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祭壇到施恩座:朝聖的人生(呂保羅)2019.07.25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19.07.25

呂保羅

經文:“正月初一日,你要立起帳幕,把法櫃安放在裡面,用幔子將櫃遮掩。把桌子搬進去,擺設上面的物。把燈臺搬進去,點其上的燈。把燒香的金壇安在法櫃前,掛上帳幕的門簾。把燔祭壇安在帳幕門前。把洗濯盆安在會幕和壇的中間,在盆裡盛水。”(《出》40:2-7)

西方哥特式教堂是建築史上的高峰,其尖拱結構、彩色玻璃、玫瑰窗、管風琴、飛扶壁、高聳深遠的空間、十字平面等建築細節,神聖莊嚴又精細壯觀,有限的言辭難以描繪述說。那麽多的彩色玻璃,雕塑,壁畫等,其實是為了宗教教育,讓教育程度有限的信徒,身臨其境來聆聽與觀賞聖經及信仰的故事。

神在西乃山啟示摩西,讓他建造的會幕,以及其後的所羅門聖殿,被擄歸回後的所羅巴伯第二聖殿,甚至新約時代的大希律聖殿,也是希望藉著種種聖物的擺設,傳達信仰與福音的故事,目的是讓人來到神前,與神同在,進而與神聯合。

某些基督徒把聖所裡的物件加以靈意化,過度解讀,各說各話,令人莫測高深。

另外有人完全忽視這些圖畫可能預表的信仰涵意,這也是矯枉過正了。

從祭壇到施恩座,是大祭司一年一度在贖罪日的路線。

讓我們分成四步來思想:

 

第一步:進到聖所前,先到祭壇,然後是洗濯盆。

祭壇是獻贖罪祭的地方,無瑕疵的牛羊被殺獻上,其實是真正神的羔羊——基督犧牲擔罪,罪人的罪得以洗清。

凡祭司天天站著事奉神,屢次獻上一樣的祭物,這祭物永不能除罪。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來》10:11-12)

洗濯盆是獻祭之後潔凈自己,除去污穢。潔凈是基督做的,需要信徒的配合。

“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凈,成為聖潔,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弗》5:26-27)

 

第二步:進入聖所裡面,左邊是金燈臺,右邊是陳設餅的桌子。

金燈臺表明神是光,基督是世界的光,不但引導方向,教會與門徒也要發光。

“耶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8: 12)

陳設餅的桌子,表明基督是那死去的麥子,成為生命的糧,供應人的飽足。

“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6:35)

 

第三步:面對至聖所的幔子,幔子前的香壇。

香壇(或香爐)裡放著祭壇的火炭,敬拜時祭司將香灑在碳上,香就冒起。這是描述信徒禱告的圖畫。

另有一位天使,拿著金香爐來,站在祭壇旁邊。有許多香賜給他,要和眾聖徒的祈禱一同獻在寶座前的金壇上。那香的煙和眾聖徒的祈禱從天使的手中一同升到神面前。(《啟》8:3-4)

幔子隔開了聖所與至聖所,其上繡著天使基路伯。讓人想到基路伯也把守生命樹的道路,不容罪人近前。可是在耶穌十字架斷氣時,幔子也分開了。

“日頭變黑了;殿裡的幔子從當中裂為兩半。耶穌大聲喊著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說了這話,氣就斷了。’”(《路》23:45-46)

 

第四步:至聖所裡的約櫃,以及其上的施恩座。

約櫃是至聖所裡最神聖之處,是神的話——裡面放了神賜給摩西十誡的法版,亞倫的杖,以及以色列曠野的食物——嗎哪。

“有金香爐,有包金的約櫃,櫃裡有盛嗎哪的金罐和亞倫發過芽的杖,並兩塊約版;櫃上面有榮耀基路伯的影罩著施恩座。”(《來》9:4-5)

施恩座是神的寶座,代表神的慈愛憐憫,無比的恩典,因著人的罪,被天使把守隔開;又因著基督的贖罪,讓人可以重新尋回。

“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4:16)

當我們把這四步依序放在一起,仿佛就看到了一條生命成長的道路:

第一步是信徒因基督十字架犧牲而得救,並過一個潔凈的人生。

第二步是信徒領受靈糧與光照,為主作見證,過一個發光的人生。

第三步是信徒與主交流,散發馨香之氣,過一個禱告的人生。

第四步是信徒與主聯合,享受神的話,領受神的愛,過一個恩典的人生。

盼望這樣的人生,是你我的人生。

禱告:主啊!讓我更多認識你的話,更親近你,享受你的恩典。讓你的美麗彰顯在我身上。使我所接觸的人,都能蒙恩。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