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馬是馬嗎? ──從解經範例學解經(四之四)(陸尊恩)

陸尊恩

本文原刊於《舉目》28期

         在上文〈風為何止住了?〉,我們從《馬太福音》 14:22-33中耶穌履海的意象,看見基督雖然升天暫時離開我們,祂還必威嚴榮耀地踏著海浪回到我們這裡來。神賜下苦難,是為了引導教會在逆風中學會盼 望基督的再來。今天讓我們從《啟示錄》19:11-21白馬審判者的降臨,再一次默想基督再來時的榮耀。

解讀聖經的啟示文學

        啟示文學(apocalyptic literature)是一種特殊的猶太文學体裁,其特色是藉著象徵性的異象(如野獸與星宿),伴隨著許多屬靈的角色(如天使與魔鬼),傳達來自天上的奧秘,特別是關於歷史的預言或末世的信息。

        聖經中最為人所知的啟示文學是《但以理書》與《啟示錄》。我們解讀聖經的啟示文學時,應該先理解到它只是一種溝通的形式,與聖經中其它形形色色的文學体裁(genre)一樣,本身並不具備特殊的權威,也不會比其它聖經的經卷更“屬靈”,或更“超然”。

        《啟示錄》的末世觀,與其它新約的經卷一樣,以基督耶穌的再來作為信息的中心,只是透過啟示文學的体裁來表達,幫助我們用另外一種角度,理解神對末世的計劃。我們解讀《啟示錄》時,遇到隱晦難明的經文,解釋的方向應該盡量與新約整体的信息和諧一致。

啟示錄的文學鋪陳

        華人教會對於《啟示錄》的詮釋,多半將之當作象徵性的歷史直線推演(linear progression),把經文段落的順序(narrative sequence),等同於預言應驗的時間順序(temporal sequence)。然而,經文中許多重複出現的關鍵字辭,暗示文學結構的鋪陳,可能不是按照時間(time)的順序,而是按照主題(topic)的順序 來排列。因為,啟示文學本身的特性,就不一定重視時間的先後順序。同時,我們應當考慮到猶太文學的寫作技巧,當上下文出現重複呼應的事件時,是否意味著一 種文學的重演法(recapitulation),而非兩個完全獨立的事件。

         韋斯敏斯特神學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的資深新約釋經教授普卓思(Vern Poythress),在他的經典之作《再來的君王》(The Returning King)中指出,《啟示錄》的異象,是由七個循環的信息所組成的。“七”的結構,暗示每個七各有自己的主題,信息按照主題來排列,而不是按照發生的實際 時間(chronology)。

         表面上,每個“第七”的事件開啟下一個“七”,但每一個“七”本身,都在第七個事件,象徵基督的再來與最 後的審判。七印的焦點是寶座前的羔羊,第七印開啟七號角。七號角的焦點是聖徒的祈禱,第七號角開啟七個象徵性歷史的異象。七個象徵性歷史的焦點是魔鬼與神 百姓的爭戰,神大怒的酒醡開啟七碗的災。七碗的災的焦點是神的怒氣與毀滅,第七的號角開啟對巴比倫的審判。重點是,每一次出現第七個事件,或是靠近第七個 事件之時,異象的內容都在談論基督末日再來。

        舉例來說,第六印開啟的時候,說“神也必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7:17),但這同時也是新天新地裡的應許(21:4)。第七個號角吹響的時候,天上有大聲音說,“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他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11:15)表示末世的爭戰已經結束。

        在天上的大異象中,第七個象徵性的歷史是人子駕雲降臨,一方面收割莊稼(聖徒被提),一方面將葡萄扔在酒醡(罪人受刑)(14:14-20),表示末日的大 審判已經來到。最後是第七個碗倒下來的時候,天使宣告審判已經完成,撒但的城巴比倫傾倒了,海島與眾山也不見了(16:17-21)。由此可見,這七個循 環的信息的最後高潮,都一致地指向基督再來時,那一次性的、最後的、永遠的結局。

        如果這樣的解釋法是正確的,那麼,那位復活的主耶穌基督,在拔摩海島賜給使徒約翰的啟示,就是彷彿用七首頌歌、七套劇本、或七種鏡頭,表達同一個末世的故事。每個故事的最後高潮,都是指向基督再來時的榮耀威 榮。這樣的解釋法,學術上稱之為重演說(recapitulation theory)。我們認為,重演說所導出的結論,也與新約整体的末世神學相符,就是基督的再來,是這個世界歷史的終點,也是我們一切盼望的實現。

