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乐园?新乐园?──作家普曼世界观初探(上)(黄瑞怡)

黄瑞怡

本文原刊于《举目》34期

前言

          “上帝”一词,人人听过,许多人甚至常挂嘴边。但“上帝”在人心里,可以翻搅出什么波潮?呼唤出什么信念?牵引出什么经验?至少有以下几类可能︰

A. 上帝不存在;
B. 上帝虽存在,但高高在上,与我无关;
C. 上帝虽存在,但无力管理人间;
D. 上帝虽存在且有能力,但不在乎人类;
E. 上帝存在,大有权能,并对人类有爱和关怀。

          不论对“上帝”抱何种信念,多数人的信仰与世界观,仅影响个人及其生活圈。但也有少数人,比一般人的影响力大得多。比如作家,写出一系列叫座的畅销书,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其思想岂不对全球读者带来持久影响?

          英国奇幻文学作家菲立普.普曼(Philip Pullman),就是其中之一。其代表作《黑暗元素三部曲》,即显露出其人本世界观与基督徒的神本世界观的巨大差异,并对无数读者产生了影响。本文期待 通过对其作品的探讨,唤起基督徒对普曼旋风的重视,并扩展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的对话空间。

一、普曼其人其书

           菲立普‧普曼(Philip Pullman),1946年生于英国诺威治(Norwich)。由于早逝的生父,以及后来的继父,都是皇家空军成员,他幼年足迹遍及欧、澳、非三洲。

          普曼童年最亲近的家人,是外祖父,一位英国国教派牧师。普曼从他那里,领会到说书人的魅力,也接触了圣经教导和教会生活。他始终深信外祖父,“具有深厚的人性,以及找寻道德真相的能力”。

          普曼一直研习文学、哲学、历史。在混乱的世局时势间,他常常思索人的命运和出路。随着年岁渐增,他对上帝和刻板的宗教愈增愤懑,甚至怒目相向!

          1968 年,普曼于牛津大学英文系毕业,之后任中学教师,并西敏学院兼职讲师多年,教授维多利亚文学与民间故事。自80年代后期始,他专事写作,得奖无数,是少见 的同时拥有成年人与儿童读者群的作家,其影响力遍及学院和普罗大众。有人甚至称普曼为“当今英国最会说故事的人”。

          他的作品,以1995年起陆续发表的奇幻长篇《黑暗元素三部曲》最为轰动,但其中对基督信仰的强烈批判,也引起诸多争议。

         如果是一般人,对神有什么想法,通常激不起多大涟漪;学院高堂里对上帝的学术辩论,纵使精彩绝伦,也毕竟受众有限。但普曼擅长说故事──故事动人心弦,也顺 势传递了他的人观、神观、世界观。故事愈有吸引力,信息在读者心里烙痕愈深。而且,随着出版的全球化,普曼的影响已不止于一地一国。这也就是为什么,英国 基督徒文评家Peter Hitchens称普曼为“全英国最危险的作者”。

            在我们进一步讨论普曼世界观之前,让我们先看看《黑暗元素三部曲》故事梗概。

第一部《黄金罗盘》

           在一个与我们平行的世界中,孤儿莱拉在牛津乔登学院门墙内,受位高权重老学者的保护,如野孩子般无忧无虑地长大。她无意间发现,学院内外政治、宗教、学术势 力暗潮汹涌,似乎都与遥远北极地的“尘”有关。然而真正燃起莱拉探险热情的,是她迫切想援救失踪的挚友罗杰,及一群盛传被秘密组织诱拐带往北方的孩子。

          莱拉与吉普赛船队来到遥远极地,在武装北极熊和女巫的援助下,救出了那些险些成为邪恶实验牺牲品的孩子。然而,莱拉真正的冒险旅程却才开始。她与守护精灵潘拉蒙,必须孤独上路,走过两个宇宙间的星桥。她的抉择,将决定世界的存灭……

          《黄金罗盘》中,有许多奇幻元素:

奇幻元素一:守护精灵

          在莱拉生存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有一个动物形貌的守护精灵。守护精灵不是亲密宠物,也不是守护神,而是类同人类灵魂的伴侣。在孩童时期,守护精灵可以随主人心绪或情境变换身形,象征了童稚的可塑性与创造力;成人后,守护精灵形象不变,突显成人的个性。

           透过守护精灵,普曼增加了人物面向,巧妙探讨了人与灵魂纠葛互动、不能或离的关系。

奇幻元素二:平行世界

           普曼在《黑暗元素三部曲》中呈现的多元宇宙观,比《哈利波特》在现实与魔法两个世界中来回穿梭更为恢宏。《黄金罗盘》11章有这样一段描述:“凯萨突然伸展 他的翅膀,然后再收起。‘刚才,’他说,‘我就已经拂过一千万个其它的世界,可是它们对此一无所知。每个宇宙的距离如心跳般接近,却无法碰触、看见或听到 其它世界,除了在北极光中。’”

          然而平行宇宙并非永远平行,女巫听得见另一世界传来耳语,天使可以在多个世界自由往返。野心、才干、资源非比寻常的艾塞特公爵,以匪夷所思的途径,建成通连宇宙的星桥。

          随着故事的推演,莱拉带着我们一同思索,什么样的力量能贯通众宇宙?什么物质或心灵守则,能放诸万千世界皆准?人所行的,或高贵,或丑恶,或愚昧,其连锁影响,是否远超过人的预测?

