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生活就是相遇(小柒)2018.12.17

小柒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専欄2018.12.17

 

站在2018年的尾巴上,不論我們懷著何種心情,生活總是馬不停蹄地驅趕著我們向前。生活究竟是什麼?或許,生活就是相遇,是與時間的相遇,與人的相遇,與神的相遇……

 

人與時間的相遇

人與時間的相遇,最通常的就是出生、衰老和死亡。所以,人們難免在歲末之際,慨嘆著時間的流逝。正如30多歲的我,已經開始經歷上有老人漸漸離世,下有熊孩子漸漸長大的感慨。在這一老一小的夾縫中,自己正在走向衰敗,也正慢慢體會著“凡人的生活,就像樹葉的聚落”,而且常常感覺這種聚落帶著加速度。

因為孩子太小,母親和岳母輪流到我們所在的城市幫忙帶孩子。在她們身上,我第一次近距離地感受到父母之輩的老去。

似乎父母對我們小時候的各種擔心,現在我們重新還了回去。就像擔心自己還不懂事的孩子一樣,只要她們出門,我生怕她們會出事或者找不到要去的地方;過馬路的時候,我擔心她們看不到川流不息的車輛……我能明顯感受到她們對這個城市的生疏和畏懼,比如母親總是記不得要怎麼轉地鐵,怎麼找出口;我也看得出她們在努力學習適應新的環境,可這變幻的世界和時間,連年輕人都追不上。

出生總是給人帶來歡愉,但孩子難道不是每天與所有人一樣,都是更靠近衰老和死亡嗎?而我們的主流傳統裡似乎很少直接面對死亡,死亡成了一個禁忌和隨時可能降臨的“濃黑色的迷霧”。

前段時間讀馬克•吐溫的《生命的五種恩賜》,書中講了一個故事,故事的结尾如下:當少年人從仙女那裡挑選了4種不同的恩賜之後,他說:“它們不是禮物,只是些暫借的東西罷了。歡樂、愛情、名望、財富,都只是些暫時的偽裝。它們永恒的真相是——痛苦、悲傷、羞辱、貧窮。仙女說得對。她的禮物之中只有一樣是寶貴的,只有一樣是有價值的。現在我知道,這些東西跟那無價之寶相比是多麼可憐卑賤啊!好珍貴、甜蜜、仁厚的禮物呀!沉浸在無夢的永久酣睡之中,折磨肉體的痛苦和咬嚙心靈的羞辱、悲傷,便一了百了。給我吧!我倦了,我要安息。”

仙女來了,又帶來了4樣禮物,獨缺死亡。她說:“我把它給了一個母親的愛兒——一個小孩子。他雖懵然無知,卻信任我,求我代他挑選。你沒要求我替你選擇啊。”“哦,我真慘啊!那麼留給我的是什麼呢?”“你只配遭受垂垂暮年的反復無常的侮辱。”(註1)

這個故事戛然而止。少年人的故事帶給我們一個問題:死亡為什麼成了最寶貴的恩賜呢?是的,死亡是因為人的罪所結出的果子,然而,如果沒有第一次的死亡,罪在人生中帶來的空虛是沒有任何人所能承受的,在這種意義上,死亡反倒成了恩典。

但第一次的死亡同時也指向了人的第二次死亡,這一次的死亡,是人永遠與神隔離,人一直活在上帝的憤怒之下。或許那個時候,人想結束這一切,但是卻不能。所以,博爾赫斯在《永生》中揣摩道:“永生是無足輕重的;除了人類之外,一切生物都能永生。因為它們不知道死亡是什麼;永生的意識是神明、可怕、莫測高深。”(註2)

倘若在時間下,我們不知道如何把握第一次的生死,人生活得沒有根基和定向,這場相遇就正如《安提戈涅》所表述的一樣:我們所有活著的人,都只不過是空幻的影子,虛無的夢。既無法好好地活,也無法好好地死去。

 

人與人的相遇

萍水相逢於人海,這是人與人的相遇。只是人們之間的故事,悲歡相擾,總有遺恨。最近,有幾個朋友落在百般的痛苦中。

一位朋友,懷孕3個月,腹中胎兒突然沒有了心跳,因為之前有過類似的經歷,所以這次懷孕已備加小心。但結果卻仍舊不好,讓人無法釋懷。

一位朋友舉家遭遇車禍,十幾歲的兒子身亡。這位父親泣不成聲,追問:“為什麼死去的不是我呢?”

