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才能活著更像個人?——讀《尊貴的設計》小柒(2019.10.07)

小柒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欄目2019.10.07

彌爾頓曾在他的《失樂園》中,描述了人類因著犯罪離開了伊甸園的悲慘命運。他後又在《復樂園》中描寫基督勝過試探,使人重回伊甸園。在柏瑞特牧師的《尊貴的設計》中,也講述了一個相同的故事,即人在伊甸園中失落後,如何在上帝一步步的帶領下,重新獲得人被創造時的尊貴,而這一切的高峰指向了那一位完美的神人二性的——基督。

重獲失落的形象

《尊貴的設計》是我讀《聖經神學》這門神學課時,要求的必讀書目之一。不過,不用擔心,此書不僅不枯燥,還特別“親民”。正如開篇的前言所提到:“理查德有一個很特別的恩賜,他可以把一些艱澀難懂的神學觀念,用深入淺出和非常有趣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是很難能可貴的。不過,本書的目的還不只是在簡化一些難懂的觀念,它也把我們帶回那使人耳目一新且歷久常新的聖經真理裡面。”(註1)

本書一共有10章內容,全書按著歷史的進程,或者說按著聖經神學的脈絡,將人類尊嚴的主題和上帝國度的聖經教義並行,從人是如何失落了自我,然後講到如何重獲失落的形象,正如作者在第一版序中所言:“我在這本書中處理三個基本的主題:第一,起初上帝把我們造成什麼樣子的人?第二,我們把自己變成什麼樣的人?第三,上帝要把我們塑造成什麼樣的人?”(註2)

第一章和第二章,作者闡述了第一個主題:起初上帝把我們造成的樣子。作者著重闡述“形象”以及人在神國度中的尊貴的職分。人的雙重呼召決定了人本應該按著上帝的心意生活,並能夠回應上帝,成為以神為樂的人。

第三章標題為“墜入毀滅”,是第二個主題,即我們把自己變成了什麼樣的人。作者通過回到伊甸園中人類的第一個犯罪現場,讓我們看到人類的代表——亞當夏娃如何陷入毀滅之地,因為他們忘記了他們被造時的尊貴,因此使人世世代代活在了罪中以及罪所帶來的咒詛中。

第四章到第十章,作者展開他的第三個主題:上帝把我們塑造成什麼樣的的人。第四章讓我們看到被罪侵蝕和玷污的世界何等可怕,世界上迅速滿了強暴。但也透過上帝與挪亞立約,讓我們看到上帝因著慈愛存留這個世界,使有神形象的人有回歸的機會。當上帝的計劃在歷史中展開之時,神的國度再次推進。

第五章的中心人物是亞伯拉罕,由一個人開始向一族發展,人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再次被上帝帶領,學會信靠上帝,耐心等待,忠心的堅忍。第六章圍繞著摩西和約書亞,我們看到上帝所賜的福氣以及我們需要面對生命中的爭戰;第七章通過大衛以及大衛的王朝,藉著大衛的詩歌,圍繞形象這一主題,表明人何等的渺小和罪惡,但上帝卻在人身上彰顯出極大的恩慈。

在人類的歷史中,上帝不斷地作為。在舊約中,祂為祂的形象做了許多事情,在挪亞、亞伯拉罕、摩西和大衛的時代,我們既看到上帝的賜福,但也同時看到,人因罪的緣故,雖有這諸多的祝福,人仍無法活出上帝形象的尊貴來,所以作者很自然地引到了第九章,也是本書的高峰,那就是耶穌基督,祂自己不但活出人的尊貴,也帶領信靠祂的人,重新回到上帝的尊貴中。如此,看似全書可以在此結束,但作者在第十章中繼續展開,寫到基督徒現有的困惑和如何過成聖的生活,如何面對生命的不完全和苦難。

作者寫作的目的十分明確,他希望透過“形象”來重新審視人,審視人的被造時的尊貴,審視人如何走向墮落,以及如何在墮落的形象中,重獲尊貴。

全書十章每一章都圍繞著“尊貴的設計”這個主要的主題來發展,每一章各有不同的側重。從人類的代表“亞當”開始,最後回到人類的另一個代表“基督”身上;從失落的悲慘,最後重回榮耀的盼望中。

精彩的小標題

在本書中,作者雖然圍繞著“形象”這一主題,但在每一章中,又有各自側重的小主題。

談到“形象”,一定要回到聖經《創世記》,才能一窺它的全貌。比如第一章標題是:“尋找人在神國度中的地位”。在這章中,作者帶我們回到伊甸園。他不僅僅是在文字上解釋“形象”,而且讓我們回到當時的文化以及處境中來看,因為聖經首先是對著第一代讀者說話。當回到摩西那個時代的文化中時,我們對“形象”的內涵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般當說到人是上帝的形象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側重於人的“尊貴”而忽略“卑微”。在現今的時代,更加如此。這種人為偏差到了極點,就是“我們是創造主的延伸,有成為神的潛力。世俗的人文主義想盡辦法把人類高擡到與上帝同等的地位;馬克思主義所作的也大致相似。一些異端宗教也表達類似的看法。近幾年來,西方世界因為東方宗教的滲透,使“人類的神性”這個說法越來越流行。”(註3)

