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經關於生態環保的啟示——兼論基督徒如何作光作鹽(大斌)

本文原刊於《舉目》23期

大斌

 

          生態與環境的日益惡化,幾乎人人都能感受到,這是當代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和挑戰之一。那麼,在這些事上,神到底要讓基督徒學什麼功課?要讓我們做出怎樣的見証來榮耀神呢?

 

一、愛美懂美享受美

           在《創世記》1:1-25中,神在造人之前先造萬物,對所造的一切,都“看著是好的”,強調了5遍。

           “神看著是好的”,這是美感的源頭。人類求真、求善、求美的意念和審美的能力,都是神賜下的,有神形象的印記。我們的神,是真、善、美永恒的本体。

            因此,環保的出發點,不僅僅是為了人類狹隘的利益(實際是罪欲),甚至不僅僅是出於對“神看著是好的”的“大自然”的敬畏,也要有一份愛美、惜美、懂美、享受美的心意。

 

二、履行管家的職責

         《創世記》1:26-28,2:15中,明確了人要履行管家之職。

           管家職事的觀念所包含及強調的是,上帝把治理大地的職責交給擁有祂的形象的人類;而人與上帝立約,負責看守管理大地。換句話說,人是上帝的管家,要對上帝負責。

           可是也有人把相關經文誤解為,“神造自然是為了人,並將自然授予了人,人類理所當然可以主宰自然”,因此人類可以任意開發、享受自然。比如美國加州大學洛杉 磯分校(UCLA)已故歷史學家林恩‧懷特,就有此誤解。懷特在1970年寫道:“除非我們放棄基督教教義所說的,自然的存在就是為了服務於人類,否則我 們就得繼續面對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危機。”

           整本聖經,從舊約到新約,都強調一切屬於神。神賦予人的,是管家的職責。主耶穌也用比喻說,信徒是代表神做管家的。人既然只有管家的職分,怎麼可以作自然的主宰,並無度索取以滿足貪欲呢?人真正所需的,神已供應,神所造的萬物豈是為了滿足罪人的貪欲呢?

 

三、汗流滿面得糊口

           人犯罪墮落後,第一個反應就是破壞神的創造物,滿足和遮蓋自己的罪(《創》3:6-7)。

          人違背神的命令,吃了那分別善惡樹的果子後,產生的第一個反應,便是“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作裙子”。這就是人破壞生態体系的開始。而地也為人的緣故受咒詛,人被趕出了和諧完美、豐富無缺的樂園,從此要“汗流滿面才得糊口”。

           人既落在貪心和惡欲之中,除非得到神的救恩,就永不會滿足。順著罪勢直滑的結果,就是今日的慘境。

 

四、斷不可“以鄰為壑”

           以鄰為壑,語出《孟子‧告子下》,本意是把鄰國當作洩洪的水泊,是損人以利己之舉。這和律法的總綱,“要愛人如己”、“愛鄰舍如同自己”,完全相反。可是多少人對此無知無覺,麻木不仁。

          例如,有的人,明知隨意傾倒化學品廢棄物,會污染環境,必定要受到懲罰。他們不敢在本地倒,就花錢倒到外地;不敢在城裡倒,就雇人倒到鄉下(《 深圳商報》 2004年05月19日,《環境保護豈能“以鄰為壑”》)。

          2002年,美國環保組織巴塞爾行動網絡和矽谷防止有毒物質聯盟,發表了長篇調查報告:〈輸出危害:流向亞洲的高科技垃圾〉。該報告指出,美國國內收集的電子廢物,50%至80%沒有在本國處理,而是迅速地裝上貨船運往亞洲,其中90%運到了中國。

          這是明顯的以鄰為壑。

          從不明顯的來說,我們每個人幾乎都在以鄰為壑。當你濫用一次性筷子、餐具、紙杯、地板條等,而導致森林被濫砍濫伐,進一步導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氣候失調、溫室效應增強等惡果,不是以鄰為壑嗎?

