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破碎與衝突中,成為光和鹽的居所(王敏俐)2019.6.24

王敏俐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専欄2019.6.24

 

基督徒该如何面對政治?政治為何常常成為基督徒的禁忌與苦惱?

從當今媒體熱點議題可以知道,身為基督徒,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在各種議題中,被貼上標籤甚至被迫選邊站。我們都渴望遵聖經的教導而行,但是在新約聖經中,關於如何面對政治議題,彷彿除了耶穌所說的“讓該撒的歸該撒、讓上帝的歸上帝”,“你們是世上的鹽、世上的光”類似這些抽象的表述之外,我們似乎很難找一個標準答案,去面對所處世界的衝突與掙扎。

“我們是否該參與政治?” “對於我們不讚同的在上掌權者,何事該順服,何時該抵制?”…… 不同的講法,可以引出完全南轅北轍的行動。這無疑使許多基督徒陷入困惑。但我們無法在亂世中全然靜默、旁觀,也不願在權力與恐懼的操縱中迷失自己。

若果政治是人類在這個充滿局限與罪性的世界中,對於自由、平等與公義之最竭力的探索,那麼我們終將會發現,沒有完美的政治人物、沒有完美且不帶情緒操縱、個人野心的政治訴求。這也是靈修大師梅頓在他的靈修手記《傳統與革命》中的洞見:

“政治革命的意識形態除了外表之外,永遠不會改變什麼。暴力會發生,權力會由一群人轉到另一群人手上,但等到塵埃落定,所有的屍體都埋到地下之後,情況基本上會跟從前一樣…… 因為人的革命不能改變什麼。”(註)

地上之城總渴望在政治與領袖的崛起之中,遺忘以往的歷史與傷疤,找尋新的救贖。某些基督徒在這樣的潮起潮落中,卻有做出與眾不同的選擇的眼光與力量。如潘霍華面對納粹依然忠於自己的呼召,又如特蕾莎修女在南斯拉夫戰區陣線上救出無辜婦女兒童,也如曼德拉在南非執政時逆流而行的饒恕與和解……

但事實上,這些名人的臉譜與見證猶如兩刃利劍,我們謳歌他們美好的見證時,也容易有意無意地忽略他們人格及信仰的缺失面,使他們成為一種童話式的、高大全的形象。

也許,基督徒的參與政治,最美也最真實的,是眾聖徒在無人之處微弱而堅定的代禱,在善與惡的交叉點上因著信而選擇的堅持與捨己,在追求謊言與包裝的世代,以過一種為這個世界所陌生的、誠實而透明的團契生活為核心,彼此守望,成為光和鹽,或許這就是主耶穌在苦難、扭曲、碎裂、衝突的世界中之居所。

我相信,一個個體因著信與順服的生命見證,會帶給這個世界始料未及的震撼。雖然有時這樣的生命,單憑肉眼並不能認出來。

我想起在學生時代發生的一件小事。我曾經在編採營會中主編過一本小刊物,刊物名為“瘡世紀”,為何取此名,是因為當時我深深感覺到,大到國際政治,小至每一個家庭,這個世界有許多的傷害、衝突與眼淚,如何面對歷史與生命的傷痕?我相信唯有正視瘡疤,處理傷口,才有可能走出悲劇的循環,衝突與傷害才有結痂與療癒的可能。於是,帶著這樣的理想,我想出了這個刊名,並和我的小組開始了為期一個禮拜的刊物製作。

有趣的是,在營會總結時,當時的評審(皆為資深媒體人)對其他小組的刊物,提出了許多鼓勵與讚美,唯獨對我們小組的刊物給予非常負面的評價:“《瘡世紀》這本刊物以如此低俗、醜陋、不入流的詞彙來命名,降低了這本刊物的水平,是最大的敗筆。”這個評價令我很意外。因為,我沒想到,一本本著願意揭開、思考生命瘡疤的學生小刊物,竟然會給一個主流媒體人產生這樣的刺激。

事實的確如此。當基督徒願意以彼此相愛、彼此守望的心志,敞開心中的瘡疤、挑戰所處環境的謊言與糖衣時,似乎是對這個世界投下一顆顆心靈震撼彈,儘管有時這種震撼表現出來的是在那個當下,他們以否定與批評來回應。

我們的生命若沒有耶穌基督的介入,不過是一場息事寧人的自欺。作為基督徒,即便世界會因為光的刺眼將我們推開,即便帶著傷痕的人們,會因為基督徒的“鹽”刺激到他們的傷口而選擇抗拒,但是,當我們靠主恩典來真實跟隨主時,那麼毫無疑問,我們已經在碎裂與衝突的失序世代中,成為了光和鹽的居所。

註:

梅頓,【默觀的新苗】,基道出版社。p.132.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