基督在《啟示錄》中的七次顯現(christophany)

         跟隨普卓思教授的腳步,筆者也提出自己的觀察,提出以下的意見,供讀者參考。我認為,復活後的基督,在《啟示錄》的異象中也出現七次。七的數字絕非偶然,而 是神啟示聖經時匠心獨具的文學鋪陳。雖然《啟示錄》中每一次基督顯現的異象,並不都是描述基督再來的景象,但基督出現時的情景,各自有不同的目的與特色。 這就印証重演說的基本命題,就是《啟示錄》的信息應該主要是按照主題的排列,而不一定是時間順序的排列。下表說明基督七次顯現與《啟示錄》信息結構的關 係:

Open in new window

基督的第七次顯現

      基督在《啟示錄》中第七次的顯現,將整卷書信中屬靈爭戰的氣氛推到最高潮。如果要用文學的方式為這一段命題的話,也許可以稱之為〈白馬騎士與末日決戰〉。為了方便讀者參照,茲將《啟示錄》19:11-21的經文明列如下:

        11 我觀看,見天開了。有一匹白馬,騎在馬上的稱為誠信真實。他審判、爭戰,都按著公義。12他的眼睛如火焰,他頭上戴著許多冠冕;又有寫著的名字,除了他自 己沒有人知道。13他穿著濺了血的衣服;他的名稱為神之道。14在天上的眾軍騎著白馬,穿著細麻衣,又白又潔,跟隨他。15有利劍從他口中出來,可以擊殺 列國。他必用鐵杖轄管他們,並要踹全能神烈怒的酒醡。16在他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寫著說:“萬王之王,萬主之主。”17我又看見一位天使站在日頭中,向天空 所飛的鳥大聲喊著說:“你們聚集來赴神的大筵席,18可以吃君王與將軍的肉,壯士與馬和騎馬者的肉,並一切自主的為奴的,以及大小人民的肉。”19我看見 那獸和地上的君王,並他們的眾軍都聚集,要與騎白馬的並他的軍兵爭戰。20那獸被擒拿;那在獸面前曾行奇事、迷惑受獸印記和拜獸像之人的假先知,也與獸同 被擒拿。他們兩個就活活的被扔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21其餘的被騎白馬者口中出來的劍殺了;飛鳥都喫飽了他們的肉。

         第11節使徒約翰說, “我觀看”,表明這是一個新的異象的開始。然後,他看見“天開了”。《啟示錄》多次提到天,先前打開的是天上的門(4:1-2)、天上的殿 (11:19)、天上的會幕(15:5),但此時打開的是天本身。天開了,是世界末了的記號(參《詩》102:26;《來》1:11;《啟》 6:14,20:11)。因此我們可以判定,這個異象的預言尚未發生在目前已知的人類歷史中。預言發生的時間將會是在世界的末了。

        然後使徒約翰看見一位騎在白馬上的審判者。這位白馬騎士是誰?約翰說,祂名稱為“誠信與真實”,這是復活基督享有的名號(1:5,3:14)。此外,白馬騎士有 一個無人知曉的名字,就像耶和華的聖名(YHWH)一樣神聖,表明祂的神性。可見白馬騎士是基督本人,不是祂的使者。

        白馬騎士的形象,說 明祂此次前來的工作。約翰描述說,祂是神國的士師(爭戰審判者,19:11),祂來殺戮神國的敵人。祂以口中的氣(判語)為劍(參《帖後》2:8),祂用 鐵杖壓碎列國(參《詩》2)。有“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的名號在祂的袍上,祂自己就是全軍的軍旗(參《賽》11:10)。因此,末日降臨的基督,不是來傳 福音或為人捨命,而是來執行嚴厲的審判與殺戮,使一切邪惡的力量消滅。

        然後,第17節約翰說“我又看見”,表示第二個異象的開始,畫面從 基督騎白馬降臨,轉移到祂的全軍與地面敵人的全軍爭戰的景象。這場爭戰,不像先前聖徒與獸的爭戰,聖徒可能失敗殉道(13:6-8)。相反地,這是一場無 所匹靡、徹底勝利的最後決戰。天使已經向天空的飛鳥預告戰勝的結果,等待分食戰敗者的屍体(19:17-18)。曾經迷惑列國的獸與假先知都被擒拿,丟進 硫磺火湖裡。簡言之,〈白馬騎士與末日決戰〉所描述的,是末日來到,基督復臨時,完全摧毀地上邪惡的預言。

