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景教碑建立(賀宗寧)2017.02.03

 

賀宗寧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教會歷史這一週2017.02.03

 

西元781年2月4日,唐德宗建中二年正月初七,主日,波斯來華的景教傳教士伊斯(Yazdhozid)在大秦寺的院中豎立了  一個石碑。這個石碑記述了景教在唐朝流傳的情況。石碑的標題是“大秦㬌教流行中國碑”。

所謂的“景教”,其實是基督教的一支,源於安提阿教會。

碑文由波斯傳教士㬌淨撰刻,唐朝的朝議郎前行台州司參軍呂秀巖書並題額。碑身髙197釐米,下有龜座,全髙279釐米,碑身上寬92.5釐米,下寬102 釐米,正面刻著“大秦㬌教流行中國碑並頌”,上有楷書32行,行書62字,共1780個漢字和數百個敘利亞文。

此碑不知何時流失於戰亂之中,後於明熹宗天啟3年(1623年)在西安出土。

 

後來,不少西方傳教士得知後,爭相拓片,並翻譯成歐洲語文,寄往歐洲本國。當地人怕此碑被他們盜走,秘密地把碑抬到附近的金聖寺內,豎起來交寺僧保管。但不久因戰亂,碑寺被焚毀,碑石暴呈荒郊。

20世紀初,一丹麥人出三千金買下此碑,準備運往倫敦。學部尚書榮協揆獲知此事,命陝西巡撫制止此事。最後該丹麥人同意廢除購買合同,但獲准複製一個大小相同的碑模帶回倫敦。1907年陝西巡撫將碑入藏西安碑林寺(現碑林博物館)。


1907年9月3日,金勝利寺荒涼遺址上的石碑,右起第二個石碑就是《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不久,此碑即遷入碑林寺。

 

景教碑除了敘述景教在中國的情況之外,也記述了景教的信仰。下麵的兩句尤其是景教的信仰核心:
於是我三一分身㬌尊彌施訶戢隱真威,同人出代。神天宣慶,室女誕聖於大秦。

設三一浄風無言之新教,陶良用於正信。

翻成白話文,這兩句的意思是:

因此,三一真神派遣光明榮耀的尊者(聖子救主)彌撒亞,隱藏了他的榮耀,降卑為人,來到人間。神差遣天使報佳音,宣告童女馬利亞懷孕生聖子於大秦。

祂建立三一真神之新教,聖靈默默指引﹔因信而稱義。

其中“彌施訶”就是今天基督教所講的“彌賽亞”,

“淨風無言”就是指“聖靈默示”。聖靈,原文pnuema的意思就是風。

“陶良用於正信”意思是因為相信而成為“良”,就是今天基督教講的“因信稱義”。

景教在西方後來的正式名稱是“東方亞述教會”(Assyrian Church of the East)。是由原來在教會歷史上著名的安提阿教會的部份信徒,與在羅馬帝國旁的亞述人合併成立的教會。他們尊稱在431年被以弗所公會判為異端的聶斯托流為“聖徒”。後來擴展到波斯。在主後600多年時,差遣了許多的宣教士,到中亞、漠北(蒙古)、印度、及中國傳福音。建立了非常大面積的教會。

東方亞述教會迄今仍然存在。這幾年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及伊拉克殘殺的基督徒大多都是這個教會的信徒。

景教(東方亞述教會)差派宣教士在亞洲各地傳教的地圖。

據石碑所載,唐太宗貞觀9年(西元635年),有景教“大德”阿羅本來華,太宗遣宰臣房玄齡迎之於長安西郊。迎入朝廷。並邀請到藏書室,翻譯經典。太宗在禁宮內親自問道,深感此道之正義和真實,合適傳與百姓。於是在貞觀12年7月,詔令在長安義寧坊建立景教寺。剃度21位僧人管理。太宗還命畫皇帝肖像一幅,懸掛於寺廟之壁,據說是天姿泛彩,滿室生輝。

景教在唐代歷經唐太宗、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玄宗、代宗、德宗、憲宗、穆宗。按石碑所記,曾經“法流十道,國冨元休;寺滿百城,家殷㬌福”。可見景教曾在全中國超過百城設立教堂。但是,信徒大多數為上層社會人士。其中最有名的是唐朝的中興名將,中書令汾陽郡王郭子儀。

到唐武宗會昌五年(西元845年)武宗下令“滅佛”,廢除佛教,波及景教。史稱“會昌滅法”,景教自此衰退,前後在中國中原流行了200餘年。

我們要問:景教來華210年,何以禁教一年即消沉而不如佛教?我們從景教的傳教策略,可以得到借鑒:

1.依附佛、道:基督教初次入華,為求“本色化”,也因人才有限,譯經者借用了大量的佛、道教的思想和語言,失去了基督教之獨特性。

例如“淨風無言”指“聖靈默示”, “剃度“指”按立傳道人”。

2.寓教於政:僅受皇帝重視,雖取得王公大臣贊助,但未能普及於民眾。因此一旦統治階級的支持消失,教會的人力、財力皆受嚴重打擊。

這是今日宣教工作應注意的課題。

 

“教會歷史這一週”已經制作成3-5分鐘的視頻(蘇文峰主講),在橄欖社區網 站(http://ocochome.info/)播出,《教會歷史這一周》的頁面短鏈接: http://wp.me/P5KG8P-7dW

或點擊后面網址觀看本期視頻: http://pan.baidu.com/s/1pL98oiv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