在這些突發的事故面前,我們該如何釋懷,如何安慰?或許有人試圖逃離,卻最終無力、無奈,只能原地不動。葡萄牙詩人費爾南多•佩索阿在《惶然錄》中說:“我希望能夠遠走,逃離我的所知,逃離我的所有。我想出發,去任何地方,不論是村莊或者荒原,只要不是這裡就行。我向往的只是不再見到這些人,不再過這種沒完沒了的日子。我想做到的,是卸下我已習慣的偽裝,成為另一個我,以此得到喘息。不幸的是,我在這些事情上從來都事與願違。”(註3)

如果人間只有人與人的相遇,註定此生勿復見,山水不相逢。因為生死之間陽光寂靜,只空留一聲嘆息。

 

神與人相遇

去醫院探望朋友。她說,在確認這未曾謀面的孩子沒有心跳時,她幾乎無法面對,情緒難以抑制,整日以淚洗面。但她又說,這幾日,軟弱的她在禱告中,神用祂的話安慰她:“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參《賽》55:9)雖仍悲傷,卻得了安慰。

另一位朋友,在葬禮上說,“我雖然失去兒子,但我知道總有一日我們必會相見,因為神為我們,也舍棄了祂的兒子。”

看似時間之下人與人相遇的死結,在這裡卻有了不同的打開方式。

這位榮耀的、無限永恒的神介入到有限的時間之下,在人與人、人與神之間,開辟了一條不同的相遇之路,這是何等奇妙的相遇之路。

神的兒子在地上的故事,要從耶穌的誕生開始。“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1:14)

祂的降生被人記念,可這一日的記念,不僅為了慶祝耶穌的降世,也告訴我們耶穌究竟為什麼而來。正如約翰•麥克阿瑟在《聖誕禮物》中說:“祂來到塵世是另有原因:為了受死。這是聖誕節故事中不常被人翻開的一頁。聖靈在馬利亞腹中如此塑成那雙柔軟的小手,為的是鐵釘可以穿透它們。那雙粉嘟嘟的還不會走路的嬰孩小腳,將來有一天要走向塵埃遍地的山岡,在那裡被釘上十字架。閃爍顧盼的眼睛,天真渴望的小嘴,那幼兒的頭顱生得這樣甜美,為的是有一天人們可以拿荊棘編作冠冕給他強行戴上。那稚嫩的身體,溫暖而柔和,被裹在繈褓裡,為的卻是有一天人們用槍把他刺破。”(註4)

在時間之上的上帝成為人的樣式,來到時間之下,來到這個失落的世界,成就了救贖之路。“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祂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並要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仆的人。” (《來》2:14-15)

耶穌用祂自己的身軀來背負我們的罪惡,祂承受了神全部的憤怒——那本是我們自己應該承擔的懲罰。基督作了我們的替代者,被釘上十字架,祂替你我經歷了死亡。

這場相遇,我們從來不是主導者。祂之所以來到人間,不是因為我們懇求過祂,不是因為我們配得祂的幫助,而是因為:祂是一位有恩典的神。祂對我們的仁愛和良善,完全是我們不配得的。祂選擇為我們去死,完全是祂自己決定的,因為祂有這個主權,而且又美又善。

每一個聖誕節,其實都在提醒著我們的流浪,提醒著人與人之間的背離、傷害和負重前行,提醒著我們無力自救。每一個聖誕節,也告訴我們一個好消息,這個好消息指向了一個孩子的出生和死亡。耶穌降生時,這個世界的人其實都是必死的;耶穌死亡時,這個世界凡接受他、相信祂的人都有了生的盼望,這盼望可以穿透時間下的悲歡離合,生死哀怨。

每一年,辭舊迎新。而對於我們基督徒而言,是思想與耶穌相遇的日子。更準確地說,是基督找尋我們的日子。人與人相遇,無論悲歡離合,終歸是大地上的異鄉者;人與耶穌基督相遇,在地上的每一天,就成了回家的時刻;我們在悲歡中也有了新的盼望;即使經歷死亡幽暗之地,仍然有光照亮。

在這神聖的相遇中,我們的生活被賦予了意義,也被賦予了盼望。

你,期待這樣的相遇嗎?

 

註:

1、豆瓣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6283547/。

2、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8486174/。

3、https://www.douban.com/note/650870811/?type=like。

4、選自《聖誕禮物》,王培潔譯,甘肃人民美術出版社。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