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里的散居宣教(基甸)2021.04.06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1.04.06

基甸

 

全球大迁徙时代

我们身处的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和全球大迁徙的时代。从2005年到2015年的10年间,全球移民人口从1亿7千万(占全球总人口的2.8%),激增到2亿7千万(占全球总人口的3.5%)。这些移民包括因为战争、种族迫害等原因被迫离乡背井的难民,也包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自主性地迁移到经济更发达国家的移民。

从2005年到2015年,从中东移民到欧洲的人口,从2500万猛增到5400万,主要是在2011年叙利亚内战后有急剧的增加。华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散居族群。2020年,全球华人散居人口约5000万,华人移民最多的国家包括泰国(1150万,位居第一)、马来西亚(660万)和印尼(280万)等以佛教或伊斯兰教为主流宗教的国家。

 

移民浪潮带来的散居宣教

全球化带来的移民浪潮,正重新塑造世界和人类社会,也迫使基督教会必须重视和推动散居(diaspora)宣教。在今天的普世基督教会里,散居宣教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宣教类别。

以笔者近年所了解的一些散居宣教事工为例,包括会讲波斯语的伊朗裔美国宣教士,到欧洲在伊朗和阿富汗难民当中宣教;会中文、日文、英文和韩文的韩国宣教士,到日本在华人当中宣教、植堂;美国华人教会的牧长、同工“中宣接力”,到欧洲在中国留学生当中宣教;香港的教会向菲佣民工宣教;成都的家庭教会在旅居本地的藏族人中宣教等等。

大规模的移民,加上全球基督教重心向南半球亚非拉洲移动(参笔者另一篇文章《基督教是西方宗教?你out了!》http://behold.oc.org/?p=47465),也给普世基督教会的版图带来改变。散居族群的教会,使得欧洲和北美等地教会趋向多元化。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因为移民的增加,我们将看到美国教会在整体上会成为非白人占多数的、多种族的基督徒群体。

 

散居宣教的定义

《洛桑福音事工首尔宣言》将散居宣教定义为:“上帝在不是居住在出生地的人群当中的救赎使命和事工。”

《洛桑福音运动开普敦承诺》说:“我们鼓励教会和宣教领袖,要认识到全球人口迁移和散居群体所带来的宣教机会,并加以回应,制定策略性的计划,集中力量培训那些蒙召要在这些群体中服事的人们……

我们鼓励东道国的基督徒,用言语和行动,向其他宗教背景的移民逆文化地见证基督的爱,顺服圣经多处经文的吩咐,去爱外来人……与他们建立友谊,邀请他们进入家庭,并向他们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恳请移民教会和本地教会,互相学习、彼此聆听,并启动合作事工,以福音得着他们国家的每一个部分。”

散居宣教并非是21世纪才有的新概念。实际上新旧约圣经里,已经包含了散居宣教的神学基础和实例。“散居”英文是diaspora,是希腊语διασπορά中表示“跨越”的“dia”和表示“撒种”的“spero”合成的词语。这个词在圣经中用来指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亡国后,被分散居住在中东、亚洲和欧洲的犹太人,现用于指自主性地或被迫离开自己的出生国家、暂时或永久性地居住到其它国家或地区的特定族群。

在《使徒行传》17:26-27节中,保罗向多神崇拜的雅典人介绍基督徒相信的独一真神,他说:“祂(上帝)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们寻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祂离我们各人不远。”人类居住的地方,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迁移,都在上帝的主权掌管之中,也直接跟福音的传播相关。

 

 

散居宣教的圣经神学

散居宣教的圣经基础跟神的形像、道成肉身、神的计划和人类的终极盼望等几个方面的圣经神学密切相关。

1.神的形像

按照圣经,人是按照上帝的形像(Imago Dei)和样式被造的(参《创》1:26-27,5:1-3,9:6;《林前》11:7;《雅》3:9)。但是因为始祖的堕落,人类被罪污染。罪损坏、扭曲了人性,种族主义和各种形式的歧视,贬低人的价值,也破坏了上帝的形像。因此,关爱散居群体、向他们传福音,是恢复神的形像的工作(参《弗》4:24,《西》3:10)。

2.道成肉身

耶稣基督道成肉身(参《腓》2:5-11),是从天上“移民”到充满罪恶的世界。耶稣在世上也经历了受威胁、不稳定、被边缘化、甚至死亡。耶稣是散居宣教士要传的信息,和仿效的榜样。散居宣教是把道成肉身的爱播撒在散居者当中,散居宣教士需要有谦卑的态度,努力学习、有耐心、委身、顺服、关爱,无条件地爱散居者。

3.上帝的计划

从旧约到新约,上帝的救恩和宣教计划,都跟人类的散居密切相关。在《创世记》中,上帝创造亚当夏娃以后,给人的“创造使命”就包括,人要遍满地面(参《创》1:28)。亚当夏娃由于不顺从上帝的谕令,被永远逐出伊甸园,但是上帝也有恩典怜悯和保护(参《创》3:22-24),让他们能够生存并繁衍后代。