奇幻元素三:黄金罗盘         “黄金罗盘”,指的并不是一个普通罗盘,而是一个精工打造、形似罗盘的珍贵仪器——“真理探测仪”。探测仪上有36个图案环绕,三个用转轴转动的短针,还有一支仿佛能按使用者心意转动的长针。在受过严谨训练,又有参考图鉴的学者手中,真理探测仪可以指示过去与未来的真相。

          11岁的莱拉,在无人教导,也没有任何参考书可看的情形下,摸索出了与真理探测仪对话的秘诀──她必须进入完全放松且又全神贯注的精神状态,仿佛是与自己心灵深处对话,又仿佛是与银河外极浩瀚的智慧对话。

第二部《奥秘匕首》

          莱拉穿越了北极光,来到另一世界喜喀则。她遇见身怀祕密的亡命男孩威尔,然后他们一同面对更奇诡的情势:幽灵盘据的死城、奥祕匕首强大的力量、天使现身、多方势力尔虞我诈……线索逐一浮现,真相却更暧昧。

          奥祕匕首,有人称之为“最后匕首”,或“伊瑟艾特”。那是一把可以切断万物的匕首,宇宙间没有它摧毁不了的东西。它甚至能在不同世界交界处,切出“窗口”,让人可以自由往返不同世界。匕首持有者成为影响宇宙未来的关键。威尔付出断指代价,掌握了匕首。

          莱拉与威尔,继续寻找尘的来源,并寻找威尔失踪多年的探险家父亲。同时,莱拉生身父亲艾塞列公爵,正招兵买马,积极预备向神国、向上帝宣战。

第三部《琥珀望远镜》

          这第三部是终篇。莱拉与威尔皆有心愿未了,莱拉想要向为她牺牲的朋友罗杰道歉,威尔想再见死去的父亲一面。然而从没有活人进入冥界,因此他们只能摸索地府之路。在熊王欧瑞克与加里维刺间谍的协助之下,莱拉与威尔终于踏入禁忌之地──冥界。

          当莱拉与威尔在冥界挣扎前行时,叛变天使、加里维刺族与非洲王,齐集艾塞列公爵麾下,准备与神国背水一战。另一方面,“教诲权威”倾全力欲摧毁“世界堕落源头”,天堂摄政王也决定加强神国在世俗的权力,直接掌控人间。跨世界大战势不可免,万物都将为自己未来一搏。

          《黑暗元素》终曲,对人世、深渊、天堂,以及人类、鬼魂、天使与上帝的进深诠释,更完整呈现了普曼对人类终极处境的思考,带动读者也思考--是否“没有灵魂,没有自由意志,人类就能永保纯洁”?抑或,“天堂的真相是永无止境的绝望?”

二、普曼世界观初探

          《黑暗元素三部曲》无疑是个场面波澜壮阔、情节高潮起伏、角色形象鲜明的上乘奇幻故事。然而《黑暗元素》引起多方争议之处,不在于其文学定位,而在故事中蕴含的信仰内容和世界观。以下我们将从四方面来探索:

第一方面:乐园何在:

          普曼自承,17世纪文学巨匠弥尔顿的《失乐园》,是他写《黑暗元素三部曲》的主要灵感来源。但实际上,普曼却彻底颠覆了基督徒诗人弥尔顿的基本信念。

        《失乐园》是弥尔顿以旧约圣经《创世记》前三章为题裁,于1667年创作的长篇诗作,在英国文学史中享有崇高地位。诗作主要描述的是:人原初犯罪,失去神圣洁同在,被逐出乐园,并盼望神荣耀救赎。弥尔顿写作的目的,如他在卷一所说,是“彰显上帝对人之正道”。

          虽然弥尔顿在《失乐园》前半篇章,细致描绘了撒但的个性和作为,与其手下的叛离。之后深刻思辨人类始祖的堕落,并以主耶稣降临人世的异象作结,象征著对神救赎的盼望。

          普曼在《黑暗元素》三部曲中,则重新演绎了撒但率众叛乱、宇宙生灵各自选边、大战一触即发的场景。但普曼笔下的人类,盼望的却不是上帝救恩,而是“新亚当”威尔与“新夏娃”莱拉完全脱离神权,彻底摧毁天堂神国,在地面建立“新乐园”──天堂共和国。

