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礼逊抵达澳门(贺宗宁)2017.09.08

贺宗宁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教会历史这一周2017.09.08

 

公元1807年(清嘉庆12年)9月4日,马礼逊抵达澳门。

第一位新教赴华的宣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是位在英格兰出生的苏格兰传教士。清嘉庆12年(1807)受伦敦传道会派遣来华传教,于9月4日抵达澳门。

1804年已修读神学两年的马礼逊,时年22岁,加入英国海外传教组织伦敦传道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被派往中国传教。他在申请书上写到:“求上帝将我置于困难最多、且从人类眼光看来最难成功之布道区域中”。

他被伦敦传道会接受后,差会还聘请旅居英国的中国人杨三德,教授马礼逊中文。另外,他又学习一些天文及医学知识,期望与利玛窦一样,以传授西方科技的人才进入中国。因为他深知当时清朝还没有开放,没有传教的自由。但当时西方的医学和天文比较先进,他希望借此做为切入点,进入中国。

1807年,马礼逊自英国启程前往中国,当时垄断伦敦至广州航线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为避免因运载传教士而得罪禁教的清政府,因而拒载马礼逊。他只好先到纽约再转往广州。在纽约换船并且办理申请手续。

在办手续的时候,纽约船坞公司职员知晓其将前往中国,便以轻视的口吻对他说:“马礼逊,你以为靠你一个人,就可以改变中国过去5000年来的偶像崇拜吗?”那时,马礼逊回答了一句极为有名的话:“我不能,但我相信神能”,他是以这样的信念与信心前往中国。1807年5月12日他离开纽约,乘坐三叉戟号商船,于9月4日抵达澳门。

3天之后,9月7日,马礼逊进入广州,因为不能够进入中国其他地区,所以滞留在广州的十三洋行,在美国驻广州领事馆一位领事的庇护下隐居。

1780年油画,描绘广州十三洋行贸易特区的丹麦、西班牙、美国、瑞典、英国、荷兰夷馆。

 

这一年间,马礼逊隐居在广州和澳门苦学中文。1809年他与英军医官莫敦的女儿结婚,同年被销售鸦片的东印度公司聘为高级译员。从此马礼逊有了一个公开的身份–东印度公司的员工,往来于广州与澳门,并参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谈判的翻译工作。马礼逊秘密学习中文,以了解中国文化的情形,以预备向中国人传播福音。开始时遇到许多艰难,但后来他的中文学得相当好。

他做了大量文化工作:是第一个把圣经全文翻译成中文并出版的人﹔独自编撰了中国第一部《华英字典》,编写了《中国一览》、《广东省土语字汇》(1828年)等近代早期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作品;他还吸收了第一个华人基督徒蔡科;按立了第一位华人宣教师梁发;和米怜等在马六甲创办了英华书院,是近代传教士开办的第一所中文学校,马礼逊曾任该院牧师;他还出版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与英文刊物《印度支那拾锦》。

他虽被限制只能在广州、澳门传道,但期间他曾到马来亚的马六甲,花了25年的时间将圣经翻译为中文,并为10位信徒施洗。

他也将一些中文(广东话)的使用法翻译为英文,为后来的宣教士奠定良好的根基。

第一位中国牧师梁发

 

预备传教

1812年马礼逊就开始编《中文文法》(又名《中文法程》)。因为他深知虽无法自由传道,但如果西方传教士要来中国,一定要学好中文。

在刊印传教书籍时,马礼逊结识了一批为其服务的刻印工人,1814年9月9日,广东香山县人蔡科归信基督新教,由马礼逊施洗,他是中国第一位基督新教的信徒。

1818年,他在马六甲创办英华书院,兼活字版印刷所。

1823年马礼逊出版了一部重要的汉英对照字典:《华英字典》。当时大部分的欧洲人都懂英文,因此懂英文的传教士就可以根据这部字典,来学习中文或从事翻译工作。所以《华英字典》和基督教教义的小册,是马礼逊的重要贡献。这项奠基性的工作,是得到梁发和其他一两位中国助手的帮助。

1823年12月,梁发被马礼逊按立为第一个基督新教的中国牧师。他协助马礼逊做印刷工作。梁发在1832年用中文写了一本《劝世良言》,于乡试时派发给赴考生员。这本《劝世良言》就是日后太平天国开国者洪秀全的思想根据。

马礼逊与两位中国同工

 

翻译圣经

1810年他来中国才3年,就已开始翻译《使徒行传》、《路加福音》、《约翰福音》。

马礼逊在1813年将新约(《救世我主耶稣新遗诏书》)全部翻译完毕,并在广州秘密出版。

1819年与另一位伦敦会传教士米怜,一同完成旧约的翻译工作,在马六甲出版。

1823年,新旧约圣经合并出版,名为《神天圣书》。马礼逊所翻译的圣经是在中国本土出版的第一本中文圣经(比在海外出版的马士曼译本稍晚一些),在此之后还有裨治文翻译的中文圣经(1863年)及其他文理译本。马礼逊的译本在时间上很早,翻译严谨、贴切,所以他这部中文圣经对后来的译本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马礼逊翻译的新约圣经,左边是《马太福音》的开头

 

出版杂志

1815年8月5日,马礼逊在马六甲出版了第一份以华人为对象的中文报纸:《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这本杂志介绍西方科学、律法和一些新知识,也讲述教义和圣经。他介绍一些新资料,让中国人对西方文化有些了解,同时也对圣经的教导有些了解。

他在马六甲英华书院内附设了一个活字版铅字印刷的印刷厂。这是戴德生的岳父伦敦会传教士台约尔(Samuel Dyer)创建的活字版的华文铅字,可以大量印刷圣经和传教杂志。

 

办学堂

1818年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英华书院,教育华人青年及儿童,及栽培后进的来华传教士,是华人的第一所洋学堂。1843年,英华书院迁至香港,造就许多香港的基督教人才。

1828年,梁发跟古天青在广东的高明县也设了第一所基督徒的私塾,也就是给小孩子读书的学校。这是初期的新式学堂,除了教文学、文化外,也教圣经,介绍西方的科学、地理知识以及英文。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