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新移民社區事工難點和對策(杜磊)2019.03.23

本文原刊於《舉目》90期和官網言與思專欄2019.03.23

杜磊 

 

 提要      

神不斷將華裔新移民帶到紐約,形成這新朋好友、老鄉同事、家人親戚間互動交流與談天說地的特殊地區。根據2013年紐約地產統計報告預計,到2040年,100萬新紐約人將入住,紐約市目前人口有800多萬(遊客及流動人口還未納入統計)。另一方面,到那時整個北美東北區華裔人口據估計將達到250萬。圍繞神國發展大使命,紐約華人教會新移民事工的難處可歸納為三大特性:流動性、複雜性和多變性。

 

一、流動性

一位有35年植堂經驗的牧者說,紐約華人教會如江河般源遠流長,這比喻貼切生動。正如曼哈頓中城在幾十年前以台商及教授家庭和東南亞地區難民居多,但今天華裔人口卻已降到1%;而同時新興的華人社區布碌崙、法拉盛一帶,從純粵語演變為福州及其他中國方言交雜。筆者所在的賓森何(Bensonhurst)10年內華人人口鯉魚跳龍門,猛增86%,變成全美六大華裔地區之一。這種人口流動巨變讓教會也必須跟著調整事工定位。我們經過禱告,確定將撒種作為教會最基本的事工。

撒種性事工是耶穌基督傳福音的基本方法之一。祂曾用比喻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喫盡了;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它擠住了;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參《太》13:3-9)

是的,撒種是鍛煉毅力造就信心的功課,是汗流浹背的勞苦。它值得付出,還是僅為勞民傷財呢?既然耶穌撒種的成功率都只有四分之一卻依然教導,撒種應該就非浪費資財的愚昧之舉。

為此我們教會用禱告托住,持續不斷地向華人社區撒種:組織福音小組,探訪家庭個人,我們每年發出成萬張邀請單,打無數次電話,教會的愛心關懷也感動新人加入教會,使得救者增加。教會開荒時,我們制作了《華人移民手冊》,免費贈送給社區中的新移民,此舉深受好評,既擴大了教會知名度,也給移民提供具體幫助,更為新人來教會打開了大門。

我們體會到,信徒流動性確實給教會牧養增加了難度和挑戰,因此傳福音需要注重節目和時間安排的靈活性,需要因地制宜不斷調整。按照一般統計,教會主日學參加人數為團契參加人數的二分之一,禱告會人數為主日禮拜的五到六分之一,社區外展參加者為主日禮拜的三倍。我們經由禱告,根據這些統計數據採取靈活的策略,從2007年開始,先後創辦了家庭季節性團契,讓更多家庭聽見了福音。

針對福州移民流動性大的特點,我們率先開辦了全美彩虹空中聖經研讀班,使這些靈性乾渴的福州同胞得以學習聖經的主要教導,並將其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收到了傳福音和打根基的果效;同時全美空中禱告會每禮拜五也聚集了分佈在各州的福音慕道友收聽。通過禱告,神帶領他們更加追求靈性生命的進步,從自我為中心變為福音為中心。而教會福音網頁事工的穩步發展,將大量聖經信息及時上傳,也提供足夠的資源來餵養新人。

二、複雜性

如同使徒保羅在雅典的經歷,紐約教會面對的複雜性大致涵蓋四大類:

1. 人口背景來源複雜

大多首次參加教會活動者都表現熱心,他們多以地區語言劃分聚會,這種群體性的團契和小組各具特色。教會開始不會太過問他們的背景,只有遇到特別情形,才需要深入了解。而他們也只有在帶領團契的老鄉面前才會打開話匣。因此,教會要輔導團契同工,用禱告來托住事工,既要有基督的愛心,又要有合宜的原則。筆者認為,對於新人的講述,不該盲目聽信,也不該隨意附和,以免陷入被動,需要求神賜智慧給牧師傳道同工,慎思明辨。

2. 文化風俗的複雜

作為牧者雖非全才,但需要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有靈活的對策。有的牧者總結到,要注意場合、用默禱來托住,尊重他人習慣和風土人情,觀察不同人的個性,多多思考,請教不同背景的會友。要做到笑口常開,將福音帶出去。但對於某些信徒的過分要求則切莫感情用事隨口答應,以免造成後患。

3. 家庭結構變幻複雜

對於剛來教會的移民家庭,教會義不容辭需要接待,但不宜過熱,提供適當服務即可,且不要違背聖經待人處事的基本原則。不要太隨便接受新朋友的邀請和禮物,也不要輕易介入不當介入的事務,免得給事工帶來麻煩和漏洞。

4. 華人的地方觀念複雜,要因勢利導

地方觀念特別濃厚的肢體中,要教導他們不可重此輕彼或藐視其他語言和族裔,要把狹隘的地方觀擴大為神國國度觀。作為牧者要放開眼界,學會欣賞別人的長處,用基督的心衡量是非曲直,說合宜和造就教會和聖徒的智慧話,使各種文化背景的肢體都能各盡所能參與事奉,一同榮耀神。

三、多變性

教會今天正處於瞬息萬變的高速信息時代。儘管如此,耶穌基督福音的本質不改變: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參《太》4:17)。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祂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參《雅》1:17)

要對付多變的社會,教會應用敏感目光觀察社區變化,以智慧的禱告來爭戰並得勝。

本地許多信徒生活坎坷,因此流動性大、穩定性差,信徒缺乏委身的條件和心志,這是造成今天教會屬靈上乏力無能的諸多因素之一。如何面對這種情形呢?我們的主要是用撒種的方法:

1. 組織福音小分隊,拓展社區外展:本地社區缺乏健康的文娛活動,於是我們教會組織了詩班,從2007年起輪流邀請各地福音團隊,定期開辦福音音樂會,為福音事工發展鋪平道路,吸引了華人社區的注意力,也增加了教會的知名度。

2. 開辦季節性課程:我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開辦中英文兒童主日學班、英文輔導班、及慕道友輔導班。2012年中英文兒童主日學班中有30多位孩子接受耶穌基督,其中有三分之二堅持來教會上課。我們繼續藉著他們從不同角度播撒福音的種子。

3. 鼓勵參與事奉:針對委身信徒不多的情況,教會除了培養成人信徒領袖,還積極鼓勵信徒參加教會的基本事奉,在事奉中學習並走向成熟。教會希望從青少年和職業青年義工中發展未來同工,因此多年來舉辦了各種同工培訓班,從主日學教師到門徒小組、從傳福音技巧到個人家庭探訪。這兩年還在培養未來的小牧師、小領袖、小鋼琴家等,始見成效。

4. 教育輔導和具體關心:對於相對穩定的新移民家庭,教會用教育輔導和具體關懷來增加穩定性,針對華裔家庭三忙(工作忙、教育忙和生活忙)的基本特點,不失時機地利用國定假期舉辦歡樂家庭營會,提供切合實際的講座主題,邀請外州合作教會來開辦健康活潑的孩童節目,也吸引了社區的注意力。

總之,紐約華裔事工是個贏得靈魂的大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從植堂白手起家,不圖表面,紮紮實實地勞苦、撒種、澆灌、收割,主日信息針對性強,配合主日學與其他各項事工穩步前進,形成了相對安定健康的同工隊伍,在複雜流動的環境中,積累了一定經驗,僅供大家參考。

 

作者1983年在國內信主,從美國神學院畢業後,在紐約市植堂並牧養華人教會至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