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驅逐牧師管用嗎?——對《一位牧師之死》的回應(思蒙)2017.10.11

思蒙

本文原刊于《舉目》官網2017.10.11

 

前不久聽說,城西教會又把牧師趕走了。這是他們趕走的第5個牧師了吧?

那個教會不算小,有幾百會眾,是個火熱的教會。然而,自從幾年前他們趕走第一個牧師起,仿佛再也找不到合適的牧師。他們頻繁地換牧師,越換越不滿意。現在每週只能外請講員來講道。

他們在基督教的報紙上打出招聘廣告,但許多知情的牧師,都不敢來這個以“驅逐牧師”聞名的教會。跨教會活動時,其他教會的弟兄姐妹見到這個教會的人,習慣性的問候語都是:“你們現在找到牧師了嗎?”

看到這種情況,我不禁想起我們教會以往的情形。

我們教會的故事

我們先前的牧師,屬於開創型牧師,熱情滿滿、幹勁十足。當然,個性也不免霸道。好在教會裡以初信不久的會友為主,大家還能接受牧師的脾氣。

幾年過去後,免不了開始有這樣那樣的磨擦。牧師否決某個執事的建議,批評某個團契的工作,或者調整某查經小組,都造成大大小小的衝突。到最後,會眾對牧師幾乎不能容忍了。恰在這時,教會聯會調整牧師,給我們會堂換了牧師,矛盾瞬間化解。

新牧師是個和顏悅色的人,做事循規蹈矩,正好彌補了前面牧師的短處。會眾都很高興。不過,一兩年之後,問題顯出來了。這位牧師毫無魄力,也極缺熱情,像辦公司一樣辦教會,準時上班,準時下班,一切都是“按既定方針辦”,從不做任何改變。講道也四平八穩,聽得下面打呵欠。

禱告幾乎都是事務性的,重點是為教會中生病的肢體代禱。而教會裡永遠都有生病的人,於是禱告會就成了“為病號求告中心”了。教會多年沒有“門訓”活動,永遠是日復一日、規規矩矩地運轉,不快不慢,不冷不熱。結果是,教會人數不但沒有逐年增長,反而下降。

會眾的意見再次大起來,不少人開始“懷念”以前的老牧師,覺得還是那個風風火火的牧師有幹勁啊!記得那時候,多個教會集體參加唐崇榮牧師的佈道會。唐牧師一聲呼召,我們教會“唰”地站出一大批基督徒,願意全人奉獻,是所有教會中人數最多的!

可現在,教會不斷有人離開——詩班出了問題,負責人走了;團契出了問題,整整一個團契的人出走了……牧師聳聳肩說:“教會就是這樣嘛,有人來,有人走,很正常。”

眼見教會開始“荒涼”,留在教會裡參與事奉的弟兄姐妹有點坐不住了。大家商議之後,決定採取行動,向上級聯會反應情況,要求進行考察處理。一封眾人聯名簽署的“告狀信”,交上去了。

事情很快有了結果,卻不是大家希望的結果。聯會方面息事寧人,牧師做了個內部小檢討,就了事了。這樣一來,在信上簽名的弟兄姐妹,多數都離開了教會。

後來,有一位外來的老牧師來講道。弟兄姐妹忍不住向這位老牧師訴苦,問他該怎麼辦。這位老牧師沒有直接回答,只是講了自己的經歷。他說他牧會多年,看似平穩,他卻知道,這正是因為有很多人在背後,每天默默地為他的事奉代禱。他說,敬虔愛主的弟兄姐妹長期不懈的代禱,是托住他的力量。他問:“你們為教會和牧師切切禱告了嗎?”

大家沉默了——我們有虧欠,我們沒有全力禱告,我們只是抱怨!

反省之後,留在教會裡繼續事奉的弟兄姐妹,不再以“更換牧師”為目標,而是從自己開始,為上帝的家復興而竭忠盡力。他們表示,若非聽到上帝呼召他們離開,他們就堅守在此,因為這是上帝帶他們進入的教會。

他們懇切為教會禱告,為牧者禱告,為教會裡的各項聖工禱告,積極參與服事……對教會的穩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環顧周邊教會,情況大同小異。信徒若在教會呆得夠久,一定會看到教會的問題、看到牧者的缺陷。常常是,來一個牧師,產生許多不適應;走一個牧師,出現一次分裂;牧師新聘時,熱情高漲;時日一久,漸漸消沉;離職時,已是傷痕累累……雖然教會不同,情況有別,但上帝的家興盛衰落,每個基督徒都是有責任的。信徒當遵照聖經的教導,不可憑血氣行事!

