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第七天”——真正的“疫苗时代”(主鉴)2020.03.18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牧者恩言专栏2020.03.18

主鉴

经文:“这样,从亚伯拉罕到大卫,共有十四代。从大卫到迁至巴比伦的时候,也有十四代。从迁至巴比伦的时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太》1:17)

《马太福音》开篇记载了耶稣基督的家谱。“家谱”这两个词,bibilos和geneseos,是两个特别的词汇。我们的圣经被称为bible;而《创世记》这卷书的卷名早在耶稣降生之前的希腊文译本里,就被称为Genesis。马太想告诉我们,耶稣基督的降生就如同新的“创世记”。因着耶稣基督的降生,人类历史迎来了高峰,迎来了新的开始和新的创造。

马太把从亚伯拉罕到基督的历史分成了三个十四代。但这三个十四代,中间有跳代的现象,比如约兰生乌西雅,中间跳了三代,而耶哥尼雅是约西亚的孙子,并不是他的儿子。为什么会出现跳代呢?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一代又来,一代又去,上帝记念那些信靠祂的世代。而有些世代,太邪恶了,在上帝的永恒之中,是如此不厚重、不被记念,以至于如同被折叠掉了。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认为马太如此总结以色列人的历史,是要告诉我们,基督是那位完美来到的救主,在不早也不晚的时候,道成肉身进入世界。因着祂的到来,人类历史到了高峰。耶稣是人类的期待,是人类历史的成全,是人类问题的出路。——因为耶稣被称作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和大卫的子孙,正是基督的降生,成全了神与亚伯拉罕和大卫所立的约定。

上帝拣选亚伯拉罕的原因,是罪对人类的侵入和蔓延(参《创》3-11章)。罪就如同病毒一样从一人进入世界,不断传播蔓延,以至于在人类世界死死不息,甚至“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创》6:2)。大洪水之后,罪又如病毒,再次在人类复苏,直到巴别塔下,人类集体背叛上帝。

大卫之约是亚伯拉罕之约的持续、推进。大卫王朝既记载了以色列人的成功,也记载了他们的失败。而家谱中唯一记录的是两件历史事实,一件便是大卫从乌利亚的妻子生所罗门,大卫犯了淫乱和杀人的罪;另一件是百姓被迁到巴比伦,以色列人全体因为罪而国破家亡。

从君王到百姓,人人都犯了罪。罪如同最厉害的病毒,在人类之中继续蔓延,它传染率极高,致死率极高;而且很会潜伏,以至于很少人觉得自己“确诊”,有的人觉得自己只是“疑似”,更多的人觉得“无所谓”。人对罪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足够的抵抗能力。罪就是这样的病毒。人都被罪这全然致死的毒素感染了。

看起来确实可悲!但好消息是上帝自己一直在准备一个疫苗计划——一个叫做“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的疫苗计划,上帝一直在等著推出这个解决罪的终极解决方案,推出真正的“疫苗”。7在圣经里是完美的数字,14就是两个7,三个14,就是六个7。基督的来临,代表第7个7时代的来临。从亚伯拉罕到基督,人类历史如同已经过了六天,基督的来临意味着第七天已经来临。

马太这样总结家谱,是告诉我们,人类历史被成全的那一天到了,历史的巅峰到了;如果人类历史的问题一直是罪这种病毒蔓延的历史,那现在病毒的疫苗已经来了。面对如此凶恶的病毒,基督是那一位完美的救主,是神所预备的“疫苗”。祂将祂的百姓从罪恶中拯救出来,唯有祂可以救人类于不死,唯有祂可以清除罪的影响力,并治愈罪的后遗症。

我们现在仍然还处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中,此刻,相信所有人最大的盼望就是疫情可以控制住,疫苗可以赶紧研制出来。因为疫苗研制出来之后,再凶恶的病毒也没办法伤害人类。活在疫苗时代的人,回看疫苗研制之前的人类,会觉得怜悯和惋惜。居然一个天花就曾经要了这么多人的命,人的生命居然如此轻飘飘。

如果说罪是人类社会中最厉害的瘟疫和病毒,那么耶稣来临之后,我们就是活在疫苗时代的人,我们就是活在第七天的人。我们这些已经信靠了耶稣基督的人,是已经被注射了“疫苗”的人,是已经从罪里活过来了的人,是对罪有抵抗力的人。

我们活在疫苗时代,活在第7天,就应该拥有那种活在第7天的远见和眼光,超越和平安,以及生命的厚重。然而,有的时候我们活得就如同还在第6天、第3天,活在各种罪的失败中,如同活在从前的那种混乱之中,恨不得被神“折叠”。如果是那样,愿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借着耶稣基督,来到第7天,活在第7天。

祷告:天父,谢谢你为我们预备耶稣基督这位完美的救主。求你赐给我们活在“第7天”的眼光和生命的厚重。主啊,如果我们曾在爱中认真地提醒家人、朋友注意提防新冠肺炎,求你帮助我们,给我们加倍的催逼和爱心,去传扬神拯救罪人的福音。奉耶稣基督我们救主的名,阿们!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