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福音、大福音(董家骅)2017.12.11

董家骅

本文原刊于《举目》87期和官网言与思专栏2017.12.11

 

主日崇拜后,一位在教会热心服事的朋友遇到我,很认真地问我:“在人信主前,我们一直和他说信主的好处。等到他信主后,才和他说要十一奉献、参与普世宣教、固定聚会……这样是不是有诱骗之嫌?”

我莞尔一笑。当初他未信主时,我也曾去探访他,和他分享福音……他难道是觉得被我骗了?

其实大多数基督徒传福音时,并不会故意“诱骗”或是“隐藏”什么。他们自己也是那样被带领信主的,信主后又被鼓励参与教会的服事,实践信仰,操练生命。不过,这种传福音模式,在许多人看来,的确有“先用糖衣包装,等到人真的决定跟随后,才告诉人,要一生背起十字架跟随耶稣”之嫌。

这样做有问题吗?

 

真我时代

哲学家泰勒(Charles Taylor)在《世俗时代》(A Secular Age)一书中,谈“真我世代”(the age of authenticity)的到来。他认为这种时代精神发源于19世纪浪漫主义。他提倡人人应抗拒周遭各种外在力量,抗拒来自社会、传统、宗教和政治的束缚,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实现自我,表达自己(注1)。这种“真我”精神,在20世纪的60 年代,广为美国民众接受,并以性爱、药物和摇滚乐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这样一个强调“忠于真我”的时代中,真诚比美善更被称赞。一个彻底邪恶、里外一致的恶人,可能比奉公守法却不断压抑自己欲望的平凡人,更被赞许。看看社会上那些被追捧的红人,大多是个性突出,毫不掩饰自己的问题,甚至对他人蛮横无理的人物。在今天这个时代,只要你敢爱、敢恨、敢说、敢做,就有机会红,有可能出头,甚至成为政治上的显要人物。

社会科学家史密斯(Christian Smith)研究当代美国年轻人后,提出了“道德治疗性自然神论”(Moralistic Therapeutic Deism),即强调上帝要我们作好人,帮助我们拥有正面愉悦的感受。当我们不需要上帝时,祂会退居幕后,让我们尽情享受人生。只有在我们遇到困难,感到痛苦时,祂才会出现,治愈我们的伤痛。这其实是“真我时代”这时代精神的产物(注2)。

“道德治疗性自然神论”,非常符合“真我时代”的宗教需求。上帝的救恩,被简化为治愈个人苦难的灵丹妙药;基督的福音,被约化为个人得拯救、进入天国的保证;作主门徒,被描述为一笔划算的交易,以接受和相信耶稣为代赎,换取进入新天新地……

 

教会的偏向

不知是否受其影响,北美福音派传福音时也偏向传讲个人性的救恩,强调福音对个人的益处,却很少提及上帝国的来临,以及福音如何改变我们成为新造的人。

美国神学家路恩哲(Andrew Root)在Faith Formation in a Secular Age中,认为在“真我时代”中,追求青春活力已成为人们表达真诚的方式。教会不加批判地接受这种方式,努力使基督教信仰看起来活力四溅,反而导致大批在教会长大的年轻人,在上大学之后离开基督教信仰。

路恩哲写道:“许多年轻人在大学‘放弃’了信仰,不是因为教会没有提供他们真实的信仰,而是因为教会把信仰与青春活力混为一谈,让年轻人相信,青春活力是评估真诚的标准。”(注3)

当年轻人上了大学,发现大学的课堂中对基督教信仰的批判更具青春活力,宗教被描述为对人的“压抑和束缚”时,最符合逻辑的选择即是放弃了信仰。大学中的派对文化,让年轻人通过性、酒精和药物解放自己,使许多年轻人陷入这样的生活,以此“忠于真我”。

当追求青春活力成为教会“忠于真我”的策略时,其实教会就为“道德治疗性自然神论”提供了沃土。结果是,以青春活力代替上帝,使上帝退居幕后;以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而非圣经,回答“人是什么”这基本问题;以个人主义的人生观、追求个人道德的完满,为主要的伦理目标,而非以圣经为人生准则(注4)。

福音变小了?