及至挪亚时代,上帝在洪水的审判中拯救了挪亚一家。上帝与挪亚立约时,重申要人遍满全地的命令(参《创》9:1-7),因此挪亚的后代逐渐“走向世界”散居(参《创》9:19)。到了《创世记》第11章,人类因为骄傲自大要建巴别塔,上帝将人类的语言变乱,各民族进一步被分散在全地(参《创》11:1-9)。

圣经中跟宣教相关的最重要的叙述之一,是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上帝告诉亚伯拉罕,要借着他和他的后裔使万族得福(参《创》12:1-3)。亚伯拉罕之约中的割礼,包括了散居在以色列中的外邦奴仆(参《创》17:11-13)。

从亚伯拉罕到以撒、雅各,以色列民族一直被上帝保护。约瑟被迫寄居埃及,被法老重用,成为上帝拯救、保全以色列全家的器皿(参《创》37、39-50章),上帝掌管历史的主权更进一步显明。

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呼吁法老给予寄居埃及的以色列人自由,停止压迫他们(参《出》5)。摩西律法要求以色列人怜爱、照顾寄居者(参《出》12:43-49,22:21, 23:9),记念他们也曾在埃及寄居,以及上帝让他们得释放、拯救。“怜爱寄居者”也是犹太-基督教传统关爱移民文化的精神源头。

后来以色列人被掳,被迫散居在巴比伦。先知尼希米在被掳期间,请求亚达薛西王重建耶路撒冷而被允准(参《尼》1-2章)。被掳的犹太人面临对上帝的信仰与异文化的冲突。但以理和他的一些犹太青年才俊朋友在被掳期间持守信仰、善用学习的机会,有很多动人的故事,见证上帝在人的国中掌权(参《但》1-6章)。以斯帖和末底改在被迫移民到的国家里,用他们的信心彰显上帝的主权和祂对以色列的保护,持守上帝选民的身份(参《斯》1-10章)。

到了新约,福音的普世性更加显明,散居宣教在福音传播中的作用也更加明显。虽然耶稣把传福音的重点放在犹太人身上,但祂也向外邦人宣教(如《太》4:12-17在西布伦、拿弗他利,8:5-13向百夫长,15:21-28向迦南妇人)。

主耶稣给门徒颁布的“大使命”,命令基督徒要“去,使万民做主的门徒”(参《太》28:18-20)。耶稣和保罗也教导基督徒应该爱邻舍(参《太》22:39,《路》10:27,《罗》15:2),包括跟我们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族群(参《路》10:29-37)。

早期教会福音传播的历史,跟散居宣教分不开。司提反殉道后,犹太领袖开始逼迫基督徒,基督徒被分散到外地甚至外国去传福音(如《徒》8:5、26中的腓利及11:20中的安提阿教会的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教会初始时期,上帝使用了散居基督徒(如百基拉、亚居拉和亚波罗,参《徒》18章)来传播福音。

散居宣教士中最杰出的就是保罗。安提阿教会(参《徒》11:19-20)和罗马教会(参《罗》16章)等都是散居教会。吕底亚是移民女商人,在她家里有聚会,成员也包括移民(参《徒》16:14、40)。

4.终极盼望

对于这个被罪污染的世界和其中的人类,圣经教导基督徒,我们最终极的盼望是在将来基督要再来,更新整个宇宙,带来新天新地。《启示录》告诉我们,基督福音最终将带来爱与和平的国度,消除和终结战争、贫困、受压迫,引向安全、幸福、和谐、种族和解……人类历史和上帝创造的最高峰,是在新耶路撒冷,“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人都在羔羊的宝座前敬拜(参《启》7:9-12)。

上帝的国度没有地域与种族的限制,天国子民在世上都是客旅、寄居者(参《来》11:13),上帝让我们散居在世界各地,在不断流动的人口中宣扬上帝的国度,关爱需要帮助的客旅、散居者(参《来》13:2,《约三》1:5)。

以上圣经中的相关教导,能够帮助我们认识散居宣教的重要性和策略性。全球化和世界人口的大规模迁徙、流动,为基督徒参与散居宣教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我们相信上帝必会使用散居在各地的基督徒投入宣教,创造性地接触散居群体,引领他们归主,并门训他们成为新的宣教大军。

基督的教会和基督徒个人,都应该有神国的眼光,看到散居宣教的需要和必要,积极投入这个特别的宣教禾场。教会可以投入散居宣教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开展、参与、支持针对本地留学生与海归人士的宣教;开展、参与、支持关爱本地难民的宣教;开展、参与、支持以散居族群为目标的植堂;及差派、支持宣教士到海外从事散居宣教,等等。

 

参考资料:

1.Achim Appel,“Theology of Diaspora Mission: A Reflection”,unpublished paper。

2.Daniel G. Groody, “Crossing the Divide: Foundations of A Theology of Migration and Refugees”。Theological Studies,70 (2009)。

 

作者曾任《海外校园》杂志主编,现为散居海归宣教士。

1 Comment

  1. 哈哈。二十多年后居然还能看到老兄的勤奋。

    不过,我不确定你是否还能记得我这个网名。哈哈。
    虽然我用的电邮仍然是二十多年前的。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