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获失环 ——中国学生工作的Missing Link(彭臧玉芝)

彭臧玉芝
       失散五十多年的亲人,突然间相遇;在似曾相识的眼神、难掩风霜的面庞、互相拥抱的长茧的手中,那阔别了半世纪的亲情和思念,刹那间在如真似幻的相认中迸发。

        就像这样,我们与50年代学生工作的硕果,在一个北方暖冬的饺子宴上,偶然间碰面了。对正着手编辑校园五十年纪念刊物的我来说,这不啻是“神来之笔”——从神那儿撮合的相遇,补上了历史上那失落的环。

神撮合的相遇

        那天两位作家朋友,把双光夫妇这对“硕果”找来,邀我们夫妇作陪,想我们既是台湾学生工作出身,应该认识认识这对老夫妇。席间谈起他们这些年──特别是海峡 两岸刚断了音讯时期──的遭遇,才知他们是1949年之后,最后一批基督徒学生团契的同工,正好是我们所知的中国学生工作历史的缺环。

        故事就这么开讲了,不只一次,也不只我一人,谈著谈著,那躲在眼中的热泪也不甘寂寞地夺眶而出。不止为如此奇妙的相会,也为他们所代表的一群年轻基督徒,在那风声鹤唳的年代坚持信仰、忠心付代价的见证而感动。

        时序拉回1955年,当时一片肃反氛围,教会领袖王明道弟兄已经被捕,在北京其余大学生团契的主席、同工也一一落网,下放的、被关的,不计其数。团契停止, 学生也不敢公然聚会,总是找些理由到户外相聚,如划船、郊游,都是小心翼翼的。小光当时还是个高中生,跟前跟后地和这批大学生一起聚会,这种说是出去玩 儿,还要东张西望的方式,叫她很感别扭。不由得想起原先大伙儿自由自在聚会的光景。

山雨欲来风满楼

        当时北京有好多个学生团契,清华、北大、北医、农大、航空学院……,中学也很兴旺,分西南区和东北区等,有师大附中、师大女附中、六中、女一中……。

        星期日一早,八点至十点是学生会的聚会。散会后,学生各自回到自己的教会参加聚会。北京市基督徒学生联合会(简称学生会)常请王明道等传道人担任讲员。周末或放假日,学生们喜欢去北京郊外的香山恩典院,也就是宋尚节创办的工人训练院,只要骑车一小时,到那儿去灵修祷告。

        寒暑假都有营会,记忆犹新的是那最后一次(1955年8月),似乎已经闻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但仍以中学生为主,办了灵修营,小光就是在这时奉献给 主。会中宋天婴(宋尚节之女)勉励大家立定心志,无论前路如何,要刚强壮胆,跟随主的脚步。最后做决志呼召时,宋天婴一边带大家唱“我要用你”(我虽然像 一匹小小驴驹,拴在门外,从来无人注意……),一边呼召说:“有谁愿意为主,像那小驴驹被主用的,请到讲台前面来。”唱了好久,还是高中生的小 光,个头小小的,闭着眼,跟着唱,心里着急地想:“怎么这么久,大家为何不上去,可是我太小了啊!”一睁眼,哇!座位上只剩她一人,赶紧也上台去。

“黑窝点”小灯台

        风声越来越紧了,被出卖、举发的事时有所闻,谁要说自己是基督徒,就别想上大学。1955年8月,北医团契主席王大哥被捕之前,千叮咛万嘱咐,小光这些中学 生一定要照大学生带团契一样,继续用小组方式聚会。于是周遭开始了小小家庭祈祷会,在腥风血雨的大时代里,像一盏一盏的烛光,虽薄弱地在风中摇曳,却带给 黑暗中的人们一丝曙光。这些被共产党称为“黑窝点”的小小灯台,谁能料想得到,却形成了后来的家庭教会,100个、1,000个……,北京、上 海、华北、华南,乃至全中国。

        一夕间承担大任的小光,以及在狱中、劳改的学生福音工作的先辈,恐怕不知道就在暗无天日的年间,在海外以及台湾的主内肢体,正举起祷告的手,像哈巴谷站在守望台,像耶利米流着泪眼,像保罗为骨肉之亲般,忧心如焚地祈祷。

       那时像我一样的大学生,在团契里、营会中、在为中国的祈祷会上,屡次唱着“我在灵里,见我故乡,烽火漫天,血泪一片。灵魂丧失,数以万计,福音怎能不传扬?”遥望海那边的故乡,惦记着灵里同胞,神存留的余种。

       1957年,像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中国学生工作的果子,和从大陆撤来台湾的西国宣教士,于那个中国依然是风声鹤唳的年代,已经悄然凝聚、加热;台湾学生工作的火花也点燃了!

乱世一对姊妹花

        乱世的一对姊妹花,失散时还在繈褓里,时空运转,多年后重逢,已经婷婷玉立。即使一个活泼俏丽,一个质朴大方,会认不出吗?一个像茉莉花,在雨露滋润的沃土 成长,芬芳美丽;一个像梅花,寒霜雪雨之下,越冷越艳。海峡两岸的学生福音工作,烽火把她们一时隔开了,但她们的一举手、一投足都牵系著一样的亲情,她们 的心弦经脉,都流着一样的血液。

        故事讲完了,双光夫妇意犹未尽,再带我们去家里,原来女儿女婿都是学生工作的传道人,学生福音的薪火,在 这个家庭继续延续著。他们俩老给我们看那些泛黄的照片。在野地一群年轻人退修会之后的合影,看,在阳光下青春的笑颜多灿烂啊!小光就是那个坐在最前方的小 女孩吗?清汤挂面的乌发,如今已成花白。经过半世纪,她没有被肃反打倒,没有辜负王大哥的嘱咐,时势造英雄般,她提早成熟,接下学生工作的薪火,虽然时隐 时现,火苗、火把、火炬……,继续燃烧着。

        临别,他们祖孙三代在门口送行,俩老的叮咛、女儿的身影、还有外孙的声声“再见”,我仿佛看到,这学生工作的火炬已经烧到了无尽的年代,燃遍了洋海陆地。

作者为台湾校园团契资深同工,目前担任校园团契宣道中心主任。著作有《宁为母亲》,《起跑线上》,《校园我的家》,《宣教视窗》,《种一棵宣教树》等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