在真我时代中,我们是否为了要切合时代精神的需要,把福音变小、变狭窄了?变得只与个人得救有关,只是个人蒙祝福的应许?

当耶稣开始在世上的事工时,祂宣告:“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4:17)当祂遇到在海边打鱼的彼得和安得烈时,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太》4:19)祂进到犹太会堂,在众人面前唸旧约《以赛亚书》,“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祂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上帝悦纳人的禧年”(《路》4:18-19),祂直接宣告上帝的应许已在人们眼前应验了……

这大好的消息不是给某个人的,也不只是宣布人的罪得赦免,而是宣告上帝所应许的新时代已经来临,现今这个黑暗的旧时代,即将过去。

在《以弗所书》中,保罗求圣灵使以弗所的基督徒,“知道祂的恩召有何等指望,祂在圣徒中得的基业有何等丰盛的荣耀;并知道祂向我们这信的人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弗》1:18-19)。在此,我们看到福音的主轴:上帝呼召(恩召)、上帝赐恩(基业),和上帝成全(能力)。福音的主体是三一上帝自己;万有服在基督的脚下,基督为教会作万有之首(参《弗》1:22)。

耶稣所带来的好消息,是给整个受造世界的,而非个人福祉;是宣告上帝的国临到,而非仅仅个人得救;首先是在于三一上帝的行动,而非人的回应。福音不只让人知道“上帝拯救我”,更让人明白,我们是被赋予了使命的受造者,被上帝呼召,参与祂的恢弘救赎计划。

 

四个核心

贝尔彻(Jim Belcher)在《教会的大未来》中,讲述了美国传统教会与新兴教会(emerging church)在传福音上的不同着重点。贝尔彻观察到,传统教会在传福音时,往往强调个人的救恩、十字架的代赎和因信称义,认为新兴教会忽略了耶稣在十字架上的代赎,走上了社会福音之路(注5)。新兴教会在传福音时则比较强调上帝的国,着重群体的公义和兴盛,认为传统教会忽略了上帝的创造界、上帝的国、教会的使命和福音的公共性(注6)。

 

 

其实传统教会对个人救恩和基督代赎的看重,与新兴教会对群体的救恩和上帝国临到的重视,并不矛盾,而是一体两面。贝尔彻提出整合二者,以福音、群体、宣教和平安这4个核心委身,依序切入,强调耶稣在十字架上复活、得胜,使上帝的国临到罪人,胜过死亡和罪恶的权势。三一上帝的福音改变我们,赐我们能力成为新的群体。当我们彼此照顾时,就能开始关怀教会外的人,进而塑造、更新文化(注7)。

贝尔彻并非把传统教会和新兴教会的重点堆砌在一起,犹如大杂烩,而是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布道观。布道不只是把福音宣告和呈现出来(福音),更要进一步邀请人进入群体中(群体),踏上改变人生的旅程(宣教),朝向上帝终末的国前进(平安)。

 

不可剪裁

英国神学家莱特(Christopher Wright)结合旧约神学与宣教学,从整本圣经重新理解和诠释教会的使命。莱特认为,耶稣所说“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约》14:15),呼应并包含着旧约摩西五经的伦理规范(注8)。基督徒被呼召去认识上帝过去在世上的作为,并参与上帝现今在世上的作为(注9)。

莱特感叹,今天的教会往往陷入二分法的危机,把个人性与世界性的救赎分开,把信仰和生活分开,把宣讲和彰显榜样分开,把传福音和作门徒分开(注10)。这种二分法往往造成教会择一而偏重,扭曲了上帝赋予教会的整全使命,也使基督徒的信仰变得支离破碎。