而在此書中,作者談到,“摩西在寫《創世記》的時候反駁這些錯誤的觀點,他對以色列人宣告:所有人都是泥像的後代。從最偉大的到低微的,人人都是從地上的泥土而來,與上帝相比,所有的人都是脆弱與卑微的”(註4),這讓我們以平衡的視角重新認識人的形象。

又比如第二章的小標題是“認識人在國度中的職分”,作者進一步描寫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的情形。藉著歷史文法,作者提醒我們不忽略聖經作者所處的時代和文化,這思路也提醒我們如何看待舊約與現今文化的距離,以及如何看待聖經的有機默示。

比如“生養眾多”作者沒有將之僅僅局限於字面的理解,指要生育很多,而是告訴我們,所生育的要有著上帝的形象。也正如在《詩篇》127篇中所說:“兒女是上帝所賜的產業”,在上帝所賜的很多產業中,唯獨這一產業有著上帝的形象。所以教養敬虔的兒女何等重要。還屬靈的含義,應用在我們生活中,是對我們很好的提醒,除了要教導兒女認識神,還要廣傳福音,生育屬靈的兒女。另外,關於“治理這地”,作者也提醒我們重新看待工作的真諦,工作不是咒詛而是上帝給人的呼召和嚴肅的責任。

在第四章中作者讓我們重新認識罪的可怕。作者的提醒全面而中肯,“第一,罪不是處於冬眠的狀態,它正在蜷伏前行,企圖伺機制服你我;第二,我們沒有什麼抗拒它的能力”。(註5)作者不僅道出了罪的侵略性,而且也說明了人根本沒有行善的能力,所有人都是全然敗壞的。很多人會承認自己不好,有缺點,卻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全然敗壞的。很多基督徒稱自己是罪人,但骨子裡仍然不承認自己是全然的敗壞,以至於總想靠著自己的行為稱義。

在第九章中,作者的每一個小標題都頗有意味。“基督與亞當”、“基督與挪亞”、“基督與亞伯蘭罕”、“基督與摩西”、“基督與大衛”,當把基督與每個人物與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既讓我們看到基督的救贖工作的偉大,也避免了將這些歷史中的人物“道德化”。同時也讓我們從舊約看到基督、上帝是如何一步步完成祂自己的計劃,使信靠祂的人有盼望和恩典。

三點啟發

整本書給我幾點啟發。

第一,神學的平衡。

在本書的一開始中,作者就提到人容易走到極端,舍棄人本身認識神,忽略了人的重要性;人也有另一種極端,即成為人文主義,忽略了神。“一個以上帝為中心的神學,若不能對人類有認真的關註,就不是真正的以上帝為中心”。

這種平衡體在本書很多處可以看到。包括對人的形象之“尊貴”和“卑微”的看法;包括對罪的認識;如何看待神的恩典;神的律法和人的責任;以及基督徒的稱義和成聖的生活。這些平衡使基督徒正全面看待恩典和救恩,不落入反律主義中,又不進入了律法主義的生活中。

在最後的一章中,作者既讓基督徒看到了基督已經成就的救恩和得勝,基督給人帶來了終極的尊貴,又讓我們看到我們處在已然未然神國中的張力中,讓人帶著忍耐走在成聖之路上,在苦難中帶著喜樂的盼望迎接基督的再來。這種平衡還包括在一些解經上,如“生養眾多”作者不僅強調字面的意思,也強調屬靈的含義。

第二,以基督為中心。

本書提供了以經解經的好範例。盡管作者以形象為主題穿起整本書,但在處理每一個小主題下,作者都盡量回到聖經作者的背景,在顯明的經文外,來推導出作者隱藏的含義。其次,從整本書來看,作者力圖“以基督為中心”,尤其在舊約中帶領讀者看到基督,避免道德主義式的釋經。

第三,不簡單的說教和講大道理。

作者在真理的闡述後,總會有具體的“應用”。根據每一章的側重點,作者或鼓勵,或讓我們反思,不論怎樣,都是為要使我們更加認識到這一切究竟和我的關係是什麼,這些應用讓我對恩典、對形象都有更多可操練的地方。

只有基於聖經真理的著作才是有力的,也只有定睛於基督的真理才能帶來真正的樂園,也只有基於聖經,我們才能使人在現今的時代中,活的像個“人”。盼望此書給我們帶來提醒、光照、更深刻的認識和盼望。

註:

1、《尊貴的設計》理查德 L.柏瑞特博士著,莊婉玲譯,P6。

2、同上,P9。

3、同上,P19。

4、同上,P20。

5、同上,P83。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