          换句话说,普曼认为基督教的天堂和救赎仅是美丽谎言,人类无需苦苦挣扎重回伊甸。人类必须反求诸己,在肉身居住的现实物质界建造新乐园。

第二方面:尘与罪

          《黑暗元素三部曲》全书中最神秘难解的物质,就是所谓的“尘”(dust)。在专制教廷眼中,尘是原罪的具体象征,导致人骚动不安、特立独行、反抗威权。教廷 高层因而推论,若是控制了尘,也就控制了人。若是能进一步斩草除根,断绝了尘与人的联系,就解决了千古原罪,人会从此温良柔顺,易于管辖。

          在 莱拉的冒险经历中,她领悟到,如果那些伪善自私的宗教领袖,都坚称尘是恶的,那么唯一可能的真相,就是尘是好的!普曼在此推翻了原罪与堕落的联结,他认 为,伊甸园中,夏娃是因为好奇与探索精神,而吃下分辨善恶的果子。好奇与探索何罪之有?对善恶能分辨,对知识全力追求,不就是人最宝贵的地方吗?以这样的 观念,他自然不会认为,亚当、夏娃犯了上帝规条是人类堕落的序幕。

          普曼笔下,原罪非罪,是人的生命力与创造力的表现。而尘,代表了“意识、智识”,是人独特的自我意念与创造力,也是宇宙中无所不在的集体意识。尘是流动的,也是活的。人的福祉,万物的福祉,宇宙的福祉,都与尘息息相关。

第三方面:自由意志       自由究竟是什么?诗人裴多菲对它的歌咏世代传递:“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但也有人慨叹:“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 行?”由此,我们窥见自由的矛盾性,一方面它是人类追求的至宝,一方面它也可能用为包裹罪恶的锦缎。而《黑暗元素》中的战争,就是人类主权与自由意志之 争。

          故事中主角的名字,都有高度的象征意义:莱拉,英文为Lyra,与谎言Lie字根相通,而莱拉的特长,是舌灿莲花。她多次编造故事,让自己或别人逃离难关。尽管有人说,这就叫“谎话连篇”,但普曼使用的显然是赞扬的笔触。

          男主角威尔,Will,即指意志。威尔是愈挫愈勇的斗士,至终捍卫自己与他人的独特自我。

          普曼笔下的上帝和教廷,看人的自由意志为洪水猛兽,因此无所不用其极地摧残、控制人的自由意志。既然一方高举自由意志之旗帜,一方欲除而后快,战争自然无可避免。

          然而,基督徒所信靠的真神,真的操纵人的意志,厌恶个人独特性,巴不得所有人都是唯命是从的奴仆吗?笔者并不这样认为。因为自由意志不是为所欲为、“只要我 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基督徒追求的自由,是在真理里面不受罪辖制、有能力行善。基督徒与神的关系,并非被迫事事受管辖,而是因认识神的全知全能,主动降 服在他爱的权能下,事事讨他喜悦!神所期待的,也不是压制、摧毁人的自由意志,而是人自主地顺服于他,如同儿女甘心顺服爱他们的父母!

          普曼对莱拉与威尔的身心成长,和他们之间的稚犊之爱,有动人描绘。但将全宇宙的存亡,放在两个13岁少年肩上,并且毫不解释为什么同样是人,同样有自由意志,威尔和莱拉之辈总会做出善的选择,而宗教领袖却总是做出恶的选择,还有人像考尔特夫人之辈常在善恶间摇摆。

          而且,在没有更高的律规范的情况下,人类凭自由意志,在地面建立的天堂共和国,真能像普曼所希冀的,免于贪婪、邪恶,长久屹立吗?

第四方面:神的属性

          上文已略谈到,普曼翻转了基督徒的基本信仰。究竟《黑暗元素》系列所呈现出的上帝,是一位怎么样的上帝呢?

         普曼所描述的上帝,“无上权威”,其实是一位垂老濒死的天使,隐匿在云霓里,不问天堂种种,更不理睬人间。宇宙大权由另一天使长“天堂摄政王”迈塔顿执掌。迈塔顿独裁专断,权力薰心,意图控制众世界生灵。

         莱拉世界的权力核心,是唯天堂摄政王是瞻的“教诲权威”。教廷大权在握,教会和政治及学术圈纠葛难断,斗争频生,老百姓有苦难言。所谓“上帝”,无心又无能,未给人类带来任何恩典;腐败教廷操控人的意志,甚至连灵魂都要辖管,更假照顾百姓福祉之名,行绑架、杀戮之实……

          在普曼生动的笔触下,上帝、恶天使和教廷,就是人间黑暗根源。

           普曼描述的神,与基督徒们用生命经历的神,相距何止千里!事实上,神的属性,如他所宣称的,也是众信徒可以见証的,是慈爱、公义、信实、良善、和平。他放下高天荣耀,只求恢复神与人关系,这样一位神,在普曼的生命和故事中完全未显明!

          因此,我阅读《黑暗元素三部曲》后最深的遗憾,不是普曼对善恶源头的颠覆、对教会偏颇的攻击,而在于这个才华灿然的当代说书人,有深远的人文关怀,却显然并不真正认识神及其美善,也不明白神愿意主动与人和好。

(未完,下期续)

作者来自台湾,俄亥俄州大学教育博士。现居美国洛杉矶。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