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成肉身的迷思?(黄奕明)2019.07.08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2019.07.08

黄奕明

笔者小时候住在台湾,父母都没有宗教信仰,接触到许多民俗文化,大多是儒道释三教合流后的产物,再加上一些神怪小说与武侠小说的影响,因此那时我对于修道有一点懵懵懂懂的幻想。

我当然知道,还珠楼主剑仙小说中的元神出窍并不可信,但是却对于一些坐缸的老和尚(编注:坐缸指佛教中的僧人圆寂后举行的一种仪式。)所谓“肉身成佛”感到不可思议。长大一点,知道那不过是另一种木乃伊,跟长生不老相差甚远。于是转向思考所谓悟道的境界,特别是对老庄或是禅宗的思想产生了兴趣。六祖坛经中的开悟,似乎不是一般凡夫俗子可以企及的,必须要有慧根,而笔者觉得自己就是与众不同的觉者。所以看到“道在屎溺”这种充满禅机的话语,就觉得高妙极了。

在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下,当笔者读到《约翰福音》1章14节:“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很自然地,我便认为这是天上某位神明的化身,或者更高级一点,是宇宙运行的法则变成了一个人的样式。

直到我信了主,参明白原来“道”所指的是耶稣基督。后来听到圣经教师们说,“道”是指著“先存的基督”,一开始虽然似懂非懂,但也试着去接受这个概念;甚至在读完神学院,教授系统神学时,我对此教导仍深信不疑。直到笔者读到谢文郁教授的著作《道路与真理》,其中提到“本体论误区”的说法,原本的信念才开始动摇。

  • 太初有道?

太初有“道”是和合本对Logos的翻译,李秋零认为,如果不那么严格地看问题,把Logos译为“道”,确实是一个成功的翻译。Logos在希腊文中原有“言说”、“法则”的意思,后被斯多亚哲学引申为界的合理秩序、本质。受古希腊哲学影响的犹太教神学家斐洛(Philo)进一步把Logos理解为上帝的智慧或者理性,理解为上帝创造世界的原型。基督教基本上继承了斐洛的理解,认为太初有Logos,Logos与上帝同在,万物都是借着Logos造的。汉语中的‘道’也同样兼有“言说”、“法则”的意思,中国传统哲学中所说的“天道”,实际上也就是支配宇宙万物的基本法则。以“道”命名的道家哲学,进一步把“道”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本体。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步,那么,把Logos译为“道”将是非常合适的。(注1)

但是在汉语语境中,“道”的语意因为受到道家哲学的影响,并没有位格的概念在内,而仅仅是“言说”、“法则”的意思而已。Logos在新约圣经中却常常只有“话语”的意思,仅在《约翰福音》第一章的序言中,出现四次接近“道”的用法。甚至别处出现的“神的道”,语意不同,应该是指“神的话”。

因此,我们很难从《约翰福音》1章14节“道成了肉身”,去推论“道”化身成了耶稣基督,严格来说,“化身”的概念都受到佛、道教的影响,当景教于唐代传入中国时,大量借用佛、道教的词汇,例如在《尊经》中出现的“妙身、证身、应身。”(注2)就与佛教的“法身、报身、应身”等词汇相近,在这样的汉语语境下,“道”究竟是会引起混淆,还是比较准确的一种翻译?

我们必须承认,语言在变迁,历史很可能重新定义了某些词汇,今日的汉语语境下,“道”与“话语”的确有相似之处,这也是和合本选择把Logos翻译成“道”的主因吧?

  • 太初有话?

Logos翻译成“话”,是跟随西方的传统,从拉丁文的Verbum,或是英文的Word,都倾向翻译成“话语”或是“圣言”,“话”在汉语语境中并没有定义、理性或计算等意义,李常受的翻译可能受到希伯来文dābār的影响,在旧约中神的话是“说有,就有,命立,就立”也带有行动的面向。他可能倾向把所有Logos都翻译成“话”,但是这样就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成为相同的意义了,所以得出“基督-神的话”的结论,因而圣经是神的话的概念就与基督的概念混淆了。

问题是“话”并不只是作为一个名字,把基督说的话与祂自身是太初就有的神的话对照,再加上祂在复活里是赐生命的灵,而这灵又具体化于祂的话。这里显然有形态论的危险,圣子与圣灵之间的关系交代不清。另外一个危险是把基督的位格概念化,这不仅仅是李常受的问题,而是任何语言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所谓“本体论误区”,即到底Logos是不是一个概念?还是只是用来指称基督位格的一个名称?

李氏和召会的话语系统,有其独特的一面,但是诸如“化身”“享受”都是一语双关,基督是食物吗?祂的确说过:“我是生命的粮”,“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但是“话成了肉体”却不是这个意思。这种由中文字面意的联想解经,就使得原本清楚的圣经原意,反倒模糊不清了!

