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家有儿女初长成(阎颖)2019.03.20

本文原刊于《举目》90期和官网2019.3.20

阎颖

 

去年复活节那天,我们一家四口在旅途之中,于是全家在旅馆房间纪念耶稣的复活。复活节主日一大早,儿子和女儿各自准备了敬拜歌曲,先生带领全家读经祷告。当我听到儿子和女儿发自肺腑的祷告时,心里非常感动,泪水禁不住模糊了我的视线。

我的儿子今年26岁,女儿17岁,他们的信仰之路曲折且布满荆棘。但他们今天依然走在神的路上,这是神恩典的明证。

全家蒙恩

1999年的冬天,刚满9岁的儿子随着我和先生一起,去听一位韩国牧师的讲道。那时,我们一家还是慕道友。当我和先生还在思考挣扎时,牧师的呼召已经开始了。坐在我们身边的儿子对我们说,“你们不上去吗?我要上去了!”儿子从我们面前挤过去,走上了台。那天,他接受了神的呼召,成了我们家的第一位基督徒。我们为他的勇敢果断而高兴,也为自己的犹豫不决而忐忑。

牧师送了我们一本他自己写的书,并亲笔题了词:“May God use this family powerfully” (愿神大大地使用这个家庭)。这本书成了我们家的珍贵历史文物,被保存下来。2000年的感恩节,我们全家4口人,一起在芝加哥的特会上受了洗,成了一个完整的基督徒家庭。

2003年,先生接到麻州大学的聘书,我们举家东迁,来到了波士顿西边的安城小镇。安城教会地处5所大学之间,教会的主要成员只有十几个家庭,却服事著周围众多的华裔留学生,是一个传福音的战略要地,因此,教会非常需要稳定的基督徒家庭支持。就这样,我们被热情地迎入了这个属灵的新家。不久,先生就成了建堂委员会的委员;先生对传福音非常有负担,他忠心服事,乐在其中;儿子和女儿也都在教会的青少年、儿童团契中快乐地成长。

 

青春期,儿子与神渐行渐远

一转眼儿子上了高中,进入了青春期。我在百忙中,渐渐发现儿子有一些不好的苗头,我们开始有一种不祥之感。

麻州的文化环境非常自由,与我们相邻的小镇是一个LGBT的大本营(编注:LGBT是女同性恋者(Lesbian)、男同恋恋者(Gay)、双性恋者(Bisexual)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缩略字)。每年的LGBT大游行无奇不有;此外,在麻州,大麻合法化,男女同厕之类的事情都走在了全美国的前列;而在中学里,毒品泛滥、一夜情司空见惯,性观念自由,孩子们自伤的、患忧郁症的比比皆是……在这样一个文化环境中,想让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出淤泥而不染,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在我和先生马不停蹄地工作、服事、家务的繁忙之中,儿子悄无声息地滑坡了。他虽然是学生会主席、运动健将,却跟随了社会的大潮,与神渐行渐远,误入了歧途。那时,我完全搞不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更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我和先生只能跪在神的面前迫切祷告,求神的光照和带领。

经过几个月的祷告,我辞去了喜爱的、高薪的研究工作,从职场回到家中,竭尽全力地想帮助孩子回到神的面前。教会的弟兄姐妹们也都为我们大力祷告,付出了极大的爱与帮助。

2007年的感恩节,我带着儿子去到芝加哥的受洗特会,希望在那里他可以再次经历神的大能,回转归向神。我还清楚地记得我们之间的一段艰难对话。

“你还相信这世界上有神吗?”我轻声问。

“我现在已经不相信有神了。要是有神,为什么我感觉不到呢?”儿子回避着我的目光。

他的话像刀子一样扎在我的心上。我哑口无言,无以应对。“难道我们以前不是经历了神的大能才信主的吗?为什么现在我们却很少有这样的经历了呢?”我也扪心自问。我的心如刀绞,搜肠刮肚却找不出答案来。我只能心中祷告,求神的大能再次降临到儿子身上。

特会的讲员讲道以后,有个人服事的时间,专门为有需要的人单独祷告。儿子不肯去,我只好替儿子去排队,排到了以后再把儿子找来。因为儿子不希望我在场,我只好跟牧师简单交代了几句就离开了。

后来儿子告诉我,牧师的祷告对他很有帮助。牧师让他把自己的过失都写在了一张纸条上,并带着他向神认罪悔改,然后再把纸条烧掉。牧师为他祷告以后,他感觉轻松多了。我实在是感谢神的怜悯,我仿佛是那个患血漏的女人,在绝望中凭著信心摸到了耶稣的衣䍁,我仿佛听见耶稣说:“女儿,你的信心救了他”。

