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武俠與信仰(楊義冠)2021.03.31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1.03.31

楊義冠

 

古希臘的哲學家們在集市上與人談說辯論,藉此宣揚自己的學說,吸引跟隨者;而在科技和資訊高度發達的今天,傳播理念的方式卻完全不同:流行文化,這個被多數人忽略的領域,已成為了各種觀點信仰相爭的主要戰場;它們的訊息看似人畜無害,實則卻潛移默化一代人的思維方式、改變主流的價值觀,極具殺傷力。

 

正視流行文化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教會卻有意無意忽略、甚或放棄了這個影響全域的關鍵戰場,使得基督教信仰吸引力不再,將無數下一代拱手讓給敵人。

在多元文化的今日,嘗試封閉其他信息,讓下一代只接受基督教內容既不現實,也會激發更大的反感。基督教在社會氛圍中處於弱勢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種情況下,若父母師長還試圖站在與世俗對立的道德高地,揮舞著旗幟大聲吆喝,逼迫子弟來二選一,只能令他們對基督信仰更嗤之以鼻,從而加入世俗的陣營。

教育的精髓在於讓受教育者充分“暴露”在所教導的內容之下,因此教育下一代最有效的方式,或許是將希望教導的內容滿佈於他們將自己暴露的地方。令人遺憾的是,今天的成年人鮮少去接觸下一代人將自己暴露得最多的地方,例如流行音樂、電影、書籍、網站或手機應用程式等,殊不知那裡早已成為塑造他們價值觀最強有力的環境。

當代教育理念告訴我們需要以學生為中心。因此,用下一代所喜歡的話題、歌曲、或活動為切入點,從認同他們的渴望、掙扎、破碎、迷茫,甚至是不信、挑戰、和慾望入手,比直接告訴他們“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要有效得多。

誠實地說,教會並非不努力,只是打了很多無謂的仗,損失慘重卻效果不佳。原因之一是我們沒有意識、或者不願承認,在屬靈戰爭的後現代戰場上,基督信仰處於極端劣勢,並且敵暗我明;若想贏得這場信仰傳承的保衛戰,必須重新制定戰略,才有機會扭轉局面。

 

打贏伏擊戰

筆者認為,在當下,面對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敵人,“伏擊” (ambush)比“正面交鋒”(confrontation)更為有效。在我們哀歎世風不古、人心厭煩純正的真理同時,是否也需要反思,為何我們已失去讓下一代聽到我們聲音的機會?

當今世俗的潮流早已淘汰辯論,轉為觸及、影響進而掌控人的情感,流行音樂就是最好的例子。它們不再刻意地與傳統價值觀敵對,而是引誘年輕人專注自我、放大慾望,從而遠離真理。教會應該高度重視此一現象,並相對調整教育下一代的方式。筆者並非鼓吹教會也去刺激感官迎合慾望,而是要抓住下一代真實的情感及對親密關係的渴望,加以引導,並觸及靈魂最深處的需求,繼而讓他們有機會與真理相遇相知。

C·S·Lewis曾說,我們的問題不是慾望太大,而是太小。長久以來,教會似乎一直都在忙於遏制慾望;這固然沒錯,只是相比之下,冷漠和枯竭才是後現代人更為嚴重的問題。我們可能需要嚴肅考慮如何讓下一代擁有更大、更健康的激情,而非一味打壓與遏制。後現代戰場上已經處於劣勢的我們,是否願意謙卑承認自己的失敗, 並開始尋求在敵佔區更好地破壞顛覆,從而在下一代被擄掠的地方伏擊敵人,將他們的心重新奪回歸主呢?

“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話被許多基督徒所詬病,認為是當今相對主義和多元主義的廣告語。誠然,如果“羅馬”指救恩,毫無疑問這句話完全錯誤。但倘若“羅馬”指認識神的方式,那麼這句話也許是對聖經最好的註解。畢竟“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詩》19:1),“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並且“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參《羅》1:20)。古時的先知也不斷告訴我們,“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參《哈》2:14;《賽》11:9)。

如此看來,流行文化當然可以成為下一代認識神的途徑,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我們要做的是靠著聖靈的大能大力、隨時多方禱告祈求,獲得屬天的智慧和勇氣,在上帝的幫助下打贏伏擊戰。

而想打贏伏擊戰,就得制定正確有效的戰略。遺憾的是,今日教會的做法太過套路與僵化,於是傳福音便淪為一種洗腦,人也只是需要被勸化的物件,而非活生生、有著尊貴靈魂、且是上帝喜悅與之建立親密關係的對象。以至於我們還未曾開口,他人就早已心生防備;正說的時候,他們就拒絕再聽。

