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傳統教會與網絡聚會(鍾榮凱)2020.05.25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欄目2020.5.25

口述:鍾榮凱   採訪整理:沈琅

 

前言

新冠病毒肆虐,疫情影響全球,世界各國的教會紛紛轉到線上,借用網絡彼此聯結,繼續聚會。網上聚會的方式迫使我們反思原先對“教會”的認知。

傳統概念中的“教會”,是相近地域中的一群人,聚集到同一個地方,建立團契關係,在一起敬拜神。而在線聚會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在線上聚會,只需網絡上的一個平臺,身居全球不同角落不能“形聚”的人卻可以“神聚”在一起,在網絡平臺上一起敬拜神。

既然可以通過網絡一起聚會、一起查經、一起敬拜神,而且不會受到有形地域的局限,那麼,網上聚會可以成為“教會”新的模式嗎?它可以取代傳統教會嗎?網絡平臺可以取代傳統的教堂或其他有形的聚會建築嗎?

我想藉本文探討傳統教會與網絡聚會的關係,並分析教會未來聚會的發展方向。

 

網絡聚會的優勢與弊端

毋庸置疑,網絡聚會有其優勢。它為人提供方便,聚會可以足不出戶;在疫情嚴重、舉國禁足之際,它使教會繼續聚會成為可能。它不受地域限制,能夠聯結全球肢體,使來自亞洲、歐洲、美洲、澳洲等各地的弟兄姐妹得以在網上相聚,一起敬拜神;它易帶新人參加,為未信主的朋友提供了一個容易操作的參加聚會的機會,因此很多教會在線聚會的人數比平常倍增。

但網絡聚會也有其弊端,敬拜隨便化便是其一

老一輩的基督徒都知道,他們以前去教會聚會,一定會帶聖經,這體現的是一份用心。後來,每個人手機在手,搜索經文一指搞定。但其實很多人聽道時拿著手機是在翻臉書或刷朋友圈。不用特地帶聖經,已經是少了一份用心,但畢竟還要去教堂,要梳洗整齊、穿著得體,這帶出對敬拜的尊重。

而今,在線聚會,那麼躺在床上也可以參加聚會;而一邊開著視窗聽牧師講道,一邊腌蘿蔔、炒菜的,也不在少數……雖然也有很多人持守對敬拜的尊重,但畢竟人性是軟弱的。久而久之,若大家習慣了在家懶散、懈怠的敬拜模式,便將敬拜隨便化了。故而,若有人打著“沖破有形教會圍墻、實現萬族萬邦敬拜”的旗號,而呼籲用網絡聚會代替傳統教會,是非常危險的。

其二,網絡聚會不足以使關係保持溫度。

居家隔離期間,我們盡量不與別人接觸,以防感染病毒。但瘟疫總會終止。上帝造人不是要他獨居的。《創世記》2章18節記載,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一個人獨居不好,兩個才好;並且,兩個人並非不相關的個體,而應該是幫助的關係。這互相幫助和彼此成就的關係,也是教會最基本的元素。

原本不相關的兩個人,因為一個人跨出一步,去幫助另一個人,這兩個人就建立了關係。有幫助才有關係,有愛的行動,關係才會產生溫度。沒有生活中的相交,只藉由網絡而維維繫的關係是沒有溫度的。沒有關係、沒有溫度的教會不能成為教會。因此,在線聚會雖然可以成為傳統教會很好的輔助,但它是不可以取代實體教會的。

 

關係失溫的危機帶來轉機

因為防疫隔離,很多人經歷了關係失溫所帶來的痛苦和絕望。有人因為居家令而苦於不能和朋友相聚;有人感染了病毒,獨自在隔離間,不能見到家人,只能流淚吞下孤獨;有戰鬥在前線的醫護人員,為了預防傳染,不得不忍痛與愛人和孩子分開;有人在隔離間孤獨地死去,而他們的親人卻束手無策,甚至連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陪伴他們的機會都沒有。

人們壓抑著對關係的渴望;因此,一旦疫情緩解,居家令撤銷,人們必定會蜂擁而出。人潮最為湧動的地方將會有兩個,一個是餐館,另一個便是教會。

人們需要溫度,大家懷念曾經在餐館裡三五好友聚會吃飯的時光,想要重溫那樣的美好;而另一個能讓人想到的,可以使關係回溫的地方,則是教會。另外,在疫亂中看到了生死的嚴肅性,對生命的思考也會鼓勵很多人走進教會。

疫亂過後,人們願意走進教會來認識我們的信仰,這對教會來說是一個轉機。那麼,我們是否預備好了,能夠給出人們所需要的溫度、所渴慕的關係?我們是否能讓他們感受到從神而來的喜樂和平安,讓他們了解福音是神的大能?我們的教會,是帶著溫度滿著愛的家,還是讓他們失望的冰庫?

