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孫的謎語有何奧秘?──從解經範例學解經(四之一)陸尊恩

陸尊恩
本文原刊於《舉目》25期

      去年(2006)四期的《舉目》雜志 裡,我們介紹了正統解經的精神。在今年中,我們將選擇四段難解的經文,作為綜合解經原理的範例:一、《士師記》14:1-20,參孫的謎語有何奧秘?二、 《以西結書》7:1-23,結局何時來到?三、《馬太福音》14:22-33,風為何止住了?四、《啟示錄》19:11-21,白馬是馬嗎? 這四篇解經範例,是作者個人根據正統解經的精神,綜合解經原理所作的解釋,並不代表學者對經文一致的見解。如有錯誤,歡迎讀者指正。

參孫的謎語

         正統解經堅持,聖經的意義必須從上下文中獲得,因為神所要傳達的心意,是藉著經文上下一体(unitary whole)的形式啟示給我們的。所以我們讀經的時候,不單要留心經文的細節,還須要處處查驗局部經文與經卷整体結構的關連性。現在讓我們使用這個原則, 一起研讀《士師記》14:1-20,以探究聖經作者在經文上下文中所要表達的深意。

        參孫對非利士人說,“我給你們出一個謎語……吃的從吃者出來;甜的從強者出來……”(12、14節)。參孫出謎語的用意,是要找機會佔非利士人的便宜(13節)。參孫原來篤定非利士人猜不出謎語的意思,因為 這個謎語的答案,是參孫的一個秘密,就是他從死獅中取得蜂蜜(8節)。這個秘密,參孫甚至沒有告訴他的父母(9、16節)。但《士師記》的作者卻強調,整 個事件的背後,有一個更大的隱藏的計劃,就是耶和華要找機會攻擊非利士人(4節)。

         為此,《士師記》的作者在第13章埋下伏筆,在參孫誕生之前,耶和華已經將預備攻擊非利士人的計劃,告訴參孫的父母(13:5)。但當參孫要娶非利士女子為妻的時候,參孫的父母卻不知道這事是出於耶和華(4 節)。所以,在作者敘事結構的鋪排之下,參孫的謎語與耶和華隱密的計劃遙遙相對。耶和華要攻擊非利士人的計劃,不但非利士人不知道,連以色列的士師──參 孫本人都不知道。

       《士師記》的作者曾經告訴我們,非利士人是被耶和華神刻意遺留下來的外族,為要刑罰以色列人拒命不趕除迦南諸民的罪 (2:3),與試驗以色列人(3:3)。論到參孫的出生說,“他必起首(begin to)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手(13:5)。這裡“起首”的意思,表示一個拯救計劃的開始,神將藉著參孫,開始漸漸制服非利士人。那麼,參孫的謎 語,與耶和華神的救贖計劃有什麼關連呢?這個謎語是在參孫的婚宴上提出的,因為參孫娶了非利士人的女兒為妻,來參加婚宴的人都是非利士人。參孫的謎語,是 婚宴中的高潮。參孫的謎語被解開,促成他下到亞實基倫(非利士人的一座城),第一次擊殺非利士人的事件(19節)。也就是說,神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 的計劃,是透過參孫娶妻的事件揭開序幕的。

        最耐人尋味的,是參孫的婚宴象徵以色列人與非利士人的結合,而非對立。當時以色列人雖然被非利 士人轄制,以色列人並沒有想要脫離非利士人的轄制,參孫本人也絲毫沒有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意圖。參孫攻擊非利士人的主要理由,是為了個人報復 (15:3,16:28)。甚至當參孫與非利士人交惡的時候,猶太人為了避免與非利士人交戰,反責備參孫向非利士人挑釁,要將參孫交在非利士人的手中 (15:9-12)。

        但耶和華的旨意是:以色列人必須與轄制他們的非利士人爭戰,直到完全得勝。當以色列拒絕與非利士人爭戰,反與他們苟 且求和,耶和華藉著參孫與非利士人之間的私人恩怨,挑動以色列與非利士人之間的緊張敵對關系,使神所命定的屬靈爭戰不會停止。因此《士師記》的作者說, “這事是出於耶和華”(4節),但當時沒有人知道。所以,隱藏在參孫謎語背後的,是一個更大的奧秘──耶和華的救贖計劃。

