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應三:撥開雲霧見青天――展望課程宣教觀正解(展望中文翻譯團隊)2020.10.08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0.10.08

展望中文翻譯團隊

 

編註:近日有牧者反應,以往談到宣教,通常是包括同文化、近文化和跨文化,但教會中一些會友參加過著名的宣教課程Perspectives(《展望課程》或稱《宣教心視野》)和Kairos(《把握時機》)後,回到教會,只認定跨文化宣教才是宣教,從事跨文化的宣教士才算宣教士。這種看法也影響到教會的宣教策略,只支持跨文化的事工和宣教士。那麼,應如何看待此事?

 

感謝上帝使用中文Perspectives成為全球華人宣教動員和門徒培訓的工具。本文想以有限篇幅來解釋Perspectives常見的誤區。

中文Perspectives於2005年正式落地,在過去幾年間影響了大部分漢語國家。整個翻譯專案及本土動員事工皆是應內地教會領袖的要求。自課程出版以來,取得了重大進展。在臺灣就完成超過100個班,且畢業的校友總數估計超過4000人。

現有的中文版《展望課程》是從第四版英語文獻 (reader) 和研讀手冊 (study guide) 直接翻譯並獨立出版的。翻譯工作可謂空前,翻譯團隊成員包括了兩岸三地、領導宣教的專家學者和頂尖的翻譯員。在不到4年內,完成的字數接近中文聖經文本。翻譯工作的順利開展,也得益於大陸和臺灣地區的編輯人才,他們過去出版了大量的神學和宣教著作,所以經驗豐富。

《展望課程》的內容不只是文獻,“研讀手冊”更為舉足輕重。課程不是一本收集了經典宣教論述的圖書館文獻合集,宣教動員和門徒訓練才是課程的最終目標。諸如學生通常不會瀏覽的講師指南,講義PowerPoint等,也是課程的隱藏寶藏,可謂同樣重要。

1974年英語版Perspectives課程發佈以來,聖經、歷史、文化和策略觀點的基礎架構已經成為全球宣教文本的標杆。港臺出版的宣教書籍,都以此為大綱。

聖經基礎為整個課程奠定了重要的根基。在第4課介紹大使命的主題之前還有3課。第1課的重點是亞伯蘭的呼召,強調賜福萬民與福份的傳承(參《創》12:1-3)。第2課繼續探討一個深層的神學問題――神的榮耀及其與宣教的關係。第3課提出了另一個重要的話題――上帝的國度,尤其是國度已然未臨 (already-not yet)的本質。

這些基礎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課程的聖經視野(第1至第5課)並沒有定義宣教。如果有的話,宣教只能定義為上帝的使命 (missio Dei) 。萬民都被邀請加入神的這一偉大計劃,就是為萬族帶來祝福,好讓每個民族都可以在永恆裡敬拜上帝。

那麼《展望課程》還是以1980和1990年代美國華人教會普遍理解的定義來談論宣教嗎?即按照同文化,近文化和跨文化的分類來理解宣教。簡而言之答案是肯定的,課程確實是用這三個詞彙來描述宣教。文獻第四冊“策略視野”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文獻84章《完成重任――未得之民的挑戰》(溫德&葛博西)為課程第 9 課提供了很大部分的教學內容。(下圖就摘錄自《宣教心視野》文獻第四冊84章29頁。)

 

請注意E-1,E-2和P-1,P-2在E-尺規和P-尺規上是如何定義的。他們就是同文化,近文化和跨文化事工。

那編註中提到的這個對展望的誤解是怎麼來的呢?這和课程第九課以及文献第84章重點討論的題目有關。關鍵在於《馬太福音》24章14節的實現,即我們如何理解“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向萬民作見證,然後結局才來到”(聖經新譯本)?在這章中我們如何理解“結局”或“結束”一詞呢?文獻給了我們以下的答案:

簡單來說,結束任務一詞指的是工作完畢。在20世紀70年代,神開始讓許多人看見,在每一個族群中都實現宣教的突破,是最起碼且基本的任務,也是一項必定能夠完成的任務。(見《宣教心視野》文獻第四冊84章28頁)

因此,在這個討論中,前線的差傳事工以及向未及之民傳福音,都是完成或結束使命的必要條件,只有這樣的跨文化宣教才能滿足《馬太福音》24:14的要求。這絕非削弱同文化和近文化事工的重要性,只是表示如果我們只做同文化和近文化事工,就不能完成《馬太福音》24章14節的託付。

文献第四冊84章31頁的圖表也解釋了這問題。90%的宣教資源都集中在向已得之民的一般宣教和佈道上,這對實現《馬太福音》24:14毫無幫助。我們要認識到此處所引用的研究是在近年興起的差遣國家出現之前進行的,這些國家(包括中國)對“從全地到萬邦” (From Everywhere to Everywhere)的呼籲有極正面的回應。

雖然沒有科學統計研究,但華人動員者一致認為中國宣教資源都不會把90%集中在向已得之民的一般宣教和佈道上,反而10個中國宣教士中,可能只有一個是被差派做同文化宣教事工的。雖然也有一些傳道者在他們原生的文化環境中建立教會,然而中國教會對此是冠以植堂佈道之名,而非所謂宣教士的頭銜。

其實在整本課程中並未特別著重同文化、近文化和跨文化的區分,而且在整個課程結束時,引用“使命人生”(《宣教心視野》文獻第四冊126章258-261頁)指出胸懷普世的基督徒和教會可以有的4種生活方式:前往(Going),歡迎(Welcoming),差遣(Sending)和動員(Mobilizing)。問題的重點不在於一位胸懷普世的基督徒該去哪裡,參與什麼事工,而在於個人與神為友、委身於神的宣教使命。

胸懷普世宣教的基督徒每天都緊緊跟隨主,以基督的普世大工為超越一切的首要任務。並以此作為生活的準則。(《宣教心視野》文献第四冊124章250頁)

這是展望課程的重點。宣教不在於參與同文化,近文化或跨文化的事工,而是眾信徒委身於上帝的使命。我們渴望所有中國信徒活成胸懷普世的基督徒,加入那實現《啟示錄》7章9節的大隊伍中去。

本團隊特為翻譯及在華人信徒中推廣展望而成立。

註:

《把握时机》香港同工简单回复如下:

以下圖片是Kairos引言其中三張powerpoint,在第6課將大使命簡單區分為同文化和跨文化的,詳分E1,E2,E3。

不過整個課程明顯點出跨文化宣教的資源人手不足等問題,須要大家合作努力才能完成大使命。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