 

居家隔離期間的預備

這段居家隔離的時間,其實是神給我們的恩典,讓我們好好預備自己,迎接疫亂過後的福音工作。我們當趁著這段時間,好好打掃自己的“家”,打理自己的生命。在現在的每一天好好預備,要比期待解禁的那一天早點到來更為重要。我們將從以下5個方面談隔離期間的預備。

1. 謙卑學習網絡

我們應當看到,網絡所能傳播到的地域是傳統教會所不能到達的。一場講道的直播可以傳到全球,點擊觀看的人數可以達到百萬。網絡是有力的福音工具,是我們應當拿起來的。

另外,如今網絡的門檻大大降低,已經成為人人隨手可得的工具。我們不用非得進入廣播公司才能錄音,也不用非得主修傳媒才能錄像。教會當做的,就是要開闊胸懷,謙卑學習使用網絡,跟上時代的腳步。很多網絡軟件和平臺都可以簡單上手,輔助我們通過網絡做關懷的工作。

2. 打破刻板模式

很多人印象中的教會是刻板的。想到教會,浮現在眼前的便是這樣的畫面:牧師穿著體面,手捧聖經講道,臺下畢恭畢敬,個個洗耳恭聽。

但是在居家隔離期間,打開電腦,學生要聽一本正經的視頻講課,員工要開一本正經的視頻會議;待到教會聚會,還是一本正經的聽道,不免會感到枯燥乏味。其實,在線教會不妨試著打破刻板模式,跟上網絡時代,營造不嚴肅、沒距離的輕松聚會氛圍。

我的教會除了主日在線聚會以外,還在嘗試利用網絡做多種直播。其中一個晚間節目叫做“潛移夢化”,每天晚上10點通過“諾雲”平臺直播。在這個節目中,我會穿著輕松,和大家聊最近的新聞和生活話題。最近一期節目中,我和大家聊“牧師可不可以穿破洞的牛仔褲”,並給大家展示了我的破洞牛仔褲,並由此聊到信仰。這種網絡聚會,會幫助大家打破教會的刻板印象,增強對教會的親切感。

有人擔心輕松的聚會會有損教會在人心中的神聖感,但這其實是不必要的擔心。拿婚禮來做例子,去參加一個傳統婚禮,你必定得穿禮服、配上皮鞋。但如果人家的婚禮設在海灘,你再穿皮鞋去就顯得不得體了。海灘上的婚禮雖然模式變了,但其神聖性和紀念性卻絲毫不減。

同理,在網絡上,教會不必拘於嚴肅的模式,可以帶進輕松的氛圍,減少儀式感;有智慧地運用網絡,可以做到非但不影響真理,反而可將信仰帶入生活。

3. 保持生活關係

居家隔離期間,弟兄姐妹運用網絡保持關係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教會正在嘗試開通生活性的直播。比如,我們會邀請一位會友在直播中教大家做蘿蔔糕,另一位會友會跟大家介紹她是怎麼種蘭花的。借此機會,我們竟然了解到教會會友一些平常不為人知的生活層面。之前雖然在教會彼此認識,但大家都不知道她還會種蘭花,她還會做蘿蔔糕,而他們的牧師還穿破洞的牛仔褲呢。

4. 建立靈修習慣

對於個人靈修,我相信每個教會都會強調其重要性,會鼓勵大家每日靈修。但可惜的是,個人靈修往往始於鼓勵而止於鼓勵,幾乎從未邁進“落實”的門檻。面對這個挑戰,網絡可以成為我們很好的幫手。

我的教會自2016年起使用微信群推展個人靈修。我會按照每天讀經的順序,將當天的經文發在微信群中,鼓勵大家自己先默想;之後我會錄制我的靈修所得,以音頻形式在群中與大家分享。我會按照主題、分段、分享亮光的模式來做靈修分享,並註重如何將靈修所得融入生活。

起先,這個靈修的微信群是為我們教會的敬拜團成員預備的,之後開放給整個教會,幫助大家建立每日個人靈修習慣。後來,朋友傳朋友,人們從世界各地加入我們的微信靈修群;現在,我們擴張到了5個群,共有2500多位朋友加入。

要鼓勵會友建立靈修習慣,我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微信靈修群則起到了督促的作用。自2016年9月我帶領微信群的靈修以來,我的每日靈修從未間斷。

在這個微信群裡,我們自己教會的會友與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連結,看到全世界弟兄姐妹如此渴慕,這對我們自己建立靈修習慣也是很好的激勵。

5. 注重教會主日信息

面對疫亂禁足,我相信很多牧師,會和我一樣經歷困惑和迷惘。不能請會友吃飯談心關懷他們了,探訪不能做了,聖禮不能做了……似乎所有都不能做了。

事實上,神沒有讓我們做這些我們不能做的。他讓我們好好預備。預備在網絡上忠心傳講祂的信息,也預備好牧養在疫亂結束之後邁進教會尋找真理的人們,傳講審判的信息,傳揚福音的真理。

聖經說,教會是耶穌的新婦。在耶穌迎娶新婦的時候,教會當預備好,把頭紗戴好,把燈油打好。

居家隔離正是一個很好的操練“預備”的時機。就自己來說,我們可以調整自己的生活與生命,調整自己與神、與人的關係,建立穩定的靈修習慣;就教會來,可以探索網絡聚會的功能和運用,以便將來可以更好地使用網絡來輔助實體教會。

 

作者簡介:

鍾榮凱牧師:遠東福音廣播“認識你真好”、南加州AM1300“熱線瘋九點”主持人,2007年開始全職事奉,目前是前進教會的主任牧師。

沈琅:獲富勒神學院神學碩士學位,現在加州參與教會服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