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屬靈經驗(陳濟民)

陳濟民

本文原刊於《舉目》35期

       在上(34)期我們談到親近神時,曾經說過:“親近神是到他的施恩座前,朝見那創造天地並救罪人 的主宰!在他的面前,我們敬拜,聽他說話,求他施恩,也享受他的恩典,然後將他的旨意落實在生活的每一個層面。”這當然包括意志、思想和情感。因此,親近 神的人是有主觀的感受的。

        談到親近神,不能不談經歷。可是,由於這課題相當大,而且是經常困擾基督徒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另文處理。

一、舊約聖徒的經驗

        談到舊約聖徒親近神的經驗,《詩篇》是最好的線索。在《詩篇》51篇,大衛就指出一個悔改歸向神的人,會享受救恩之樂(《詩》51:12),而他在32篇則形容自己不認罪的時候,終日唉哼而骨頭枯乾(《詩》32:3)。

        同樣,在《詩篇》中,我們一再看到一個人到聖殿中與神見面的時候,會有不同的果效。當人心懷不平而進入神的聖所時,他會得到另一種人生觀,心理也就得到平衡 (《詩》73篇,特別是15-17,21-22,27-28節)。當人在水深火熱的環境中向神求告的時候,他會脫離不滿和埋怨,轉為感恩(例如:《詩》 22,69篇)。

        詩人說:“地雖改變,山雖搖動到海心,其中的水雖匉訇翻騰,山雖因海漲而戰抖,我們也不害怕。”(《詩》46:2-3) 這是因為在上帝的聖城中,“萬軍之耶和華與我們同在,雅各的神是我們的避難所。”(《詩》46:11)《詩篇》16:11更是正面地感謝神:“在你面前有 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

        在舊約時代,一個人敬拜神,可以是個人的默想或敬拜,但是,集体的敬拜有時是相當熱鬧的。關於這 一點,舊約聖經中最著名的事蹟,恐怕是大衛迎接約櫃進耶路撒冷時“極力跳舞”(《撒下》6:14),而《詩篇》其實也要聖徒使用各種樂器,包括“用大響的 鈸”讚美神(《詩》150:5)。

        然而,聖經在這方面有幾個重要的提醒。

        第一,一個人感受到平安與滿足,並不表示他與上 帝一定非常親近。這是因為我們的罪性常使我們欺騙自己。在先知書中,以西結和耶利米特別警告以色列人,當他們拜偶像犯罪的時候,雖然一再告訴自己:“這是 耶和華的殿”,但這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平安(《耶》7:4,6:13-14,23:17;《結》13:8-10)。

        第二,我們沒有感覺到神的同在,並不表示上帝就不在。在雅各的生平中,他曾在伯特利驚訝地發現:原來神在這裡(《創》28:16)!在這種時候,我們最需要的是信心的眼睛,也就是以信心接受神的恩典。

        第三,與神同在就有神的平安,但並不表示信徒一生都是生活在情感的高峰,更不表示一生都沒有問題。當詩人在46篇說不怕的時候,當時耶路撒冷事實上正被外邦人所圍困;當詩人在16篇感謝神的時候,他事實上正受到死亡的威脅!

         第四,不同的人在同樣的地方遇到神,可能會有不同的体驗。摩西與以利亞同樣到了西乃山,卻有不同的体驗:摩西在西乃山時,上帝是在雷轟火焰中顯現,這是一個 替以色列人申冤和施行拯救的時候(《出》19:16-25);當以利亞回到西乃山的時候,上帝卻是以微小的聲音向他說話,要他知道神還要繼續忍耐,藉以利 沙向以色列人說話,卻同時在當代的政治環境中,安排不同的人執行他的旨意(《王上》19:1-18)。

        換言之,敬拜獨一真神的人必定有屬靈的經驗,而且有時可以有相當激情的表現,但是,屬靈經驗必需是敬拜獨一真神產生的結果。同時,主觀的經驗可能因人因時而異,更是不能代替落實的敬虔生活。

二、主耶穌的預言

        新約又如何談論基督徒的生活經歷呢?主耶穌上十字架以前,在《約翰福音》14至17章的“小樓談話”中,曾到談到門徒在他死後的生活,有兩個要點。

        首先,一個人生活在死亡的威脅下,就是生活在魔鬼的權勢之下(《約》14:30)。在這種環境中的人,生活的特徵就是恐懼和焦慮(《約》14:1,27 下),並且恨主耶穌和屬他的人(《約》15:18-19)。但是,主耶穌的學生在這種仇恨的環境下,卻因信而有一種“平安……不像世人所賜的”(《約》 14:27),他們也會因主耶穌的同在得到一種“沒有人能奪去的”喜樂(16:22)。

         這是因為耶穌雖然在十字架上死了,卻仍然會與信徒同在,而且在世界上行事,使信徒超越死亡(《約》14:19)。因此,在困境下,信徒遵守主的命令彼此相愛,像主耶穌一樣,看到死亡的來臨,卻說:“這世 界的王將到;他在我裡面是毫無所有;但要叫世人知道我愛父,並且父怎樣吩咐我,我就怎樣行。起來,我們走吧!”(參《約》14:30-31),沒有恐懼和 焦慮,而是体驗更深的喜樂,有勇氣迎向死亡,向死亡挑戰!

