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會: “不想再做基督徒了”(趙剛記錄)

本文原刊於《舉目》33期

參與教會:費城中華基督教會大學城分堂

參與者:
梁中傑(梁):1985年受洗,2004年受差派建立分堂;現為教會核心同工,帶職傳道人,不支薪。
梁海倫(倫):1985年受洗,2004年受差派建立分堂;現為教會核心同工,全職傳道人,不支薪。
鄭龍飛(鄭):1993年受洗,2005年按牧;現為教會核心同工,全職傳道人,支薪。
謝大偉(謝):2003年受洗;現為教會核心同工,同工會主席。
蕭菲力(蕭):1970年受洗;現為教會核心同工。
伍中:1992年受洗;事奉包括帶領小組,教主日學慕道班。
主持人:趙剛(趙):1995年受洗,現為神學生;事奉包括帶領小組,教主日學等。

座談會紀實(趙剛記錄)

一、貴教會是如何帶領慕道友,從接觸基督教信仰,到接受主,進而受洗的?如何幫助慕道友認清信心的本質,明白福音的真諦,最終悔改、信靠耶穌基督?

     趙:對於《舉目》編輯部給的問題,請海倫先發言。

     倫:北美教會吸引慕道友,有很多的渠道,英文班是其中之一。還有像新生來了,教會派人接機,提供沒有接觸過基督教的新移民,接觸教會的機會。等他們進了教會或團契,就可以用基督教的觀念去影響他們,對他們講基督和十字架。

     傑:我們的教會有一個福音班,慕道友如果來參加主日學,大部分也會去我們的福音班。等他們學習一段時間以後,有一些人覺得明白了、也願意受洗,那我們就帶他們上受洗班。對那些不太參加主日崇拜的人,我們就通過小組接觸他們。

    趙:正好有兩個福音班的老師在這裡,請你們分享一下。

    伍:我個人喜歡用福音查經的方式。在慕道友固定參加的情況下,這種方式的效果比較好。福音方面,我們強調人的悔改、主耶穌的受死與復活。

           謝: 我教福音班的時間蠻短的,以前我給別人傳福音的時候,老是繞圈子,比如先問他們生活中的困難是什麼,然後告訴他們信了主以後,困難會怎麼解決。但是後來明 白,神希望我們傳主耶穌並祂釘十字架,以及福音的大能。雖然這個道理看起來很愚拙,卻是真理,如果人的心預備好了,是會接受的。所以我現在在福音班裡,比 較多講主耶穌的死與復活。

           當有新的慕道友來福音班的時候,我就把我們的信仰,用五分鐘時間,簡潔但力求完整地介紹給他們。有一些人來過一次以後,就再也不來了。但是有一些人,聽了以後就願意留下來。

           這些留下來的人,常常提出非常好的問題。從他們問的問題和在主日學課上的反應,我們大致上能知道,這些慕道友在信仰上處於什麼階段,然後給他們相應的幫助。

           我們教會有時也會帶慕道友參加大聚會,比如福音佈道會、音樂佈道會等。在這些聚會上,常有決志的──他們可能聽了一首歌,或是聽了一篇道,覺得特別有感動, 就決志了。但是這樣的決志,以後可能會有反覆,因為他們未見得明白了真理,你問他決志的內容是什麼,他也可能說不上來。這些人,需要我們跟進。

     趙:從小組的層面來看呢?

     鄭:我覺得我們教會有一個傳統蠻好的,就是信仰生活化,在傳福音當中,強調信仰怎樣在我們的生活中彰顯出來。

     信仰是不能和文化混為一談的。紅磚的《不想再做基督徒了》一文,就提醒了我們這一點。文中主人公的一些困擾,可能就源自這樣的混淆。所以我覺得,在小組裡面,透過查經和分享,我們可以對一些舊有的文化觀念提出挑戰。

     蕭: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在教會裡服事的動機,如果是為得到別人的尊重,而不是對基督救恩的回應,遲早會遇到困難。當被人輕看、誤會的時候,服事的喜樂就沒有了。服事如果不是根於基督,沒有跟神建立個人的關係,就不能持久。