白馬就是白雲

        由此可見,《啟》19:11-21關於基督駕白馬降臨的異象,與《啟示錄》15:14-16關於人子駕白雲降臨的異象,其實是指著同一個未來的歷史事件,就是基督耶穌的再來。因為聖經多處清楚地指明,人子駕雲駕臨,是基督再來的景象。

        “那時,人子的兆頭要顯在天上,地上的萬族都要哀哭。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太》24:30)

       “然而,我告訴你們,後來你們要看見人子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 降臨。”(《太》26:64)

        “說了這話,他們正看的時候,他就被取上升,有一朵雲彩把他接去,便看不見他了。當他往上去,他們定睛望天的時候,忽然有兩個人身穿白衣,站在旁邊,說:加利 利人哪,你們為什麼站著望天呢﹖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徒》1:9-11)

        既然基督駕白馬降臨,與人子駕白雲降臨,都是指著將來基督再來這一個獨特的事件,我們可以作結論說,這兩個異象,其實是同一個預言的兩種面貌。也就是說,基督駕白馬降 臨,其實就是人子駕白雲降臨。白馬就是白雲。白馬與白雲都相當於舊約中耶和華的移動寶座基路伯(參《撒下》22:11)。兩者的區別不過是文學修辭上,採 用不同暗喻的結果。想一想,當我們看著天上的冉冉白雲,難道不覺得它們也很像是在天上奔騰的白馬嗎?如果藝術家要用一張畫布描寫基督降臨的圖畫,難道不也 應該將白馬畫得像似白雲,白雲畫得像似白馬嗎?

        然而,白馬與白雲所啟示的景象,雖然指的都是基督的再來,兩者之間的含意卻不一樣。因為白雲是和平的寶座,白馬卻是戰爭的武器。在人子駕白雲降臨的異象中,基督再來是為了“收割祂的莊稼”,也就是聖徒的被提;在基督駕白馬降臨的異象中,耶穌再 來是為了“刑罰祂的仇敵”,也就是末日的大爭戰。這兩幅景象,說明了基督再來的雙重目的:拯救祂的百姓與刑罰祂的仇敵。既然基督再來這一次的事件,同時有 兩種目的,神就樂意使用兩個不同的異象,來表達這個事件的雙重意義。

靈意的總歸,就是基督的再來

         其實,使徒約翰早在《啟示錄》一連串的異象開始之前,已經點明整卷書的主旨,就是基督末日再來。他說:“看哪!祂駕雲降臨,眾目要看見祂,連刺祂的人也要看 見祂,地上的萬族都要因祂哀哭。這話是真實的。阿們!”(《啟》1:7)這句話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異象,而是所有異象的序言,也是一段對基督再來的頌歌。這 句話總結了基督再來的神學意義,就是全世界都要在基督來臨的那一天面對祂,屬祂的信徒將得救,不屬祂的世人將哀哭。這正與我們先前所說,基督再來的雙重意 義相吻合。

        是的,基督的再來,是所有基督徒最後、最深、最殷切的盼望。我相信,當基督駕著白馬降臨時,那一群與祂一同乘白馬而來的“天上的眾軍”們(《啟》19:14),是天使與一切在基督裡睡了的眾聖徒,他們要與基督一同降臨。因為聖經說:“好使你們當我們主耶穌同他眾聖徒來的時候,在 我們父神面前心裡堅固,成為聖潔,無可責備。”(《帖前》3:13)至於那些活到主再來那一天的聖徒們,他們會“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 (《帖前》4:17)那也就是所有聖徒相聚、永遠與主同在的時刻。喔!主耶穌啊!我願你來!

作者為美國費城威斯敏斯特神學院道學碩士,現任中華基督教長老教會台北信友堂傳道。

相關文章:
BH25 參孫的謎語有何奧秘?──從解經範例學解經(四之一)
BH26 結局何時來到?─從解經範例學解經(四之二)
BH27 風為何止住了?——從解經範例學解經(四之三)

One response to “白馬是馬嗎? ──從解經範例學解經(四之四)(陸尊恩)”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