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第七天”——真正的“疫苗時代”(主鑒)2020.03.18

本文原刊于《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20.03.18

主鑒

經文:“這樣,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共有十四代。從大衛到遷至巴比倫的時候,也有十四代。從遷至巴比倫的時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太》1:17)

《馬太福音》開篇記載了耶穌基督的家譜。“家譜”這兩個詞,bibilos和geneseos,是兩個特別的詞匯。我們的聖經被稱為bible;而《創世記》這卷書的卷名早在耶穌降生之前的希臘文譯本裡,就被稱為Genesis。馬太想告訴我們,耶穌基督的降生就如同新的“創世記”。因著耶穌基督的降生,人類歷史迎來了高峰,迎來了新的開始和新的創造。

馬太把從亞伯拉罕到基督的歷史分成了三個十四代。但這三個十四代,中間有跳代的現象,比如約蘭生烏西雅,中間跳了三代,而耶哥尼雅是約西亞的孫子,並不是他的兒子。為什麼會出現跳代呢?我想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一代又來,一代又去,上帝記念那些信靠祂的世代。而有些世代,太邪惡了,在上帝的永恒之中,是如此不厚重、不被記念,以至於如同被折疊掉了。

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我認為馬太如此總結以色列人的歷史,是要告訴我們,基督是那位完美來到的救主,在不早也不晚的時候,道成肉身進入世界。因著祂的到來,人類歷史到了高峰。耶穌是人類的期待,是人類歷史的成全,是人類問題的出路。——因為耶穌被稱作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和大衛的子孫,正是基督的降生,成全了神與亞伯拉罕和大衛所立的約定。

上帝揀選亞伯拉罕的原因,是罪對人類的侵入和蔓延(參《創》3-11章)。罪就如同病毒一樣從一人進入世界,不斷傳播蔓延,以至於在人類世界死死不息,甚至“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創》6:2)。大洪水之後,罪又如病毒,再次在人類復蘇,直到巴別塔下,人類集體背叛上帝。

大衛之約是亞伯拉罕之約的持續、推進。大衛王朝既記載了以色列人的成功,也記載了他們的失敗。而家譜中唯一記錄的是兩件歷史事實,一件便是大衛從烏利亞的妻子生所羅門,大衛犯了淫亂和殺人的罪;另一件是百姓被遷到巴比倫,以色列人全體因為罪而國破家亡。

從君王到百姓,人人都犯了罪。罪如同最厲害的病毒,在人類之中繼續蔓延,它傳染率極高,致死率極高;而且很會潛伏,以至於很少人覺得自己“確診”,有的人覺得自己只是“疑似”,更多的人覺得“無所謂”。人對罪沒有免疫能力,也沒有足夠的抵抗能力。罪就是這樣的病毒。人都被罪這全然致死的毒素感染了。

看起來確實可悲!但好消息是上帝自己一直在準備一個疫苗計劃——一個叫做“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的疫苗計劃,上帝一直在等著推出這個解決罪的終極解決方案,推出真正的“疫苗”。7在聖經裡是完美的數字,14就是兩個7,三個14,就是六個7。基督的來臨,代表第7個7時代的來臨。從亞伯拉罕到基督,人類歷史如同已經過了六天,基督的來臨意味著第七天已經來臨。

馬太這樣總結家譜,是告訴我們,人類歷史被成全的那一天到了,歷史的巔峰到了;如果人類歷史的問題一直是罪這種病毒蔓延的歷史,那現在病毒的疫苗已經來了。面對如此兇惡的病毒,基督是那一位完美的救主,是神所預備的“疫苗”。祂將祂的百姓從罪惡中拯救出來,唯有祂可以救人類於不死,唯有祂可以清除罪的影響力,並治愈罪的後遺癥。

我們現在仍然還處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中,此刻,相信所有人最大的盼望就是疫情可以控制住,疫苗可以趕緊研制出來。因為疫苗研制出來之後,再兇惡的病毒也沒辦法傷害人類。活在疫苗時代的人,回看疫苗研制之前的人類,會覺得憐憫和惋惜。居然一個天花就曾經要了這麼多人的命,人的生命居然如此輕飄飄。

如果說罪是人類社會中最厲害的瘟疫和病毒,那麼耶穌來臨之後,我們就是活在疫苗時代的人,我們就是活在第七天的人。我們這些已經信靠了耶穌基督的人,是已經被注射了“疫苗”的人,是已經從罪裡活過來了的人,是對罪有抵抗力的人。

我們活在疫苗時代,活在第7天,就應該擁有那種活在第7天的遠見和眼光,超越和平安,以及生命的厚重。然而,有的時候我們活得就如同還在第6天、第3天,活在各種罪的失敗中,如同活在從前的那種混亂之中,恨不得被神“折疊”。如果是那樣,願我們知道,我們可以藉著耶穌基督,來到第7天,活在第7天。

禱告:天父,謝謝你為我們預備耶穌基督這位完美的救主。求你賜給我們活在“第7天”的眼光和生命的厚重。主啊,如果我們曾在愛中認真地提醒家人、朋友注意提防新冠肺炎,求你幫助我們,給我們加倍的催逼和愛心,去傳揚神拯救罪人的福音。奉耶穌基督我們救主的名,阿們!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