     同時,如果教會不對人講清罪和救恩,只是幫人解決經濟上的困難,或幫人找工作、拿綠卡,可能只讓人看到耶穌的神蹟,而沒有看到神蹟背後的耶穌。見過耶穌行神 蹟的人,大部分都沒有真正認識耶穌。十個患大痲瘋被耶穌治癒的人,只有一個回來謝耶穌,耶穌對他說:“你的信救了你!”也就是說,九個人得到身体的醫治, 只有一個真正認識耶穌是誰,得到永生。

二、貴教會受洗班的課程是如何設計的?時間多長?有什麼優缺點?對受洗者是否有考核的程序?例如,是否只要參加受洗班,上過課就可以受洗,還是有其它的考核條件?紅磚這篇文章,能帶給教會什麼提醒?

     傑:我們自己編了受洗班的課程,一般四週講完,主要是講清最基本的真理。只要我們確定,受洗人知道自己信的是什麼,知道基督信仰的基本真理,就不會阻攔他們受洗。當然,他們可能中間有麥子,也有稗子,但是耶穌說過,不要急著去拔稗子。因為這不是我們人的工作。

    我們也沒有什麼特別長的考核時間,因為我們教會流動很快。很多人從信主到服事、到從學校畢業赴外地就業,時間非常短。我覺得,如果能讓那些真信了的,很快參與服事,在服事中得到建造,更加重要。

    鄭:我想,“紅磚這篇文章,能給教會什麼提醒”這個問題後面,是不是隱含受洗班不慎重的疑問。我個人的想法是,不要把新信造就和受洗班混合在一起。有些問題,應該在信之後、受洗之後,在新信造就中解決。

     我覺得受洗班,講的是基要信仰。就像中傑講的,學員沒有什麼特別問題的話,我們就給他受洗。因為我們不能期待受洗班出來的人,以後一定是忠心愛主的。我就碰到過,有人在受洗班的表現非常好,聽到神的話就哭了,但後來也流失掉了。

     我們教會雖然沒有特別的考核條件,但也有基本的要求,就是他要固定來參加聚會和受洗班。然後有一個面試,請他分享信仰的見証。

     趙: 我也同意,受洗班和新信造就班應該有所區別。麥子與稗子都存在,這是事實,聖經也很明確教導,不用我們去拔掉。我想我們要注意的是,保持一種健康、合適的 比例。比如說,教會的標準太鬆了,結果十個受洗的,九個都流失了,這時候大概可以說,太隨便了;但如果非得做到,烈火煉真金以後,十個人有九個半能留下 來,估計也很難。

     蕭:我們教會在人受洗之前,一般有面試,從他講述蒙恩見証,就可以衡量其靈裡生命的實在程度。有一些不善長表達的人,只 會簡單的說“耶穌愛我”,但他重生得救的見証,卻講得很清楚。他會說:“我以前以為我不錯,現在我知道我需要主救贖。”這就是清楚重生得救。人必需把生命 交給主,以祂為主宰,生命才有機會成長。

     面試的時候,必要聽到這個人是清楚重生得救的,也把生命的主權交給耶穌。而且他必須很誠懇地承認,自己有罪、是個罪人,需要耶穌的拯救。這樣,才會帶他受洗。

     倫:秉著上述的這些原則,我們分堂成立以來,受洗的人數有52個,而流失的人少於10%(這數字包括了完全不來教會,以及偶爾來的人)。

     這個比例,在北美的教會裡,已經是非常非常低的了。北美一般的教會,流失率大約是30%以上。像我們這樣一個以學生為主的教會,低於10%,已經是非常、非常少的了。這跟教會重視新信造就,有很大的關係。

三、對於剛受洗的信徒,教會提供什麼樣的輔導與幫助?貴教會是如何幫助新信徒成長、堅定其委身之心?貴教會有什麼寶貴經驗?有什麼地方值得檢討與改進?

