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只是刷存在感——当humblebrag 成为显学(王星然)2017.06.12

王星然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2017.06.12

 

Humblebrag

现代英文里有个挺有意思的字humblebrag,由humble(谦卑)和 brag(吹牛)两个字组成。我把它译成“低调吹嘘”,顾名思义,它是指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幽默自嘲或自我贬抑,但骨子里却是个实实在在的炫耀吹嘘。它是一种假谦卑,因为真正的意图是想提高自我身价,让人羡慕崇拜。

“低调吹嘘”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如何吹得恰如其份,如何吹得不露斧痕,需要各凭本事。

 

“最近真是忙死宝宝了!"

根据哈佛(Harvard),哥伦比亚(Columbia)和乔治城大学( Georgetown Univ.) 有关社群媒体的最新研究(注1),“低调吹嘘”是社交媒体时代的显学,年轻专业人士驾轻就熟,且乐此不疲!

“最近真是忙死宝宝了!”在社交媒体上,白领菁英喜欢自嘲生活忙碌,贴出马不停蹄的赶场照片,展示看起来吓人的满档行程(例如:上午出席股东大会,下午去和书商签约,晚上与某重要人士会面),用假抱怨文来暗示自己过度工作,没时间休假……

这不只是刷存在感,而是企图让自己看起来很重要,以期提升在媒体社交圈的地位。其实大家都心照不宣,只是“人艰勿拆”(注2)。

传统文化里,大喇喇地炫耀自己有钱有闲时常渡假(诸如在社媒上贴出一波又一波的旅游照片,五星级餐厅美食,名牌包或服饰),也许可以展示自己的社经地位,但新一代文化却非如此。

忙碌成为一种身份象征

研究发现,“低调吹嘘自己很忙” 这个趋势,来自于一种形象文化上的转变。

近年来好莱坞电视电影展示的重要人士形象,场景已经从过去的游泳池畔啜饮红酒、在高尔夫球场惬意挥杆(现在都是黑道反派才有此待遇)……转换成热爱工作,在办公室熬夜加班,有着超长工时的工作狂,如电影《TheIntern》里永远停不下来的年轻CEO,《小时代》里忙着并购企业的男主宫洺,或是《穿着Prada的恶魔》深夜里还要回复老板text的上进助理……

我们所处的时代,忙碌就是一种身份象征!证明自己很重要!忙碌等于有意义的人生!而这样的人没空休假。

最近出版的一个消费者研究报告(刊登于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注3)发现:标榜 “节省时间” 的商品和服务,大有市场前景。当消费者购买一组蓝牙电话耳机挂在头上(不管到底有无需要),就能为自己“忙碌的重要人士”形象加分!

《华尔街日报》去年推出的广告文案是:“People who don’t have time make time to read Wall Street Journal”(没时间的人,硬是挤出时间来看《华尔街日报》)。这个案子找了不少重量级名流来代言,意指阅读该报的都是忙碌的重要人士。

谷阿莫(AmoGood,本名仲惟鼎,台湾网红)打着“x分钟让你看完80小时的某剧”的行销口号,能吸引广大点阅也就不足为奇了,忙碌的重要人士哪来闲工夫追剧?

还记得几年前,我家人手一台iRobot机器人吸尘器,第二天我就迫不及待在脸书上展示它的照片和功能!得意啊!忙碌的重要人士哪有时间吸尘呢?

类似这样的商品,不只带来生活上的便利,它更有意无意地给人一种社经地位提升的错觉,而抬高消费者的身价,就是一种商品的附加价值。

 

人心是个制造偶像的工厂

我是学传播的,很清楚当代广告公关的媒体操作手法。因此Harvard,Columbia和 Georgetown Univ.的这个研究,引发了我的兴趣和自省。其实在社媒圈里,不乏深谙“低调吹嘘”之道的教会人士(包括我自己)。

人心是个制造偶像的工厂。成为基督徒后,我们的舞台——从世界变成了教会!我们不甘平庸!不想做个nobody!因此追逐虚无的名声和地位,很容易成为我们的陷阱和试探。

我想起耶稣那不信的兄弟曾对祂说的话:“你离开这里上犹太去吧,叫你的门徒也看见你所行的事。人要显扬名声,没有在暗处行事的;你如果行这些事,就当将自己显明给世人看。”(《约》7:3-4)

在网络信息时代里,很快的我们都发现了,不必大费周章上“犹太”,今天的社群媒体就是一个将自己显明给世人看,提升自我形象的绝佳展演场所,而且成本很低!

传道这一行,自我行销的概念现在成了基本配备,能操作自媒体则是更上一层楼!然而若能掌握“低调吹嘘”的艺术就无敌了!

在微信和脸书上,大吹大擂,大鸣大放,实在令人生厌,毕竟,谦卑不是基督徒该有的德行吗?所以企图提高身价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低调”点儿!

如果能抓住机会自贬自嘲一番,借机展示事工的忙碌和多元,波(po)出风尘仆仆的事工行程照片,让自己看起来像某个重要教会界人士,再搭配最近身体欠佳却仍为主赴汤蹈火的深情文字,以抟取粉丝点赞;甚或打悲情牌暗示自己力量微小却异象远大,进一步吸取众教会的资源。

这些操作手法,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

吹嘘令人上瘾

这种社交媒体上的吹嘘,像毒品一样是会上瘾的。当一篇帖子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点赞,仿佛证明了我们活着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找到了人生的定位,救赎了自己。

但是过不久,高潮的兴奋感就消逝无踪,我们又得重打一剂,再贴一篇。我们深深地害怕自己不再重要,被人遗忘,害怕成功的感觉远离我们……而这一切背后的驱动力是出于恐惧,“以别神代替耶和华的,他们的愁苦必加增”。

唤起他人对某个异象的重视及代祷,是一回事;显扬名声,高抬自己,累积人气,喂食永远吃不饱的自我形象,则是另一回事,但更多时候是两者搀杂混合,难以分辨!

我有许多爱主的传道朋友在社群媒体上,其中不乏美好灵性和见证的榜样,他们清楚自嘲和自义的界线何在。我不期望因着这篇文章,造成他们分享异象、事工成果和代祷的困扰。我写这一篇主要是提醒自己和反思,愿与读者共勉之。

人心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我们何等需要圣灵的光照和提醒?!

 

注:

1.见哥大的研究报告https://www0.gsb.columbia.edu/mygsb/faculty/research/pubfiles/19293/Conspicuous%20Consumption%20of%20Time.pdf

2.“人艰勿拆”,网络流行语,是“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的缩写版。

3.见牛津大学出版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的研究报告

https://academic.oup.com/jcr/article-abstract/44/1/118/2736404/Conspicuous-Consumption-of-Time-When-Busyness-and?redirectedFrom=fulltext

作者为教会长老,任职于密西根州政府IT部门,目前服事重心为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校园事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