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樹倒下──那滾滾東逝的列王們(吳獻章)2021.01.20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1.01.20

吳獻章

 

在《羅馬帝國衰亡史》這巨著中,英國歷史學家吉朋,從奧古斯都立為皇帝開始,梳理了羅馬共和國衍生為羅馬帝國,直到東羅馬帝國滅亡的歷史。當然也陳述了這深刻影響後世的龐大帝國的君王,包括聲名鑠金、驍勇善戰的偉大君王如凱撒、奧古斯都、君士坦丁,和殘虐無情、善變、揮霍、火燒羅馬城的邪惡皇帝尼祿。

豔陽終必西下,雄偉的建築終會崩塌。這舉世尊崇、天下臣服、雄霸萬方的光輝帝國,最後還是迎來墮落、衰亡的命運。其公卿將相,在滾滾長河的歷史沖涮下,連史冊的印記都難以留存!

讀舊約《列王紀》上、下,也會如此嗟嘆!這兩卷書,記載了大衛王晚期(參《王上》1),直到猶大亡國後(參《王下》25)。從外交和國防來看,以色列出了埃及後,直到大衛和所羅門王年間,才真正擁有不受外邦威脅的土地主權(參《書》1:4;《王上》4:24)。所羅門王也是在這時期,興建了聖殿——猶太人的靈魂焦點。

然而,之後外邦又開始介入,包括埃及、非利士、腓尼基、亞蘭、亞捫、摩押、以東、亞述、巴比倫等。以色列的國勢江河日下,在勝利顛峰後,就迅速地滑進羅馬帝國般衰敗的不歸路。最後歷經3次被擄,殘喘不復。

《列王紀》所涵蓋的400年期間,上帝應許亞伯拉罕的青山依舊在,然而浪花淘盡列王,是非成敗轉頭空.雄偉的聖殿倒塌了,聖城也慘遭擄掠(參《王下》25)。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先知耶利米撫摸著聖城的斷垣殘壁,焉能不興起“先前滿有人民的城,現在何竟獨坐!先前在列國中為大的,現在竟如寡婦!”(《哀》1:1)“黃金何其失光!純金何其變色!聖所的石頭倒在各市口上。”(《哀》4:1)帶給人無限感傷與歎息!

 

看官,若您的心情隨著政權興替與世間浮沉而悲喜不安,您或許可以在吉朋的《羅馬帝國衰亡史》中,找尋歷史律動的慰藉。然而,沉浸在這橫跨一千多年,彷彿“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六大冊龐然歷史名著中,不免會有莊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有涯無涯,殆也”之嘆!

如此讀歷史書,尚未感受“慣看秋月春風”的清醒,與“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瀟脫(楊慎,《臨江仙》。編註),恐怕已先“讀書多,身體疲倦”(參《傳》12:12)。您不如轉以《列王紀》作者的眼光,細看這400年歷史舞臺上列王的興替,就會從大衛王臨終給繼位的兒子所羅門的遺言中(參《王上》2:2-4),找到人生寶貴的座右銘和歷史浮沉的定律,讓煩亂的心安穩在掌管歷史的上帝手中。

相對於吉朋善用修辭作為連結歷史事件的關係環節,《列王紀》的敘述架構,則建立在所謂“執政公式(regnal formula的關係環節上:“猶大某王幾年,以色列某王登基”(參《王上》16:8、15),和“以色列某王幾年,猶大某王登基”(參《王下》14:1,15:32)。

在這“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儒林外史》)的輪替中,《列王紀》的作者,在每一個王死後,為他蓋棺論定——其評定一個王的好壞,不在於執政的長短、疆土的大小、功勳顯赫與否,而在其信仰如何。評分基於該王,“效法大衛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王上》15:11),或是“效法耶羅波安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王下》13:2)。