三明治文學結構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經文中許多鑰字(key word)之間,出現有規則的重復,例如“耶和華的靈”、“不知道”與“謎語”。如果我們繼續分析鑰字重復的規則,我們會赫然發現,參孫的謎語,不但是第 14章劇情的高潮,也是整個劇碼(episode)“三明治結構”(chiastic structure)的中心。

         三明治結構,即“逆反的對稱平行”(reverse parallelism)。這是希伯來敘事文体(narrative)經常使用的文學技巧,使敘事的情境環繞著核心,產生首尾層層呼應的效果。請看《士師記》第14章的三明治結構:

A 參孫前往娶妻,下到非利士(1-4)
B 耶和華的靈大大感動參孫,他就擊殺獅子(5-6a)
C 參孫沒有告訴父母他所做的事與蜂蜜的來源(6a-9)
D 參孫向妻子的族人設謎語(10-13)
E 參孫的謎語(14,“吃的從吃者出來;甜的從強者出來”)
D’參孫向妻子解答謎語(15-16a)
C’ 參孫沒有告訴父母,但告訴了他的妻子(16b-18)
B’ 耶和華的靈大大感動參孫,他就擊殺三十個非利士人(19a)
A’ 參孫失去他的妻子,離開非利士(19b-20)

         三明治結構的存在,表明這個篇章的重點在參孫的謎語,並且作者要我們留意,在參孫的謎語前後,經文之間的對應關系。請留意前後呼應的句子之間(A- A’,B-B’,C-C’,D-D’),鑰字與鑰字也是互相呼應的。例如,參孫擊殺少壯獅子的事件(B),成為參孫後來擊殺三十個非利士人的先聲 (B’);這兩次的擊殺,都是“耶和華的靈大大感動參孫”的結果。透過三明治的結構,作者暗示少壯獅子其實是非利士人的暗喻,蜂蜜是非利士人的女兒的暗 喻。

B 獅子    對應 B’ 非利士人
C 蜂蜜    對應 C’ 非利士人的女兒,參孫的妻子
E 吃者、強者 對應 獅子
E 吃的、甜的 對應 蜂蜜

        如果把對應的暗喻套入參孫的謎語,我們會發現作者隱藏的信息:

吃的(非利士人的女兒)從吃者(非利士人)出來,
甜的(非利士人的女兒)從強者(非利士人)出來。

         這個謎語的解釋是:非利士人雖然凶猛如少壯獅子,卻終必被以色列擊敗,成為死獅,因為耶和華的靈幫助以色列。非利士人的女兒雖然甜美可口,但她們是從壓迫以 色列人的非利士人中出來的,她們正如死獅裡的蜂蜜,使吃它的以色列人成為不潔。神要以色列人從非利士人中間出來,不可與他們和平共處,不要娶他們的女兒為 妻,反要與他們爭戰。參孫的謎語中,隱藏了神對以色列人的責備與勸勉。

        也許你會問,這樣的解釋是不是一種“靈意解經”?我認為不是。因為 “靈意解經”是將某種屬靈的信念、上下文中不存在的意義,“讀進”經文的字句裡。但這裡的解經是根據上下文本身所呈現的文學結構,追循明確可查驗的線索, 從經文中“讀出”作者本來要傳達的意義。這樣的解經所需要的不是靈意,而是細膩與耐心,使我們能夠懂得智慧人的言詞和謎語。(《箴》1:6)

作者的神學信息

        《士師記》的作者所要表達的,不單單是參孫的故事,更是整個以色列的故事。在作者的文學鋪陳下,參孫成為以色列的暗喻(metaphor)。以色列的先祖以 撒,是原本不孕的母親撒拉所生;照樣,參孫也是原本不孕的母親所生(13:2)。參孫一出胎就歸神作分別為聖的拿細耳人(13:4);照樣,神建立以色列 時,也是將他們分別為聖,作聖潔的國民(《出》19:6)。神的靈在以色列中運行,神的靈也感動參孫(13:25)。但以色列離棄了神,與非利士人結盟; 照樣,參孫也愛上非利士人的女兒,娶她為妻(3節)。參孫本身的敗壞,反映了整個以色列的屬靈光景。

