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效基督的接待:招待同工(陳世賢)2020.10.02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0.10.02

陳世賢

 

中學時,我開始加入教會的主日崇拜服事。當時既不會司琴,也不知道怎樣領會,因此除了放投影片之外,還有一件事我可以做,那便是擔任招待同工。

 

簡單?不簡單!

招待的服事,可以很簡單:穿上背心(招待服)、將週報與聖經準備好,待弟兄姊妹們來聚會時,說聲歡迎、並把週報聖經遞給他們。如果來的是位新朋友,則再加上一份留名單即可。

不過,我的母親在教我如何當招待時,還告訴我幾個細節:在聚會中,招待同工是唯一可以在後方關顧現場狀況的人,因此可從會眾是在加穿外套,還是脫掉外套,來判斷會場冷氣是否太強;或者透過會眾的反應,或趁敬拜時走到場中央,來判斷某區的音響會不會太吵,若有需要,就通知音控同工調整;而如果有長輩進到聚會現場,要在他們選好位置、坐下之前,在椅子上鋪上坐墊。

母親還有個當招待的本領,是我至今學不來的:她會站在門口,招呼一些路人們進來聚會。我們教會中有位極度委身愛主的同工,便是20年前如此被邀請進入教會、之後信主的。

在我的經驗中,招待同工有時也會遇到些意料不到的服事,比如幫忙跑個腿,去買麥克風的電池、接應當天找不到路的講員、為想進來坐坐的遊民洗個腳、把死黏著大人不放的孩子哄到兒主教室……

在此次疫情中,許多招待同工更加忙碌,除了要協助量體溫、酒精噴手,還要幫沒帶口罩的會友們找口罩。因此,招待同工常常需眼觀六路、靈機應變,回應會眾的各種需要,甚至有時都無法預料這週又會發生什麼新鮮事。

 

耶穌基督的招待

當我思想這個服事的特質時,我想到了一段《路加福音》的經文:“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祂講道。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路》15:1-2)

這段經文讓我們看到,耶穌當年在地上服事時,受人抨擊的一個理由,在於祂和那些被公認為墮落之人呆在一塊兒,祂的舉動回應著當時“誰配受到接待?”的文化偏見,為我們帶來一種嶄新又激進的接待觀。

當時的接待文化,光譜兩端分別是“宗教權貴”與“罪人”:猶太拉比與文士受到會堂最隆重的尊敬與款待,而妓女(不檢點的女性)、稅吏(背棄民族認同的叛國賊)被視為受唾棄的一群人,在這兩個群體之間是普羅大眾,他們雖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卻也不至於落到道德基礎線以下。

耶穌以尊貴的拉比之姿,與最被輕賤的一群人同坐席——至高與至低的形影相隨,挑動著時人的階級舊觀,這種顛覆性的接待觀,指出神國的價值次序與這世界反道相悖,也昭示著上帝的慷慨豐盛惠及到社會中最邊緣、最微小的一群人。

以耶穌的標準套於今日,就是我們接待一個渾身有氣味的遊民的態度,跟接待外請講員的態度,應當並無二致。人看人時,總是先看見跟自己有差異的地方。當教會如此行時,她與世界的本質性差異,就被彰顯出來了。世界不可能看不見這踐行出來的愛,就像人們無法對耶穌那顛覆性的接待舉動視而不見一般。

 

我們被接待進入神的家

招待同工表達著對每位來教會者的接納,他/她不是代表自己接納來客,而是代表基督與教會的接納,他/她持著那世界中找不到的、無條件的對人的愛,藉著一次次遞出的問候與週報、笑容、關切的眼神,宣示著那份對人毫無區別的接納。

每一位前往主日崇拜的人,在開始敬拜上帝之前,都先經過了招待同工的接待。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場對上帝的崇拜,從會友經過招待同工時,就已經正式開始了(哪怕會友提早了半小時到場,而主領還沒到台上)。

教會既然是上帝的家,我們沒有人是自己主動走進這個家的。我們都是先接受了基督的恩典接待,才得以進到這個家中,敬拜上帝。

此外,沒有人是靠自己的力量獨自走進教會的,就像沒有嬰兒是靠自己的力量獨自出生在這個世界上。是的,從當事人的角度,他付出了認信與委身的責任,但他的主動背後,是另外兩個更大的主動——上帝的主動揀選與教會為了回應上帝而發起的傳福音行動,這兩個主動在先,當事人的回應在後。

一些古老的教堂為了表達這樣的神學訊息,傾向將受洗池設置在教堂的大門入口。對他們來說,洗禮的空間是一個“門”,是一種“入口”,是生命的門、救恩的門、在聖靈裡生活的門、天國的門,受洗是進入教會、成為上帝子民的入門第一步。如果從這個意義上,今天的招待同工的服事更突顯其意義:他們站立在教堂的大門,效法基督當年的作為,歡迎外人進入這個家中。

主日崇拜是一個基督徒信仰經歷的縮影:我們的信仰,起始於接受上帝的施恩,在領受了恩典之後(被接待,是成為天國子民的第一步),我們才來到上帝的面前,獻上敬拜讚美(音樂敬拜)、奉獻自己的生命(奉獻)、並順服上帝的聖言(講道與聖餐)、最後接受差遣往世界去(散會)。

寫到這裡,筆者由衷地謝謝每一位曾經的、現在的招待同工,你們的服事,一週又一週地提醒我,我生命的基礎,在於基督那慷慨的恩典,祂接待我這個罪人,使我得以來到父的面前,成為祂榮耀的子民。

 

作者畢業自中華福音神學院、普林斯頓神學院,目前於台灣康華禮拜堂牧會。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