吉朋寫《羅馬帝國衰亡史》的靈感,來自卡庇多神殿山的廢墟。《列王紀》作者的靈感,則來自上帝對祂子民的約。藉著交替記載猶大與以色列的歷史(如《王上》15:1、9),作者陳述了南北兩國其實是一個民族,且將本書歷史連結在出埃及後的480年(參《王上》6:1)。如此顯明出那是上帝通過摩西之手,從埃及救拔出來,到西乃山立約的百姓(五經的原始讀者),也顯示出以色列的命運,全在其是否看重與他們立約的上帝(參《申》28,30)——若肯順服就蒙福,背約就被擄。那踩上摩西《申命記》中的“屬靈地雷”的,就會因為“自殺”導致“他殺”(如吉朋認為的,羅馬衰亡源自內部腐敗)。因此,舊約的歷史,就是所謂的“《申命記》式的歷史”(Deuteronomistic History)。

 

湯恩比說:“所有的歷史,當它的外殼被除去後,都是屬靈的歷史。”

《列王紀》更是如此!作者為要強調歷史背後的屬靈意義,特別在《列王紀》全書“執政公式”中,隆重地穿插描繪了以利亞和以利沙兩位先知的事工。前者記載在《列王紀上》17章至《列王紀下》2章,後者記載在《列王紀上》19章至《列王紀下》13章。

這兩位先知在全書所佔的篇幅,達三分之一,遠超過除所羅門以外的君王的份量(《列王紀上》1至11章,記載了所羅門王建聖殿)。這凸顯了本書的神學核心:先知比滾滾東逝的君王地位更高,上帝透過先知,警戒以色列和猶大君王、百姓,務必遵守進迦南地前與祂所立的約!

如此架構,顯出上帝眼中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比眾君王尊貴──他們是上帝的傳聲器。正如講道王子司布真所說:“如果上帝呼召你成為傳道,不要作賤自己去當皇帝。”

《列王紀》作者這別具高度的眼光,使該書和《史記》、《三國誌》、《法國大革命》、《羅馬帝國衰亡史》等人間史書,在本質上有了極大的差異!

作者雖然和吉朋等史家一樣以文學手法呈現歷史,然而,與其他含史實的聖經書卷(不論是五經、《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歷代志》、《使徒行傳》,乃至福音書等)相同,《列王紀》不僅是歷史書籍,更是神學論述;作者不僅是歷史學家,更是神學家!

《列王紀》作者被聖靈感動,而寫下該書卷(參《提後》3:16)。讓我們試著從該書(原文全書為一本)的種種文學手法中,萃取出舊約歷史書的屬靈功課,好讓21世紀的你我,掌握本書作者“文以載道”的神學信息,在人間政治混淆乃至政權轉移之際,不僅擁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怡然,並在滾滾君王東逝水中,深刻體悟:歷史果真是上帝的故事(history is His story)!更因信心,“平靜安穩,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懷中”(參《詩》131:2),在上帝的主權中,繼續忠心地在世人眼前見證。

筆者讀到了什麼信息呢?

1.悔改的生命可成為後代榜樣

《列王紀》一開卷,看官立刻會發現,作者評鑑列王的“標尺”,竟然是在犯過姦淫和殺人等罪的大衛王!

然而,此時的大衛,已然被上帝管教過(死了4個兒子),且寫下《詩篇》51篇,徹底悔改了。

《列王紀》成書於亡國之後(參《王下》25章),初期讀者乃亡國之後的神子民。從這一角度來看,作者是要透過一位已經悔改的王,來給列王蓋棺論定(參《王下》18:3),以此提醒人:徹底悔改的生命,確實被上帝所看重!

2.母親的巨大影響

本書中某王一登基,作者往往不提及這王的父親,而是介紹他的母親(如《王上》22:42;《王下》22:1)。這王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像大衛的心”,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像大衛的心”被點名介紹的母親,承擔了這榮譽或羞辱(《王下》24:18-19)!

