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許,我可以…… ——難堪的基督徒,偽善的牧師?(李道宏)

李道宏

本文原刊於《舉目》24期

      “爸爸,你怎麼可以這樣論斷人,你太歧視了!!”正值青少年時期的小女兒,突然忿忿不平地對我表達嚴正的抗議。她激動的情緒,讓我嚇了一跳。

      事情起因於一位站在路邊的黑人,因他的動作、行為,很明顯表示出他是一位“同志”(同性戀),我就隨口說出我的想法。

     “我剛剛有說什麼嗎?我只是把我看到的說出來而已。”我本能地為自己辯護:“我又沒有說他不對,或者他是罪人……”我不自覺地放大了音量,來捍衛自己的立場與尊嚴。小女兒著實傷了我的自尊心,也撼動了我身為父親的威嚴,讓我感到相當難堪。

      “你剛剛說話的方式,就明顯表現出你的歧視!”語畢,她賭氣看向窗外,不再跟我說話。

跨不過的鴻溝

       這一小段插曲讓我陷入深思與反省中。孩子竟指著我的鼻子說我愛論斷、有歧視!我自認是跟隨耶穌的21世紀門徒,福音派牧師,怎麼變成了孩子眼中厭惡的偽善者?

       在這個時代裡,我的孩子和所有的孩子一樣,從很小的時候起就被教導,要心胸寬大(open-minded);能完全接納別人的不同,包括不同的文化、膚色、 種族、宗教信仰、性取向等等。這樣的觀念,已經深深刻劃在孩子心裡,他們也身處這樣的環境。比如要好的同學是信奉伊斯蘭教的,每一年齋戒月期間,即使上 學,中午都禁食。或者,老師是“出櫃”(公開)的同性戀,經常跟學生說到他與另一半的相處情形,不論是再平常不過的生活,還是特別有趣的事情,他都會聊天 講話般,自然地說給學生聽。

       其實,學校教育還只占孩子生活的一小部分。他們從小看的卡通、節目、廣告、雜誌、心目中崇拜的明星、iPod 播放的下載音樂、歌詞等等,早己塑造他們的價值觀與世界觀。年輕一代也從小被教導,堅持基督教所信的聖經才是神的啟示,是人唯一、最高的道德與生活準則, 這樣的固執不知變通(closed mind)是很危險的;那些無法包容別人的人、宗教狂熱者、自以為站在真理那邊、懂得什麼是真理的人,往往就是發起世界大戰、破壞社會安定的狂熱分子。

        因此,他們會問很多諸如此類的問題:“你怎麼能夠這麼確定,只有信耶穌才能得救呢?”“在這個地球上,一定有許多人是好人,只是信奉別的宗教。就拿慈濟來 說,不論是海嘯、地震、颶風等等,哪裡有災難發生,隔天就可以看到他們投入救災,甚至還主動邀請基督徒加入。他們的善行,是有目共睹的。你還怎麼能夠這麼 篤定,耶穌才是道路、真理、生命,信耶穌是進天堂的唯一道路呢?”

        “真理”對年輕一代而言,不再等同於絕對與唯一。

        即使是許多在基督徒家庭長大的孩子,他們的信仰是真的,他們認識耶穌,知道耶穌是神的兒子,知道耶穌道成肉身、降生為人,為了所有人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並且 在死後第三天復活,他們知道這些事情的意義,並且願意信靠。但是,跟我們不同的是,這一代的年輕基督徒,並不堅持別人需要接受耶穌為生命的救主,認為那才 是人得救的唯一道路。信基督教很好,但穆斯林也可以有他們自己的信仰,佛教徒、道教徒也是,只要全世界的人能夠和平相處,誰信什麼是誰的自由。沒有絕對的 真理,世界和平共存最重要。

        於是,堅持信耶穌是唯一得救道路的我,成了沒有彈性、跟不上時代的老古董,成了自家屋簷下的陌路客,在我與我最親愛的孩子之間,隔了一條跨不過的鴻溝。

也許,我可以……

       最不妙的是,有一天我突然恐懼地發現,當我要承認自己是基督徒時,因為害怕被稱為狂熱、偏執、頑固,而開始猶豫,甚至羞於承認自己基督徒的身分。

       我開始反省自己:“我是不是需要更敞開、更加接納別人的不同?”

       我的腦海中勾勒出一幅圖畫,是福音書所記載的關於行淫婦人的故事:當時大家正鬧轟轟、義憤填膺地商討,要怎樣處理這一位被捉姦在床的婦人,同時也是要試探耶 穌有什麼樣的反應。但是,為什麼主耶穌沉默、不言不語?難道是因為社會道德的準則與懲罰都已經清楚規定?還是主耶穌退縮了,所以猶豫不決?

       事實上,在福音書中的記載裡,什麼時候耶穌當面指著罪人要求懲罰他們?耶穌唯一感到痛心的,是看見猶太人在聖殿中進行買賣,與假裝虔誠的法利賽人。

       那麼,難道我就放棄自己的標準、不再堅持聖經真理?或者是放手,不再與人分享主耶穌的福音,只求靜坐在一旁為旁觀者,觀察、讚美聖靈將人帶到神面前?不!

       或許,我可以嘗試,讓自己更敞開,去接納這一代年輕人?可以讓自己看見,週遭的人在各種壓迫之下的孤獨、破碎與疑惑?或許,我可以嘗試讓自己更柔軟溫和── 後現代人對於獨斷的信仰相當敏感與排斥,因此,我或許應該嘗試從建立關係起手,而不是一開始就拿出“屬靈四律”和對方談道,如果對方不願意相信,就認為他 已經喪失了進窄門的機會,而拒絕再與這個人接觸?

       或許,我也可以向年輕的下一代學習,讓自己變得更有耐心,也更包容?或許,當我改變之 後,我的教會的態度也會漸漸地轉變,不再強調死板板的制度與教條主義、不再堅持人若想進教會必須先在外表上改變自己,變成符合教會期望的樣子?當今教會普 遍的態度是:必要穿戴整齊、不抽煙、熟稔基督徒的專業術語……達到這基本面,才會被教會歡迎與接納。但是,我們可不可以嘗試放下自己的面子,勇於承認: “我們自己也沒有做到。即使我們知道神的心意,知道神要我們用生命為祂做美好的見証,然而,我們也和教會外的你們一樣不完美。因為一切原都是神的恩典。”

       或許,我能夠給別人多一點空間,讓他們更多表達他們的懷疑,而不是以近乎鄙夷的態度看他們:“什麼?你到教會這麼久了,怎麼還在懷疑這是不是真理,這是不是神的話?”

       或許,我可以試著放下教條主義,不要開口閉口就提到:“聖經說……”而是讓語氣變得再柔和些,以謙遜的態度說:“我盡我所能的瞭解,我認為聖經要說的 是……”後現代最討厭的就是,基督徒在任何問題上都搬出聖經當靠山,告訴別人聖經說什麼,但是一段經文卻又被解釋成很多種意思。

       也許這樣,我就不會感到尷尬,去承認我是基督徒了。

作者原為醫師,2000年蒙召成為全職牧師。李牧師對為中國禱告,後現代教會及愛滋病(AIDS)關懷有負擔,並致力推動第二代宣教事工,歡迎上網查詢:www.go2g.org。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