        第二,主耶穌的同在又是怎樣一回事呢?在《約翰福音》14章,主耶穌說聖靈的同在就是他的同在(《約》14:16-24)。在15章,他講到葡萄樹的比喻:主是葡萄樹,我們是枝子,他住在我們裡面,我們也住在他裡面,這是我們熟悉的經文(《約》15:1-11)。

        信徒與主耶穌的關係是生命的連結。當主耶穌為門徒禱告時,他也求神使他們合而為一(《約》17:22),而這種合一是:“使你所愛我的愛在他們裡面”(《約》17:26)。因此,主耶穌談到生命的關係時,跟著就要門徒聽從他的命令,彼此相愛(《約》15:12)。

         與主合而為一的人必定是聽從上帝而在生活中流露出愛心的人。由於聖靈不是物質,而愛心更是上帝生命的流露,在某個意義中,我們可以說,信徒與主耶穌的合一是一種神秘的屬靈經驗。但是,這種合一並不是說我們與神混而為一,更不是說我們變成上帝。

         換言之,根據主耶穌的教導,他的死為信徒帶來了平安、喜樂和生命,也讓他們得到聖靈,活出屬神的愛。這不是理論,而是可以具体地在信徒的生活中体驗的。舊約聖徒的生活經驗在新約時代更豐滿地實現了。

三、保羅書信的教導

        談到新約信徒的屬靈經驗,我們不能忽視保羅的教導。從保羅所寫的書信,我們不僅看到主耶穌所應許的救恩在信徒身上應驗了,也可以更仔細地看到一些特殊的屬靈經驗在信徒經歷中是怎麼一回事。

        第一,我們要談的是方言。談到方言,明顯的是:保羅確實是認為方言是聖靈恩賜之一(《林前》12:10、28-30),而且保羅甚至提到一種可能性──雖然 他並沒有說真的有人做得到,就是信徒“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林前》13:1)。保羅更是明說一個人用方言禱告的時候,是:“用靈禱告”,也就 是沒有用悟性,連禱告者自己都不知道在說什麼(《林前》14:14)。

        因此,不管方言本身是否一種人間的語言,對說話者本身以及在場的一些人而言,說方言是一種超自然的現象,也是超自然的屬靈經驗。保羅自己說他也會講方言(《林前》14:18),而且肯定它的價值,認為這是:“在心靈裡……講說各樣的奧祕”。

        在保羅的教導中,恩賜是主耶穌勝過死亡以後賜給信徒的戰利品(《弗》4:6-8),所以能講方言絕對是好的。但是,做為一種屬靈的經驗,保羅的看法卻相當獨 特,因為保羅認為所有的基督徒都可能會說方言,但不認為所有基督徒都必須講方言。他們都有可能講方言,是因為這本是聖靈的恩賜,也就是神的恩典,信徒並不 需具備任何先天的條件;但是做為恩賜之一,它卻不是所有基督徒都會得著,而是憑上帝和聖靈的定奪(《林前》12:7-11,28-30)。

        換言之,在方言的現象中,我們看到有一些信徒會体驗到某種明顯的超自然經驗,但並不是所有的信徒都需要有這種經驗。更值得注意的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 13章明言,一個信徒有可能會說方言,卻可能沒有信徒必備的愛。也就是說,一個人會說方言,並不表示這個人就是親近神,屬靈的人。這種看法對我們而言是有 點難懂,但卻是保羅的教導。

        第二,我們要談的是保羅樂園的經驗。有幾方面值得我們注意。

        1. 這也明顯是一種神祕的經驗。保羅知道他:“被提到樂園裡(也就是三層天),聽見隱祕的言語,是人不可說的。”但並不知道實際上他是“在身內”,或“在身外”(《林後》12:4,參看第2節)。

        2. 這不是保羅經常有的經驗,而是一件14年前的事(《林後》12:2)。

        3. 這件事本身是好的,是主的恩典,保羅覺得可以誇口(《林後》12:5上)。但是,它也有危險性,就是會過於自高(《林後》12:7)。這是人罪性的嚴重,人看為高超的屬靈經驗並不保証一個人不犯罪!

        4. 更重要的是,保羅認為,做為主的僕人, 最要緊的就是在自己的生活中顯出與主同死同復活(《林後》12:9-10)。哥林多信徒根據一個傳道者是否看過異象,而將他們排列名次,保羅深深不以為然。

        三層天的屬靈經驗雖好,在日常生活中活出耶穌基督的形象更是重要,不能以屬靈的經驗取代。由於耶穌基督的救贖消除了人與神之間的障礙,因此信徒在今世可以享 受屬天的福分,得到屬靈的恩賜,有些人甚至可以有三層天的經驗;但恩賜因人而異,也不是每個基督徒都會有三層天的經歷。神對每個基督徒共同的要求,是活出 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樣式。

結語

        做為基督徒,有三一真神的同在,在生活中經歷神的救恩,所以必定會有屬靈的經驗,而且可以說是一種神祕的經驗,有時甚至有相當激情的表現。但是,屬靈經驗必需是敬拜獨一真神和相信主耶穌而產生的結果。

        在聖經中,屬靈的經驗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平安、喜樂和愛心是每一位基督徒必需經歷的。但另一些,如聖靈恩賜和異象等,則因人因時而異。要緊的是,主觀的經驗不能代替落實的敬虔生活。

        讀蓋恩夫人《馨香的沒藥》,聽到羅倫斯每天與神同行,看到宋尚節佈道會中帶領許多人信主;或是某人有醫病恩賜,另有一位聽到神說話,我們要為這些人感謝主。同時也應謹記,我們要效法的,不是這些人的經歷和成就,而是像他們一樣在生活中經歷那死而復活的主所帶來豐盛的救恩!

作者曾任台灣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現住美國洛杉磯。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