我也祷告恳求神的宽恕,因为我把孩子带进了一个对错不分、藏污纳垢的社会大染缸,让他生活在诱惑丛生的险境之中却不知情;我也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与情感需要。我和先生每天都为孩子迫切祷告,求神的带领。

儿子回转

从那以后,儿子似乎就有了转变。神没有放弃他,他的身边总有一些人关心扶持他。他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有幸结识了基督徒朋友。在他礼拜天睡懒觉时,朋友就去敲他的门,邀请他一起去教会。等他毕业参加工作后,繁忙的工作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时间。但是他仍不断地思考,去不同的教会和团契中尝试,探索、寻找著信仰与生命的意义。

在当今这个活在当下、自我中心的文化大潮中,对于这些已经离开了父母独立生活的年轻人,信仰的成长是如此困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和先生每天晨祷时,只有坚持不懈地为他祷告,祈求神的带领和看顾。

终于有一天,我惊讶地发现,儿子旅行时,把我们送他的一本圣经带在了身边,并且早晨起床后开始读经灵修。我们也开始更多交流属灵上的事情,他也向我们推荐一些他所喜爱的属灵书籍。我们一起祷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越来越深入。

2018年的元旦,我们全家人一起制定新年目标,在华尔街工作的儿子与先生一起制定了双目标:儿子参加教会团契,先生开始锻炼身体。父子俩彼此鼓励,相互扶持。后来感谢神,儿子终于在纽约固定参加一间教会,并且开始带领小组查经了。神是何等的信实,祂所成就的超出我们所求所想!

 

在家教育

女儿的成长环境与儿子截然不同。从女儿9岁起,我们开始了在家教学。我们一起度过了5年很美的时光:每天早晨,我们以祷告读经开始新的一天,上午她在宽松的气氛中学习,下午参加许多课外活动,在小提琴、跳舞和游泳等活动中,她不仅发展了才艺,而且结交了很多的朋友。在家教学的过程,塑造了我们的属灵品格,生活的自律及建立了亲密的亲子关系。

在家教育让女儿的童年得以生活在一个安全、健康、宽松的文化环境中,她的信仰被栽植,好奇心与探索能力也得到了发展。2015年,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鹿野高中。从此以后,她的生活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女儿经历神

鹿野高中是一所竞争激烈的私立高中,在全美排前十名之内。可是该校的文化环境却相当自由,与基督教文化有很大的差距。

女儿进去的第一年功课很好,可在社交与价值观念上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学习的压力和环境的影响,她对礼拜五青少年团契渐渐失去了兴趣。我们一起的祷告,她也变得不冷不热了。我心里明白,这是青春期的正常反应。除非她能亲自经历神,否则这种不冷不热的信仰在大学就很可能会流失。我和先生恳切地祷告,求神亲自带领她的信仰。

2017年的夏天,我带女儿去加州参加特会,特会后是为期一个礼拜的圣灵学校。当时,我心里非常纠结。女儿16岁,正处青春期。把她带到特会还勉强,因为有专门给青少年预备的英文讲道,她也可以结交新的朋友。而圣灵学校是专为成人准备的中文课程,没有英文翻译,也没有其他的青少年参加。我向神祷告,求神赐给女儿耐心和爱心陪我一个礼拜。

果真,我和女儿度过了奇妙的一个礼拜。女儿并没有像往常那样,一听中文讲道就睡觉(她出生在美国,中文不太理想)。她坐在我身边,大部分时间都在认真听,而且还会和我讨论所讲的内容。更令人惊奇的是,她对每堂课后的个人服事极感兴趣。每次都签名排队,坐在那儿耐心地等候被人祷告。每次我也坐在那儿,陪女儿一起等待,以至于祷告团队的人都认得我们母女了。可他们一点没有婉言拒绝的意思,每次服事都很认真。

上帝用奇妙的方式来服事女儿。虽然这些为我们祷告的人,完全不认识我们,但是每次祷告后,他们对我们所讲的话却相当的一致。这让女儿非常惊讶和兴奋,因此她不厌其烦地请人为她祷告。

从加州回来以后,女儿的信仰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她的祷告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有一次,她的一个朋友生病了,她放弃了她的体育训练,坚持留下来和我们一起祷告。她的祷告很有力量,听得我都流泪了。

 

巨大的挑战,巨大的使命

回首往事,来美30年的生活,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中,儿女已经长大成人。神嘱托我们,教导儿女当走的路,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参《箴》22:6)。而在当下这个追求自我、是非标准混乱的时代,要完成这个使命,让儿女们过一个讨神喜悦的敬虔生活,挑战却是越来越大。离开了神的帮助,没人能做到。

主啊,求你让我们作父母的不泄气,不轻忽我们的使命,让我们先和你建立亲密的关系,每天都穿上属灵的军装,为儿女不住祷告,切切守候,把他们都带到你的面前,一生走在你的心意中!

作者现居美国。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