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瘸腿之人的意外之旅(陳恩加)2021.03.24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1.03.24

陳恩加

 

一、瘸腿之人的前半生:絕望的底層人

《使徒行傳》第3章開頭,便提到一個生來是瘸腿的人。按照當時猶太人的宗教思維,一個人生來殘疾,一定是他或他的父母犯罪,神懲罰他,使他生來殘疾。比如在《約翰福音》第9章中,當門徒看到一個天生的瞎子,就問耶穌,“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參《約》9:1-2)。

第3章提到的這個瘸子,不像有些瘸腿的人還可以拄拐杖走路,他是“天天被人抬來”,這說明他根本就沒有獨立行走的能力,沒有自立的能力,他的衣食住行全都要靠其他人。

他作為殘疾人,被放在宏偉、華麗的聖殿門“美門”前,估計是為了激發一些猶太人在獻祭前後的憐憫。更可悲的是,按照猶太人的規定,殘疾人是不能參加聖殿的獻祭活動的。總之,這是一個在身體、物質、宗教上都毫無能力、一無所有的人。

Saints Peter and John Healing the Lame Man. Nicholas Poussin (1594-1665)

 

每次看到這一段,我都提醒自己:當我們來到上帝面前的時候,不可忘記我們曾經也是這樣的人:我們的身體是那麼脆弱,正如《約伯記》所說,“人為婦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難;出來如花,又被割下,飛去如影,不能存留”(《伯》14:1-2);我們擁有的物質、錢財,又是“虛無、長了翅膀,如鷹向天飛去”(參《箴》23:5);最嚴重的是,因為“罪從一人入了世界”(參《羅》5:12),我們的結局便是永遠的沉淪,與聖潔的神隔絕,無法朝見祂。

感恩的是,耶穌基督拯救了我們。美國著名劇作家尤金·奧尼爾(Eugene O’Neill)說:“人生來是破碎的,靠修補而活。神的恩典是黏膠(Man is born broken. He lives by mending. The grace of God is glue)。”

我們靠著恩典與信心,已經煥然一新。然而,我們不可忘記,耶穌如何從破碎、絕望、罪惡和死亡中,拯救了我們這些無力自救之人。不僅如此,信主後經歷過的許多事(比如教會受到的逼迫、今年的疫情)也告訴我們:在世我們仍擁有脆弱的肉體,享受著易逝的物質生活,行走在力不能勝的成聖之路上。

因此,詩人安妮·霍克斯(Annie S. Hawks)所寫的《我時刻需要你》(I Need Thee Every Hour)這首詩歌,才會如此打動我們。我們的光景,的確是“我無能力”。只有讓我們經歷過絕望的深淵,祂才帶我們到那憐憫的高峰,享受“一覽眾山小”的開闊視野。

 

二、瘸腿之人的意外之旅:遇見真正的醫治者

有一天,那瘸腿之人再次被抬到美門前,恰好彼得、約翰也來到了聖殿。瘸腿之人沒想到,他與使徒的相遇,更重要的與耶穌的“相遇”,開啟了他人生的意外之旅。

當他看到使徒二人,他如往常一樣,求物質的周濟。意外的是,他祈求物質,卻獲得了比金銀寶貴無數倍的自由——道成肉身的拿撒勒人耶穌,使他重獲自由——他的“腳和踝子骨立刻健壯了”,於是他踏入了從未涉足的聖殿。

對我們來說,我們信主的那一刻,其實也是開啟我們人生“意外之旅”的時刻。縱觀這場意外之旅,可以發現,我們自身和瘸腿之人有4個相同之處:

 

1.自我掙扎

前面提到,瘸腿之人需要他人周濟。他沒有行動能力,對人生無望。這好似我們信主前可憐的情形。

除此之外,瘸腿之人只能通過眼神或者言語,祈求得到周濟,才能勉強度日。而他很迷茫,不知哪些人會向他施捨。

我們也常遇到棘手處,身體上的、物質上的或是心靈上的。在遇到耶穌以前,我們在迷茫中不斷擴大自己的幻想空間,以為總能找到方法一勞永逸。其實這是不可能的。

 

2.耶穌知道人真正的需要

要徹底解決瘸子的困難,顯然不能靠時有時無的周濟,而是要把他變成健康人。最重要的是,讓他經歷神的恩典——因為祂知道我們真正的需要(比如平安、喜樂,而不是我們想要的立刻移除困難),就像祂知道,瘸腿之人真正需要的是痊癒、經歷恩典。

 

