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聚,为要对你说:我爱你(晨牧)2018.02.16

晨牧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18.02.16

 

在信中“相聚”

姐姐的女儿小萱,这个暑假送给我3件礼物:一盒水彩颜料,一个发夹,一袋薰衣草香包。

当她从行李箱里掏出礼物,递在我手里,说实在的,我有些激动。

去年15岁的她,离家去了几千公里外的上海读高中,家人们极为不舍。起先小姑娘并不伤感,反而很新奇。没多久,电话里就听见她一声声地诉苦。我觉得仅在电话里安慰她几句是不够的,就开始给她提笔写信,也给她寄去我亲手烘烤的点心。

我坚持有规律地给她写信,就像当年我读高中时,每周和姐姐书信来往一般。几个月过去,小萱开始盼望我的信,我也很期待她的回复。无论是写信的日子,还是收信的日子,这对于我俩已成为一个快乐的仪式。因为那一天不同于平日,那一天,我们在信与食物中“相聚”。

写信也好,给她寄去点心也好,这些连接我们情感的仪式,让我们心生期待,期待下次的“重逢”。我想,只把“我很想你”这句话说在嘴上,总还是显得轻飘飘的,爱是要能看见,还要能“尝”到。

因为不能常见面,只能通过信件和礼物,来表达记挂和思念,并且通过信件和礼物告诉她:无论你走得多远,我记得你,在乎你,而且,我也需要你。如此,我们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将彼此淡忘,等再次相聚时,也不至于感到陌生。

 

渴望拥抱永恒

在家人和好朋友之间,每当节日、生日等特殊的日子,大家总会做些特别的事情,进行情感相连的仪式性庆祝。庆祝让我们感到快乐,充满希望,让我们加深在彼此心中的身份认同,以及对彼此的安全感。

犹太人的家庭或者社群相聚大都和仪式性庆祝相关,比如他们恪守传统的安息日仪式:打扫家居,洗澡换衣,点燃烛光,准备面包,母亲在酒杯和辫形面包上念祝颂词,然后全家人一起唱歌,父亲诵读圣经,祝祷后全家人举杯庆祝,用餐时,大家可以交流,也可以唱赞美诗。

在同样的时间,重复做一件事的目的不在于拥抱空间,而是拥抱时间。当我们拥抱时间时,我们也会与永恒接触,将永恒的价值观带到当下这一刻。

画家莫奈在画那著名的“干草堆”系列画作时,他带了几张画布到选定的地点,等候某些效果的出现。当他以闪电般的速度分析、记录自己看见的东西后,连续多天他都回到同一位置,继续在那些画布上作画。莫奈希望能够捕捉到那些永恒的片刻。

每次凝视他那8幅干草堆系列作品时,我完全为他捕捉到的光线着迷,我渴望拥抱这些画作中显出的永恒。

正如莫奈日复一日回到同一地方捕捉某种效果,犹太家庭也周而复始地体验安息日的意义。作为基督徒,我们也透过研读圣经、安静的时刻、崇拜来体验永恒。

还记得几年前,我去苏格兰爱俄拿岛上古老的修道院参与春季修缮工作。这个岛位于苏格兰海域之中,岛上住着不到一千人,我们这些来自各国的义工,与其说是来义务劳作一周,不如说为要享受海岛的宁静,特别是修道院中有规律的仪式性崇拜。

清晨去小礼拜堂进行早间崇拜,在钢琴和风笛的伴奏下,我们齐唱古老圣歌,读经,默想,祷告。之后,我们去餐厅吃饭,然后按照工作表上的任务,刷漆,打扫,清洗,做园艺等等。到了晚上,我们又聚到小礼拜堂,夜间的崇拜有种别样的肃穆和安静。

好几次崇拜中,我的泪水不自觉地涌流,是音乐、歌声、祷告、古老的教堂,还是眼前这群不同肤色和种族的弟兄姐妹?还是上帝在这一切之中的神圣临在?总之,我觉得自己不是置身于片刻的生命里,而是正行进在永恒的旅途中。

在崇拜的仪式中,与永恒相遇,越发让我了解到自己不能供应自己所需——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灵性上。

有时候“去教堂”往往破坏我们对“去敬拜”的感受,“去敬拜”提醒我们敬拜是享受,是令人喜悦的经验,是有上帝同在的神圣时刻。

 

崇拜,与主相遇

有一首古老诗歌《河中的祈祷》(Down to the river to pray):

当我走入河中祈祷,端详那条神圣古道,谁应戴上闪亮桂冠,仁慈的主将我引导。啊姐妹们我们走吧!我们走吧快快走吧!啊姐妹们我们走吧!走入那河中去祈祷。啊兄弟们我们走吧!我们走吧快快走吧!快些兄弟我们走吧!走入那河中去祈祷。

……

这首无伴奏的清唱歌,由美国蓝草乡村音乐歌后Alison Krauss唱出来,格外宁静空灵。不断循环的副歌,简单重复的节奏,给人一种强烈的仪式效果。每次听这首歌,我可以感受到清晨的静谧,心灵的呼唤,群体崇拜的热情。

听这首歌也让我想起19世纪美国南部的黑人农奴,虽然他们生活艰苦,备受欺压,然而每到主日,全家人定会穿上干净得体的衣服去教堂崇拜。对于他们来说,集体崇拜的仪式很重要,通过崇拜,他们的信心得以重建,喜乐得以填充。

我们看为片段的、碎片式的人生,在崇拜中,在与弟兄姐妹相聚的时间里,变得神圣而完整起来。相聚是为要感受彼此手掌的温厚,眼睛里的欢喜和忧伤,为要看见彼此的爱。我们也在相聚中,在彼此身上,看到那看不见的耶稣的同在。

爱需要建立,就需要相聚。相聚需要分别出来时间,共同做一些特别的事,好让那些平常的日子也能记得起对方的样貌和温暖。

在崇拜中,我们又被提醒去记得耶稣的爱,基督徒常用一个字眼“记念主”,记得又挂念,便是我们对看不见的主耶稣的情感。这样的纪念带给我们幸福。但这幸福的纪念,却是上帝的爱子以祂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我们仍在不住的、循环的崇拜仪式中,不断地感受上帝的恩典,拥抱祂的永恒,也预备好自己的心迎接主的再来。

 

作者现居中国西北。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