邱吉爾所說“主宰國家命運的,不是執掌權柄的君王,而是搖籃旁的那雙手”,成為本書暗示母教之重要性的最佳註解。

3.大人物是優、缺點都大的人物

所羅門一登基,即處決了父親所交代的難纏的亞多尼雅、約押和示每(參《王上》2)。所羅門得到上帝所賜的勝過萬人的智慧 (參《王上》3),在國富民安(《王上》4)之時,開始並完成了聖殿的建造(參《王上》5-7)。

聖殿完工之後,他還獻上精彩的禱告和祭祀(參《王上》8),並得上帝兩次顯現的獨有恩寵(參《王上》9)。其內政、外交、經濟各方面的聲名遠播,使得遠道而來“求學”的示巴女王景仰,“詫異得魂不守舍”(參《王上》10)!

然而,“成功是失敗的開始”,所羅門王卻陷入偶像崇拜的泥淖(參《王上》11),著實可惡加上不值!

原來,大人物乃優點和缺點都經過放大的人物!

4.看不見的比看得見的更重要

表面上,所羅門王費盡心力建造聖殿(參《王上》5-8),但是仔細閱讀,會驚訝地發現,他用7年建造聖殿,卻花了13年建造自己的皇宮。

《列王紀上》5-8章,講述了所羅門建造聖殿的過程。且又在7章1-12,這樞紐位置,描寫了所羅門王如何為自己建宮殿。這巧妙地讓讀者看出,所羅門表面上忙著建聖殿,心裡惦記的卻是自己的豪宅。

這隱藏且包藏的文學手法(舊約學者Bruce Waltke的發現),顯示出君王在最輝煌的時候,可能已經暗藏墮落。

看官您關心看得見的,是否超過看不見的(參《林後》4:18)?

5.瓶頸總是發生在瓶子的頸口

正如維也納的管理學大師,基督徒彼得·杜拉克所說,bottleneck happens always at the neck of the bottle。國家從最高點往下坡滑,完全肇因於所羅門王這瓶頸。

晚節不保的所羅門,陷入“邪情(physical adultery)導致邪淫(spiritual idolatry)”的定律,踩在《申命記》警誡過的“地雷”上,導致王國最後一分為二,人民相繼被擄!他死後500年,還被歸回的子民數落(參《尼》13:26)。

此外,北國開國君王耶羅波安、中間的亞哈,乃至末代的何細亞,無一不是讓北國被擄外邦的瓶頸。其中耶羅波安,還成為南北兩國壞王評比的標竿(參《王下》13:11)。

6.大樹倒下後,就容易丈量高度

所羅門王這棵大樹倒了,留下供後人憑弔“一切都是虛空”的《傳道書》。其兒子羅波安,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導致國家分裂。而耶羅波安雖貴為高人氣的北國開國君主,可惜不聽先知和神人的警告,為防北國百姓往南國聖殿朝拜,運用宗教方法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導致北國陷入混雜的偶像崇拜,而且越陷越深(參《王上》11-14)。

這些君王可能威儀顯赫,但當他們一旦倒下,用“大衛”這把“尺”一一丈量,墓誌銘就刻上“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參《王上》14:16),臭名遺世!

7.在神的劇場,人人是關鍵角色

暗利、烏西雅都是顯赫、有能力的王,《列王紀》中卻都幾筆帶過。然而那指責耶羅波安的神人(參《王上》13),以及幫助以利亞的窮寡婦(參《王上》17),他們的行為倒被記載下來,因他們成就了神眼中看為正的事。

亞蘭王的元帥乃縵得了大痲瘋。陪乃縵同往以色列、最終經歷以利沙醫治的,是兩個小人物:被擄的以色列少女,以及一個僕人 (參《王下》5)。

當亞哈王和約沙法王同去攻打亞蘭時,終結了敗壞、邪惡的亞哈王的,竟然是亞蘭“隨便開弓”的一個小兵(參《王上》22:34)。

可見在神所搭建的舞臺上,每個人都可以是戲份足夠的關鍵角色,是祂計劃成就的重要部分。

8.暗處經歷才能明處傳揚神

為抵擋暗利、亞哈並耶洗別所引進的日益邪惡的巴力崇拜勢力(參《王上》16),上帝呼召以利亞往偏僻處受裝備。以利亞先經歷了烏鴉叼來肉和餅(動物學家傻眼)、器皿中的麵和油不減少(質能不滅定律被顛覆)、小孩從死裡復活(醫生目瞪口呆)等神蹟(參《王上》17章),讚嘆“耶和華是神”,才能在明處行出天火焚燒祭物、禱告後立即久旱降甘霖等神蹟(參《王上》18)。