          當你不注意節水、節電、節約能源,不將廢棄物盡可能分類、回收再利用;隨意排放污水、亂扔有毒物時,造成水質污染、能源緊缺、環境毒化等惡果,不是以鄰為壑嗎?

           當你使用冰箱、汽車等而不注意環保時,所造成的大氣污染、酸雨加劇,又導致水質土質進一步惡化時,你豈非以鄰為壑嗎?

           哪一樁破壞生態、污染環境的事,不是以鄰為壑呢?

           在生態環境危機裡,我們哪一個不是既是禍害的製造者,又是受害者呢?

              也許你說,人人都這樣,自己為何不可以?人人都這樣,我一個人注意又有什麼用?可是神卻要求我們管好自己,不可以把別人的錯當成自己犯罪的藉口。神也要藉著我們的聖潔和順服,來祝福他人。

 

五、窺管見豹知合一

          《以弗所書》1:10,“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

           生態與環境危機,正讓人看見神所創造的人與物的合一性、相關性,以及人活在私慾的敗壞裡,不接受救恩、無視真理所受的懲罰。

           比如,國人濫伐、濫砍、濫牧,導致水土流失和沙塵暴增加。而沙塵暴竟然能吹到日本、韓國,甚至飄過太平洋,直達美國(見新加坡《聯合早報》,2001年4月19日,《中國沙塵暴吹到美國》)。

          臭氧層的破壞、酸雨等更直接、更明顯。你的冰箱、你的汽車、空調等等,都在加劇空氣污染。即使是歐美發達國家,生態環境治理得早,更兼經濟結構的調整,把加 工業等重污染行業轉移至發展中國家,但誰想到發展中國家的空氣污染,一樣使酸雨下到歐美,一樣使氣溫升高、海平面升高、氣候病增加等。

 

六、最重要的提醒

            神雖然任憑生態與環境日益惡化,但也未曾停止提醒人的良心。

           外部世界的污染和敗壞,只是人類永不滿足的慾望的表象及結果。這個世代的人們,以理性、科學技術、物欲消費和民主政治自誇,似乎走出了戰爭、窮乏、專制等陰 影,甚至把自己陷在要麼無神、要麼自誇為神的網羅之中。卻不料原來隱而未現的更大的挑戰與危機正日漸凸顯:生態惡化,物種滅絕,環境污染,道德倫理敗壞, 靈魂空虛……

           或有人說,既然一切都在神的掌管之中,大能和慈愛的神何以讓這些事發生呢?這已是倒果為因了。這一切的惡果,都是因著人不信 神而自找的。神不過是因著人的彎曲、悖逆、剛硬,任憑人為了滿足那在罪中的永不能飽足的貪欲、虛榮與邪僻而已。一切都是人的罪所造成,我們又何能倒過來怪 神呢?

 

七、實是表裡的關係

           一個對環境淨化、生態和諧不夠負責的人,他對自己心靈的聖潔和公義的關注,也很值得懷疑。

           既然外部世界的污染和敗壞,是源自心靈的敗壞和污染,那麼我們該當知道,無論是環保技術的發展、教育的普及、社會制度的改良等等,一切外在的努力,都不足以從根本上解決生態與環境危機。只有改變人的靈魂,人才能真正有與生態和諧的生活來。

           一個從罪的捆綁中得釋放的人,就不可再貪婪索取、盲目消費、崇尚物欲,而是要負起管家“修理看守”之責,以免再破壞甚至滅絕神的創造物。

           有人稱挪亞方舟乃是“上帝的第一部瀕危物種法案”(《創》6,7,8),實在值得我們深思。聖經關於安息日、安息年的誡命,也需要我們警醒。

          無知而犯的罪錯,尚可求神赦免我們!心硬而故意犯罪、犯了罪還要找各種理由推脫的,神終必審判。“這乖僻彎曲的世代向他行事邪僻,有這弊病就不是他的兒 女。”(《申》32:5)。“愚昧無知的民哪,你們這樣報答耶和華麼,他豈不是你的父,將你買來的麼,他是製造你,建立你的。”(《申》32:6)