在後現代文化中,正如美國前總統老羅斯福曾說過,除非人們知道我們有多在乎他們,否則他們不會在乎我們知道多少(People don’t care how much you know until they know how much you care)——這也是世俗文化大行其道的原因。

 

武俠小說的啟發

在金庸武俠裡,“無招勝有招”是極高的境界,筆者認為這正是我們要學的第一個功課。曾有人說,其實撒但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比如偽裝成光明天使。“隱蔽”和“出其不意”是蛇的特性,也是基督要我們學習的靈巧。在害怕被世俗同化之時,我們是否也應該牢記,無所不在的神也在當今一切的處境中呢?更何況基督曾說:“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約》12:26)為什麼我們不能潛伏進今天的世俗文化中,與我們的下一代不期而遇,從而有機會將“聽道”這一丟失的環節補上呢?

金庸筆下的另外一個至高境界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而這也正是這場屬靈的伏擊戰中另一個關鍵所在。其實這方法在聖經中屢見不鮮,無論是耶穌基督還是使徒保羅,甚至仇敵撒但都經常使用:魔鬼曾拿聖經上的話試探耶穌,保羅則用雅典的偶像崇拜引導人認識真神。至於耶穌,祂更是常常讓法利賽人、文士和撒都該人掉進他們精心準備的陷阱之中,誠如聖經所說,“祂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伯》5:13)。

如果當今世俗文化的策略是迎合與刺激人們的慾望、放大自我的話,與其在針尖對麥芒的態度中失去對話和交流的機會,不如順著下一代的慾望讓他們看到自己靈魂深處真正的渴望是什麼。

也許我們可以在他們因“修造破裂不能蓄水的池子”而產生的絕望、或從自我中心導致的人際關係破滅中,引導他們反思自己信仰的根基是否經得起生命的考驗,從而指向活水的源頭和生命的糧。畢竟,人的盡頭是神的起頭,只有徹底對自己絕望後,才有可能被神用恩典的雙手牢牢抓住。

 

基督徒的內功

然而,一切的招式最終都有破解之法。況且我們所處的世代和面對的人群時刻在變,“一招鮮吃遍天”只不過是癡人說夢而已,如何方能讓我們在瞬息萬變、紛繁複雜的時代中以不變應萬變呢?

武功之精髓莫過於內功——蕭峰憑藉雄渾的內功,在聚賢莊只用一套稀鬆平常的太祖長拳”就擊敗天下英雄;令狐沖修得易筋經,便將獨孤九劍發揮得淋漓盡致。內功深厚之人飛花摘葉皆可傷人,只是,基督徒的內功究竟是什麼呢?

哥林多教會的世俗化程度與驕傲自大絲毫不遜色於現今世代,而保羅在面對他們時,卻不用任何高言大智,只知道基督並祂釘十字架(參《林前》2:1-2)。這是基督信仰的根本,也是我們的內功。遺憾的是,很多基督徒並沒有完全參透這一點;更有甚者,有些還因修煉不當而“走火入魔”——比如擺出佔領道德高地的姿態,並指責論斷他人。

其實,“基督並祂釘十字架”首先意味著“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參《提前》1:15),這也可從使徒保羅多年宣教經驗中得窺一斑。面對懷疑和挑戰權柄的下一代,我們需要讓他們看到真實的生命——在絕對真理光照下真實、謙卑的生命。在世道黑暗的今天,人們迫切需要神無條件的愛和恩典,及其所帶來的醫治與盼望——而這都包含在“基督並祂釘十字架”之中。

我們要做的是讓道成肉身彰顯在自己身上,讓人看到我們生命原來的黑暗破碎,與經歷十架大能後的巨大改變——只有這樣,方能讓下一代看見、並羡慕基督和祂的恩典;而這正是基督徒內功的精髓所在,更是基督徒需要一生修煉的境界。這個時代需要更多“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的人來陪伴下一代,引領他們遇見耶穌基督。

最後,耶穌說祂來“不是為了受人的服事,而是為了服事人”(參《太》20:28),換句話說,祂對每一個人都深感興趣。今天的教會在考慮把各項活動辦得更有趣之前,是否也能效仿耶穌,先對邀請來參加活動的人深深地感興趣?只有效法我們的主,以基督的心為心,我們的福音工作才真能有果效。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