3.恩典與愛的主動降臨

瘸腿之人並沒有拿、也拿不出什麼來交換這一次的醫治。是彼得主動奉耶穌的名醫治了他。

以物易物、金錢萬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No pain no gain)這些觀念,一直是人類社會的信條。然而耶穌的恩典,卻是例外,無條件賜給了瘸腿之人,以及我們每一位。正如美國基督徒作家陸可鐸(Max Lucado)所說:這輩子你要賺取許多東西,但上帝永不止息的愛絕對不在其中。

 

4.尋見真正的醫治者

瘸腿之人雖然終能行走,但是他在物質上仍然是匱乏的。而且由於之前的身體狀況,他很可能不具備一技之長。想必他之後的道路仍然艱難。

我們也是如此。雖然我們確信了耶穌才是真正的醫治者,我們今後的人生道路上,仍然會遇到許多問題。然而,遇見耶穌的這場意外之旅,驅散了我們對未來意外的恐懼。正如《希伯來書》4章16節所說: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

我們和瘸腿之人一樣,經歷了這場意外之旅後,從此無需再漫無目的地尋找“周濟之人”。我們知道耶穌才是真正的賜恩者,我們通過禱告向祂祈求。

當然,意外之旅不僅僅發生在信主的時刻,也常常發生在信徒的生活中。有著豐富而深刻屬靈經驗的挪威神學家哈列斯比(O· Hallesby),在他所著的《禱告》(Prayer)中告訴我們,遇到難處時所要做的事,就是仰望上帝的恩典與憐憫:

“祂只吩咐摩西在營幕中間舉起一條銅蛇叫他們得以看見……凡被蛇咬的必須轉過身來,向銅蛇一望就能得到醫治……假如主叫那些被蛇咬的人用力走到銅蛇那裡摸一摸,那麼大多數人是無法得到醫治的,因為被蛇咬,走不了幾步就會撲倒。他們需要做的只是把頭轉過來,望著銅蛇。”

Prayer, Ole Hallesby, Augsburg

 

三、瘸腿之人的後半生:讚美與見證

當瘸腿之人痊癒時,百姓們看到他無法抑制住內心的喜樂,和使徒一起進了聖殿,讚美神。來自耶穌的醫治,讓一個破敗、衰殘的生命變成了敬拜的生命。百姓也因為他所遭遇的這場“意外之旅”,而“滿心希奇驚訝”。從此,瘸腿之人不再受殘疾的困擾——這真是一件“美門前的美事”。

我們信主後,也和原來的自己不一樣:不再受“瘸腿”的捆綁(之前一直無法擺脫罪惡),而是成為了“自由之人”(可以選擇不犯罪)。

有時,信主後遭遇的難處,會讓我們再次“瘸腿”,我們會埋怨,心生苦毒。然而上帝的恩典卻夠我們所用,讓我們每一次的痊癒都成為見證。

瓊妮·多田(Joni Eareekson Tada),原是一個普通的女孩。然而,18歲的時候,她因為游泳跳水,摔傷了頸椎,造成四肢癱瘓。受傷以後,瓊妮一度想自殺,像約拿一樣求死。

她後來將自己的坎坷經歷,以及自己戰勝苦難的故事,寫成13萬多字的自傳體小說,《上帝在哪裡》。書中,她坦言“甚至禱告能發生什麼意外或奇蹟,好讓自己就此死掉”。

然而,在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她慢慢對上帝樹立了堅強的信心。經過不懈的努力,她成為全美知名的畫家、作家、殘疾人社會活動家。她先後出版了40餘本著作,包括風靡基督徒群體的《風聞有你》。後來,她又應美國總統之邀,參與制訂了美國殘疾人法案。

1979年,瓊妮成立了“瓊妮之友”(Joni and Friends)殘疾人服務機構,與世界許多國家的政府或非政府殘疾人組織合作,推動殘疾人事業的發展,為那裡的殘疾人帶來光明和希望。

瓊妮正用嘴作畫

 

雖然上帝並未醫治瓊妮的身體,卻醫治了她絕望的心靈——她真正的“癱瘓之處”。而且上帝通過她,影響了更多的生命。對瓊妮來說,四肢癱瘓是一場意外,而更意外的是,上帝在苦難中給她安慰,讓一個本來要自殺的人,發出感恩與讚美,並向他人傳遞這份恩典。

 

四、結語

雖然許多人感歎:“人生之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聖經卻說:“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參《羅》8:28)瘸腿之人的意外之旅,不僅僅是我們信主時經歷救贖之恩的一個縮影,更應成為我們在天路旅程中的常態:承認我們本相的殘破,以及面對無常生命時的失語與無能,學會在意外發生時單單信靠耶穌基督這位大能的醫治者,讓祂帶我們到水深之處,更深地認識上帝,進而認識自己,最終讓每一場意外之旅,都成為信仰激情的傳遞。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