     趙:我們剛才的分享,其實已經引到《舉目》編輯部給我們的第三個問題。我們教會的新信造就班,是海倫在負責,請海倫先分享。

     倫:我想,新信造就班是教導基督徒一些基本觀念,希望他們對什麼是敬拜、服事、讀經禱告、傳福音、基督徒的家庭生活、怎麼樣明白神的旨意、怎麼樣有基督徒的品格等等,都有一個認識。

     第一課的時候,我首先和他們討論重生得救的問題。如果發現他們對此還有一些模糊的話,我大概會用兩課的時間,帶著每個人,把重生得救再確定、加強一遍。

     小組裡弟兄姐妹之間的關懷,也是同時不可或缺的。這種關懷不只是在生活上的,也是在屬靈方面的。這關懷不是來自組長一個人,而是教牧同工、弟兄姐妹之間的關懷交織成網。這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還有弟兄禱告會、姐妹禱告會、一對一帶新人等等,在這樣的小團体裡面,人心敞開,弱點、痛苦、需要代禱的事、家裡的事,都會傾訴出來。彼此幫助、用神的話鼓勵,對新信的人是很大的幫助。

     傑:我們教會比較鼓勵新信的弟兄姐妹參加服事。北美有些教會,特別嚴格,可能要上幾年的學習班以後,才能參加最基本的服事。另有一些教會,卻又太過鬆散,新信的也很快就成為小牧者,擔當起牧養、教導方面的責任。

     我們教會則學習保羅。保羅當初傳福音的時候,很多教會剛剛建立,極需多人服事。但保羅對初信者的信仰,抓得很緊,不要新信的人作監督。所以我們教會,雖然也 是有很多新的信徒,很缺少同工,但,一方面我們鼓勵大家都來服事,另一方面也注意到,在監督方面、在教導神的話語方面,不能隨便讓不成熟的信徒參與。

     謝:幫助新信徒成長,需要和這個人建立起親近的個人關係。雖然在小組中,都講禱告事項,但是有一些人只肯講一些表面上的事情。他真實的需要,只有在教會同工跟他有更親近的關係時,才會講出來。

     我們教會就面臨一個挑戰:那些年輕、又有孩子的家庭,真的很忙,你想去跟他們禱告,他們都找不到時間,但他們卻真的很需要關心。並且因為孩子小,他們經常不能聽道,不能參加團契,信心是很容易軟弱的。這就需要我們對他們多付出一些時間,並特別為他們禱告。

      童師瓊:我覺得剛受洗的人,很容易走到極端。比如受洗了很快就在教會有服事,結果反而崩潰了,就像《不想再做基督徒了》的紅磚一樣。而且這樣的人不只是一 個。我以前的教會裡面,也有弟兄剛剛受洗的時候熱情高漲,服事超過了可以承受的地步,過了一段時間,熱情消失了,屬靈的身量又不夠,就完全洩了氣。

      傑:教會鼓勵大家服事,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信徒在服事過程中成長。問題是,我們身為傳道人的,在這方面,常常做得不好。所以紅磚的《不想再做基督徒了》,對我們是很好的提醒。傳道人應當隨時關注信徒的屬靈狀況,發現軟弱的,及時為他們禱告,和他們交流。

     我並不怕看見別人軟弱,我自己也是這樣過來的。在這樣的時候,我們反倒可以成長得很快。但確實,這些人需要有人關心,需要我們作傳道人的來守望。

四、團契主席或領導,選擇事奉同工的原則是什麼?有沒有什麼聖經原則可以參考?教會如何幫助新信徒明白事奉的本質與目的、參與事奉應有的心態?從紅磚的例子,可以學到什麼?