“话”的译词虽然贴近英文的Word,然而似乎比不上“言”或“圣言”清晰,现代也有学者翻译成“言说”,笔者认为,这仍是一种误读,是把近代语言学的关怀读入圣经,而非《约翰福音》经文之原意。

  • 本书所言在本源

谢文郁的翻译有他的特殊背景,他特别提到了语境问题:“我想提供的这个注释,目的便是要展示希腊思想语境。读者只有亲临其境,才会有阅读的亲切感。我不想夸大当代汉语语境与古代希腊语境之间的代沟。当代人虽然有自己的思想表达方式,但是,在深层意义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和希腊思想家所关心的问题,其实是相通的。”(注3)

解经者常常面对的问题是:当一个词出现在一句话或一段话中时,该句的词义是多义还是单义呢?我们如何确定何时词义在文本中应是多义的,何时又应是单义的呢?回答是简单的,在众多意义之中,确定其词义或字义的最佳、最简,也是最正确的途径,就是“语境”。(注4)

Logos 的中文翻译到底应该是“道”、“话”,还是“本书所言”呢?除了探讨这个希腊文字词的原初意义之外,对于当代汉语语境与古代希腊语境之间的代沟,我们也要有相当的了解。谢氏主张:“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就不难理解《约翰福音》序言中的Logos。作为开头语,它相当于一个宣告。就语气上看,这个开头语相当于说:“我们的Logos是……”,或“我们要说的是……”《约翰福音》并无意参与希腊哲学来讨论作为理性或其他什么的Logos,因而无意把它当作一个哲学概念来使用。……《约翰福音》的Logos仅仅是一个宣言,而不是一个专有哲学概念。(注5)

谢氏认为无论是把Logos翻译成“道”或是“话”,都必须避免把其当作一种指称耶稣以外的哲学或神学概念,他称之为一种本体论误区。(注6)“本书所言在本源里”,Logos只是指称耶稣基督的一种言说,而“太初”其实是“本源”。谢氏不认为约翰在此是引用了一个哲学概念,而仅仅是一个日常用语(注7)。

也因此,谢文郁把《约翰福音》1章14节翻译成“本书所言乃是一个肉体之躯;他和我们一起生活过。”他认为把ἐγένετο翻译为“成”是不合适的,因为并不是由一物变成另一物的过程,而是另一物就在那里了。在他的认知中,Logos不是作为一个概念,而仅仅是指称耶稣基督这一位。(注8)

  • 斯言与圣言

笔者认为,Logos的中文翻译无论是“道”或是“话”,都难免指向一个概念,如果是哲学性的概念,就会产生混淆,无论是指“原则”或是“语言”这些无位格的概念,甚至把希伯来人的“智慧”位格化,可能都不是《约翰福音》的原意。

我个人倾向翻译成“斯言”,不仅仅是“本书所言”,至于ὁ Λόγος σὰρξ ἐγένετο是否该翻译成“本书所言乃是一个肉体之躯”,则是见仁见智,因为“道成肉身”已经成为专有名词Incarnation的翻译,“斯言成了血肉之躯”是另一个可能的翻译,因为耶稣基督是从童贞女马利亚取得人性,而祂本来就是神,“太初已有斯言,斯言已与神同在,斯言就是神”。我们应该问的是“斯言”是指谁?而非“斯言”是指什么?

汉语语境中的“道”是个普遍启示中的概念,甚至可以是“神”或是“本原”的别称,约翰福音的Logos的确可以赋予“道”新的意义,但是顾虑到其他经文的翻译,“道路”或是“神的道”都容易引起混淆,中文不像英文可以用大写的Word来区分,这可能是天主教思高译本翻译成“圣言”的用意吧,用以与“话”或“言”区分。或许我们都想得太复杂了?大道至简,诚哉斯言!

注:

  1. 李秋零,圣三一神汉语译名辨析,《翻译与吸纳-大公神学和汉语神学》(香港:道风书社,2004)194-195。
  2. 翁绍军注释:《汉语景教文典诠释》,200-201。
  3. 谢文郁,《道路与真理 – 解读<约翰福音>思想史密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8。
  4. 谢文郁,《道路与真理 – 解读<约翰福音>思想史密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8。
  5. 谢文郁,《道路与真理》,33。
  6. 本体论是ontology的中文翻译,因而与形而上学metaphysics也发生混淆,而所谓本体论误区,是指著把Logos概念化,而忽视其可能只是日常用法中的宣告。
  7. 谢文郁,《道路与真理》,26-28。
  8. 同上,98-101。

2 responses to ““道”成肉身的迷思?(黄奕明)2019.07.08”

  1. Candice Avatar
    Candice

    My boy’s first name is Logos. Is that a problem then? In fact I don’t understand the explanation of 斯言?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pls. Thanks.

    1. 黄奕明 Avatar
      黄奕明

      Logos是一个语意丰富的字,要明白其所指的是什么,必须考虑上下文的语境。我之所以把约翰福音序言中的Logos翻译成斯言,是一方面要保持其原始意义,也就是“言说”的字面意义,又要去指出这里其实指的是耶稣,而不是一个抽象概念。斯言其实是斯人,而斯人是太初与 神同在的神子。

Leave a Reply to Candice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