根据保罗在《歌罗西书》1章15-26节所讲述的,福音是一个赋予万物意义的大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上帝是如何爱这世界,信守祂与世人所立的盟约,赐下祂的独生子耶稣,使世界透过耶稣与祂和好,并在耶稣里开始一个全新的创造。基督徒所传的福音,必须符合上帝启示的整全福音,不可为了适应时代精神而将福音剪裁得支离破碎。

三个面向

极力在后现代文化中见证和传扬福音的凯勒(Tim Keller)牧师认为,当代美国教会常把福音简化为蒙福的公式,或扭曲为活出美好人生的建议。这两者其实都不是圣经见证的福音。凯勒认为,福音的核心是“我们是因上帝的恩典而得救”,并可以从三个面向来阐释:历史、身份、国度(注11)。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福音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在保罗书信中,“福音”主要是关于耶稣在世的生活、死亡和复活。保罗写道:“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并且显给矶法看,然后显给十二使徒看。”(《林前》15:3-5)

耶稣在世界上活出我们该活出的生命,承担本该我们承担的罪罚,使我们从祂得到新的生命。因此福音首先是关于耶稣基督所做的,而不是我们要做的。我们是因耶稣所做的而得救,因此福音是好“消息”,而不是好“建议”。

从身份来看,福音不只是关于我们“未来”会得到的奖赏,也是关于我们“现在”的新身份。保罗书信中说,福音让我们在基督里拥有了新的身份:“这奥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借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弗》3:6)福音不是使我们怀疑自己的身份和状态,而是给我们确据:因着基督所做,我们已得救,成为上帝的儿女。这全然是上帝的恩典。

从国度的角度来看,福音是关于上帝的国临到我们的好消息。福音是关于上帝的国,和随之而来的释放、医治和自由。当耶稣开始传道时,祂打开《以赛亚书》,以“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祂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上帝悦纳人的禧年”(《路》4:18-19)。

耶稣开始服事时,祂宣告:“日期满了,上帝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可》1:14-15)上帝的国临到,给人带来全新的生活观和生活秩序,使人不再按照这世界的规则而活。福音不是强化既有的世界秩序,而是挑战和更新既有的秩序,打破人与人之间既有的界线,创造一个跨越种族、文化、语言、社会、经济背景的群体,并邀请我们活在这国度中,摆上自己的生命,服事身边的邻舍。

 

大福音

贝尔彻、莱特、凯勒不约而同地指出,今天许多教会所传讲的福音,是狭隘的、破碎的、简化的,甚至是扭曲的。回到整本圣经,我们看到的福音,是宽广的、整全的、宏大到让人震惊的。而宣讲福音的方式,不是透过纯粹抽象的理论,而是透过群体的体现。

布道其实就是三一上帝自己的行动,通过基督徒群体服事这个世界,在生活中让上帝掌权,宣讲和体现上帝的福音。世人是因为看到这群体的见证,被吸引而加入这群体(教会)、归入基督。想像一下,若所有教会都能忠心宣讲、见证和体现上帝的大福音,邀请人回应上帝、加入教会群体,那会是怎样的局面?

 

注:

  1. Charles Taylor, A Secular Age(Cambridge, MA: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475.
  2. 参见Christian Smith,Soul Searching: The Religious and Spiritual Lives of American Teenager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3. Andrew Root, Faith Formation in a Secular Age(Grand Rapids, MI: Baker Publishing Group, 2017), 14.
  4. 同注3,74。
  5. 贝尔彻(Jim Belcher),《教会的大未来》(新北市:校园,2014),137。
  6. 同注5,133。
  7. 同注5,148。
  8. Christopher J. H. Wright, The Mission of God’s People: A Biblical Theology of the Church’s Mission(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2010), 269.
  9. 同注8,266。
  10. 同注8,273-284。
  11. Timothy Keller, What is the Gospel, sermon audio, September 12, 2003, http://www.gospelinlife.com/what-is-the-gospel-4615(accessed on November 2, 2017).

 

作者现在洛杉矶台福教会牧会。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