     趙:大偉是同工會主席,請你先分享吧。

     謝:我覺得我們教會選同工的原則,應該是“成長中的基督徒”。有些人信主不太久,可是他很追求,你可以清楚看到他的成長;有些人信主的時間雖然很長,可是生命並無長進。所以,前者可能更有機會成為同工。

      聖經裡有很多相關的原則,像剛才中傑講到的作監督的原則。我覺得,總的來說,是要求這個信徒在生活中沒有很明顯的罪。

      倫:一般教會是20%的人在做事情,80%不做事情。我們教會,是80%的人在服事,剩下的20%,不是不做事情,而是沒有那麼明顯。我在新信造就班中,就開始講服事。服事是福氣,也是一種敬拜,是神的揀選。

      做何種服事確實是跟恩賜有關,但至少每個人都應該參與服事。最開始可以作司事。慢慢看到服事者的忠心和恩賜後,再把他分配到其它領域去,比如:詩班、兒童服事、後勤。有些人還可以作組長、教主日學……

      要非常小心的一點是,如果他的靈命沒有到那個程度,教會就給他加很重的擔子,這就不好了。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要允許他們退後。比如他作了組長後,說我現在很累,那麼我們傳道人或別的人,就要來支持這個小組,使這個小組可以繼續。

      我們教會裡面的同工好像沒有缺過。大家都很願意服事,不管是禱告、教導、做司事、到辦公室打雜幫忙……弟兄姐妹都非常樂意。

      蕭: 我想分享一段保羅的話,是我們很熟悉的《羅馬書》12:1,“……將身体獻上,當作活祭……”在這個原則下,保羅講到如何在不同的崗位上服事,在基督裡成 為一体,“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 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

      可見不同的崗位,就有不同的恩賜。但這些都有一個前提,就是“忠心”。耶穌要大家在小事上都忠心。神所看重的,就是“忠心”,而不是“效果”。

      鄭:確實,“在神面前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比我們為神做了什麼事重要。”

      謝: 從我的經驗來說,當我們開始在服事中怨氣滿天,就是我們需要反省的時候了。主的擔子是輕省的,如果我們覺得這個擔子不輕省了,大概就要反省一下我們服事的 動機對不對。如果服事甚至給我們帶來了苦毒,那我們就要跟別人一起禱告。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就寧可退後一段時間。而不是為了面子勉強做下去,其實滿心 的怨言。

      黃心剛:紅磚的例子,我覺得沒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我們也不能由此認為,這夫妻倆沒有信。我認為他們還會再回到教會來。他們現在有這樣的反應,只是說明他們教會在帶領他們信心成長的過程中有問題,就是沒有讓他們知道事奉的真正意義。

      教會可以更正這個錯誤,可以幫助、扶持他們。他們雖然可能痛苦一段時間,但是沒有關係,他們還會回來。

五、對於家庭聚會,如何提醒參與者,体諒開放家庭的辛勞?如何減輕開放家庭的負擔?

     趙:我們今天是在伍中家裡聚會,就請伍中先講吧。

     伍:其實開放家庭,從我來講,真的是非常喜樂的。我一點都沒有覺得這是一個負擔。我的經驗是,除非是傳福音聚會,會有些辛苦。只要是基督徒的聚會,基督徒都很体諒開放家庭。

     王伯伯:我家開放家庭後,有人問我,你就像每個星期在家開一次派對一樣,不累啊?我說,願者不怨。你願意就不會抱怨,你要是不願意,就會抱怨。

      我們家開始聚會時只有幾個人,到後來多達40人。不是所有參加過我家查經的人,都在我們教會受洗,有很多人都到外地或外教會去了。但有不少人後來告訴我:“我就是在你家參加查經後接受福音的。”這個就是家庭聚會的果效!

      謝:我來分享一下,伍中為了這次聚會,都為大家做了些什麼:

      一個星期之前,他就開始跟我討論,怎麼樣放在程序單上通知大家,怎麼樣通知大家不至於太早,也不至於太晚,但又能讓我得到比較準確的人數估計──對一般的參 與者來說,來或不來,可能是無關緊要的,但對開放家庭來說,因為要計算人數,準備飯菜、預估地方夠不夠、要用幾個房間之類的,所以很早就要開始準備……真 的要做大大小小、很多的事情。

     我從前不知道開放家庭的辛苦,覺得:“開放家庭挺好的呀!”後來才知道,原來要做多少事情!

