院各有自己的会规。圣马丁修道院的院长是由本院修士选举产生,不是教区主教任命。一旦选上,基本上 是终身制。我是1993年被选为院长至今。一般说来,到75岁可以退休,然后作为一般的修士。院长退休后可以有1年时间暂时离开修道院,以便让新任院长可 以有更大的自由空间负起全部责任。

问:诺斯院长,最后想请您谈谈您个人对这48年修道生活的感想?

        答: 我4岁就随我父母去天主教教会,很早就从心底深处羡慕服事上帝的神职人员。随着年龄增长和同神的关系的增进,我很早就萌发了想进修道院、穷其一生来更深地 认识神的愿望。我是我家的独生子,对我这个想法,父母开始不同意,但后来神听了我的祷告,父母最后同意了。18岁那年我正式进入了圣马丁修道院。48年 来,我一面修道,一面也从事天主教中小学的教学工作,当地天主教教会的牧养工作,圣马丁大学的行政管理工作,本地社区的慈善工作,等等。虽然我没有自己的 孩子,但我有许多属灵的孩子,有些已经成年,至今仍和我保持联系。

        修道的道路也是一条十字架的道路,但我从来也没有后悔我当初的决定。若主让我在地上再走一遍,我可能还会选择走这条路。

       因圣马丁大学与上海海事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有校系关系,我去年曾被邀请去中国访问(注:诺斯院长兼任圣马丁大学的校董,圣马丁大学现有20名从上海来读书的大学生),参观了上海、北京、西安等地,我作梦都没有想到一个立志自甘寂寞的修士,竟能去遥远的中国访问。

        采访结束后,诺斯院长带着我看了修道院后一个个宁静的修士墓地。作为一个从中国来到美国成全自己“美国梦”的拼搏者,一个已经失去了“独处”基因的现代新教 徒,一个信仰与生活逐渐脱节的基督教教徒,一个处于繁忙的教会事奉中而不能自拔的基督的工人,我独自站在那里,面对着这群“寂寞”的美国人,这片“寂寞” 的墓地,这些“寂寞”的灵魂,想了很久很久……

参考书:
Walker W. 《基督教教会史》,谢受灵、赵毅光译,基督文艺出版社,1982。
Houston J. 《灵修神学发展史》,赵郑简卿译,中国福音会出版社,1995
《圣本笃会规》,台湾淡水圣本笃修女会译,台湾淡水圣本笃修女会出版,1977。

作者来自上海,从事医学研究,现居美国华盛顿州。

1 Comment

  1. 读蔡选青《一段被现代基督徒忽略了的基督教史实──访美国圣马丁修道院》
    This post has already been read 46 times!
    使我深有感触;1.对天主教之修道士刮目相看—-过去有许多负面看法。2.欣赏他们在神面前安静,与神独处的亲密关系。3.一生持守过敬虔圣洁的生活。4.他们既出世又入世,为主成为光和盐的作用。
    以上都是现代基督徒所稀缺的品质。

Leave a Reply to zyd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