        《士師記》中一次又一次的歷史循環 (悖逆─壓迫─呼求─士師─勝利─更悖逆),只可以用“每況愈下”來形容。太平的時間越來越短,外族的侵擾變成常態。參孫是《士師記》裡最後一個士師,同 時也是最敗壞的士師。在先前的世代裡,以色列人雖然離棄耶和華,但在受苦的時候,仍然會呼求神的拯救,神就為他們興起士師拯救他們。但到了參孫的時代,以 色列人已經幾乎完全遺忘耶和華,即便在異族的壓迫中,也不再呼求神。

         《士師記》的作者必須要處理一個神學的問題,就是如果以色列不再呼求 神,神是否因此遺棄以色列?參孫的誕生正是這個問題的答案:盡管以色列遺忘耶和華,耶和華還是以色列的神,神仍然要主動地拯救他們。但以色列人既然不認識 神,神就用隱密的方式拯救他們,為他們興起參孫──一個不認識神的士師,為著不敬畏神的理由,意外地拯救他們,脫離一個以色列自己不想脫離的壓迫者。

         以色列與非利士民族的關系,是以色列王國初期歷史的焦點,因為撒母耳、掃羅與大衛,都是以色列與非利士人爭戰的領袖。被大衛擊殺的歌利亞,也是非利士人 (《撒上》17:41)。神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計劃,最後在大衛的手中完成(《撒下》8:1)。所以從《士師記》13章到《撒母耳記下》8:1, 參孫“起首”,大衛“終結”,是一個上下連貫、關乎以色列如何漸漸制服非利士的救贖歷史。

應用的縱軸與橫軸

         那麼,我們如何應用這段聖經呢?我們曾經介紹過,應用的總原則是兼顧“神的國”與“神的救贖歷史”的縱軸與橫軸,默想這段經文如何從歷史上的意義,指向我們現在所在的座標,明白神對今日教會的心意(參見《舉目》第23期,2006年9月)。

         以這段經文為例,耶和華藉著參孫娶妻的事件,打破以色列與非利士的和平,開始蝦呤的救贖計劃。耶和華的心意,不單單是要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壓制,更 要挽回以色列的心。雖然參孫(以色列的暗喻)不敬畏神,神的靈仍然大大地感動他,藉著他的手擊殺非利士人,迫使以色列與非利士爭戰。這是“神的國”的擴 展,因此是縱軸。

        以色列與非利士的爭戰,預備了將來戰勝非利士的偉大君王來到,就是大衛。大衛將結束以色列與迦南諸民之間的爭戰,收服約 書亞所留下的未得之地。這個救贖的計劃,從參孫起首,最後在大衛的手中完成。但神的救贖計劃還有更大的視野,因為神國真正最大的敵人,不是非利士人,而是 撒但的國度,從創世以來就與神的國不斷斗爭。因此,大衛制服非利士,也不過只是基督制服魔鬼的先聲。這是“救贖歷史”的推展,因此是橫軸。

         對今日的教會而言,我們今天正活在基督的國與撒但的國的屬靈爭戰之中,等候基督的再來。跟隨基督的生活乃是爭戰的生活。在這場屬靈的爭戰尚未完全結束以前, 神絕不允許我們與撒但的國度妥協,而要時時刻刻儆醒,憑著信心,靠著那大大感動參孫的聖靈,作制服少壯獅子的勇士(《來》11:32-33)。

作者為美國費城韋敏斯特神學院道學碩士學生。

相關文章:
BH26 結局何時來到?──從解經範例學解經(四之二)
BH27 風為何止住了?──從解經範例學解經(四之三)
BH28 白馬是馬嗎?──從解經範例學解經(四之四)

1 Trackback / Pingback

  1. 参孙的谜语有何奥秘?──从解经范例学解经(四之一) | 陸尊恩 Tsun-En Lu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