 

八、在世必為鹽與光

          神審判的日子,不是我們能知道的。但我們知道,神從來沒有讓我們順著撒但的意念行。“天地要廢去”,不等於我們也可以跟著破壞大地。相反,每一個悔改新生的人,都有義務在生態環保方面(包括各種公益事業上),為神做見証。

           我們得救之後,當把神原初的心意向世人顯明出來,使我們在世而不屬世,使我們可以真正履行“管家”的職責。

           有人以“不要愛世界”(《約壹》2:15),拒絕參與社會事工。社會福音派“為社會而福音,以福音為工具”當然不對,可是如果我們是“為福音而參與社會,因福音而參與社會”,那本是主要我們盡的使命。

           如果我們只以福音為理由,卻不參與社會,那麼,正如章力生弟兄說的:“我們卻自己焚燒從教會到世界之間的橋樑。我們當重新檢討我們當前的宣道方針,正視我們社會的責任,以期根本道化社會,掃除福音的障礙”(章力生著《系統神學‧卷壹─聖道論》,1989年11月初版)。

 

九、環保與公義聖潔

           既然生態環保關乎公義、聖潔、見証和順服,那麼我們當如何參與?
首先,個人和家庭要過聖潔的生活,即不被錯誤的消費觀念和超過正常所需的物欲所誘惑。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地實踐。生態環保,還須在公共治理中,對相關的制度、稅收、政策、法律,加以支持。政府(包括聯合國)頒佈的各項生態環保法規,都要順服。

           除了個人、家庭、公權、企業的參與,生態環保還需要公民社會(包括環保NGO),以補正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而公民社會,主要靠公民的志願支持、奉獻、參與。

 

十、基督徒的4R生活

             環保如何從身邊做起?社會上一般提倡4R:減少消費(reduce)、注意回收(recycle),以及再利用(reuse)和拒用(refuse)會污染環境的產品。

           身為基督徒,我們必須還要做到另一種4R:

           1. 悔改(Repent)。教會要有適切的教導,將地球污染之嚴重、人類健康的危機、生物絕滅的危險等,對照聖經描述的人的罪性、罪行,向會眾講解清楚,讓人明白,是因為人的罪,才造成污染傷害,由此認罪悔改。

          2. 重生(Rebirth)。活出新生命,願意溫柔謙卑地與人、生物、大地共處。不再以佔有為目的,也不再以物質與肉身的享受為生活目標,珍惜造物主的恩賜,享受造物之美。

          3. 減少消費(Reduce Consumption)。效法耶穌基督所示範的簡樸生活(《太》5、6章),減少對物質的需求,抗拒廣告的宣傳,拒用污染環境的產品,實行回收與再用, 養成自己動手作的習慣,發揮創造力,減低對製成品的依賴,多步行或騎腳踏車,少開汽車,多利用太陽能,少用電,妥善管理金錢與時間,將之投資於教育和濟助 貧弱的活動上……

           4. 重造(Restoration)。參與神的重造聖工,重建心靈與環境(如重建山林原野),使人、萬物與造物主合一。藉著聖經、大自然與人的勞作,進行信仰 與環境教育。 1993年元月號《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即有一專文介紹基督徒的環保教育事工,可供參考。

           此外,如:組成或支持消費合作社(CO.OP),選擇性地出售對環境影響小的農產品與商品,鼓勵生產有機農牧產品(Organic Products,即生長過程中不用化肥、化學農藥與生長激素之農產品),拒售有污染環境記錄之工廠的產品,鼓勵消費者自備容器減少物品包裝,關注環保法 案的制訂,支持或提出合乎信仰的法案,關懷污染受害者與貧困者等,也都值得參考。

            經由4R生活革命,使人由內而外改變,重新與神立約,善盡我們“管家”之責,或許可以為後人留下一個生活榜樣,同時也減緩環境污染速率,使得後代子孫有地可居,得以享受神創造之物的豐盛。

 

作者來自雲南,曾任會計、秘書、編輯等,現從事環境保護。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