 

 

不要比較別人家的牧師

我們華人一向喜歡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批評自家的。華人教會,也喜歡用“別人家的牧師”來對比自己的。

信徒平時可以接納不完美的政治人物,認可有毛病的公司經理,卻理所當然地要求牧師是“完全人”——牧師應該在眾人面前活化出耶穌基督的形像,牧師的講道要“大有能力”,照顧會友要“大有愛心”,事工要“大有恩賜”……哪一方面弱了,都算是這牧師的不足。

我常常聽到弟兄姐妹說:看,某教會的牧師帶查經帶得真棒!看,另一個教會的牧師探訪特別深入!看,還有一個教會的牧師婚姻輔導卓有成效……大家口裡的“別人家的牧師”,根本不是同一位啊!去哪裡找一個樣樣都超眾的牧師呢?

問題是,會眾就是希望,自己的牧師能滿足會眾的一切需要!

我們教會有一位傳道人,原是本教會的弟兄,奉獻自己給上帝,讀了神學,最後留在本教會作傳道。他原本是執事,最熱情、積極,凡事都奮勇上前,十分火熱。做了傳道之後,不斷受到批評。他又缺乏經驗,變得畏首畏尾,最後辭職離開。

很多教會每年有“培靈會”、“門訓營”、“佈道會”等。教會為此特別邀請“大牌牧師”來講道。這些著名牧師,多半神學水準很高,講道有力,口才卓越。會眾仿佛吃屬靈大餐,非常興奮,非常飽足,甚至覺得醍醐灌頂!相比之下,自己教會的牧師顯得平庸了很多。有時,外請講員對某一段經文的講解,還會讓人看到本教會牧師釋經能力不強、領會不深等等。

然而,不知會眾有無發現,外來名牧無論講道多麼有恩賜,帶來多麼寶貴的真理信息,但由於他不是本教會牧師,沒有受上帝託付照管“這一群羊”,他也不認識“這一群羊”,所以他的講道並不針對本教會。他往往講普遍性的話題,很難切中“這一群羊”的需求。

我們教會請過一位大陸著名牧者來開佈道會。該牧師口才之好,水準之高,極為人稱道。然而他顯然不瞭解海外華人的特色,所以他的講道,對本地華人的效果並不甚好。

 

 

最難的“家事”是“合一”

教會是信徒在地上屬靈的家。主耶穌對信徒反復強調,要“彼此相愛”和“合而為一”。《約翰福音》從13章到17章,整整5章的篇幅,記錄了主耶穌的這些教導。這讓我們看見合一的重要,看見合一的艱難!

現今世界離婚率飆高,主要原因是個人意志至上,不肯為對方捨己。教會裡的問題,也往往相似。會眾對牧師有意見,動輒就趕走牧師。要不,就自己離開教會出走。總之,那個強大的“我”,是不肯退讓的。

離開教會出走的信徒,到了新教會後,會發現這個教會也有問題。於是再換。換上兩三次之後,不是成為找不到固定教會的流羊,就是成為從此遠離教會的迷羊……

信徒受洗進入教會,進入屬靈的家,原本就要被上帝磨練、塑造,學習如何“恒久忍耐”,如何“恩慈待人”,如何“不嫉妒”、“不張狂”,如何“不計算人家的惡”……這些不是靠人的本性能做到的,是要靠著主耶穌給的恩典和力量,逐漸學習的。關愛牧師、為牧師代禱,是信徒要學的重要功課。以前若缺了這一課,現在要補上。

牧師有責任牧養會眾,同時也需要會眾信任、尊重、代禱與支持。即使是像摩西這樣的“神人”、卓越的牧者,也要依賴亞倫和戶珥扶著他的手啊(參《出》17:12)!基督徒當為基督的緣故,愛護上帝所揀選的牧人。

如果上帝看教會為寶貴,我們怎能輕言拆毀或放棄呢?

 

作者現住加拿大。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