神兒女不必擔心世界如何墮落,該擔心自己暗處是否真經歷上帝的全能,是否真的與神同行。

9.門徒造就遠比政權更迭重要

《列王紀》作者將以利亞和以利沙的生平,尤其是傳承交接,擺在全書的核心(《王上》19;《王下》2)。讀者因而看到,因耶洗別口頭威脅而逃命的以利亞,將焦點從人間的君王,轉向天上萬王之王,從西乃山下來後,就開始帶領和造就門徒。

特別之處是,上帝吩咐以利亞去膏哈薛作亞蘭王,以及耶戶作以色列王(參《王下》8-9)。這兩個君王的更迭 (上帝才是全地的主宰),都是由以利亞的門徒以利沙,奉神的旨意完成的。鑑於此,您大可將政權更迭惹來的心煩意亂,拋在一旁,快快著手造就門徒吧!

10.影響力的起點來自緊緊跟隨

當遠離上帝的北國瘋迷於巴力偶像之際,以利亞和以利沙卻在聽到上帝吩咐後,緊緊跟隨——這是被上帝使用的重要特質。

以利亞奉差立刻往西頓寡婦家去(參《路》4:26),而以利沙蒙召後立刻辭別父母,放下一切跟從以利亞(參《王上》19:20)。因此,以利沙看到了老師以利亞說話之間使天火兩次降下,燒死亞哈謝王手下(參《王下》1)。

以利亞被旋風接走前,沿著吉甲、伯特利、耶利哥等地行走,亦只有以利沙緊緊跟隨。以利沙因而親眼見到約旦河水分開的神蹟,並擁有求告聖靈雙倍感動的特權。

以利亞升天後,以利沙在沒有老師護航下,照常走過約旦河如行乾地。以利亞的神,果真成為以利沙的神(參《王下》2)!

11.屬靈的胃口決定屬靈的身量

以利亞和以利沙,都被稱為“以色列的戰車馬兵”,都讓寡婦兒子死而復活,都分開了約旦河。前者行了7個神蹟,後者則行了14個神蹟,包括讓耶利哥苦水變甜、熊殺童、預言三王合攻摩押挖溝流水、寡婦空器皿滿油、書念婦人懷孕生子、麵鍋解野瓜毒、二十餅餵飽百人、乃縵大痲瘋得醫治、木頭拋水鐵斧上浮,甚至以利沙死後,他的骸骨碰到死人,死人就復活,等等(參《王下》2-13)。

以利沙在老師升天前的禱告,和《詩篇》“你要大大張口,我就給你充滿”(《詩》81:10),與登山寶訓“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參《太》7:7),共同見證在上帝恩典下,一個人的屬靈胃口決定其屬靈身量!

 

宋代文天祥曾問:“讀聖賢書,所學何事?”看官也該問:看盡歷史書中滾滾東逝的列王,所學為何?

《列王紀》啟示你我,“人的影響力是死後才顯明”。也讓我們看清,“神子民的墓誌銘不會刻畫死者的功名地位,但會銘記死者影響多少神兒女”。

盼望本文激勵你我,委身於神國門徒造就,並將大衛死前給兒子的善言,作為生活和事奉的座右銘,“我現在要走世人必走的路。所以,你當剛強,作大丈夫,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照著摩西律法上所寫的行主的道,謹守他的律例、誡命、典章、法度。這樣,你無論做什麼事,不拘往何處去,盡都亨通”(參《王上》2:2-3) ,提醒自己過“以終為始”的人生,他日主前庶幾無愧。

 

編註:這首詞為明朝楊慎所作。清朝文學批評家毛綸父子,將其放入《三國演義》,作為開篇詞。

 

作者為台灣中華福音神學院舊約教授。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