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遊子歸家、隨耶穌翱翔(黃奕明)2021.1.04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専欄2021.1.04

黃奕明

 

2020,漫漫回家路

回家的路原來這麼漫長。

我終於能夠體會一點兒當年父親的心情了。他80歲的時候,帶著一家三代十口返鄉探親,一進老屋就哭得稀里嘩啦,像個小孩子一樣。原來他看見大伯母的照片,長嫂若母,分離40年,前幾次相聚時間太短,沒想到這一回沒能再見一面。

我雖然不是北海牧羊19年的蘇武,但是“白髮娘、望兒歸,紅妝守空幃”的心境還是稍能體會。赴美牧會已經11載,常常有機會返台探親。2020庚子年,我們也決定要回台灣給我母親暖壽,慶賀她90歲生日。

沒想到疫情下,原本順暢的歸鄉路,變得要付上如此大的代價:首先是必須有登機前3天內的核酸檢驗陰性報告,為了這個報告,我們全家緊張兮兮,提早兩週就在家自主隔離。到了機場,更是全副武裝,口罩、面罩、酒精紙巾,整整花了20個鐘頭,才輾轉回到台灣。

在機場出關時,更是折騰了快兩個小時,因為檢疫通關需要買台灣的手機門號預付卡,還好警察很有耐性地幫助我們,坐上了防疫計程車,到防疫旅館,進行了14天的隔離。

在防疫旅館,雖然一日三餐都定時供應,但是不能離房門一步,早晚要量體溫匯報,就像是坐牢一樣。這倒給了我一個安靜退省的時間。我決心要好好看幾本書,並且為自己安排了兩個網路課程。頭三天,有嚴重的時差,睡得很淺,兩三個鐘頭就醒來一次,到了第四天,慢慢地好轉,終於能夠靜下心來,提筆寫作。

我相信,在見到母親的那一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迎遊子歸家

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並沒有得着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祂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來》111316)

其實我們人生在世,都是遊子,都在找一個家鄉。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但是其實是回不去的,因為家鄉早已人事全非。

我的教會在2020年修訂了使命宣言:“迎遊子歸家、隨耶穌翱翔。”迎遊子歸家,顧名思義,是希望為異鄉遊子提供一個歡迎他們的家,使他們賓至如歸。

不僅如此,這短句一語雙關,因為我們真正的身份是在世寄居的客旅,我們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神一直在“迎遊子歸家”,基督信仰最可貴的地方,就是永生的盼望!我們知道死亡不是終點站,而是中途站。世界的終局,就是新天新地的開始,歸家的路雖然漫長,但是仍然是值得的!

回顧過去一年,新冠病毒疫情的起落,表現了人類世界面對不可知未來時的慌亂與脆弱。社會如此,家庭與個人更不能倖免。身為北美華人教會的牧者,我看見神的手在其中。

我們有著遊子的雙重身份——華裔美籍公民以及寄居地上的天國子民。“這裡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北美生活的舒適區,讓我們很容易忘了自己的來時路。同樣的,我們天國子民的身份也岌岌可危,這一年,許多問題嚴重地撕裂著我們。我們不禁要問:北美華人基督教會是不是還能夠成為一個溫暖的家,歡迎其他遊子歸來?是否仍舊可以給迷失的遊子提供指引、答案,盼望?

另一個面向是對信徒的再度提醒:主來的日子近了,就在門口了!這並不是極端末世論者的危言聳聽,他們習慣於將聖經當成推背圖式的預言,其實推銷的是恐懼而非盼望。

而我們對基督再來的態度是迎向前去,渴望王者歸來!我們不應該停下腳步,而是還要繼續往前走。北美不是終點站,天鄉才是,美國夢的幻滅是必然的,任何由人類構築的烏托邦夢想,都不過是巴別塔,是必定傾倒的巴比倫大城。

新耶路撒冷是由天而降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祂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迎遊子歸家是為了送旅人啟程,我們都是天路客,朝向共同的目標: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

 

隨耶穌翱翔

畢德生的聖經靈修學名著《翱翔的基督》中,引用了一首霍普金斯的十四行詩《翠鳥彷彿著了火》,最後一行詩句是這樣的:

因為基督透過人的面容,

那不屬於祂的美麗肢體,

不屬於祂的美麗眼睛,

在父面前翱翔人間千百處。

翻譯成“翱翔”的英文原文是Play,原意其實是“吹奏”或是“扮演”。我是個音樂指揮,對這個詞更能心領神會。無論是每一個樂器所演奏的音符,還是每一個演員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三一神聖父的創造、聖子的救贖與聖靈的團契之結果。而最特別的是一支舞Perichoresis(中文含義:互居相融、互滲共存,編註)互滲相寓,這是社群三一論常用的一個詞彙,源於一種三人舞,互相轉圈。

故此,“隨耶穌翱翔”也是一語雙關。一則說到我們藉著基督有份於神聖的三一團契,再則談到跟隨耶穌的腳蹤行,如鷹展翅上騰,或像天邊歸雁,列隊翱翔,飛往天鄉!

“翱翔”也象徵了我們對自由的渴望。人類一直想脫離地心引力的束縛,飛向無垠的太空,但是真正的自由是脫離罪的綑綁,只有在基督裡的真理能使我們得自由。過去的一年,許多人被困在家裡,在居家令下只好在家上學、在家上班。我們的主日講道系列正好是《彼得前書》,而我也在網上教了一門成人主日學——“保羅生平”。彼得、保羅兩位使徒的偉大思想,都是在囚牢中寫成的。“隨耶穌翱翔”意味著不被環境的艱難困住,得享心靈的自由。

 

這也是基督信仰的可貴之處。比如於我來說,我知道在短暫的隔離之後,必定能夠回到家中與老母親歡聚,但這不是我最深的渴望,我最深的渴望是和基督在一起。

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神的號吹響;那在基督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我們這活着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所以,你們當用這些話彼此勸慰。(帖前》416-18)

很多人害怕基督再來,因為認為那就是世界末日,就是大災難,而我們還沒有準備好交賬——這樣的心態與不信的世人何異?

其實正確的心態是期盼王者歸來。這個世界和其上的一切都會過去,基督將會領我們進入新天新地。到那日,神要擦去我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21:4)我們會與過世的親人重逢,並且和主永遠同在。

落筆至此,窗前已見天光。2021年是不是能苦盡甘來?其實並不重要。疫情教會我一件事,就是明天不在我的手中,而是掌握在主手中。無論明天將如何,是死、是生,都不能叫我與基督的愛隔絕。

但我要怎樣見主面呢?是不是能像保羅一樣至死忠心?他不是被動地等主來,而是主動地迎見主。在最近的一部電影《使徒保羅》中,導演安排的結局,就是保羅在斬首之後,與所有殉道的親友重逢,但是在最後,鏡頭拉遠,他看見了主。

我年輕的時候,聽見一位弟兄說:“主啊,希望有一天我去見你的時候,不是殉道、就是被提!”那時候我好感動,覺得這樣的靈命境界真是高超。現在我年長了,有了更深的體會,殉道不一定需要被斬首,只需要為主而活!這才是“隨耶穌翱翔”的真正意義。

值此歲末年初之際,放眼2021辛丑年,我不祈求國泰民安,只求恩典的主賜我勇氣,在危難中持守所信,或者有一天,我迎見主面時,也能效法保羅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提後》4:7-8)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