     龔波:我覺得每週開放的家庭比較辛苦,開始要準備,事後要收拾……

     傑:教會要特別注意開放家庭的需要。當某個家庭有困難的時候,教會要体諒。

     我們這些年長的,也要多体諒年輕人。我們應該爭先開放家庭,成為好的榜樣。

     年長的人,本來可以有很多藉口,比如我的年紀比你們大很多,是你們的父輩了,難道還要我去做?

     不過這些年做傳道人,神讓我知道,我的榜樣很重要。而且,如果我願意去做,我也會很喜樂,覺得:“唉呀!原來我也可以跟小夥子一樣做。”比如今天下午,婚禮 結束後,我可以就走,因為我還要準備明天的講道。但是我覺得,跟大家在一起收拾一下也很好。神就把這個時間給了我,所以我就覺得:“哇!真是享受啊!”

     在教會裡,很多傳道人和長執,因為工作繁忙,就覺得開放家庭、參加大家的聚會或幫忙收拾一下,似乎是遷就了比較不重要的工作。可是我覺得做傳道人,這些其實 是基本的工作。要有一個平衡:什麼時候神讓你不做,那你就安安心心的不做;但如果應該做,你就會發現,神會把這個時間給你。

     我相信很多弟兄姐妹、新信的,確實是看年長的為他們做榜樣。

     伍: 這就像帶小孩,重要的不是父母怎樣說,而是父母怎樣做。教會的帶領弟兄、傳道人,若是做到一生只為神而活,自然會有很多弟兄姐妹跟上。而當信徒知道明白, 活著是為神的時候,很多事該怎麼處理,好像不用人教,就自然知道了。沒有能力處理時,也會禱告,求主幫助。這就是教會前輩的榜樣作用了。

     倫:教會在找開放家庭的時候,是有選擇的,不是隨便拉人來開放家庭的。教會情願事工稍微慢一點點,也要信徒自己站起來,高高興興地開放家庭。因為這樣的效果,比強行要求更好。所以教會在這方面要敏感,不要給人施加壓力。

     潘強:我們家當初開放的時候,是很不成熟的,因為我甚至都不是基督徒(我太太是)。當時最大的問題是,我每週五都要開放家庭,導致很多其它的活動就不能參加 了。如果不是我家開放,我週五有事就可以不去聚會。但若開放家庭,我們就必須每週五都在那裡。所以後來到了週五,我的情緒上就會有很大的波動。

      我覺得開放家庭很大的困難,就是在這裡。所以,如果有其它選擇,教會最好還是不要找新信的。

      鄭:建議不要連續聚會。每個月有一次特別的活動,讓開放家庭休息,比如去公園。

      傑: 感謝主,藉著今天這個討論會,讓我們對我們的信仰、服事、教會裡面的一些原則,有些思考。求主帶領我們所有的教會,在成長的路上榮耀祂。也求主看顧每一個 人的需要。有時候即使我們這些教會牧者不能夠看顧到,但是,耶穌,你是我們的大牧者,你來看顧我們每一個人的需要,讓我們在教會裡感到,我們不是孤兒,而 是與你有非常親密關係的兒女!

作者來自中國,現在費城西敏斯特神學院進修。

4 Comments

  1. 你們特別為文章”不想再做基督徒了”開研討會,這是很難得的,你們分享了如何帶領教會、小組、新的會友或慕道友等等的經驗與事奉的喜樂,討論如何檢討自己的服事等等。

    這些其實都很好,只是覺得你們仍然是以你們自己的觀點去回應這篇文章”不想再做基督徒了”,卻沒有真正從作者的立場與角度去了解體貼他所遇到的困難衝突與不滿,甚至壓力;我覺得這裡缺少了安慰的內容。

    有人家裡房子或公寓大,有人家裡小,有人甚至因為家裡小沒有勇氣開放自己家裡。開放家庭的教友就表示他有心服事,然而每個家庭的能力確實是不相同的,應該要彼此體貼了解。個人覺得開放家庭與初信或信很久都無關,其中之一是教友應彼此互相尊重,我們也應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與禮貌,教導自己小孩的行為等等。

    • 謝謝你的留言,你的觀點很有見地,如果可以的話,請將其整理成一篇文章,投稿給我們,謝謝!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