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報曉、臘梅迎春(黃奕明)2017.01.30

黃奕明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2017.01.30

 

中國人過春節一定要寫春聯,還喜歡把“春”字或“福”字倒過來掛,意思是“春到了”或是“福到了”。過年的時候大家見面,都要講幾句吉祥話兒,像是迎春納福啦、萬事如意啦。今年我試寫的一副對聯,就是“金雞報曉、臘梅迎春”。

 

金雞報曉

金雞報曉,原意是黎明破曉,也提醒大家“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要在新年的起頭,好好計劃如何運用時間,切莫虛度光陰。

在新約聖經中,報曉的公雞,更成了對於門徒彼得的提醒。《馬可福音》14章29-31節:

彼得說:“眾人雖然跌倒,我總不能。”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就在今天夜裡,雞叫兩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彼得卻極力地說:“我就是必須和袮同死,也總不能不認袮。”眾門徒都是這樣說。

其實不僅僅是彼得說大話,其他門徒也這樣。我們現代基督徒當然也不例外。在服事主的路途中,盡忠為主的心志我們當然是有的,但是我們未必能持守。

《馬可福音》14章66-72節:

彼得在下邊院子;來了大祭司的一個使女,見彼得烤火,就看著他,說:你素來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穌一夥的。”彼得卻不承認,說:“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你說的是甚麼。”於是出來,到了前院, 雞就叫了。那使女看見他,又對旁邊站著的人說:“這也是他們一黨的。”彼得又不承認。過了不多的時候,旁邊站著的人又對彼得說:“你真是他們一黨的!因為你是加利利人。”彼得就發咒起誓地說:“我不認得你們說的這個人。”立時雞叫了第二遍。彼得想起耶穌對他所說的話:“雞叫兩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思想起來,就哭了。

報曉的公雞,成了彼得3次不認主的見證。彼得想起原先所誇的海口,哭了!

而今世界的亂象,是否也是主耶穌給我們的一次提醒?2016年的世局變化,基督徒是否也亂了方寸?敘利亞的難民潮,使得歐盟陣腳大亂,德國總理梅克爾的聲望不升反降,英國居然通過了脫歐公投。美國總統大選,選出了政治素人川普,他的一言一行,完全不像傳統的美國政治人物。未來的世界局勢,更加撲朔迷離……

北美的華人教會,要如何修補大選之後兩代之間的破裂關係?我們是否聽見了雞啼報警?彼得的3次否認,是為了自保,那麼基督徒會不會也為了自保,放棄聖經的原則?

北美社會道德的低落,並不僅僅在性道德上,有更大的不道德是來自貧富之間的不均。如果政府濫用權力,劫貧濟富,圖利跨國企業,那麼最後的下場,恐怕也就像亞洲國家一樣,落入貪腐盛行的泥淖。更遑論種族或是性別群體之間的矛盾了,這是美國社會的定時炸彈,隨時會被引爆。基督徒在這種種議題上都不能置身事外。

就像保羅在《羅馬書》13章11-14節的叮嚀:“再者,你們曉得,現今就是該趁早睡醒的時候;因為我們得救,現今比初信的時候更近了。黑夜已深,白晝將近。我們就當脫去暗昧的行為,帶上光明的兵器。行事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晝。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北美的華人基督徒需要儆醒禱告,披戴基督,守候黎明!

 

臘梅迎春

中國人把農曆12月叫做臘月。臘梅綻放在最冷的季節,領百花之先。因此,文人墨客詠臘梅的詩文很多,如宋朝楊萬里的《臘梅》:“天向梅梢別出奇,國香未許世人知。慇勤滴蠟緘封卻,偷被霜風拆一枝。”

其實臘梅並不是梅花。《本草綱目》曰:“蠟梅,釋名黃梅花,此物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花:辛,溫,無毒。解暑生津。”不過,臘梅與梅花一樣,都是越冷越開花。

英國詩人雪萊的詩《西風頌》(Ode to the West Wind)中說:“如果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2016年在很多人的心中,的確不太溫暖。那麼2017年呢?經濟會好轉嗎?政治會清明嗎?道德會提升嗎?或許不要講這麼遠,夫妻會和好嗎?孩子會聽話嗎?教會的同工會和睦嗎?……

我們基督徒是這個世代的守望者,就像最冷枝頭上的一剪寒梅。我們迎來的春天,不見得是經濟好轉、政治清明、道德提升,甚至不一定夫妻和好、孩子聽話、同工和睦。我們的信仰並不建立在有求必應、心想事成之上。

相反,我們的信仰教我們在逆境中挺立,在寒冬裡懷著信心,迎來溫暖的春天!我們所迎候的春天,是主基督的再來。那時雖然臘梅已謝,但冰雪消融、萬物更新,我們都要歡喜迎見新天新地中的花團錦簇!

 

作者來自台灣 ,曾留學法國巴黎,專攻音樂指揮。現在美國休士頓牧會。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